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虎头太师张懋公,恩宠荣华皆有故

小公爷是完全不知道,自己现在多了个“义理卫道真君子”的名号。

他现在在水雾缭绕中感慨的看着自己大父那雄壮紧实,视觉冲击和爆炸力十足的背阔肌。

然后卖力的在自家大父背上敲、锤、拍、打……,在他身后的老周管家则是可怜巴巴的看着。

小公爷要表现孝心抢了自己的活儿,老周能说啥。

“哈哈哈哈……痴虎儿,你且过去让周家小子给你捏罢!大父这里交给老周。”

老张说话中气十足声若洪钟擂鼓,自带着金戈铁马之气息。

看了看可怜巴巴在作揖的老周,张仑笑着应了一声便到隔壁的按摩床上躺下来。

小周管家赶紧上前开始帮自家小公爷用着陈师傅教授的手法,按压放松。

看着京师里面的豪门贵戚子弟顺利被逮捕、审判,押送到了城外后老张把事情交给副手回来了。

这药方老张从前也是知道的,只是它适合于孩童而非老人。

这点老张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也没法自己用便让老亲兵拿给张仑。

但经过熟悉药理的陈州同那么一改后,这副壮筋骨的药方老张也能用上了。

下了职回来,老张便来到了庄子里看孙儿。

顺便好好泡个澡舒坦一下,毕竟这可是忙活了一整夜呢。

而第一次跟大父一起泡澡的张仑,在老张褪下甲胄内衣围着大毛毡子进来的时候就瞪大了眼珠!

那真的是目瞪口呆,满心皆是卧槽!

自家大父这身材简直不要太爆炸!

这一身的壮硕肌肉群、这流畅美感肌肉线条、这炸裂而力量感十足凹凸有致的块儿……

哪怕是比之巨石强森在《速度与激情》中展现那种壮硕身材,亦完全不遑多让!

张仑忽然想到自己曾经看过的一篇报道,描述的是成都一位六十余的老人那一身健硕的肌肉……

然而,即便是那位老人跟自己大父的这身肌肉还是没法比。

“臭小子!总瞅着大父做什么!”凶暴如虎的老张瞧着孙子傻不楞登的看着自己,不由得笑了。

笑骂着还给了孙儿后脑勺,抽了个小巴掌。

张仑被这一巴掌给抽醒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孙儿未想到大父年逾六十,还是如此壮硕……”

那身形如熊罴一般的老张得意的哈哈一笑,还显摆了一下自己的健子肉这才躺进了那水池里。

老周管家领着小周此时也走进来了,躬身笑着对张仑解释道。

小公爷您是不知道的,当年咱们老公爷九岁继爵弱冠便随宪宗游猎于西苑了。

成化九年宪宗校场检阅咱公爷三射连中,宪宗大悦!先授金带,后赐掌中军都督府。

还进掌五军营,国公爷上表请辞都不允许。

咱老张家是武勋世家,公爷自小习武十六岁时到现在,咱府里那八十斤的试功石从来都是一拿而起。

家里的三石硬弓亦能张满,披挂上甲三十斤长刀亦能舞半个时辰有余。

“小公爷,您以为宪宗只是因为老公爷骑射好便授了中军都督、掌五军营么?!”

张仑听得这话,顿时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

后世大清借以修史的名义可是毁掉了不少大明的相关典籍,这导致的是很多事情根本说不清楚。

“天顺二年,老夫年方十七!乞往土木堡祭祀老祖,帝许……”

张懋似乎陷入了回忆,声音有些飘渺:“祭前,鞑靼骑兵百余杀来……”

“吾未退,率三百人队当先前冲阵!吾阵斩八人!是役斩首十三级,余者四散!”

这话一出口张仑不由得嘶嘶的吸着凉气,卧槽尼玛!

那鞑靼骑兵,可不是扶桑那些山公骑狗的骑兵啊。

那当年是能够把大明最精锐部队,围困在土木堡、多次袭扰边疆的帝国大患。

十七岁能阵斩了八个,这绝对是大神级的勇武!

王越那老家伙宁海子一役以两万多兵力,斩鞑靼四百三十七级,这都混到了一个威宁伯诰券。

自家大父三百人队直接冲百余鞑靼骑兵,还阵斩了八个、斩首十三级其余四散……

⊕T Tκan⊕¢O

“土木堡是英宗陛下心里一根刺,所以此事被按下无表。”

却见老周管家一边给自家老爷搓背按摩,一边叹息道。

想想也是,老张十七岁率三百人对上百余鞑靼骑兵,自己能阵斩了八个、再斩首十三级其余逃散。

那率领足足二十万大军,却被也先五六万人打的丢盔卸甲自己还被俘了的英宗……

岂不是显得非常无能么?!得了这个消息,他能高兴么?!

“哈哈哈……不赏便不赏,老夫已经贵为国公赏什么还不是一样。”

虎头国公自己倒是看得开,摆手道:“就是英宗陛下不肯让老夫再出京师,此事颇烦。”

“所以这是老爷您在宪宗朝,多次私往去九边的理由么?!”

老周管家唉声叹气的道:“那会儿府里提心吊胆的,您可知么?”

“成化三年到九年,您跑了不下二十次九边呐……”

听得老周管家的话,老国公似乎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却听得他嘿嘿的笑着解释道:“嗨!当时年少持有勇力,又有老祖之事在前所以才常去……”

“大父,那您当年到底斩下了多少首级啊……”

张仑趴在按摩床上心里吐出了一口气,顿时对于虎头大父的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

心说难怪家里能在九边屯田,九边上那些连文臣都说他们“骄兵悍将”怎么能容外人屯田?

难怪家里老亲兵多出九边,没有根由把人派去九边说不准就做了炮灰没法回来了。

难怪数朝帝王,许大父掌京营、祭祀、赐宴……等事宜长达数十年。

却听得虎头国公那沉闷的声音颇有些无所谓的响起:“没算,大父又不需军功。”

“估摸着亲手阵斩的,四五百级总该有。”

这话叫张仑差点儿一脑袋杵地上去了,卧槽!自家大父这是阵斩了四五百级鞑靼骑兵的大牛啊!

一个人斩下的首级总数,都能赶上王越那老家伙封伯爵的军功数量了!

难怪宪宗不许大父辞军职,让大父掌京营、守备京师。

自家大父这等大牛级的好手,放着不用或者放去外面才是傻子罢!

本身就是忠良之后,又有如此好的身手不放在京师保护自己安全那岂不是白痴么。

估计此事弘治皇帝也是知道的,否则他如何会让大父继续执掌京营、守备京师至今?!

张仑也算是明白了为何历史上宪宗、孝宗两任帝王,对自己大父评价颇高。

虽然后来的王世贞对自己大父的评价,却与那两位帝王相左。

那家伙对于自己这位大父的评价只是显贵,却说“生平无他艺能”。

而宪宗却说虎头国公“总京营而戎功练达”、“蚤精韬略”,“戎功”配之京营可理解为极大的军功。

“练达”则是指阅历丰富,但掌京营的老国公依照记载就没有出过京师打仗啊!

哪儿来的大军功阅历丰富?!

蚤大意指跳蚤,意味着很小。这里的“蚤精韬略”,指哪怕非常微小的韬略细节都能精通到。

这玩意儿宪宗怎么肯定,都没有出过京师作战的大父“蚤精韬略”?!

但这一切刚才就完全得到了解释,甚至英宗在驾崩前的天顺七年十二月突然给了自家大父一道诰封。

这件事也能够解释的通了,若不是大父真的有本事。

英宗怎么会在驾崩前,专门给一个二十二岁的毛头小伙子下诰封?!

那会儿大父才二十二岁,既没有军功又不掌握兵权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如果说大父做了什么让英宗觉得很牛逼的,但却又不好宣诸于口的事情这就解释得通了。

到了孝宗这会儿,给大父的评价是“韬略精通”。

这比之他父亲的评价实际上是往下降了一层,这大概是源自于大父在成化后再没出京作战。

但最终张懋去世后给的谥号是“恭靖”,这个谥号可是比“文正”、“忠武”这类顶级谥号更罕见的谥号!

在讲究于礼教、寓意的大明朝,给予谥号是极为谨慎的。

上一个拿到这个谥号的,是靖难名臣、一人力守北平、多次监国、明仁宗亲撰祭文的姚广孝。

姚广孝这个谥号寓意颇深,成祖能多次让他监国自己放心出去征伐、仁宗肯亲自写祭文。

如此信重肯定不是不愿意给他一个文臣至高的“文正”谥号,那么“恭靖”这个谥号就颇为值得玩味了。

张仑也不由得感叹,若是大父做下这些事情那么给予这个特殊的谥号也就说的通了。

而王世贞生于嘉靖五年,大父历史上记载去世的时间是正德十年。

也就是说大父都Say Goodbye整十一年了,小王才刚刚生出来。

等他作《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去评价虎头国公的时候,老国公那骨头都能拿出来当棒槌使了。

一个跟虎头国公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在人家身后数十年却去评价人家“生平无他艺能”。

其实从这点也可以看得出来,大明时文人对于武勋的蔑视和鄙夷。

他甚至都懒的了解为何跟英国公接触的较多的两朝帝王,会评价英国公韬略好。

就很直白的下论断说虎头国公“生平无他艺能”。

反而是大书特书英国公家的荣宠、豪遮、显贵……

比如“为太师,俱加阶特进,俱勋左柱国,俱再知经筵事,俱再监修国史”啦~

比如“为太师者二十五年,握兵柄者四十年……十主恩荣,宴郊祀宗庙,多遣代行”啦~

比如“富侈为东第冠,后庭数百人,皆曳罗绮”啦~

最后还要说一句“懋遵何德,而贵富寿考令终显融至此也”。

这句话啥意思呢?就是王世贞很愤愤不平啊,你张懋有啥能耐得如此大富贵荣华恩宠?!

潜台词便是,凭啥我小王就没有!

这语气是不是一如后世那些在网络世界里面,敲着键盘骂天骂地骂空气的某些大侠?!

你何德何能,这么有钱、这么有名、地位这么高……

凭啥我没有!

老国公毕竟是年纪大了又忙乎了一晚上,按着、按着就在按摩床上睡着了。

张仑悄然起身披上了袍子,老周管家早已经细心的给自家老爷盖上了毯子。

并小心的和小周管家一并将老国公缓缓的推着按摩床出浴室,毕竟这里水汽太重。

换上了一身干爽的衣裳出门来,侍大将宫御前樱子小跑过来小声告诉自家殿下。

刚刚太子殿下带着两个内官匆匆来此,然后唤走了公主殿下和妙安姐姐。

说是后宫的贵人要召见她们。

第五百六十二章 京师飘雪新年至,通州冰寒刺骨来(上)第七百九十五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太子赈济艰难行(柒)第七百二十二章 国朝军部皆忙碌,炸刺砸门痴虎儿(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军事学院首结业,弘治皇帝授衔礼(中)第六百二十一章 瑶女多情系螭虎,滇南情势变数多第五百四十七章 恩师您帮扛一雷,学生三人遭不住第三百零二章 熊娃太子朱厚照,成竹在胸陈神义第六百一十六章 京师枪炮雷声隐,滇南风雨急如晦(三)第二百七十章 丹凤桃花玉螭虎,阴骘满心达延汗第八百零三章 大灾将平人归去,远洋荣归一骑士(肆)第八百五十三章 南洋晴日海风烈,明欧对峙第一轮(中)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首入都臊阁老,终究上门朱厚照第五百二十八章 九边风雷齐滚动,办事利索调查局(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多方风雷骤然起,誓为天下朱寘鐇第一百九十七章 经筵场上,真理大道(上)第六百二十八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拾壹)第一百四十三章 老臣论痴虎,为卿寻出路第四百五十一章 黔州之径难于蜀,杀鸡儆猴取一寨(上)第一百章 心有噬人斑斓虎,溪涧垂首嗅蔷薇第一百四十七章 穷困老佀舞大义,少年痴虎独不惧第一百五十二章 宝文堂前叹痴虎,满朝文武皆混蛋第五百六十章 寒冬齐聚草庐处,炭火焙茶谈经筵(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老旧思维李西涯,战争红利玉螭虎(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御前陈请收兵权,金山一座钓诸部第七百九十四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太子赈济艰难行(陆)第一百九十五章 皓首穷经东山公,三大学士亦觉难第三百一十章 桃林不溅龌龊踪,但许肥堆准一见(中)第八百三十四章 垂死挣扎不惜命,狗急跳墙亦凶猛(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螭虎轻声叙明策,皇家恩宠不讲理第八十六章 欲送雪中炭不得,足利家女不简单第三百八十九章 状元及第伦文叙,轻挑思绪玉螭虎第八百三十章 数代谋划黄粱梦,空余笑谈朱宸濠(完)第八百七十六章 乘风而往欧罗巴,抵定江山数百年(完)第五百六十六章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第三百四十二章 钱能戴义皆忙去,奉名得赐方尚书第五百零八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十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猫鼠游戏熊孩闹,走投无路东山公第五百九十六章 书剑邪僻一网尽,可保国泰三十年(九)第三百二十二章 需稳九边杨一清,王越汪直归京去第七百四十五章 经筵场上风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玖)(补章)第六十章 你且先归去,我斩人头再回第三百一十六章 校场巨炮初轰鸣,时代大门终开启(中)第六百四十五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贰拾捌)第四百五十六章 黔州乾坤尽在手,改土归流平尽时(下)第三百九十章 棚内肥龙户必裂,山魈水鬼拜求活第三十七章 大棒萝卜,仕林勘定第十四章 胜负实则五五数,再闻痴虎少年郎第五百三十八章 形势终究强于人,鞑靼留神不留形(下)第六百二十章 铁轨马车事谈毕,悄然乘舟南下去第六十四章 断尾求活,妙安求战第五十五章 提前交卷,有贼远来第七章 随手对联有机锋,声名在身悔不得第一百四十五章 家中规矩需有变,痴虎御前再献宝第三百四十四章 尚缺些许杀伐气,各路文武缓登台第六百九十五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贰拾伍)第一百零六章 翩翩公子踏海来,轻取扶桑摄津国第六百九十六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贰拾陆)第八百六十五章 刀枪无双玉螭虎,文武双憾欧罗巴(完)第四百九十章 帝国爪牙初显露,关外草原风卷云第五百三十八章 形势终究强于人,鞑靼留神不留形(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戚勋贵拜财神,山匪流寇须清理第三百七十三章 狗腿之王周瑾山,二愣土鳖快掏钱第七百四十九章 明枪暗箭乱云渡,三千里外搏功勋(终)第三百一十八章 军械营造局为重,仕林朝臣皆为轻第一百零四章 战舰起航,目标扶桑第五百四十章 两头狐狸多算计,暗里行棋斗不明(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经筵之日临,各方皆摒息第三百零四章 泼天大网撒京师,起手收束朱厚照第十七章 销量提成制,宫令陈惟贞第四百七十四章 革新进展皆不易,只可徐徐缓图之第五百六十一章 朝堂唱和定经筵,黑心大佬签合约第四百九十二章 各方出招风云起,肝尖微颤杨一清第二百三十四章 内阁皇帝革弊端,锐意进取不惜财第二百八十一章 捷报传京师,螭虎终归来第八百七十七章 后记(大结局)第七百零三章 罪己诏下安南王,滨海地产周瑾山第二十九章 怕他死逑,准其所请第六十七章 跟我出去罢,你怎能不死第四百七十章 人生只若初见赋,三百年间无双词第三十章 死中求活,御前自辩第一百四十二章 御前直决开武举,忠直老臣殿前议第七百九十一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太子赈济艰难行(壹)第六百八十八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拾柒)第四百九十二章 各方出招风云起,肝尖微颤杨一清第一百二十二章 返得苏州城,恍若再隔世第八百六十七章 勘定使节欧罗巴,回师京城平乱象(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初对鞑靼玉螭虎,陷马坑阵显神威第三百一十五章 校场巨炮初轰鸣,时代大门终开启(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归至京师二三事,稳妥司机玉螭虎第五百二十四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二十八)第八百一十八章 摆开龙门论货殖,摊开计利算盈余(上)第三百二十章 事出从来皆有因,京师皆赞狱中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先置咨政元老院,再厘帝国三司法第七十二章 欲求逃生路,先纳投名状第三百八十六章 釜底抽薪拔孽根,章赵皆立军令状第三百二十章 事出从来皆有因,京师皆赞狱中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校场巨炮初轰鸣,时代大门终开启(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军事学院首结业,弘治皇帝授衔礼(下)第八百零八章 大灾将平人归去,远洋荣归一骑士(拾)第四章 古人也一样,四大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