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名师

不过,他参加的只是县试和接下来的府试而已,在众弟子中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话说这会儿戚继光都已经十六了,为什么连县试都没过呢,难道他读书的资质如此不堪,竟然连县试都过不了?

当然不是,戚继光读书的资质还是很不错的,这点从历史上他写出了那么多的兵书就可见一斑,要是读书资质不行,能写出书来吗?

他之所以这么“大”年纪了,还县试都没过,主要是因为他压根就没参加过县试。

戚景通原本是不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去参加科举的,因为戚家是有名的武将世家,其先祖曾当过朱元璋的亲卫,后面还因为战功被封为明威将军,而且子孙世袭。

也就是说,戚继光哪怕不参加科举,前程也不用担忧,像他世袭了明威将军之后就补上了登州卫指挥使的缺,然后又晋升山东都司都指挥使,京营参将,神机营指挥,直至现在的水师总兵,一路可谓平步青云。

戚继光有他的照拂,当个总兵官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就算当上了总兵那也得听文官的,哪怕是七品的都察院御史出任巡按,也比他一个总兵职权要大。

这年头,武将就是孙子,文官才是大爷。

所以,听闻杨聪招收弟子,他便将借着当初的玩笑之语,将戚继光“硬塞”到了杨聪门下。

他想着,哪怕最终戚继光只能考个举人,也能凭借杨聪的关系当上知州、知府甚至是六部郎中侍郎什么的,比他这个总兵可强多了。

至于世袭的武职,传给他小儿子戚继美那也是一样的,到时候戚家又是文官又是武将,文武双全,多威风的。

他想的倒美,那么,戚继光的学识到底如何呢?

说实话,戚继光学识还是可以的,起码比当初杨聪刚穿越的时候要强,这会儿再加上杨聪教授的秘技,那就比较的恐怖了。

县试,他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便夺了个案首。

府试,他同样是不费吹灰之力,又夺了个案首。

杨聪教授的秘技可不是开玩笑的,只要完全掌握了,会试和殿试都不是问题,更何况是小小的县试和府试。

就这样,戚继光连中两元,为杨聪七个弟子的科举之路博了个开门红。

当然,县试和府试连中两元并不算什么,毕竟就算是院试再折桂,连中三元,那也只是个秀才而已,并不代表什么,杨聪收到消息,也只是微微一笑,略表欣慰而已。

接下来就是海瑞参加的乡试了,科举就是这样安排的,乡试和会试、殿试都是三年一届,而县试、府试和院试却是两年一届,乡试年是没有院试的,所以,戚继光想参加院试,连中三元,考个秀才功名,那还得再等一年。

海瑞这个,怎么说呢,虽说他家也是军户,但是,却没有世袭的武职,海瑞的先祖海逊子虽然在立朝之初出任过广州卫指挥使,但后面,海家就没落了,海瑞的父亲海翰也只是一个廪生而已,而且,在他四岁的时候,海翰便去世了。

所以,海瑞的家里是相当清贫的,只能靠祖上留下来的屯田勉强度日,跟戚继光比起来,那压根就没法比。

海瑞读书那是相当的用功,要不是家里没钱,他没办法去赶考,估计他早就高中举人了,甚至金榜题名都有可能。

这会儿有了杨聪教授的“秘技”,又有张平在考场照看,海瑞发挥的那叫一个出色啊,甚至比杨聪当年还要出色。

他竟然勇夺南直隶乡试头名!

这家伙可就不得了了,乡试的头名啊,那可是解元,金榜题名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甚至一甲、二甲都指日可期,要知道,当初唐伯虎也就得了个乡试头名而已,唐解元之名,谁人不知?

杨聪收到消息,着实是高兴了一回,海瑞这个解元跟戚继光那个连中两元性质可是大不一样了,这就证明,他的秘技并不是他一个人适用,其他人一旦学会了,同样能在科举中出色发挥。

果然,接下来,第二年春,李春芳、沈炼、杨继盛参加会试,三人皆名列前十,而且,李春芳还名列第一,勇夺会元!

这家伙更不得了了,会试过关,那几乎是铁定金榜题名啊,更何况他们三人还都名列前十。

也就是说,杨聪一次就教授出了三个进士,而且,只要是他的弟子参加的科举考试,头名还没有旁落过,这在整个大明的科举史,甚至是历朝历代的科举史上都是没有出现过的。

开什么玩笑,自己厉害也就罢了,教授出来的弟子也这么厉害,杨聪简直神了!

殿试还没有开始,杨聪的大名便开始在朝野上下传颂了,这年头,科举的重要性根本就不必多言,一般人,就算是中个举都难,杨聪倒好,教出来的弟子,不论县试、府试、乡试、会试,皆是高居头名,如此出色的老师,上哪儿找去?

于是乎,物理学院的门槛又差点被人给踩破了,闻讯而来的学子简直都快把玉渊潭给围住了,找人,托关系,送礼的更是多如牛毛。

可惜,杨聪紧接着就放出话来,他精力有限,教授七个弟子就已经相当费神了,再多招一个都不行!

真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他精力充沛着呢,多教授几个弟子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关键问题在于,他对其他人都不了解啊。

他怎么知道谁能考上,谁又考不上,到时候如果不小心招了几个饭桶,那岂不是把他的招牌给砸了,如果招了几个心术不正之辈,那就更不得了了,毕竟他自创的秘技并不是什么天书,一般人只要用点心,基本上都能学会,如果谁学了他的,偷偷传出去,科举考试岂不是要乱套了!

总之,他觉着,有这七名弟子就够了,没必要再多招几个,给自己找麻烦了。

接下来的殿试李春芳不出意料,高中状元,沈炼和杨继盛则分列二甲第一和第三,就这,还是夏言从中作梗的结果呢。

因为这次会试和殿试的主考官就是内阁首辅夏言和礼部尚书张邦奇,一开始,夏言还没注意,让杨聪的三个弟子都闯入了会试前十,后面的殿试中,他自然是要想尽办法挑点毛病,要不然,如果让杨聪的三个弟子都名列一甲前三,那杨聪岂不要真要成神了!

不过,杨聪虽然没有一举成神,名气却是越来越响亮了,有人甚至已经开始隐隐将他与亚圣王阳明相提并论了。

第二二九章 民用第二十九章 暗斗第五章 以钱借势第八十一章 绣春刀,锦衣卫第一七六章 两边不是人第二十二章 最有名的癞蛤蟆第十六章 凄惨的洪武勋贵第五十六章 大同镇第四章 严师出高徒第四十三章 贿赂第五十三章 通通闭嘴第七十八章 焦急第二章 任性第一〇〇章 招是不招第九十四章 肆无忌惮第五十四章 有钱人家是非多第八十章 对峙第八十一章 绣春刀,锦衣卫第四十六章 以铜代之第十六章 兵变第十一章 感动俞大猷第七十八章 焦急第一三八章 条件第七章 一起为国出力第九十七章 通风报信第三十一章 贺礼第三十六章 早朝第一二二章 捞钱第四十八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第九十章 一气第二十一章 论拍马屁的功夫第一八四章 计中计第二三五章 现实第十四章 看老娘怎么收拾你第四十九章 振武卫第三十章 争宠第二〇四章 秘技第五十三章 通通闭嘴第一〇三章 头疼第九十五章 剿倭之道第一二二章 大家有什么意见第六十六章 戳穿第二〇六章 教导第二十八章 祸害之源第五章 以钱借势第一〇四章 雪上加霜第二十二章 相见欢第八十八章 砸不死你第二十章 测试第二三五章 现实第十章 三天两夜第二十五章 势均力敌第二二二章 复出否第七十二章 官居一品第九十四章 肆无忌惮第一八七章 严世蕃请客第九十五章 剿倭之道第二十四章 明军孱弱的原因第十四章 挖个矿真心不容易第二章 糊弄第九十二章 整出本秘籍第一八四章 梯田第七十章 阳奉阴违第三十八章 怎么和夏言斗第三十八章 应天巡抚第四十六章 误会第四十八章 梦想第二〇五章 首辅之姿第十五章 徐阶的回报第二章 偶遇胡宗宪第十五章 如果第一五四章 松浦氏第二卷 第二十八章 时务策第四十七章 福船战舰第二二〇章 两年第四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一一四章 恶人先告状第一八七章 严世蕃请客第六十章 有些人,看不透第二十五章 嘉靖皇帝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认怂第二三六章 功成名就第一九九章 掩人耳目第一九二章 强盗思维第一七二章 定安南第十二章 廷议第五十七章 支援第七十七章 这事就这么结束了吗第二三〇章 雨后春笋第二十九章 北虏南倭第四十五章 失败乃成功之母第一七五章 公报私仇第一〇五章 听天由命第一〇七章 要不露一手第一一一章 其他想法第一〇九章 处心积虑第二十五章 破败不堪第五十七章 被人当枪使了第二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大战第八十九章 妄动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