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盐引

在古代,盐铁等重要物资都实行专卖,由朝廷控制产销,也就是说,未经朝廷允许各类商贩都不能买卖盐铁等重要物资,而盐引就是古代朝廷发给盐商的食盐运输与销售的许可凭证。

说到盐引,就不得不说说这古代的盐价了,现代人吃着一两块钱一斤的盐,可能觉着盐这种最基本的消费品应该相当的便宜,在古代最多也就几块钱一斤。

这样想就错了,就以嘉靖年间的盐价为例,据《盐政志》记载:嘉靖初,湖广、江西一带每盐一斤卖银三分四分,南直隶每盐一斤卖银一分五厘。

明朝一分银子大约相当于现在六十块钱,三分四分就相当于两百块左右,一分五厘就相当于一百块左右。

也就是说,嘉靖初年,盐价最便宜的南直隶,食盐也要一百块钱一斤,而湖广、江西等地,食盐价格是两百块一斤,有没有搞错?

没搞错,明朝的食盐就是这个价,最便宜的时候也需要几十块钱一斤,最贵的时候甚至达到了三四百块钱一斤!

明朝的盐价为什么如此离谱呢?

其实,明朝的食盐生产成本也不高,朝廷向专门负责制盐的灶户征购食盐的时候,每四百斤仅支付大米一石,也就是说灶户生产食盐,每斤成本还不到一块钱。

但是,商品的销售价格大多不是由成本决定的,影响商品销售价格的因素很多,明朝的食盐生产成本的确不高,但是经过层层盘剥之后,这盐价高的就有些就离谱了。

明朝的食盐买卖实行开中法,简单来说就是盐商想要买卖食盐,必须按朝廷的要求向边镇运输粮草辎重以换取盐引。

这开中法看似简单,过程却相当的复杂。

首先,盐商必须向南京户部申请盐引,也就是向朝廷承诺,将运送多少粮草辎重到边镇,南京户部接受申请之后便会给商户发放相应的盐引领取凭证,并将相应的盐引散发到各个边镇。

然后,盐商必须将承诺的粮草辎重运送到相应的边镇,经边镇将领又或巡抚、总督等官员验证之后,才能换取相应的盐引。

盐商领到盐引之后,还必须去相应的盐场支领食盐,最后才能运到指定的区域贩卖。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附加成本就比较吓人了,远远超过了食盐本身的成本。

比如,盐商向南京户部申请盐引的时候就必须缴纳盐税,盐税的标准是每引三两,而一个盐引也就能支领三百斤食盐,也就是说,光是这盐税一斤就高达五六块。

就这还不是全部,盐引可不是你申请就能分到的,要是你没有找到关系,申请交上去也是白搭,人家根本不会鸟你,而这拉关系又得花钱,杨聪的爷爷杨荣找的就是魏国公府的关系,具体花了多少钱,杨聪也不清楚,总之不会低于相应的盐税,也就是说,光是申请这个环节,食盐的附加价格就高达十多块一斤。

紧接着就是运送粮草辎重,一般是运送五石粮草,换取一张盐引,而运送粮草辎重到边镇运费甚至超过了粮草辎重本身,也就是说,运送五石粮到边镇,运输过程中消耗的粮食都不止五石。

这也正是朝廷实施开中法的原因,没办法,运送粮草辎重到边镇太耗钱了,还不如让盐商送过去,这样朝廷就不用花钱了,但是,这样一来,每斤盐又被附加了十多块钱的额外成本。

就这,还不是全部,盐商可不是将粮草辎重运送到边镇就能拿到盐引,边镇的各级将领和官员那也不是吃素的,你不孝敬孝敬,他们能拖到你喷血,这一一孝敬下来,每斤盐又被附加了十多块钱的额外成本。

然后,盐商到盐场支取食盐,还要花钱,将食盐转运到相应的售卖地,还是要花钱......

这一整套流程走完,食盐运到售卖地,还没有开始售卖呢,盐商就已经在每斤食盐上耗费了几十块甚至是上百块钱,这盐能卖的便宜了才怪!

现在,定国公徐延德和诚意伯刘瑜找杨聪和陆炳商议的其实就是这食盐贩卖的第一个流程,也就是南京户部发放的盐引份额。

这盐引份额到底值多少钱呢,从朝廷征缴的盐税就能大致算出来,这会儿大明朝廷一年征缴的盐税大概是一百万两左右,而盐商拉关系,获取盐引份额所花的钱大概是盐税的一倍,也就是说,这盐引份额一年就能产生两百万两左右的“红利”!

这两百万两左右的“红利”夸张吗?

一点都不夸张!

螨清乾隆年间就曾爆发过“两淮盐引案”,这“两淮盐引案”的起因就是新任两淮盐政尤拔世向盐商索贿不果,然后便向朝廷揭发其前任普福贪腐。

结果,乾隆下旨一查,饿滴乖乖,尤拔世的前三任盐政官吉庆、高恒、普福在十多年时间里共计收受盐商贿赂一千零十四万一千七百六十九两六钱!

螨清的两淮盐政也就是明朝的南直隶一地盐政,盐引仅占所有盐引的三成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垄断了所有盐引份额,十多年时间就能“收入”三千多万两!

这么巨大的利益,夏言和严嵩自然不会放过,而魏国公一系则代表着原来的利益集团,他们自然也不肯放手,这就是定国公徐延德和诚意伯刘瑜找杨聪和陆炳商议的原因。

卧槽,这夏言和严嵩胃口好大啊,他们竟然想打破原来的利益分配原则,独断所有盐引份额!

他们吃的下去这么大块利益吗?

光凭他们两个肯定吃不下去,不过,他们肯定也找了其他势力帮忙,这么巨大的利益,想分一杯羹的肯定很多,他们只要放出风声,估计很多人都会像苍蝇发现臭肉一样蜂拥而至。

这事牵扯也太大了,他一个新科状元能管得着吗?

杨聪看了看陆炳,随即严肃的问道:“你们以前占多少份额,这次,你们准备怎么做?”

定国公徐延德下意识看了看四周,随即小心的道:“我们定国公府和魏国公府以前各占一成左右,这次我们只想保住我们的份额,但是,他们都被夏言和严嵩收拾的差不多了,这南京户部尚书之位他们是没指望了,所以,我们只能另谋出路,清风,你觉得阳明一脉会不会对这个感兴趣?”

第一五四三章 瞎扯第三十二章 定国公第九十八章 出事了第一〇一章 三气第一章 著书立说第十八章 反手一巴掌第十二章 恐怖的淘汰率第七十一章 一网打尽第四十四章 问题很多第三十一章 圣听第一一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〇三章 心惶惶第四十一章 莫名其妙的栽了第二十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五十章 盟友第一一〇章 怎么对付海盗和倭寇第一一九章 君子报仇第九十八章 做贼心虚第五十四章 不死不休第二二一章 捣蛋第六十章 大明边军第一四一章 聚首第一六四章 恐吓第一五五章 怎么抢银子第一〇五章 听天由命第九十四章 肆无忌惮第一一四章 暗夜守候第一〇五章 听天由命第一八二章 天下战国之上第二十一章 人手第九十七章 通风报信第六十四章 阳明一脉第五十一章 俺答汗第五十三章 通通闭嘴第三十七章 真的假的第九十八章 出事了第六十七章 狠辣第一五五章 怎么抢银子第五十六章 惊喜第五十四章 有钱人家是非多第七十四章 颠倒黑白第一一〇章 忤逆第四十章 证据第五十九章 奸细第五十四章 京城危矣第七十章 枉杀忠良第十三章 连环计第一六七章 投明主第九十九章 自诬第一八八章 是清是浊第三十九章 县令大人是个木匠第六十九章 你好大的胆子第四十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第六十四章 悲哀第一四八章 明军有这么猛吗第一九〇章 是非功过第四章 严师出高徒第二十九章 北虏南倭第一九九章 掩人耳目第六十七章 狠辣第六十八章 活在谎言里第三十五章 争还是不争第五十三章 破家县令吓一跳第一九二章 强盗思维第一一〇章 忤逆第九十八章 寻死第一〇三章 头疼第九十九章 好消息第一〇二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一四三章 澎湖第五十三章 破家县令吓一跳第二三一章 明朝版第二十四章 炼尿尚书第一七六章 石见银矿第一一四章 不讲规矩第一七九章 弃车第七十九章 张岳回京第四章 愿景第五十七章 夺帅第一五六章 这波不亏第一一八章 锦衣卫倒戈第七十八章 焦急第七十七章 翰林院是储相之地吗第九十九章 好消息第六十一章 义第五十六章 大同镇第九十一章 有缘定会再见第八十六章 教人造反第八十二章 谁为首第一六一章 激动第五十七章 被人当枪使了第三十七章 廷议否第三十三章 老办法第七十九章 为了利益而不是意气第一四七章 缺钱第五十一章 好好庆贺一下第三十一章 圣听第一四九章 养寇自重第六十二章 硬的不行来软的第九十九章 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