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揣摩圣意

以退为进?胡万里微微楞了愣,这明摆着是避祸,如何说是以退为进?这老夫子难道是想奇货可居,以彩票和美洲的抗旱抗寒农作物为要挟?这可不是以退为进,而是找死!他端过茶盅轻轻的刮了刮,浅呷了一口,暗忖以薛良辅之才智,看人见事不会如此简单,当下他便放下茶盅,含笑道:“愿闻其详。”

薛良辅微微一笑,却未直接说,而是反问道:“张阁老两次致仕,两度复出,皆是出掌内阁,今番已是第三次致仕,东翁以为张阁老还能再此复出,重掌内阁否?”

这个问题,胡万里还真没仔细想过,张璁此番致仕,嘉靖连老臣应有的一应赏赐恩典皆未给予,而且又是三度致仕,他在潜意识里根本就没考虑过张璁是否还有复出的可能,此时听的薛良辅这一问,他不由静下心来考虑。

张璁是首辅,非是一般大臣或是地方官员,罢了起复,复了又罢,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嘉靖虽然年轻,却已是二十有五,不仅不是昏君,而且精明的厉害,岂会在大明首辅任免上如此轻率?

再则此番张璁被罢,应该就是挑起开海之争时阵容太大,六部九卿有一半为其摇旗呐喊,如此声势,嘉靖岂有不忌讳之理?若是再起复张璁,无异于是助长张璁专擅跋扈的气焰,以嘉靖之精明,岂会如此行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张璁才五十出头,而且是嘉靖一手擢拔扶持其登上首辅之位的,虽有专擅之嫌,却不至于危及皇权,而且推行新政,不怕得罪人的张璁亦是最佳人选,另外换一个。未必能如张璁这般大刀阔斧,眼下新政的推行正是最艰难的时候,着实没理由撤换张璁,嘉靖究竟是如何想的?

仰着脸思忖了半晌,胡万里身子微微往前一倾,试探着道:“恩师致仕是因为彗星三现?”

“不全是。”薛良辅微微摇了摇头,笃定的道:“主要是众怒难犯!”

众怒难犯?胡万里不由微微蹙了下眉头。此番彗星三现,借机弹劾张璁的言官和部院官员确实众多,但张璁自大礼仪以来,便结怨无数,随后斗倒杨一清,清勋贵庄田。罢地方镇守太监,削减京师冗员,裁减地方官员,更是仇敌遍天下,这些事情嘉靖心里明镜似的,岂会因此而罢免张璁?

想到这里,他猛的反应过来。脱口道:“先生的意思,皇上让恩师致仕,是出于保全之心?”

“兼而有之!”薛良辅沉声道:“彗星三现,皇上总的给朝野上下一个交代,张阁老致仕足以堵天下悠悠之口,再则,彗星一日不灭,对张阁老对礼仪派的攻讦也就一日不绝。张阁老致仕,皇上便可了结此事,不仅保全了礼仪派诸位大臣,亦落的耳目清净,至于不给予张阁老致仕应有的赏赐和恩典,不过是做给天下人看的而已。”

听的这话,胡万里不由绽出一丝笑容。这个分析有理,也唯有如此,才能解释嘉靖为何会在张璁成功的转移了朝野上下的视线之后,突兀的令张璁致仕。而且连应有的赏赐恩典都不给予。

他当下便含笑道:“如此说来,恩师还有复出的可能,而且机会很大。”

“不可过于乐观。”薛良辅微微摇了摇头,道:“虽说张阁老有机会复出,但期间的变数实是太大,一则觊觎首辅之位的人不少,再则。”说着他看了胡万里一眼,道:“一个根基浅薄,仇敌无数的首辅,非是大明之福,于皇上而言,亦不省心。”

听的这话,胡万里亦是无语,这等到是实情,微微沉吟,他才道:“恩师复出既是未定之数,先生何以让学生辞官?又如何说是以退为进?”

“正因张阁老复出乃是未定之数,才要东翁辞官。”薛良辅沉吟着道:“张阁老既已致仕回籍,远离京师,时日一久,便有可能被皇上忘却,而且有人会想方设法让皇上忘却。

东翁乃张阁老得意门生,素为张阁老所器重,数年来对张阁老帮村不小,皇上对东翁亦是颇为赏识,他们岂能岂容东翁继续留在南京折腾?此其一。

其二,开海之事引起如此大的争议,断不会就此不了了之,朝局一稳,必然会再度被人提起,东翁乃公开建言开海之始作俑者,必然会被反对者所忌恨,张阁老已不在其位,东翁又远在江南,须的防范小人进谗言,此时辞官,于东翁而言,可谓是利大于弊。”

说着,他便端起茶盅缓缓呷了口茶,瞥了胡万里一眼,见他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便接着道:“东翁与张阁老的关系,朝野上下可谓是人尽皆知,张阁老致仕,东翁辞官,世人会如何看?这与东翁当年京郊为张阁老送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张阁老已经致仕,能否复出尚在两可之间,但皇上对礼仪派的倚重却是明摆着的,即便张阁老不复出,首辅之位仍可能是礼仪派居之,以东翁与张阁老的情分,以东翁重情重义之美名,日后要复出为官,可谓是轻而易举。”

这是要他博取名声!这年头讲究忠孝仁义,座师与门生的关系在官场亦是尤其被人注重,跟张璁共进退,这在官场上,确实能够博得一个好名声,沉吟半晌,他才轻叹了一声,道:“先生说的甚为有理,然则,皇上会允准我辞官?即便将彩票将农学院毫无保留的全部上缴,皇上也未必会允准我辞官。”

“东翁上疏请辞,不论皇上允与不允,皆足以表明东翁之心志。”薛良辅微微一笑,道:“此举不仅足以打消别人攻讦东翁的念头,亦可以博取名声,即便皇上不允,亦会将东翁打发回漳州。”

胡万里点了点头,道:”有理,那就一事不烦二主,这份请辞的奏疏就烦请先生代劳,以病请辞罢。”微微一顿,他又叮嘱道:“这事不急,缓个三五日,恩师回籍,必然要经过南京,回了漳州,又不知何年才能再见了。”

转眼便进入了九月,天气渐渐的凉了起来,自张璁致仕之后,京师便恢复了平静,京师大小官员皆是静静的等候着,观望着,然而嘉靖却没有丝毫动静,仅仅只是将掌都察院事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汪鋐改为吏部尚书,百官最为关心的内阁大臣却是一个未动,空缺的首辅之位,他亦未指定,内阁一应事务皆是暂由李时掌总。

那颗令张璁致仕的彗星也并未因张璁的致仕而消失,仍旧是不紧不慢的向东北而行,钦天监的监正每日都进宫向嘉靖禀报彗星的动向。

京师一众官员每日早朝在午门外聚集,讨论的最多的也就是这颗该死的彗星,张璁已经致仕大半个月了,彗星若是再不消失,岂非说明彗星三现与张璁无关?嘉靖会否借机令张璁回京再掌内阁?礼仪派的一众大臣会否借机反攻清算?不少官员皆是忧心忡忡。

乾清宫里,嘉靖一如既往的批阅着奏折,张璁致仕之后,他的压力在无形中大了不少,李时以次辅的身份掌总内阁,票拟难免有些放不开手脚,朝务的处理亦不及张璁有魄力,最终苦的只能是他这个皇上了。

“皇上,李阁老在外求见。”太监崔文躬身进来轻声禀报道。

嘉靖抬起头来,看了门口一眼,微微点了点头,又继续埋头批阅奏折,待的李时进来行礼之后,他才搁下笔,看了他一眼,道:“赐坐。”

“谢皇上恩典。”李时躬身谢恩之后,才取出一份奏折双手呈了上去,道:“应天府府丞胡万里以疾请辞去一应职衔,请皇上过目。”

按例,一个四品官员的请辞根本就到不了嘉靖跟前,但是吏部尚书汪鋐、次辅李时都知道胡万里这个四品官非比寻常,不仅张璁对其极为器重,嘉靖对其亦是极为赏识,而且其负责的差事亦是非同一般,他请辞可不是小事,汪鋐、李时二人皆不敢私自做主,直接就送了上来。

听的是胡万里以疾请辞,嘉靖不由微觉诧异,胡万里今年不过才二十八,从未听闻过他身子有疾,何以这时节以疾辞官?很快他便反应过来,定然是与张璁致仕有关,难道是对张璁致仕有意见?接过奏折略略翻看了一下,他眉头便蹙了起来。

胡万里在奏疏中言辞恳切,并将彩票和农学院的事宜交代的清清楚楚,连接手以及暂时负责的人选都安排甚是妥当,不象是做做样子,略微沉吟,他才将折子往案上一丢,道:“内阁是什么意见?”

李时自然清楚胡万里请辞的原因,不允准,担心胡万里因张璁致仕而受牵连,允准,嘉靖必然有意见,他连票拟都没写,就是觉的为难,见嘉靖问起,他略一沉吟,便躬身道:“回皇上,胡万里忠心国事,才干出众,微臣恳祈皇上为国惜才,允其致仕静养,痊愈之后,再行起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43章 白送第320章 南镇抚司第323章 军事演习第146章来袭第191章府尹之位第337章 混乱的倭国第459章 偷天换日(二十)第432章 相遇第472章 各有算盘第212章 失控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50章 南京(六)第八章 试探第376章 嫁衣?第404章 吕宋横财第250章 投石问路第264章 寒心第264章 寒心第55章 师爷第55章 师爷第184章再回金陵第319章 大变在即第211章 王廷相第173章改制第439章 封侯第56章 科举革新第450章 偷天换日(十一)第285章 挂冠而去第271章 观察第236章 被逼第385章 暗助第34章 再见张璁第483章 登基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125章姑妄言之第9章 女儿节第173章改制第332章 两手准备第74章 初次接触第416章 严嵩入阁第114章 笼络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273章 造船厂第448章 偷天换日(九)第329章 对应之策第261章 远客求见第440章 偷天换日(一)第238章 下套第61章 出海第248章 冲击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67章 霸气大明第35章 建言第124章 分功第391章 扩兵第426章 飞剪第225章 剑走偏锋第266章 招揽第133章 引子第128章家难当第297章 开张不顺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218章 踢皮球第372章 新式火枪第301章 调集 人手第483章 登基第228章 赈济第286章 万顺合第357章 反过来想第361章 特区第382章 依仗第200章 揣摩圣意第433章 找死第54章 南京(十)第415章 举国震惊第八章 试探第18章 分歧第34章 再见张璁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394章 争权第308章 夜袭第157章缓兵之计第468章 偷天换日(二十九)第305章 外儒内法第110章 离衙第337章 混乱的倭国第366章 掺沙子第70章 特区第474章 决战大同第397章 过河拆桥第242章 月犯进贤第315章 满载而归第158章礼物第448章 偷天换日(九)第227章 不表态第165章横插一脚第20章 京郊送行第八章 试探第172章严力的心思第419章 缓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