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新政

西北的边患终于解决了,大明从此四海升平,按理来说,杨聪这个时候也该停下来歇歇了,但是,他回京之后却又遇到了一个更为头疼的问题。

这个问题按他的理解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但是,很多人却不这么认为。

那么,京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很简单,张居正想全面推行新政,内阁首辅张邦奇表示还有待考虑,内阁大学士徐阶表示有欠考虑,内阁大学士毛伯温表示我不发表意见,你们自己考虑!

也就是说,对张居正提出的新政,其他三个内阁大学士没一个赞成的,徐阶甚至还委婉的提出了反对意见。

张居正没了办法,只有来寻求自己恩师的支持了。

杨聪手拿张居正编写的新政概要,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张居正提出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条鞭法”,这“一条鞭法”其实不能算是“新政”,因为嘉靖朝的时候内阁首辅桂萼就推行过“一条鞭法”,只是效果不怎么好而已,其后,慢慢就被人给废止了。

这“一条鞭法”明明是能让大明脱胎换骨的好办法,为什么效果会不好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一条鞭法”触动了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的利益,而这些人代表的则是整个大明的统治阶层,你敢动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阻扰。

换句话说,推行“一条鞭法”就是与整个统治阶层为敌,不说效果好不好,能不能顺利推行都是个问题。

这一点,从其他三个内阁大学士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张邦奇是委婉的表示,这东西还是算了吧;

徐阶是委婉的表示,这东西不适合推行;

毛伯温是委婉的表示,这东西我不参与!

这一点,也通过历史证明了。

桂萼是推行了不到一年便精疲力竭,无奈告老返乡,历史上的张居正是推行了十年,累死任上,然后被整个统治阶层清算,后人全部遭殃!

那么,这“一条鞭法”到底改变了什么呢,竟然让既得利益集团如此的痛恨。

这个就有点复杂了,张居正光是个概要就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杨聪也是看了半天才看出个大概来。

这“一条鞭法”说白了就是税赋制度改革,其核心就是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到一起,折算成银两统一征收。

这样做貌似只是换了一种税赋的征收方法而已,为什么会触动统治阶级的利益呢?

这个就要说说大明以前征收税赋的方式了,明朝前期和中期的赋税主要由田赋和徭役两个部分组成,另外还有盐税、茶税等杂税,不过,那些都不是重点。

明朝前中期的税收税收以田赋为主,按田地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实物缴纳,夏秋两季各收一次。

徭役方面,只要是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都要负责里甲、均徭、杂泛三种徭役。

至于盐税、茶税等杂税就不说了,那些都有专门的衙门负责征收,跟田赋和徭役其实是分开算的。

明朝的税赋其实并不重,比如说田赋,标准是二十税一,也就是说你种二十亩地只要拿一亩地的收益来交田赋便可以了,其他徭役什么的那都是不需要钱的,你出劳力便成。

那么张居正为什么要改变这一切,推行“一条鞭法”呢?

难道,他想与民争利,剥削老百姓!

不,恰恰相反,他是想与官争利,减轻老百姓负担,同时增加朝廷的收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简单,因为经过将近两百年的发展,大明很多东西都已经变质了,统治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拼命利用这种税赋制度压榨老百姓,为自己谋利。

比如说田赋,二十税一的确不多,但是,交的全都是老百姓,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等统治阶层基本上是不用交的,因为他们可以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免税,而这回儿大明有大半的土地都被统治阶层给兼并了,这些土地都不交税的话,大明税赋等于就少了一大半。

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中就有专门针对这一现象的办法,因为“一条鞭法”推行的基础就是清丈土地。

光是这一点,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等统治阶层便受不了,他们手里的地基本上都是不用交税的啊,他们都变着法儿让自己的土地消失在大明的税赋系统中了,你这突然来个清丈土地,不是让他们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吗!

又比如说徭役,可别小看这徭役,里面的猫腻多着呢,涉及到的利益更是不胜枚举。

最简单的,老百姓手里大半的土地都被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等统治阶层给兼并了,这些人总不可能自己去种地吧,他们是不是还得请人种地才能产出粮食来?

这请人又分很多种,普遍认为,他们请的大部分都是佃农,也就是租了他们的地,产出粮食之后交出大半给他们的那种。

其实不然,有很多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慢慢都不请佃农了,因为太费粮食了。

佃农就算要求再低那也得养活一家人,而一家佃农最多也就能种百余亩地,一家人一年吃都要吃掉十多亩地的粮食,那可都是钱啊!

那么,怎么把这钱省下来呢?

很简单,利用徭役强迫老百姓给自己种地啊,服徭役那可是免费的,甚至连饭都要自带!

这徭役又分里甲、均徭、杂泛三种,其中里甲的徭役基本上都掌控在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手里,均徭和杂泛虽然都掌握在官府手里,那也没多大关系,只要塞点钱,还不是能让老百姓乖乖给他们种地。

这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

老百姓手里的地原本就不多,但是,他们一年到头却没多少时间打理自家的田地,因为他们得服各种各样的杂役,真正到了耕种的季节他们基本上都要把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的地全种完了才能来种自家的地。

这样一来,累个半死不说还把自家的地给耽误了,老百姓可谓苦不堪言。

不说别的,就光说这一点。

老百姓肯定是极其赞同的,因为劳力本就不值钱,一年的正规劳役算下来比田赋低多了,他们交的钱最多也就值个十来天的口粮而已,要知道,他们给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干活,动不动就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而且粮食还得自备,完全吃自己的,这交几天的口粮钱就把一年的劳役全免了,他们当然不会反对。

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就不一样了,尼玛,用钱冲抵徭役,收来的钱还得全部上缴朝廷,谁给他们来免费干活?

张居正,你这不是跟我们抢钱吗!

第八十八章 砸不死你第一八五章 酷热第一三二章 苦难的开始第七十三章 《坤舆万国全图》第四十九章 贪第二一〇章 人和事第一一〇章 怎么对付海盗和倭寇第一四九章 养寇自重第十章 三天两夜第六十八章 贼喊捉贼第一四三章 澎湖第一九三章 韬光养晦第六十三章 造势第四十章 投其所好,木棍伺候第三十章 请开马市第一一九章 君子报仇第一四五章 始料未及第八十一章 火攻第八十章 嘉靖的眼光第二十五章 势均力敌第六十六章 有赏有罚第一〇四章 同流合污第四十二章 杨家的恐怖资产第九十八章 出事了第五十七章 支援第五十六章 大同镇第二三五章 现实第六十四章 猜第一章 行路难第一二九章 班门弄斧第一七九章 弃车第二〇三章 考校第八章 撤换第一五一章 声望日隆第十九章 夏之殇第二十五章 势均力敌第十六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第一〇四章 雪上加霜第六十七章 防守问题第四十章 证据第一二六章 秘密武器第七十一章 剧情突然反转第一三二章 苦难的开始第一三四章 钱多的烧第六十三章 买马第一六一章 激动第一三二章 殖民者的思维第一九三章 韬光养晦第九十二章 整出本秘籍第四十一章 能名传千古的功绩第九十九章 自诬终章 逆天之威第一九九章 掩人耳目第二十章 不争第二十三章 第一次亲密接触第四十一章 王莽发明的东西第一三〇章 盾阵第一一四章 恶人先告状第一五六章 这波不亏第一一四章 暗夜守候第一二四章 暴利第一七二章 定安南第六十一章 义第一九五章 圣人之言第二十五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二十六章 倭寇再现第九十三章 攀咬第八十五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第一六九章 萨摩藩岛津氏第七十二章 攀亲第十七章 欠揍第一二九章 班门弄斧第二十一章 丈母娘看女婿第九十四章 争端再起第五十三章 抽风般的操作第四十八章 西北行第一〇五章 荒唐第一〇四章 放心,有为师在第十八章 反手一巴掌第一〇八章 崇武所千户第五十九章 铁蒺藜第一八四章 计中计第一三〇章 找上门来第五十六章 拿钱砸死你信不信第一九七章 贪婪第九十六章 盐场第四章 愿景第二二一章 捣蛋第一五一章 声望日隆第九十一章 有缘定会再见第九章 待遇果然不一样第一七八章 牵连第二十八章 恬不知耻第六十七章 防守问题第四十四章 谒陵第十三章 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第一三四章 狠毒第四十二章 杨家的恐怖资产第一一四章 暗夜守候第二二六章 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