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清国亡(四)

辽阳攻城战正式开打不到一个时辰,辽阳城内的守军便承受不住猛烈的炮火,佟养性下属的炮队根本就不是辽东军炮兵的对手,精心培养出来的炮手死伤惨重,十不存一。

战争其实打的是国内是经济,大明的经济远超大清,经过了三年的战争准备,虽然说不会富裕到炮弹随便打的地步,但将一个辽阳城变成废墟还是不那么太难的。

炮火覆盖下,清军八旗骑兵都不敢出城应战,城门也被轰塌了下来,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到处都是砖石瓦砾,骑兵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步军才是战场上的主宰。

岳托想逃,但是他根本没有机会可逃,八万大军将整个辽阳城围成个铁桶似的,城内守军节节战败,尤其是汉军军心动摇,不少汉军主动放下武器,战场起义,引领明军进城,抢占一些战略要点,辽阳城城破在即!

十六日清晨,伴随这清晨的初升的太样,沈阳城内零星的抵抗终于结束,满桂付出一万多人的伤亡,终于将大清国的国都沈阳城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并立刻给在广宁的朱影龙去了一份奏捷喜报!

满人王公贵族还有大臣因为反抗者被杀者众多,带着对满人刻骨仇恨的汉人,只要稍有一个反抗的满人,就会被无情的砍掉脑袋,若不是明军军纪严明,怕沈阳城内的满人会被屠戮一空也说不定!

范文程在逃亡中坠马,被乱马践踏,一条腿骨折,脸在乱军中不知道是被人还是被马踩成了一个猪头,将他救起的明军士兵对照清廷官员的画像差点没能认出来。

老代善像一条死狗似的被明军士兵架起,捆了下去,逃出盛京的满人贵族和大臣只有寥寥数十人,郑亲王济尔哈朗负隅顽抗,满桂亲自出马将其打落下马,捆了起来,正因为济尔哈朗遭擒,盛京城内的八旗兵没有一个统一指挥,而在明军内线的指引下,分割包围,逐一肃清,不识时务者皆被斩杀。

沈阳一战,大清国失去了近三分之一的八旗将士,而在整个辽河以东,大清国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八旗兵力部署在此地,一旦辽阳城坡,大清国将丢失辽河以东,抚顺以西的全部城池和土地,一下子将大清国打退到二十年前!

十七日拂晓,袁崇焕率大军攻克辽阳,五千朝鲜军战场起义,反攻八旗军,一万多汉军跪地投降,降将李永芳被斩杀,汉军炮队总教官佟养性被俘,诚亲王岳托重伤,被部下拼死护送杀出城外,下落不明。

十五日黄昏,吴三桂率皇家特战旅追击皇太极之抚顺城下,守卫抚顺的皇太极四叔雅尔哈齐似乎已经得到沈阳战败的消息,紧闭城门,吴三桂没有携带攻城武器,身边也仅剩下千余将士,奔波了四天三夜,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精神匮乏到了极点,只要率军离去,雅尔哈齐没有敢派军追杀,因为抚顺城内不过一万多兵马,皇太极已经逃入城中,为了他的安全,雅尔哈齐不敢那抚顺城和皇太极的安危开玩笑。

皇太极一入抚顺城便一头栽倒在地,进而迸发“眩风之疾”,整个人只有意识,却已经不能再说话,大清国危在旦夕之间。

逃出沈阳城的满人贵族和大臣部分听说肃亲王豪格逃亡铁岭,便追随而去,而另一部分对皇太极死忠的人则都一一汇聚到抚顺城中,还有不少侥幸生还的八旗将士,个个带伤挂彩的,也投选择了各自主子投靠而去。

皇太极口不能言,多尔衮深陷敌手,剩下就只有长子豪格能挑起大清国这副重担了,而且大清国内似乎也没有其他人能比的上豪格能坐那个位置了。

二十日,李瑶率两个禁卫军大队两千四百余人到达广宁,次日清晨,在两个禁卫军大队的护送下,朱影龙和海兰珠三女从广宁出发,二十二日,到达沈阳,而此时袁崇焕已经率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与赵率教会师熊岳城,斩杀数名清将,收拢满、蒙、汉、朝鲜四族降军约三万,自身也损失万有余,将辽东半岛重新收入朝廷怀中。

而此时大清国自身的兵力如果不算臣服的蒙古各部族联军,总兵力已经不足三十万了,还有朝鲜也遭受了大明海军陆战队打击,海军陆战队青岛旅加一个团步军已经从仁川顺利登陆,专挑清军防守薄弱的城镇打,一时间将朝鲜境内闹了一个天翻地覆,赵率教与袁崇焕分开后,又率自己部下加上朝鲜降军两万多人迅速向东,攻打朝鲜大清交接处的军事重镇义州。

而袁崇焕则率大军攻打北上凤凰城,然后一路向北,再向东,目标是大清国的老城郝图萨拉!

进入沈阳城的朱影龙很快就从军情司的秘密内线从抚顺传出的绝密情报,皇太极得了“眩风之疾”,只有意识,但已经不能说话,皇太极的四叔雅尔哈齐等人正在跟逃亡铁岭的豪格联系,希望推举豪格为新的可汗,继续领导大清国,同时还商议自亲去帝号,要与大明和平相处等一系列的消息。

史书上皇太极的死也正是由于得了这“眩风之疾”,这“眩风之疾”那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中风”,中风这种病就是几百年后也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当然轻度中风是可以治疗的,但就算能治疗好了,身体机能各方面都会有极大的下降,而且身体抵抗力下降,以后再一次中风的几率也会大大的增加,而皇太极这一次中风,顾忌是受的刺激太大了,以现有的医学水平恐怕是难以治愈,如果是脑溢血的话,那就死的更快了!

皇太极若是死了对大明来说更好,纵然没有谋士没有猛将,皇太极也会是大明统一东北的极大阻力,当然现在这样半死不活的,也就跟死了差不多,豪格性格莽撞,头脑心机皆不如乃父,若是他当政的话,更加容易对付!

皇太极的中宫皇后哲哲也成了明军的俘虏,不过她的身份特殊,明显受到了比较人道的待遇,只是将其软禁起来,并与其他人隔离。

朱影龙进入沈阳之后,先是见了满桂、吴三桂、左辅、朱梅、杨国柱、唐通等将领,对他们的战功大家褒奖,并宣布授予他们银星“统一勋章”。

至此大明帝国军人最高荣誉“统一勋章”诞生了,还有一种“开拓勋章”,并称为“两勋”,分“金、银、铜”三个等级,视功勋大小而定!

获得“统一勋章”的人,一定是在维护帝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上做出巨大功绩的才可获得,这种勋章颁发的有一点模糊,因为他的界定有的时候并不是很明确,既然是统一,那帝国的版图有多大,是不是定下来之后,只有在这个版图内的战争才能算是维护统一的战争,加入一直和平下去,岂不是“统一勋章”就没有颁发的必要了,事实上“统一勋章”的设立也是鼓励军人建功,防止反分裂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开拓勋章”的内容就非常广泛了,为帝国开疆拓土,占领海外殖民地,或者发现什么新大陆,甚至发明了一种新武器等等,只要是对大明帝国军队做出卓越贡献,并且是前人没有做过或者做到的,都可以获得“开拓勋章”,哪怕你是文职的也可以!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低等级的勋章,比如“战斗英雄勋章”等等。

勋章的设立鼓舞了更多的军人为帝国战斗的勇气,得到一枚军功勋章也成了普通士兵一辈子最光荣的事情,光宗耀祖!

笃恭殿(大政殿)、崇政殿(金銮殿)、十王亭、凤凰楼这一些列在历史上有名的带有满汉名族特色的建筑现如今已经呈现在朱影龙的面前,战前,他特意嘱咐过满桂,最好不要炮轰皇宫,事实上,在满桂占领皇宫之前,这座占地七万多平方米的宫殿建筑群已经是人去楼空,没有遭遇到战火,几乎完整无缺的保存了下来。

这座历时十余年,经历过两代人,耗资数百万银两的宫城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朱影龙心中却是感叹不已。

站在崇政殿北的凤凰楼上俯视整个盛京城,北风吹的衣角猎猎作响,迎着初升的红日,朱影龙心中无比激荡,终于,他凭借这自己一双手改变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命运,这是何等的令人自豪,胸中仿佛有一股喷薄之气,欲喷向这片辽阔的大地。

“皇上,犯妇哲哲已带到崇政殿内!”

“哦,朕知道了,去把静妃和贤嫔两位娘娘一块叫过去,朕一会儿就去!”

哲哲年纪并不大,才三十八岁,望之如二十八岁的模样,体态略显丰腴,就是去掉了外面华丽的凤冠后服,穿上了月白的犯妇囚服,脸上略微显得苍白,眼袋有些下垂,鱼尾纹也露了出来。

“朕年号‘崇祯’,这座大殿叫‘崇政’,似乎音很近,看来这座大殿跟朕还真是有些缘分。”朱影龙笑笑的登上了龙椅宝座,皇太极撤的匆忙,这里一应摆设几乎维持了原样,不需要重新布置便成了朱影龙临时行辕。

“姑姑!”海兰珠与大玉儿相携而来,见到了身带镣铐的哲哲,惊诧的快步上前齐声唤了一声道。

“兰珠?玉儿?”哲哲有些激动的迎了上去,哲哲身为皇太极的中宫皇后,有些事情还是知道一些的,比如关于海兰珠和大玉儿都委身明帝的一些消息,她还是晓得的,只是将信将疑罢了,现在见到了,却是心中再明白不过了。

“哲哲,大清国已经日薄西山,迟早会被朕消灭,朕想,你应该会有一个聪明的选择。”朱影龙的静静的望着下面姑侄女相见的情景道。

“你想利用本宫劝说科尔沁蒙古归顺于你,好让你灭了我大清?”哲哲毕竟不是寻常女子,虽然人有些憔悴,但人很冷静,头脑也很清晰。

“不错,你很聪明,朕的确是想这样,仅凭海兰珠和大玉儿的影响力还不足以令科尔沁蒙古归顺于朕,你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也是朕为什么会命人对你单独关照的缘故。”朱影龙赤裸裸的一笑道。

“我夫皇太极已然逃出生天,只要他在,我科尔沁蒙古是不会背叛大清的!”哲哲断言道。

一下子崇政殿内气氛紧张起来,海兰珠和大玉儿都紧张的看着二人,手里和心里各都捏了一把汗,可又不敢插嘴,只是用眼神哀求哲哲,显然她们的眼里是以朱影龙为依归了。

朱影龙冷笑道:“皇太极是从朕手上逃了出去,不过他现在跟一个死人没有分别,朕不日便可打到郝图萨拉城,到时候就不是你科尔沁蒙古诸部归顺于朕了,而是在朕的铁蹄下臣服!”

哲哲脸色一暗,道:“你以为你这么说,本宫就会相信吗?”

“你信与不信,那是你的事情,朕看在海兰珠和玉儿的面子上,本来想对你网开一面的,现在看来,朕的好心是白费了。”朱影龙重重的冷哼了一声,局势都已经操控在手,显然没有必要对这个女人太多的废话!

“你想把本宫怎样?”哲哲有些害怕,花容失色的问道,一旁海兰珠和大玉儿脸上也满是担忧。

“你放心,朕对你这样的老女人不感兴趣,但是朕手下还有数员大将至今还是单身,正好与你年纪相若,反正你们蒙古女子丈夫死了是可以改嫁的,朕就替你做主,将你许配给他们其中一个好了。”朱影龙邪邪的一笑道。

海兰珠和大玉儿皆松了一口气,只要不用刑,不杀头,能保存性命,皇太极一死,哲哲改嫁也没有什么,到时候自己姐妹求一下情,挑一个好一点的男人就是。

哲哲惊呆了,她原以为会遭遇到残酷的虐待或者重刑什么的,想不到这惩罚居然是把她重新嫁人,这实在是太荒谬了,但却一下子戳进了哲哲内心深处,那比严刑酷打还要残忍万倍!

“不要!”哲哲恐惧的喊了起来。

“如果你听话的话,朕可以不考虑刚才的事情,还可以保你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甚至你想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朕都可以做主,只要那个男人愿意娶你,怎么样?”朱影龙笑眯眯的道。

“你什么条件?”哲哲问道。

“科尔沁草原蒙古诸部完全归顺我大明,不准保留任何军队,若是致力于军中发展的蒙古勇士朕竭力欢迎,设科尔沁蒙古自治县,你们的县令、县丞等官员可由你们自己选出,但必须遵守朝廷所有法度,并执行朝廷所有相关政策,同时你们也享受大明公民的同等待遇,也有一定的义务,具体的朕会派官员与你详细解释一切!”朱影龙道。

条件太苛刻了,不能保留军队,那以后还不是任由汉人欺负吗?哲哲正要反驳,却撞上了朱影龙一道凌厉的目光,显然他说的这一切是无法更改的,如果不能说服部落头人同意的话,那这位年轻的皇帝一定会率领大军前去实现他所说的一切,到时候可就不是现在这样的待遇了。

“朕希望你们科尔沁蒙古诸部开一个好头,为其他蒙古诸部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朱影龙淡淡的一笑道。

哲哲一呆,显然这并不是科尔沁蒙古一部的专利,这样的条件是要在全蒙古施行,若是大明真的灭大清,整个蒙古草原将没有人是大明的对手,屈服只是早晚的事情!

“你放心,朕带给蒙古诸部的不是灾难,而是更加富足的生活,朕的民族政策相比你也有所耳闻,不会厚此薄彼的。”朱影龙不断的给哲哲增加心中的筹码道。

“顺便再告诉你一件事,皇太极中风,这辈子都不能再说话了,也许很快就一命呜呼了,你一生只为他生了三个女儿,因此他若一死,谁将登上大位,朕想不需要再多说了吧?”朱影龙道。

这下哲哲脸色一变,没有悬念,现在皇太极一丝,继位的一定是豪格,豪格是庶出,自己是皇太极的中宫皇后,名义上的额娘,亲生额娘乌喇纳喇氏在后宫中地位不高,排在五宫之末,又素于她有些嫌隙,因此若豪格当政,说不定也跟皇太极当初逼大妃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一样逼得自己为皇太极殉葬,自己若不死,那乌喇纳喇氏又怎么做那皇太后呢?

想到此处,哲哲便觉得毛骨悚然,浑身冰凉如水,恐惧的透不过气来!

第3章 再见张嫣(二)第5章 刺客现身(三)第5章 闪电偷袭(二)第11章 风流明帝(一)第5章 封锁苗疆(二)第9章 满汉通婚?(一)第5章 天子之怒(二)第5章 省亲之路(一)第1章 皇太极称帝(二)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6章 东西夹击(一)第3章 湘西局势(三)第6章 围困南京(五)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5章 刺客现身(四)第11章 迷雾一般的局势(二)第10章 战争爆发(二)第4章 佳人如昔(二)第3章 再见张嫣(一)第10章 布局天下(二)第1章 春闱出贡(二)第8章 英雄所见(二)第5章 省亲之路(四)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一)第9章 主动出击(一)第11章 父女相见(三)第9章 满汉通婚?(一)第1章 风云变幻(二)第9章 东江有变(一)第12章 决战山海关(二)第2章 各怀心机(三)第6章 一统天下(四)第8章 一网打尽(一)第8章 星火基金(二)第8章 翻牌子制度(一)第2章 撑死胆大的(三)第7章 绝代双娇(六)第12章 一道圣旨(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四)第10章 麻家覆灭(一)第12章 教育改革(五)第4章 敲登闻鼓,告御状(一)第5章 封锁苗疆(一)第3章 直捣黄龙(四)第8章 星火基金(二)第5章 血战长江(二)第12章 逼宫立储(二)第3章 时局第3章 时局第1章 风吹草动(一)第6章 定计第11章 军制改革(四)第1章 早朝风波(二)第2章 借刀杀人(四)第3章 金屋藏娇(一)第9章 后金妥协(一)第10章 宴无好宴(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二)第2章 借刀杀人(四)第10章 秦淮(一)第5章 闪电偷袭(二)第11章 千里奔袭(二)第3章 制度变革(二)第12章 决战山海关(一)第7章 扑朔迷离(三)第12章 袁崇焕(一)第3章 军校第1章 风吹草动(二)第3章 圣姑(一)第11章 琉球行省(四)第4章 敲诈盐商(三)第9章 无奈紫荷(一)第11章 迷雾一般的局势(三)第4章 意外收获(二)第4章 摊丁入亩(四)第4章 意外收获(四)第10章 浴火凤凰(一)第9章 突病(一)第7章 有凤来仪(一)第8章 传国玉玺(四)第11章 琉球行省(四)第7章 绝代双娇(四)第12章 划时代的变革(二)第7章 开源节流(一)第8章 九·一八(二)第11章 又是刺客(三)第2章 人才第5章 陕西流贼(一)第9章 血战宁远下一(下)第2章 惊天之密(二)第11章 又是刺客(三)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畴(二)第8章 顺帝之玺(四)第6章 沈溪入狱(一)第4章 意外收获(一)第4章 四方来贺(一)第6章 军区与军衔(一)第7章 二王之争(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