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好汉不吃眼前亏

这敲闷棍之人已经找到了,要不要带彭福上去报仇呢?

杨聪仔细看了看那两个身穿黑衣的壮汉,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这两家伙,满脸凶悍,满身肌肉块,彭福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啊!

还有,这姓陈的明显就是想激怒自己上去揍他,估计是早有预谋,自己带人上去恐怕会吃大亏。

他可不是原来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了,他前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那么多年可不是白瞎的,这场面他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姓陈的应该是个他惹不起的恐怖存在,不然的话,人家根本不敢在惠安这么嚣张。

他思索了一阵,猛的站起身来,貌似就要扑上去揍人的样子,那什么陈公子果然眼前一亮,露出奸计得逞的笑容。

没想到,杨聪根本就没冲过去揍人,而是拱手对同桌的几个公子哥道:“我有点头晕,今晚就不陪大家了。”

说完,他竟然转身就往楼下走去。

这下,不但跟他一桌的几个富家少爷愣住了,就连陈公子那桌几个人也愣住了。

传闻,这杨聪不是个没有理智的愣头青吗,这会儿怎么就这么有“理智”了呢?

此时的杨聪,表面上还是个有点傲娇而且有点张狂的富家子弟,但是,他的思维却已经变得老练而精明了。

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人家摆明了要收拾你,你再凑上去给人收拾,那就是脑子有病了。

杨聪脑子当然没病,所以他选择了打道回府,等搞清楚了那什么陈公子的身份再做打算。

这时候他虽然还不知道那姓陈的是什么身份,但却明白那姓陈的为什么要收拾他了,这事关系到一场很重要的联姻,惠安杨家和东岭张家的联姻。

东岭只是惠安县下面的一个乡,但是,东岭张家却是当今惠安甚至是泉州最有名的官宦世家。

张家晋升官宦世家已愈百年,期间不知道出了多少举人和秀才,光是县令就出了好几个,比如萍乡县令张纶,又比如英德县令张慎。

当然,光是出了几个当县令的举人还不足以成为泉州最有名的官宦世家,因为泉州并不是没有人中过进士,在明朝,泉州的进士也不是一个两个。

张家之所以晋升泉州最有名的官宦世家,主要是因为这一代的顶梁柱张岳。

张岳,字维乔,弘治五年生,正德八年,年仅二十岁便以乡试第一中举,正德十二年,高中进士,官场沉浮十余年之后,终于嘉靖十一年擢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而且,传闻张岳深得当今皇上赏识,前途无量,是故东岭张家才一跃成为惠安乃至泉州最有名的官宦世家。

杨聪之所以没想到这门亲事,主要这事希望很小,小到几乎没有。

那张岳的女儿张贞可是惠安第一才女,也是惠安第一美女,传闻这张贞年方二八,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但是,这些貌似跟他并没有什么关系。

他们杨家是很想和张家结亲,但是张家不乐意啊。

张岳刚高中进士的时候杨家就开始张罗这门亲事了,那时候杨聪才几岁了,但是,直到现在,张家还没点头。

张家之所以不想跟杨家结亲,主要是因为双方的身份相差太悬殊了。

这年头可不是有钱人的天下,而是士绅的天下,明朝等级制度虽然没有元朝那么森严,老百姓也是分等级的。

延续了上千年的士农工商分级制度,在明朝同样盛行,士绅级是最高等的存在,官宦世家那更是士绅阶层里面的翘楚,他们甚至已经超出老百姓的范畴了,是介于皇族勋贵和老百姓之间的统治阶层。

而商户却是老百姓中最低等的存在,因为商业交易必须依赖农户和匠户生产出来东西才有交易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前面的农户和匠户生产粮食和各种用具,商户根本就没有生存的基础。

古代的统治阶层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去经商,那么所有人都会没饭吃,没衣服穿,没房子住,没器具用,所以,古代的统治阶层是不鼓励人经商的,这也是商户被排在最末的原因。

当然,商户并不是这天下最低等的存在,因为普通老百姓之下还有贱民,也就是乐户、奴仆、丐户等因祖上获罪而划入贱籍的人,这些人甚至不能与普通老百姓通婚,不能考科举,一辈子就只能当贱民。

而商户地位之所以比贱民高一点,也就是他们祖上没有犯不可饶恕之罪而已,在士绅眼里,商户和贱民其实就没有多大区别,所以,那个姓陈的才会称自己为贱民,因为他家就是商户出身,他家里再有钱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当然,商户有钱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能改变自己的地位。

商户要摆脱自己半贱籍的地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考科举,商户是可以考科举的,只要考取了功名同样可以慢慢转化为士绅。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纳捐,也就是给朝廷捐献银两,大约捐献十万两左右朝廷就会褒奖一个七品的闲职,这个纳捐来的官也算官,待遇和普通官员差不多,但是,纳捐得官并不能划入士绅阶层,也就是说,这个纳捐得官的人去世之后,家里其他人还是商户籍,还是半贱民。

杨聪的爷爷杨荣就纳捐了十万两,得了个南京光禄寺署丞的闲职,由富致贵,变成了官身,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从而也保证了自家的利益不受侵害。

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一旦杨荣去世,杨家又成了普通商户,变回了被士绅欺凌的半贱民。

所以,杨家想到了联姻。

如果能和东岭张家联姻,那杨家就不用担心被士绅欺凌了,因为东岭张家就是当今泉州府最有名的官宦之家,士绅中的领袖。

其实,这个联姻也不是杨家想出来的,大明自立朝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商户通过与士绅联姻而获取了社会地位,保住了自己的家产。

但是,这种联姻一般是商户家的女子嫁入士绅家,然后陪上大半的家产做嫁妆,从而获得士绅的庇护,像杨家这样,想娶一个当朝四品大员的女儿,从而获取相应的地位,简直有点异想天开。

这也正是杨聪没怎么在意这桩婚事的原因,因为这种事太难了,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这不,他爷爷杨荣都去东岭张家好几天了,还是没有一点音信。

杨家为了傍上张家这棵大树,这些年来也是下足了功夫,杨荣从纳捐得官之后就一直巴结张岳的父亲张慎,而张慎作为一个致仕的县令,对于一个当朝的光禄寺官员的巴结也不怎么好拒之门外,所以,两人成了“知交”。

而这次张慎六十大寿,杨荣更是早早就跑到了东岭张家,以知交的身份大肆操办,又是出钱又是出力。

他就是想用自己的“诚意”打动张慎,让他松口,同意把孙女嫁给自己的长孙。

如果张岳的仕途还是没有一点起色,杨荣的不懈努力还真有可能打动张慎。

可惜,正是这一年,张岳却突然获得皇上的赏识,从正七品的都察院御史一跃成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而且还得了个抚治郧阳府的差事。

这抚治郧阳府可不得了,因为郧阳位于湖广、四川和陕西三省交界处,这郧阳巡抚等于管着湖广、四川和陕西三省的军政,地位特殊的很,基本上在郧阳府锻炼三年之后,必定获得升迁,也就是说张岳以后做少也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的朝廷大员,甚至有可能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或者左都御史,掌控整个都察院。

这对于东岭张家来说自然是好事,天大的好事,但是,对于惠安杨家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以前的张家就不大愿意跟张家联姻,现在的张家更是让杨家高攀不起啊!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张家并不是异想天开,因为那会儿张岳才刚刚高中进士,而杨荣也刚刚纳捐得官,双方的地位差距并不是很大,这联姻还是有那么一点希望的。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人家张岳都高居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之位了,一个商户想跟他联姻,真有点不靠谱。

杨聪也不明白他爷爷为什么要继续努力去促成这门婚事,在他看来,这门婚事已然没有一点希望了。

他也不知道这位陈公子为什么因此而来敲他的闷棍。

或许这位陈公子觉得他家高攀的起,杨家老是去纠缠张家,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侮辱,所以他要来羞辱自己一番。

或许这位陈公子觉得他家高攀不起,而杨家有可能高攀的起,所以要收拾自己这个潜在的敌人。

总之,这位陈公子就是为了此事而来。

这事情的缘由杨聪已经明白了,但是这一记闷棍之仇怎么报他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这会儿他的爷爷正在东岭张家张罗着为人家贺寿,而他的父母也正在外忙着杨家的盐业生意,根本就回不来,他一个还未成家立业的富家公子,怎么去报仇呢?

杨聪坐在马车上胡乱想着,晃晃悠悠过了大约一刻钟,杨家府邸便到了,但是,马车并没有停下来,赶车的彭福和侯之坦跟护院打了个招呼之后,马车直接从侧门进入硕大的杨府,直到大约半刻钟时间之后才在一个大院的天井中停了下来。

杨聪虽然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些凌乱的印象,但是,看到眼前的一切,仍然不免有些震惊,这杨家真是有钱啊,自己一个尚未成亲的少爷就有一个三进的大宅院,这宅院占地怕是十亩都不止!

而且,他这位杨家大少爷的待遇还不止这点,他不但有胖虎和瘦猴两个亲随,还有两个贴身丫鬟,给他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的老妈子更是多达五六个。

这会儿他们就在三进大院的前院,不过杨聪住的并不是前院,这里彭福和侯之坦住的,杨聪住的是中间的二进大院。

按有钱人家的规矩,彭福和侯之坦一般没事是不会进中间大院的,下了马车之后,他们便来到中间大院门口高呼了两声:“小熊,小凤,大少爷回来了。”

很快,一个身材高大壮实、长相憨厚的少女和一个身材娇小玲珑、长相可人的少女便联袂从里面跑出来,她们熟练的从彭福手中接过杨聪的胳膊,关切道:

“大少爷,您这是怎么了?”

“大少爷,您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

这个?

杨聪想了想,含糊道:“没什么,就是不小心摔了一跤,扶我去卧房。”

其实,他这会儿并没有感觉到身体有什么异常,他只是怕自己在这大晚上走错路,因为他脑子里这会乱糟糟的,卧房在哪儿,他还真有点记不清,还不如装受伤,让人扶着自己去。

小熊和小凤闻言,连忙搀着他往主宅的卧房走去。

胖虎、瘦猴、小熊、小凤,怎么感觉自己像进了动物园呢?

还好,自己的卧房不是铁笼子。

杨聪坐在精致的雕花木床上,看着四周奢华的家私和眼前娇俏可人的小凤,心里乱七八糟的。

豪宅美婢,花天酒地,貌似很爽的样子。

但是,这会儿有钱人的生活也不容易啊,在明朝,一般商户要保住自己的家产可没那么简单,特别是这嘉靖年间,在严嵩的带领下,这会儿的贪官污吏可是出了名的可怕。

唉,别说是严嵩了,这会一个不知姓名的纨绔子弟就能让自己头疼无比。

这仇到底怎么报呢?

杨聪暗自叹息了一阵,又让小熊和小凤打来热水给自己洗了脸脚,随即便躺床上思索起来。

第三十章 点状元第二十一章 人手第一三二章 苦难的开始第五十八章 真正的精锐第十八章 往死里整第十章 自掘坟墓第八十六章 身兼三孤第四十七章 迎双亲第四十六章 以铜代之第八十六章 身兼三孤第五十九章 铁蒺藜第一四七章 缺钱第一〇八章 崇武所千户第六十三章 买马第八十九章 传说中的太监(上)第一〇四章 东瀛浪人第一四九章 报仇雪恨第一四七章 作鸟兽散第九十章 毒计第十三章 缺铁第八十六章 身兼三孤第八十五章 夏言的担忧第一二二章 捞钱第九十二章 不愿意相信第十九章 反咬一口第八十三章 凝聚第一三四章 狠毒第九十四章 争端再起第六十三章 鱼儿上钩了第五十七章 夺帅第七十二章 最不靠谱的状元郎第七十四章 危机四伏第五十七章 夺帅第一八五章 酷热第十六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第二三二章 简单实用第四十六章 以铜代之第三章 耳目一新第一一〇章 恶有恶报第一一三章 大明朝最硬的后台第一九四章 走向强盛第二三〇章 雨后春笋第二章 偶遇胡宗宪第七十六章 是谁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第六十一章 宁武关.镇朔城第二十五章 嘉靖皇帝第二十章 地头蛇第一二六章 钱该怎么花第九十一章 栽个赃第八十六章 身兼三孤第二十四章 明军孱弱的原因第一六一章 小弟第一八七章 严世蕃请客第二十五章 势均力敌第十一章 感动俞大猷第二二九章 民用第二十四章 炼尿尚书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认怂第九十六章 格物致知之理第一一五章 倭寇真的很厉害吗第一四八章 明军有这么猛吗第二二六章 奖励第三十七章 公堂之上第四十章 后装式第四十二章 朝堂大事第八十七章 收服第七十六章 证据不翼而飞第一一六章 动手第九十二章 整出本秘籍第八十章 对峙第六十八章 怀疑人生第七十五章 驱虎吞狼第一一五章 谁造的船第八十一章 火攻第一五三章 铁炮第一五二章 稳打稳扎第九十八章 寻死第二十七章 被人无视了第四十九章 能人第一三一章 明军又来了第一九九章 掩人耳目第六十一章 上奏第七十章 枉杀忠良第七章 泉州十大才子第五十七章 扩充势力第五十二章 一场闹剧貌似就要上演第一一〇章 忤逆第一四一章 聚首第十章 搬迁第一二六章 秘密武器第一六〇章 丰后国大友氏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认怂第一七〇章 谋清化第一九二章 以退为进第十章 三天两夜第一二五章 海盗来袭第四十四章 糊弄第一五三章 棋盘和棋子第二十八章 恬不知耻第四十九章 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