第487章 邓艾被训 魏军压城

定军山三个字,在刘备的发家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世人皆知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前,刘备与曹操进行了一场大会战。

那场会战的结果是以刘备获胜告终。

而汉中会战的胜利,是真正意义上的刘备集团对曹操集团作战取得的第一场,也是最大的一场大胜。

汉中会战取得的战果,甚至比两次襄樊会战更大,也正是那一战直接让一生飘零,被人看不起的刘备有了在世间称王的资本。

而汉中会战为何会是刘备取胜呢?

除去有诸葛亮这个超级大奶,在拼了命的保证汉军的后勤在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

刘备在法正的建议下奇袭定军山,斩杀魏军主帅夏侯渊,从而趁势占据了汉中的大部分有利地势。

在地利、人和皆不如汉军的情况下,曹操纵有心想夺回汉中,但最后还是选择黯然退却。

可是由于当世尚未有详细记载汉中会战过程的史料存在,所以当世的人都知道汉军奇袭定军山这一惊艳一笔,却鲜少有人知道当年汉军为何会选择这一战术。

这一战术的产生源于汉军的无奈。

当年刘备率军从剑阁出关意欲夺取汉中,要想夺取汉中,阳平关总是一个避不过的坎。

刘备在率军抵达阳平关关下后,发动数万汉军对阳平关发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猛攻,但由于阳平关的险要,汉军迟迟不能夺下阳平关。

而那时汉军的粮草接近枯竭,若再不想办法另辟蹊径,汉军最后只能功败垂成。

但就在刘备想退兵的时候,他的军师法正为他想出了奇袭定军山的计策,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局。

这些当年大战的来龙去脉,许多世人可能不清楚,但糜旸与法邈一个是法正的爱徒,一个是法正的爱子,那肯定是十分清楚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糜旸提出,想通过定军山的途径将益州援军调进来后,法邈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但他接下来却迅速意识到,这个办法是可行的。

曹洪统率的数万魏军占据阳平关外的要道,这才让益州的援军进不来,但定军山的山道是直接与剑阁外的山道相连的。

不然当初刘备是怎么绕开阳平关,直接率军抵达汉中的?

只要益州援军到达剑阁,然后再走一遍当年的行军路线,他们就能绕开数万魏军的围堵,来到离南郑城不远的定军山上。

甚至由于当下汉、南郑二城还在汉军的控制中,只要益州援军能安然到达定军山,那么他们便不会面临当初被魏军堵住山上的境地。

而到了那时,手中得到大量援军支援的糜旸,难道还会想不出办法对付曹真吗?

当这种想法在心中浮现后,法邈脸上的惊讶之情,马上转变为惊喜以及浓烈的震撼。

惊喜于汉中终于有救了。

震撼于他的主君糜旸,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个计策的呀!

明明,明明汉中的许多人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接受最坏也是最光荣的结局,但偏偏糜旸却抓住了那一线生机!

糜旸看着法邈脸上那既惊喜又震撼的神情,他不禁呼唤了几声让法邈从呆愣中清醒过来。

他提出的计策,目前还只是一种构想。

要想这构想变成事实,还需要益州方面的配合。

重走定军山,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毕竟定军山目前还不是后世的一个旅游景区,乃是彻彻底底的一座未经过开发的荒山。

哪怕当年数万汉军已经走过一遍,可时过境迁,随着数年时间的流逝,草木滋生,原来走的道路肯定不能再用。

所以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益州便要如当年那般,不顾一切的耗损国力达成这一壮举。

若是能让诸葛亮如当年一般主理这事,那才是最好不过的事。

想到这糜旸在唤醒法邈后,便对着他言道:“你马上寻找城中猎户为向导,再派出一支擅长山战的精锐小队,最好是当年参加过奇袭定军山战役的兵士。

让他们跟随向导翻越定军山绕道到剑阁,将我的意图传达给剑阁守将。

并且让剑阁守将以最快的速度,将我的意图报送到成都。”

“一定要快,汉中存亡,全系此举!”

糜旸的语气中充满了凝重。

糜旸凝重的语气,让法邈郑重的对糜旸一拜:

“臣必不负大将军所托!”

说完后法邈便转身离开,前去安排去了。

待法邈离开城墙上之后,糜旸将目光望向定军山的方向。

数年前有一位白衣儒者立于彼山山腰,纶巾飞舞,羽扇轻摇,为大汉摇出了一片朗朗乾坤。

数年后的今日,他的徒儿立于南郑城头,奇计暗定,部署一切,想着为大汉守出一个璀璨未来。

这也许便是传承二字的含义吧。

糜旸看向定军山的目光逐渐迷离:

“若您在天有灵,请保佑我吧。”

说这句话的时候,糜旸的手不禁握紧了手中的书信。

他还有一位恩师呢。

他说过会尽快来帮自己的。

邓艾率领着四千梁州军,几乎是以最快的行军速度朝着剑阁进发。

日前他正式被刘备拜为左中郎将。

左中郎将可谓是中郎将中等级最高的军职了,与更高层次的将军也只差一线之隔。

可地位上的荣升,并未让邓艾有多么开心,哪怕这一日他早已期待许久。

邓艾不为职位荣升而开心,不是因为他贪心不足,而是他心中一直心心念念记挂着梁州战事,或者说记挂着他的主君糜旸。

邓艾出身寒门,自小见识过人情冷暖的他,绝对没有圣人的品质,对于功名他是发自内心的渴望。

但正因为见识过许多人情冷暖,他才更会珍惜真情的可贵。

这也是寒门子弟的可贵之处。

哪怕糜旸在过往的时日中多次训责过他,可邓艾却永远记得糜旸对他的知遇之恩与提拔之情。

现在糜旸有难,邓艾又哪有心情为自己的职位荣升而感到愉悦呢?

幸亏的是,陛下与丞相还是看重牧伯的。

在成都休整数日后,刘备就正式下诏让邓艾先率本部兵马为援军先锋赶到剑阁。

在得到诏令后,邓艾几乎是以最严厉的语气下达军令,让四千梁州军以最快的速度收拾行装,然后轻装朝着剑阁快速前进。

这一路上,四千梁州军可谓是日夜兼程。

不过高强度的行军,并未引起任何一位梁州军的怨言,他们皆是糜旸的嫡系部队,梁州更是他们的故乡。

对于救援自己的主君与故乡一事,四千梁州军心中的急切一点都不比邓艾少。

在急速的行军之下,邓艾很快就领军到达了剑阁之外。

面对四千梁州军的到达,刘封并没有选择出关迎接。

刘封是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也用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刚刚为汉军取得一场大胜。

可以说目前在大汉内,由于自己的身份与自傲,能让刘封真正瞧上眼的人绝对不超过五指之数。

很明显,邓艾并不在其中。

不过邓艾与刘封的身份差距极大,刘封不出城迎接邓艾也是正常,邓艾也并未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只是由于心中的急切,邓艾在安排好本部兵马后,便以有要事禀报为由求见刘封。

邓艾作为诸葛亮大军的先锋,刘封本来是不想见他的,可是刘封又想到邓艾是糜旸的心腹,看在糜旸的面子上刘封便接见了邓艾。

邓艾在见到刘封后,他马上开口向刘封建议道:

“艾奉皇命领军四千来援,加之关内五千之众,我军兵力将近一万。

近万兵力,我军又占据地利,时势已变,将军不如率近万精兵攻打魏军大营,纵使我军不能顺利击破贼军。

可以我军之兵力,贼军必举大兵来挡我,如此一来军情或可为吴征北探知。

吴征北探知之后,便可知我国朝援军已至,如此梁州军心自定也。”

邓艾一见刘封的面客套的话还未说几句,便向刘封说出了他心中的计划。

邓艾认为他的作战计划有可行之处,但他却不知道他的进言,引起了刘封的不满。

一小小的中郎将,如何敢在自己面前大放厥词?

若是真有进攻的良机,那也应该是自己通知他,而不是他来“教导”自己。

以往刘备时常批评刘封“性情骄纵,刚愎自用”,从刘封的这两个想法可以看出来,刘备批评的很对。

刘封的脸色一下子冷了下来。

“贼军刚刚大败一场,现在正是防备严密的时候,我军若贸然进攻,没有成效不说,势必还会损兵折将。

吾奉陛下之命镇守剑阁,岂可不顾剑阁安危而倾巢出兵?

不明敌情而擅自请战,若不是看在糜侯的份上,你早已经被吾军法从事。

还不速速退下!”

刘封狠狠训斥了邓艾一番。

被训斥之后,邓艾倒是还想再劝,可看到刘封的左右亲卫正持刀上前,他最后也只能无奈的离开了。

他承认他的建议有冒险的成分,但梁州危在旦夕,冒险一试,总好过什么都不做好吧。

在邓艾退下之后,刘封的脸色才稍有缓和。

刘封之所以断然否决邓艾的提议,一方面是他真的认为当下出兵攻打魏军不是好时候,另一方面也有出于他私心的考量。

被刘备解除幽禁之后,刘封便知道他接下来的表现很重要。

所以他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选择雪夜偷袭魏军。

可同样的正如他所说,刘备给他的任务是守住剑阁,并不是让他支援糜旸。

他为何要冒着承担剑阁不安的危险,做其他事呢?

在刘备需要他的时候,刘封绝不会吝惜自己的生命,当年汉中会战与上庸之战时皆是如此。

可要是自己的私心与刘备明面上的命令不会有冲突的时候,那刘封的选择也很简单,那就是遵循自己的私心。

第一次襄樊大战时,刘封就是采取了类似的做法。

当年关羽派了十数次使者,都没能让刘封出兵,现在哪怕糜旸有着与当年的关羽同样的权力,可他不是还没派出使者吗?

既然如此,还不如好好守住剑阁,这样对刘备,对自身都算是最好的交待。

华夏有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优秀的军事才能与不俗的战绩,并不能掩盖刘封骄纵刚横,私心太重的性格事实。

这样的性格是福是祸,日后自有分晓。

汉章武四年四月,在益州大部援军还未抵达剑阁的时候,大部魏军已经来至离南郑城外的不远处。

这一月,在魏军的猛攻下,曹真已经控制了汉中绝大部分的城池。

这一月,曹真的伤势已经好转了差不多,终于可以骑马地出现在数万魏军身前。

高坐在马上的曹真看着那近在咫尺的南郑城,他的眼中有着无尽的怒火正欲释放。

正是那座城池的主人,让他在半年之前遭受了一场大败,甚至还让他落下了一生难以启齿的残疾。

于公于私,曹真现在对糜旸都是欲杀之而后快的心态。

可由于那一场大败给曹真造成的印象太深,曹真在濒临南郑城下后,并未贸然率军朝着南郑城继续进发。

他在等着剩余魏军部队的集合。

就在曹真到达南郑城的数日之后,剩余的魏军也从汉中的四面八方齐集至南郑城外。

到了这一日,南郑城外汇聚了魏军十余万兵力。(包括辅兵)

同时,曹真的军令也极快的传开。

当曹真的军令传遍三军以后,十余万魏军如同一大片望不到尽头的乌云一般,齐齐向着南郑城包围而去。

在那十余万人的军阵中,还林立着许多与南郑城墙等高的攻城器械。

那些高耸的攻城器械,就像矗立在无尽乌云中的山峰一般,正在以令人畏惧的声势朝着南郑城步步逼近。

魏军围城的举动很快惊动了城内的糜旸,在一众心腹的簇拥之下,糜旸登上了南郑城墙。

登上城墙的人都被城外的敌人声势所影响而脸色不稳。

但糜旸在看到这一幕后,却不由得大笑道:

“城下蝼蚁,恰似当年江东鼠辈!”

糜旸的语气似嘲弄,似揶揄,但更似不在意。

而当糜旸的话传遍周围的人耳中后,想起糜旸公安战绩的众人,都不禁跟着糜旸大笑起来。

哪怕城下无尽敌军逼近,但谁能保证,他们身边的汉白鹿不会再次扭转干坤呢?

胜败兵家事不期,视敌无物是男儿!

第126章 孙权帅旗 不纳良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风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为何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七百五十四章 颇有锋芒 子瑜盗书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602章 亡国之象 效法魏武第75章 孙军崩了!(三更求追读)第349章 杯酒释权 唯一主宰第200章 张嶷设计 申仪炸了第163章 江东柱石 三气吕蒙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为上 为时未晚第七百七十五章 孙权猜疑 密诏杀吕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7章 慑服徐详第363章 热脸白贴 整改大军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267章 北伐战略 关公病情第226章 冯邓先锋 骄兵之忧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后第133章 陆逊自荐 内乱将起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难欺 关门打狗第69章 真吾制胜之地也 (求追读,求票)第522章 上头刘备 句句昭烈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孙权心思第378章 汉中防务 均田制出番外:亡国之恨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668章 五美诸葛 重启相国第193章 大军分三 七斩为令第9章 糜旸到了第440章 执意出兵 神威再临第62章 校场比斗(追读呀,票票呀)第57章 江东烹鹿天团出发(求追读,求票)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642章 丕鹅离世 天不祚魏第七百一十章 数日之差 力排众议第445章 怀疑与自信第503章 先取二贼 再行北伐第627章 伏击魏军 日月重开第270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第559章 军向上邽 淮南之变第613章 最后一步 张郃诡计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270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第156章 用心深远 张飞安危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马挫败第164章 诸葛东来 商议婚事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敌骑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群情激涌第241章 陆续撤军 董允失态第8章 关羽之忧第71章 糜旸的信(三更求追读)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为州 造势借势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后一次第234章 无翅雄鹰 御驾亲征第461章 情势不利 别出心裁第574章 强汉將归 魏军险境第56章 吕蒙之谋(求追读,求票)第112章 刀兵围府 (十更,求首订!)各位书友,新春快乐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会第283章 大风已起 刘贾叹息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无前第589章 惶恐弥漫 双壁相会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亲斟第182章 竭心尽力 诸葛抱膝第633章 麟逆虎须 万骑奔潼第281章 来日之患 二气丕鹅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第613章 最后一步 张郃诡计第339章 见或不见 反客为主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飞舞 惊人转变第200章 张嶷设计 申仪炸了第453章 将帅不合 骆谷魏军第246章 左将军旸 夜论孙权第259章 见招拆招 送信武当第547章 相互探查 机变张郃第242章 顺天行诛 遍观战报第227章 训斥诸将 缓兵之计第300章 火德不灭 辽之人头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209章 黄旗招摇 天子落泪第419章 公安旧人 老而不死第258章 越发担忧 断粮之计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438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第393章 成都急报 南中将乱第29章 勾魂使者来了(求月票,求追读)第347章 权力欲望 无人能免第478章 南中变革 龙望北方第342章 虚实相封 伐吴前奏第161章 那年初见 拦马自荐第91章 刘备大怒(四更求追读!)第292章 正奇变幻 魏延奋命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称庆第435章 山河为榻 坐守国门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旸好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