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乌鸦嘴

刘健听罢,心里一颤,豁然而起,直直地盯着那火盆,似是发现了什么惊世之物。

说起来,现在木炭的价格,已经涨到三四十钱一斤了,倒不是因为木炭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实在是这东西要烧制不易,不但需要伐木,还需有人在深山老林中建窑,烧制了一个月功夫之后,更需有人从深山中,将木炭运出来,时间和人力的成本实在太高昂了。

可这煤……这样便宜……

似乎和木炭一样,却是没有什么异味,而且看上去,燃烧得更加持久。

刘健心头一震,随即看了一眼窗外的鹅毛大雪,一副若有所思之态。

这较为廉价的取暖材料……似乎……

谢迁和李东阳似乎也想到了什么,神色也变得复杂起来。

对于他们这些处理国家大事的人而言,所思所想的,似乎永远都是国家大事!

此时,谢迁忍不住凑近一些,靠近那火盆,禁不住道:“当真……无害吗?”

茶房里,三位大学士,竟是为了这铜盆里小小一堆煤,足足一个下午都没有去值房里办公。

三人一边喝茶,一边看着依旧还在持续燃烧的无烟煤,像是憋了一口气似的,在等着这无烟煤烧成灰烬。

可这无烟煤,显然比木炭要耐烧得多,大半天过去了,那一团火光,竟还没有熄灭的迹象。

事实证明,这无烟煤的热量散发得很均匀,而且燃烧的时间极长,三把老骨头在这儿只开了一扇小窗,却明显没有对他们的身体产生什么异样,屋里很暖和,将这里和外界的大雪纷飞隔绝开,而时间过的越久,三人心里越是震撼。

良久,李东阳道:“听说,方继藩怂恿着殿下做买卖,却不知,是否和此物有关。”

李东阳目光幽幽,看了刘健和谢迁一眼,而二人,则只是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

次日一早。

方继藩穿着髦衣,内里一件麒麟服,踩着积雪赶到了詹事府。

上值不久,宫里便来了人,宣皇太子入宫参加筵讲。

筵讲是翰林们给皇帝讲学,几乎每隔几日,翰林侍讲和侍读们就要在崇文殿里聚集一次,当然,皇太子朱厚照也是要去的,这既是学习的机会,有时,皇帝也要考校一下皇太子的学问。

不过这传口谕的宦官,却是别有深意的看了方继藩一眼:“方总旗,陛下还有吩咐,让方总旗陪殿下同去。”

其实这几日,朱厚照都是忐忑不安的,他是极担心被父皇捉去追究偷窃的事。

可这几日下来,宫里一点动静都没有,朱厚照一下子又活跃起来,他捋了袖子:“走,老方,咱们同去。”

呃……方兄弟的称谓已变成了老方,可方继藩不老啊,而方继藩又不能称呼朱厚照为小朱,怎么听着,都好像自己被朱厚照占了便宜。

二人只好收拾一番,怀着忐忑的心情,经崇文门入宫,至崇文殿。

在崇文殿里,弘治皇帝拉长着脸,早已就坐。

数十个翰林,则一个个有板有眼的跪坐在右侧。

至于左侧,则是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三人。

谢迁眼袋很深,像是昨夜一宿没有睡觉。

他是个固执的人,决心和无烟煤卯上了,就不信,这无烟煤还不熄灭,结果,足足耗到了曙光初露,那最后一点热量才散尽,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哼,和我谢迁斗,你算老几?

不过,如此持续的燃烧,无烟煤的耐久性,实是令人惊叹,固执归固执,谢迁似乎想到了这无烟煤更深远的用处。

弘治皇帝左右顾盼,见谢迁萎靡的样子:“谢卿身子不适吗?”

“多谢陛下关心,臣……身子尚可。”

弘治皇帝的脸色轻松了一些,却又叹道:“这天寒地冻,许多卿家都病倒了,如此天象,该要保养身体才是。”

此时,朱厚照和方继藩二人正好进来,朱厚照缩着脖子,一副老老实实的模样。

这家伙最擅长的便是假装无辜,方继藩也真是服了他,在外是爷爷,到了这儿便装孙子,你会装,我不会装?

行了礼,弘治皇帝先狠狠地瞪了朱厚照一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只是,皇太子居然偷东西偷到了皇帝老子的头上了,这事,弘治皇帝可不敢声张,权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对另一个始作俑者方继藩,弘治皇帝也没什么好脸色。

方继藩心里发虚,生存的本能,令他毫不犹豫地慷慨称颂:“吾皇圣明啊,臣见陛下气色不好,由此可见,在这大雪纷飞之时,陛下竟还日理万机,操劳国事,此乃天下之大幸!”

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这道理,方继藩懂。

弘治皇帝假装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这朱厚照和方继藩,近来的行为,据说很是荒唐,既然不能声张,可也不代表不可以找个其他的理由敲打一下。

心里存着这个心思,弘治皇帝淡淡道:“方继藩。”

“臣在呢。”方继藩笑吟吟地道:“陛下这方继藩三个字喊出来,竟有如天籁之音,臣听了,浑身舒泰,一下子,竟龙精虎猛起来。”

“……”

“咳咳……”朱厚照拼命咳嗽,他觉得这老方已无耻到了令人发指,连他都看不下去的地步了。

弘治皇帝瞪了他一眼,虽知道这家伙是在努力的溜须拍马,估摸着也是知道近来和太子荒唐,可看这家伙如此卖力的样子,倒是有些心软下来了,终究还是孩子啊,便道:“朕上次读了你的‘改土归流’之策,倒觉得颇有道理,可近来深思熟虑,却又觉得,这改土归流之策,未必可行。”

这是没话找话呢,想找个理由将方继藩压一压,免得方继藩得意忘形。

方继藩道:“还请陛下赐教。”

弘治皇帝便淡淡道:“此策虽好,可是动静却是太大了,若是国泰民安,顺势而为,倒也罢了。而如今,天灾频繁,而一旦对西南诸土司实施改土归流之策,各地土司,一定不满,恐酿成更大的祸端。依朕看来,而今,土司之乱刚平,土司们心怀恐惧,自不敢再滋生事端,到时,朝廷给予他们一些赏赐,他们势必也就不敢再造次了,西南的稳定,事关到了国家大局,而改土归流乃是一剂猛药,不可轻易试之。”

弘治皇帝说的头头是道。

不过其实他的话也是有道理的,虽然现在西南的问题没有根除,可毕竟刚刚弹压了叛乱,所以贸然实施改土归流,实在不妥。

方继藩心里却想起,好像就在今年,贵州和广西等地,似乎还有一场土司的叛乱,此事不只记录于贵州省晴隆县的县志,而且在明实录中,记载也是颇多。

一般情况,朝廷刚刚平息了叛乱,就算土司有所不满,也会心生畏惧,偏偏这一次的叛乱,却是事发于突然。

方继藩摇摇头:“臣以为,一日不通过改土归流治其根本,广西,尤其是贵州的叛乱,只会愈演愈烈,陛下想要姑息,不啻是养虎为患,臣敢断言,不久之后,新的叛乱便产生,且声势浩大。”

他这样一说,那些翰林们顿时一个个面露怒容!

乌鸦嘴啊你这是,现在西南重新安定,怎么可能又发生叛乱呢,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第三百九十三章:救人即为道第四百七十二章:师徒相见第六百九十三章:大喜第八百三十章:人中龙凤第八百六十章:大丰收第八百五十六章:逆天的才能第四百二十二章:百无一用是书生第三百四十章:太子入宫第五十二章:娘娘驾到第十六章:强买强卖第三百一十八章:御前失仪第七百三十章:回家第三百六十一章:立功了第八百六十六章:事必躬亲第六百七十章:我方继藩脱离了低级趣味第四百八十九章:不堪一击第五百三十五章:恩旨第六百三十八章:用兵如神第四百一十章:民贵君轻第三百一十五章:彰显国威第四百四十章:按在地上摩擦第四百四十八章:隆恩第六百八十章:天子门生第六百四十四章:臣有一个门生 他真的很棒第三百九十八章:天下归心第七百六十四章:学海无涯第五十章:奇迹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最后一战第四百三十章:亚圣第二百七十九章:决一雌雄第六百九十章:九连射第一百二十五章:奇珍异宝第一百七十九章:吾皇万岁第七百九十章:千年未有之功第五章:慈父多败儿第七百一十四章:重重有赏第四百零九章:今儿,你有难了第七十七章:江南才子第五百七十章:宫中最大的秘密第四百二十一章:实践出真知第五百五十一章:坏人心术杨廷和第六十七章:误交匪类第六百九十八章:击贼第六百五十八章:天大的赏赐第八百四十三章:定军山第八百五十四章:一场伟大的变革第五百八十章:圣旨第一百三十四章:铁血真汉子第七百一十一章:太子殿下来第七百七十九章:大捷入宫第六十三章:你好呀 方贤侄第十四章:对答如流第六百六十一章:有教无类第六百九十四章:精锐中的精锐第八百八十四章:重大发现(感谢土豪同学)第八百七十七章:人间自有真情在第一百六十七章:殿试第四百五十三章:我们回来了第三百三十九章:同甘苦,共患难第一百零二章:知恩图报第三百五十二章:自作聪明第六百章:皇榜第三百四十七章:一份令人心惊的奏疏第三百七十三章:日进斗金第六百章:皇榜第八百六十二章:绝顶聪明朱厚照第六百五十五章:厚赐第三百七十二章:虽千万人,吾往矣第六百三十八章:用兵如神第三百零七章:碧血丹心第五百七十九章:天纵奇才第一百八十一章:功臣第二十三章:棍棒底下出孝子第三百零三章:好运气第四章:败家第八百二十三章:廷议第一百五十二章:不服就让你彻底服第六百七十五章:大恩大德第七百五十八章:献药第七百九十七章:海内存知己第三十三章:帝心难测第八百二十一章:利国利民(三更求月票)第一百九十三章:邪不压正第十九章:我有杀手锏第四百六十四章:徐经回来了第八百五十四章:一场伟大的变革第二百零六章:圣贤第八百五十五章:有良心的人第四百一十五章:太子长大了第十章:校阅第七百二十四章:太子出息了啊第五百九十七章:大恩公第四百三十四章:拜见师祖第六百七十五章:大恩大德第八百一十五章:国朝以孝治天下(第二更,求月票)第八百五十章:了不起的成就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大战第三百七十三章:日进斗金第五百七十章:宫中最大的秘密第七十章: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