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上)

弘治皇帝颤抖着,几乎是挪着走到了那举起的罗伞前双手微微发颤的伸出摩挲着这顶罗伞。

它的形制真的看着很可笑,然而这里却无一人发笑。

摩挲着罗伞上的一个个“福”字,它们歪歪扭扭的很丑、用的线很乱。

缝制的很粗糙与宫中绣工完全没法比,甚至很多字都绣错了。

然而在弘治皇帝的眼里,它们却比任何精美的绣工更让他心悸。

“这……这是他们给朕的?!真的……是给朕的?!”

弘治皇帝的声音都在颤抖着,他几乎不敢置信的对着小公爷连问了数句。

小公爷默默的双膝下拜,这不是为了他自己。

这是为了那十万得救的百姓,是为了后面一并可以活下来的二十余万灾民!

“老丈将此伞交予臣时,曾言之……”

“此伞为十万苦命人,念陛下之恩泽所献!唯求陛下万年万福,护佑苦命人!!”

却是此时小公爷恭敬无比的对着弘治皇帝大礼拜下,声音低沉而肃穆。

“臣!得天幸,遇明君!受重任而救灾民,沿途艰辛、多番苦战……”

“幸而未辱祖负恩,向陛下缴令!灾民……无恙!!”

苦命人……十万苦命人,此语从未如此的沉重。

从弘治皇帝再到这殿中众臣皆尽默然,那一个个的“福”字、那一块块的碎布……

如今看来是那么的沉重、那么的刺眼,身在国朝内他们的每一条讨论、每一次国策之订……

牵涉的都将是这数万、数十万,乃至国朝数百万人、上千万人的生死存亡!!

曾经他们都只是奏报上的数字,而如今却随着这把伞似乎实实在在的摆在了弘治皇帝的面前。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

看着那顶万民伞,谢迁亦是浑身都在颤抖喃喃自语:“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李东阳等人知道,谢迁这背诵的乃是《小雅·小旻》。

国事国朝何尝不是如此?!一分一毫、一举一动,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刘健望着那伞竟是有些失神,嘴里呢喃着《孟子·离娄上》章身躯在不住的颤抖着。

这句出自于《孟子·离娄上》的章句,意思是:

要得到天下是有方法的,只需要得到民众的支持就得到了天下。

而要得到民众支持亦是有方法的,只要得到了民心就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此伞……可不就是最好的诠释么?!

李东阳则是愣愣的看着那把伞,看着伞上一个个看着简陋甚至寒酸的“福”字低声呢喃。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句出自于《论语·为政第二》,此句之意是:

执政者如果执行的是德政,那么就会如同北斗星辰一般巍然不动,而众臣、众民自行围绕拱卫!

这一刻,三大学士、三部尚书愣愣望着这把伞……

那些朝堂上的龌龊、那些勾心斗角、那些争名夺利……与在这伞下,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而可笑。

弘治皇帝突然有了那么一丝丝的明悟,朝堂之上的那些事情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尔虞我诈、君臣制衡、那些所谓的御史清流……

三大学士、三部尚书震撼无比,弘治皇帝何尝不是?!

他轻柔而有些颤抖的摩挲着这把伞,双手发颤着。

这伞上的一针一线,显得那么的沉重、那么的珍贵……

他的眼眶有些发红、湿润,所谓“帝王喜怒不露”的教育在这一刻似乎完全崩塌。

“诸卿家且来,且来看看……”

弘治皇帝的声音沙哑而颤抖,对着几位重臣道:“这……这便是民心!这便是民意!!”

“民心者,欺不得……民意者……辱不得啊!!”

却见弘治皇帝将这把伞从内官的手里接过来,颤颤巍巍的招手让三学士、尚书走来。

“诸位爱卿都来,都来看看……”

弘治皇帝的声音发颤,眼角已是湿润了:“古之圣贤说民心,而今……朕亲见民心矣!!”

“哗啦啦~”御书房殿内,忽有罡风吹来。

却见这罗伞迎风而摆,亦乎如傲然耸立之松柏,又如那惊涛拍岸之怒礁!

上面的一块块碎布上,一个个的“福”字似乎一下子活了过来迎风而立摇曳呐喊着……

“老臣等……为陛下贺!此……天下民心者也!!”

这大殿内外众臣内官皆尽向举着罗伞的弘治皇帝慨然而拜,大礼参之。

刘健俯身时更是泪流满面:“臣等……何其幸哉!得遇明君,效命御前!”

“此生……无憾矣!!”

什么青史留名、什么身后香火,突然间刘健等人明悟得古之圣贤们话语中的真意!

学问一道,不为所谓“流芳百世”亦不求甚“青史留名”。

留取者,唯有一事:尔为这天下万民付出几何、留得几何?!

君不见:祖龙香火早根绝,西蜀迄今祭李冰?!

千年之下,都江堰收益百姓当李冰父子祭时多携家带口不辞艰辛远远来祭。

每每祭祀时,多则数万少则万余。西蜀百姓从不曾忘其父子二人!

他们著书否?!未曾也……

甚至其所立之碑文,亦是多言都江堰维护重任、维持之技。

他们立传否?!亦未曾也……

甚至《史记·河渠书》仅记为“蜀守冰”姓氏全无,至《汉书·沟洫志》方寥寥一笔曰“蜀守李冰”。

《史记》和《汉书》仅简载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

然史家、儒家不记,西蜀百姓却不曾忘。

大王、二王庙香火迄今不灭,受益百姓何不感念其恩哉!!

“民心天下……此方为帝国根基!国之重器!!”

弘治皇帝怒目圆瞪,呼吸沉重抬手让众臣都起来:“来看看……都来看看!”

“看看这天下民心,看看这百姓民意!”

刘健等人颤颤巍巍的起身,若身负千钧般微颤而行。

至伞前,双手轻柔摩挲……

一时间几位国朝重臣竟是老泪纵横,他们仿佛看到了衣衫褴褛、面有菜色黑压压的百姓们……

在那帐营篝火下,一点点的裁下自己那本就褴褛的残衣。

仔仔细细的、认认真真的在那布上绣得这针脚歪斜、针线染色不一的“福”字。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念至此这些个熟读圣贤之书的国朝重臣们忽然心生明悟,曾不通达的念头顿感通达。

那些晦涩的道理这一刻竟是如此的明晰,古之圣贤或许观念有别……

但究其根底,哪个又是以为天下百姓福祉而谋?!

《韩非子·有度》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岂非为百姓谋乎?

《墨子·七患》中多次提及“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等。

亦岂非是为天下百姓谋么?!仅是读圣贤书,仅以此奉若圭臬岂非有违圣贤之道乎?!

学问一道有谓之为“知障”,“知障”者则是自困于一端之学内自知不足却难得寸进。

此障若得堪破则可自立一学、自成一说,为大成就者!

轻柔而颤抖的摩挲这顶十万苦命人之心,御书房中从弘治皇帝再到这些国朝重臣顿生明悟。

弘治皇帝明悟的乃是麒麟儿多次于他强调的,恩出于上、百姓为根。

国朝之重不在于那朝堂、不在于清流、不在于读书人,乃是在于这大明帝国之万千百姓!

民心犹在、民意犹存,何有可覆皇室者乎?!

刘健、谢迁、李东阳等所明悟的,乃是古圣贤之言其根本在于“利民、利天下”而非学问之别。

利于民者、利于天下者,源自于何学重要么?!

求以学问之辩,却不思圣贤所言根基处……乃舍根求叶耳!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弘治皇帝昂首似乎是以此不让自己泪落,缓缓将伞收起。

双手郑重的交与身侧萧敬,萧敬见状慌忙下摆双手将此伞捧起。

“萧敬!拟旨:此伞,将为帝国第一重宝!!”

此言一出刘健、谢迁等人不由得目瞪口呆,第一重宝!这意思是比玉玺更为甚尔!

“唯其随驾,时刻提醒于朕、于后继者:为君施政者,当以天下百姓、民心为根基!不可忘也!”

弘治皇帝深深的吐出一口气,双目中尽然是一股柔意。

摩挲着这顶伞,声音却极为坚定:“此伞……朕往之处,他亦随之!”

“陛下圣明!!”刘健等颤然拜下,竟行大礼无不心服者。

弘治皇帝这才转过身来,沙哑着嗓子轻声道:“都起来罢……”

说着,竟是亲自去搀扶痴虎儿:“虎儿……朕的痴虎儿,朕的螭虎!”

“此番……辛苦!”

弘治皇帝双手搀扶着他,目光坚定:“虎儿,朕……绝不负于你!皇家亦绝不负于你!”

“帝国……亦绝不负于你!!”

却见痴虎儿被搀扶起来,后退两步大礼参下声音低沉而肃穆。

“尽忠本分,何敢言功?!得遇明君,小子幸哉!”

“臣只敢言:未负陛下重托,灾民……无恙!!”

三十一章 罢黜为吏,还是满门抄斩第二章 既来则安,拜见大父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声巨响震祖庙,广纳众匠入新司第七百三十三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柒)第一百三十九章 妇女之友张痴虎,雌虎炸刺也可怖第一百九十七章 经筵场上,真理大道(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校场巨炮初轰鸣,时代大门终开启(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义士出征车马行,粤北大地剿匪记(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宦商贾皆惊惧,粤北闯海盗匪多三十一章 罢黜为吏,还是满门抄斩第六百八十一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拾)第六百五十四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叁拾柒)第七百七十六章 影中残余毒牙显,不顾生死为一搏(上)第七百四十一章 经筵场上风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陆)第八百七十五章 乘风而往欧罗巴,抵定江山数百年(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井底之蛙将毁国,太后初见杨妙安第七百四十八章 明枪暗箭乱云渡,三千里外搏功勋(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煮茶分见轻言叹,慑服黔州四豪强(下)第四百二十章 筑路河道见故人,大匠笑谈皆飞灭第二百四十一章 时报造声势,敕建显忠祠第七百五十七章 慑服九边诸族裔,一扫弊端炼江山(叁)第三百九十章 棚内肥龙户必裂,山魈水鬼拜求活第五百五十章 爱恨从来不无故,欲正其心慑以武第六百零六章 学馆初成需整备,勋贵家子受训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螭虎军部放豪言,君臣初闻战争财(上)六百零五章 学馆初成勋贵至,心甘情愿掏腰包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地大灾扑面来,御前君臣皆凄惶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豪路易路威登,京师豪商全入瓮第三百二十九章 陛下帝国都重要,一切为了元老院第一百七十八章 足利妙计平纷乱,不敌妙安小娇憨第六百一十三章 不见螭虎终身误,但见螭虎误终身第一百八十二章 尽数去实习,太子需重写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众弟子全猪头,集体送去挨顿揍第二百九十六章 路易威登携言去,荒僻宅院三问来第七百五十四章 螳臂挡车不自量,行走南北为惠民(中)第六十二章 吾欲杀人,心性之变第八百一十五章 各怀心思各留驻,南洋诸国风云入(上)第五百九十章 书剑邪僻一网尽,可保国泰三十年(三)第一百九十章 国子监前臊脸皮,奸佞国贼当属你第七百九十三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太子赈济艰难行(叁)第三百七十七章 毛锐玉田相照应,海商亦非一条心第五百五十章 爱恨从来不无故,欲正其心慑以武第六百八十二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拾壹)第八百二十三章 逃的飞快蛮夷船,跳脚骂娘戚景通第二百四十七章 满朝文武傻眼下,走位轰搔玉螭虎第一百三十五章 拔除奸佞桃花坞,冲击公主众恶徒第一百九十九章 经筵场上,真理大道(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粤北风雷齐涌动,十万怒涛拍岸来(中)第八十三章 惊愕不已,火炮之威第八百二十三章 逃的飞快蛮夷船,跳脚骂娘戚景通第六百九十六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贰拾陆)第七百八十九章 吾家太子初长成,老怀宽慰张痴虎第五百三十六章 形势终究强于人,鞑靼留神不留形(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戚勋贵拜财神,山匪流寇须清理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大土司访羊城,各怀心思主意多(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春闱终结束,生死扑面来第二百三十二章 皇帝重臣皆心焦,螭虎御前解忧恼第二百七十九章 圣旨随车到,离营先归京第四十四章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第五百六十章 寒冬齐聚草庐处,炭火焙茶谈经筵(下)第九十二章 名嘴佐藤武,阴险张小爷第四百九十七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釜底抽薪拔孽根,章赵皆立军令状第四十二章 洪桐县里,皆是老鬼第六百五十四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叁拾柒)第二百七十六章 莫欺张家痴虎儿,虎头太师不好惹第八百七十二章 红鸾星动春始至,云雨翻覆尽皆知(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明新风轻吹起,弘治陛下眼珠红第六百零九章 朝堂纷乱有信至,聪慧异常朱厚照第二百五十二章 悍匪大盗皆脆皮,灰飞烟灭军阵前第四百零五章 扑买行里血脉涨,粤北皆爱玉螭虎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声巨响震祖庙,广纳众匠入新司第二百四十六章 煮茶分见轻言叹,慑服黔州四豪强(下)第七百九十一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太子赈济艰难行(壹)第五百二十四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二十八)第八百三十三章 事毕临头狗咬狗,腌臜龌龊满街亭(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老旧思维李西涯,战争红利玉螭虎(中)第三十章 死中求活,御前自辩第二百三十八章 螭虎伏勋贵,足利说两宫第六百七十二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壹)第一百九十四章 经筵之日临,各方皆摒息第二十九章 怕他死逑,准其所请第三百零七章 写取一支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钓竿(上)第三百七十章 静动风雷自相随,粤北大局终将变(中)第五百一十二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十六)第一百一十章 千代猪丸,加藤之鹰第三百五十章 约斋避祸养老院,螭虎损招再套圈第三百七十八章 伯章黑胖动歪心,洪坤亲赴见瑾山第二百九十九章 虎头国公归京师,粮价一石八两银第二十八章 向死而生,反求诸己第五百二十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二十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赤胆忠心张痴虎,可怜正德又遭殃第七百九十五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太子赈济艰难行(柒)第二百三十二章 皇帝重臣皆心焦,螭虎御前解忧恼第七百七十二章 归得京师福熙憾,重兵相迎传国玺(下)第六百章 书剑邪僻一网尽,可保国泰三十年(十四)第六百三十七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贰拾)第二百七十一章 既然汝使骚扰战,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五百零八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