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翰林院是储相之地吗

杨聪对热武器的展望着实令赵时春热血沸腾,他当即便自告奋勇,要帮杨聪编撰《格物致知之理.兵法篇》。

这样的才俊要帮自己编书,杨聪自然是求之不得,赵时春可是差点当上状元的人物,不但才华出众,而且前程远大,只要他肯跟嘉靖服个软,以他的资历,不说青云直上,混到六部侍郎甚至六部尚书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可惜,这热武器兵法却不是这么好编撰的,虽然有杨聪的提点,虽然翰林院有数不清的兵法藏书,奈何热武器战法并没有现成的兵法可供参考,他等于是要凭空想象一部兵法出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赵时春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收效却甚微,这种全新的兵法闭门造车好像是造不出来的,最好是能亲自领兵去战场实践,慢慢摸索。

这年头文官能上战场吗?

当然能!

明朝的规矩是文官统帅武将,也就是说,朝廷有什么战事一般都会派遣一个文官去当统帅,带领一个或者一帮武将去跟敌人开战。

这规矩,说起来的确有点荒唐,不过对于赵时春和杨聪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赵时春原本就是兵部主事,这会儿又在翰林院镀了一下金,如果操作一下,擢升兵部员外郎或者兵部郎中都不是不可能的,到时候再挂个都察院御史混几年,再想办法升个右佥都御史,便有资格巡抚边镇,率军与北元余孽作战了。

这事情操作难度是有点大,但以杨聪现在的能量,也不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所以,赵时春把自己的想法和杨聪一说,杨聪便有点意动了。

或许,让赵时春去山西当个巡抚也不错,正好自己的老爹在那边势单力孤,如果有个巡抚罩着,那就高枕无忧了。

这想法靠谱吗?

实话说,这想法相当的不靠谱。

历史上赵时春还真出任过山西巡抚,而且还真领兵跟北元骑兵干过一仗。

可惜,他就是个赵括式的人物,纸上谈兵厉害的很,领兵打仗却不行,他率军在广武与北元骑兵遭遇,手下将领皆不听命,结果他一战而败,差点全军覆没。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他,当时正值严嵩当权,朝堂上下乌烟瘴气,边关将领都没了信心,皆避而不战,他就算他兵法学的再好都没用。

这件事在当时褒贬不一,贬之者认为,边关将领皆避而不战,督抚则应据坚城而守,而不应亲自率军出战;褒之者认为,边关将领无胆,督抚身先士卒,这种胆气值得钦佩。

总之,这赵时春虽才华出众,也酷爱兵法,却非将帅之才,他要真有能耐,就算当时的边关将领再没信心,他也应该能组织起来,不能组织起来,就证明他还是有一定缺陷的,如果杨聪真的将他送到边关,恐怕将是他人生的一大败笔。

还好,这时候,又一个能人复职了。

这人就是嘉靖八年己丑科殿试二甲第一名唐顺之,他也被调到翰林院当编修来了。

唐顺之一来,罗洪先和赵时春都兴奋的不行了,因为罗洪先就是嘉靖八年己丑科殿试的状元啊,两人可是同科,一个一甲第一名,一个二甲第一名,交情好的很,而赵时春和唐顺之则是同好,唐顺之对兵法也相当的感兴趣,而且也曾出任过兵部主事。

其实,杨聪跟着唐顺之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唐顺之是阳明一脉的代表人物之一王畿的得意弟子。

王畿和聂豹同是阳门七子,而杨聪和聂豹、徐阶师徒的关系又非同一般,要这样论起来,这唐顺之跟他也算是一伙的了。

这唐顺之可不是什么简单人物,而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传奇式人物,可以说,整个阳明一脉里面,只有他真正继承了王守仁的衣钵,因为其他人都只继承了王守仁的文才,而唐顺之不但继承了王守仁的文才,还继承了王守仁的武功。

历史上的唐顺之可是战功赫赫,他不但用计帮胡宗宪分化瓦解俩大倭寇头子汪直和徐海,使得倭寇群龙无首,还亲自率军出击,屡战屡胜,打得倭寇抱头鼠窜。

可惜,当时是奸臣严嵩当权,他纵使再有才华也得不到重用,而且常年与倭寇作战也使得他心力交疲,病根深种,到后面甚至走路都走不稳了,就更不用说去杀倭寇了。

最后,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根本就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剿灭倭寇,于是便把自己毕生心血浇铸的《武编》,传授给了戚继光,而其中就有鸳鸯阵的雏形“鸳鸯伍”。

戚继光正是在鸳鸯伍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令倭寇闻风丧胆的鸳鸯阵,从而剿灭了倭寇,功成名就,而戚继光曾多次坦言,这鸳鸯阵并非他所创,而是传自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就是唐顺之了。

唐顺之的到来,令《格物致知之理.兵法篇》的编撰渐渐有了起色,他可不是杨聪这种凭借后世几本小说谈论兵法的半吊子,更不是赵时春这种只会纸上谈兵的门外汉,他对兵法那是真精通,对火枪和火炮的应用也有一定的经验编撰其《格物致知之理.兵法篇》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随着唐顺之的加入,杨聪在翰林院的熟人日渐多起来,众人每天在一起探讨《格物致知之理》,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圈子,而杨聪也渐渐对翰林院的同僚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年头,能进翰林院的那都是一时俊杰,按理来说,应该官运亨通才是,但事实却根本不是这样的。

比如嘉靖八年己丑科殿试状元罗洪先,六年了,他还只是一个翰林院修撰而已,官职根本就没有变,而且这会儿还没有一点升迁的迹象。

又比如唐顺之,他可是嘉靖八年己丑科殿试二甲第一名,六年了,还只是个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而已。

赵时春那就更不用说了,嘉靖五年二甲第三名,混了将近十年,竟然还是个七品翰林院编修。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不是说进了翰林院就等于是内阁储相了吗,他们一个个官途怎么都如此暗淡呢?

这翰林院到底是储相之地还是官场失意者聚集地啊!

第四十七章 科举考场真难熬第九十章 一气第六十八章 贼喊捉贼第一九〇章 是非功过第一〇二章 死循环第一八四章 计中计第六章 恐怖的海商豪门第二〇五章 首辅之姿第七十九章 张岳回京第一八一章 盟友第一九〇章 乱世纷纭第一五六章 这波不亏第一八三章 取之于民第七十二章 大事可能化小第四十八章 梦想第二三三章 书终成第二三〇章 雨后春笋第六十三章 造势第九十五章 糊涂第一二七章 懵了第五十四章 不死不休第二十六章 相见不如不见第二十二章 相见欢第一六九章 厌烦第一九四章 稿成第二二九章 民用第九章 宣府镇第二十章 测试第一一〇章 恶有恶报第二一三章 改变整个世界第二三〇章 雨后春笋第一八三章 诱饵第一三八章 条件第七十九章 为了利益而不是意气第八十三章 雄心壮志第一八四章 计中计第一一九章 君子报仇第二卷 第二十八章 时务策第十章 有钱,任性第二十五章 嘉靖皇帝第八十一章 火攻第七十三章 《坤舆万国全图》第一四八章 明军有这么猛吗第一六一章 激动第四十章 证据第一九八章 厚金之车第一九〇章 乱世纷纭第一七二章 诈降第一八七章 车轮战第五十二章 丧心病狂第七章 抱负第一〇七章 倭寇又又又复起了第八十五章 萌动第一一四章 不讲规矩第一七一章 期限第四十六章 为什么要起这么早呢第五十二章 虎蹲炮第六十一章 上奏第二一四章 速度和效率第一一三章 取代第八十章 嘉靖的眼光第五十四章 京城危矣第四十八章 西北行第一二六章 秘密武器第一二四章 严嵩到底贪了多少钱第一九〇章 是非功过第五十五章 资敌第一章 著书立说第六十五章 谁在明,谁在暗第四十九章 县城这天酸死人第一五六章 这波不亏第六十六章 有赏有罚第六十五章 谁在明,谁在暗第一六九章 厌烦第二〇〇章 杨门七子第五十四章 不死不休第七十三章 《坤舆万国全图》第一〇三章 吃亏还是得便宜第九十一章 有缘定会再见第三十一章 要就考个状元郎第一一七章 使个蒋干之计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第一八〇章 保帅第六十六章 寻死第五十三章 财大气粗第九十九章 倭寇很可怕吗第六十章 不再犹豫第七十七章 勾结第十四章 异想天开第八十三章 凝聚第一五九章 东瀛乱世第七十四章 危机四伏第一五〇章 檄文第一〇九章 南台船厂第一七七章 地震第八十九章 皇庄第二十五章 势均力敌第八十章 嘉靖的眼光第二十六章 相见不如不见第一二九章 班门弄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