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稿成

翰林院前殿,五经阁,原本这里是闲散的翰林们研讨四书五经之地,说白了就是个聊天打屁的地方。

平常,这里是很少有人来的,因为大家毕竟都在坐班,就算闲得蛋疼也不能表现出来不是,一般大学士又或者学士大人不组织他们来研讨,他们是很少来的。

但是,这会儿里面却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好像翰林院所有人都挤进了这个不大不小的殿堂一般。

不过,这些人并没有高谈阔论,以显示自己对四书五经有多么的了解,里面的人大多都在埋头编书,间或有些人拿着写好的草稿起身去找坐在正中的杨聪请教一番,其他人基本都不怎么吭气。

大家都很专注,杨聪貌似也在认真的编撰着什么,硕大的书桌上到处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凌乱不堪,也没人去整理。

正当杨聪放下笔,揉了揉额头,准备小憩一下时,一个亲卫瞅准时间上前轻声道:“大人,午时都过了,是不是命人把饭菜端上来。”

杨聪闻言,不由哑然道:“哎呀,这么快又到午时了啊,难怪感觉有些饿了,快,快命人把饭菜端上来,别把大家都饿坏了。”

很快,便有几个衙役端着一盘盘的饭菜摆在每个人的跟前。

饭菜的样式都是一样的,四菜一汤,连带米饭一起,用个精致的盘子装着,一人一份,看上去诱人无比。

不过,这会儿里面编书的人好像都对这些喷香的饭菜不怎么感兴趣,有的人实在饿了,就端起饭碗来胡乱扒拉一通,有的人干脆就埋头在那里奋笔疾书,根本就不理旁边的饭菜。

杨聪见状,也不吭气,只是自己端起饭碗来飞快的吃着,压根就没管其他人吃没吃。

他们已经聚到一起编撰了将近一个月了,大家也都熟的不行了,吃饭什么的,不用你去劝,谁饿了自然会吃,要你去打搅人家的思路,人家反而会不高兴。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貌似吃饭甚至是睡觉的时间都没了。

其实,再忙的人也不至于忙到这种程度,只是有时候心思都花在某件事情上,不想因为吃饭又或者睡觉而打断而已。

这时候王宣正好编完了《五行篇》中的一章,他也不管什么礼仪不礼仪的,直接就端起饭碗,拿着编完的草稿来到杨聪身边,把草稿往杨聪跟前一摆,说了声“大人,您看看有什么问题没。”,紧接着便夹起杨聪盘子中的菜飞快的吃起来。

杨聪也不觉得突兀,他边扒拉着饭,边看着眼前的草稿,时不时指出某个不妥之处与王宣商议一番,两人商议完,直接把碗一丢,又拿起笔,埋头继续编撰起来。

王宣的饭碗甚至直接就扔杨聪盘子里了,搞得乱七八糟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两个家伙脑壳有问题呢。

一个送饭的衙役见状,连忙上前将碗整了整,又偷偷瞄了瞄杨聪正在编撰的东西,这才端起盘子,缓缓的退了出去。

杨聪貌似正在专注于编撰的内容,其实眼睛却在偷偷瞟着那衙役,甚至,他嘴角还露出了一丝不屑的轻笑。

这家伙是严嵩派来的亲信,这点李十二早就告诉他了,或许,严嵩是想让人盯着他,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放下一切,在努力编书吧。

这年头编撰一本书可不容易,特别像杨聪这种,想编撰出来一套类似于小型百科全书的巨著,最少也要几年时间,编个十几二十年,那也是很正常的。

杨聪虽然一直没有停下《格物致知之理》的编撰工作,但是,以前的时候他都是带着人到处跑,而且还要负责很多重要的事情,根本没时间来管编撰的事情,那时候他都是任由王宣和唐顺之他们自己去编,很少去管,所以,这《格物致知之理》虽然编了十来年了,草稿都还没完成呢。

杨聪这边埋头编书貌似不像作假,阳明一脉也渐渐偃旗息鼓,放弃了朝堂之上权力的争夺,严嵩终于慢慢开始考虑内阁首辅的问题了。

这个位子,他早就想坐上去了,只是杨聪异军突起,阳明一脉随之得势,他眼看着干不过人家了,才又虚言哄骗夏言,让其一起对付阳明一脉。

这会儿阳明一脉貌似已然被他们联合起来打压下去了,这内阁首辅之位,自然也该易主了。

至于夏言,最好识相一点,自己乖乖退下来,要不然,嘿嘿。

严嵩正在密谋掀翻夏言的时候,杨聪这边《格物致知之理》的草稿也已慢慢完成。

当然,这草稿完成了并不能代表《格物致知之理》的编撰工作就此完成了,草稿完成还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得不断修撰呢。

比如永乐大典,编撰草稿的时间总共用了十五年,而后面的修撰也差不多用了五年。

《格物致知之理》草稿编撰完成之后,杨聪便按惯例进呈给嘉靖审核了。

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这年头像《格物致知之理》这类鸿篇巨著肯定是要经过皇帝亲自审核的,而大部分的修撰工作也是根据皇帝的意见来进行的。

这进呈草稿可是件大事,很多博学鸿儒可能这辈子也没有机会编出令当朝皇帝都看重的鸿篇巨著来,所以,这进呈草稿也是一种荣耀,证明你的书获得了皇帝的认可。

这天,杨聪和一众参与编修的官员一改往日邋里邋遢的形象,郑重的沐浴更衣,穿戴整齐,然后便一人捧着一叠子书,排着整齐的队伍,慢慢走进皇宫。

嘉靖对此也特别重视,特意命人将文华殿布置了一番,并招来了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当朝高官,分列两侧观礼。

杨聪带着一众参与编修的官员缓缓走进文华殿中,行了一阵繁琐的礼节之后,他便带头将手中的书稿进呈到嘉靖跟前。

嘉靖见了那装饰精美的书本,貌似很感兴趣的样子,接过去之后便翻开仔细品读起来。

其实,这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嘉靖有没有仔细看那是另外一回事,他必须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看一会儿,以示对这套书的看重。

还别说,杨聪这样的有钱人呈上来的书就是不一样,就连草稿都比一般书籍的正本还要精美,那书册看上去就跟《永乐大典》的正本差不多。

至于里面的内容,嘉靖原本只是想稍微看看,意思意思而已,毕竟这会儿正在进行一场隆重的仪式呢,他就算对这书再感兴趣也没必要急于这一时。

但是,他一翻开《格物致知之理.天文篇》便被里面的内容给吸引了。

这《天文篇》的开篇杨聪引用的是千字文的前两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紧接着便是一句疑问:何谓天地,何谓宇宙,何谓日月,何谓星辰?

这一下就把嘉靖的兴趣给勾起来了,《千字文》只要读过书的人基本上都学过,嘉靖肯定也不例外,他学习《千字文》的时候也曾好奇过,何谓天地,何谓宇宙,何谓日月,何谓星辰呢?

这个问题,在这时候可没有系统的解释,谁又不想一探究竟呢。

第二一一章 震撼第一六八章 奇功第十一章 何不食肉糜第四十七章 福船战舰第三十七章 真的假的第一六七章 投明主第一一五章 倭寇真的很厉害吗第五十一章 六万引第二十九章 鞑子来了第一三七章 哭穷第六十章 有些人,看不透第一九〇章 乱世纷纭第二一七章 传闻与名声第八十四章 提拔第一五九章 同科第二一八章 成功在望第一三三章 少将算个屁第一七〇章 毛利元就第八十九章 传说中的太监(上)第四十四章 老太爷的惊人奖励第一四九章 报仇雪恨第十五章 事了拂袖去第一八〇章 喜从天降第一二九章 班门弄斧第一一一章 不眠之夜第一七五章 又一个战神第四十四章 糊弄第九十九章 自诬第一三〇章 盾阵第十三章 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第一〇九章 处心积虑第四十五章 都是海禁惹的祸第一六二章 宣扬天威第三十五章 死了第二三三章 书终成第一三四章 狠毒第五十九章 墙头草得压的住才能用第一一九章 谋朝篡位第十七章 反手一巴掌第六十七章 专业第五十二章 一场闹剧貌似就要上演第六十一章 上奏第四十章 证据第七十七章 装备第五十章 出事了第八十五章 夏言的担忧第九十四章 肆无忌惮第一四六章 亡国之祸第一八三章 取之于民第一九四章 走向强盛第八十五章 萌动第四十章 后装式第一五一章 恭宪王第一四四章 三思而后行第五十四章 有钱人家是非多第三十五章 买官第五十章 出事了第一七二章 定安南第九章 宣府镇第九十二章 骄兵必败第一〇〇章 不靠谱第六十三章 自以为聪明第四十四章 问题很多第八十九章 二龙不相见第一〇〇章 不靠谱第二十八章 恬不知耻第二〇一章 齐聚第五十二章 丧心病狂第六十五章 恶人先告状第十九章 夏之殇第一二七章 懵了第四十五章 剿倭第四十章 告黑状第一三九章 左膀右臂第四十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二二九章 民用第五十四章 京城危矣第二二二章 复出否第四十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第十一章 何不食肉糜终章 逆天之威第十九章 炫富第一四八章 明军有这么猛吗第八十章 嘉靖的眼光第二〇九章 利益第三十一章 虚张声势第一四二章 永庆合议第五十七章 扩充势力第二一二章 名师第二二〇章 两年第一〇三章 心惶惶第四十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一〇九章 屯卫与私兵第一一〇章 恶有恶报第一三八章 争相归附第十章 搬迁第四十七章 一条狗第九十四章 肆无忌惮第二十章 不争第一九六章 不务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