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圣人

张昭勒住雄壮的白马,在马上客气的拱手回礼道:“正是在下。”说完后,打量着这个书生。

此人约三十岁许,穿着青衫直裰,容貌略显清瘦,颌下有着胡须。看起来文质彬彬,让人颇有好感。但他骑在马上腰板挺直,张昭这段时间和武官们混在一起久了,只看一眼就知道他身怀武艺。

中年书生显然没料到张昭这么客气,自我介绍道:“在下刑部主事王守仁,刚从京外公干回来,听闻张朋友在京中会操中练的好兵,特来一观。”

按照京师现在流行的观点,张昭现在正是站在人生的顶点啊!连成国公朱辅都是打算暂避锋芒!精兵在手,十七岁的卫指挥使,圣眷正浓,足可纵横弘治朝啊!

但是,于张昭个人而言,固然是享受此时的“高光”时刻,但要说飘飘然,那真的很难。那个穿越者会因为得了一个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就欢喜的找不到北的?

有,那就是脑子进水。

别管在现代社会是什么工种、地位,穿过500年的时光而来,眼界还是在哪里的!帝王将相,千古兴亡事,那都是看过,知道的。

说的光正伟岸一点,他来明朝不是为当一个正三品的卫指挥使的,对不对?而是要挽救明王朝的历史命运,再开拓四方,让华夏之族屹立于东方。

说的纯粹一点,一个正三品的指挥使,在真正的官场风波里又算得了什么?他现在只是个官场新贵而已,要真把自己当做大爷,那估计离死不远。

所以,张昭并无什么倨傲的做派。而此刻听到这位中年书生报出的名号,张昭愣了下。

我去!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后面巴拉巴拉一堆介绍就不用说了。如果读明史,不知道王阳明那绝对是不合格的。

但是,在我大清修的明史里面,竟然对王阳明没有浓墨重彩的书写。搞的好像明朝都是些酒囊饭袋,活该亡国。唯有我大清帝王将相,雄才大略。人才辈出,风采风流。

譬如有什么圣祖执掌江山六十年,比如有十全老人到处留书法,写诗。修编了四库全书。

啊呸!

要说见历史名人,张昭穿越过来快一年大部分都见过。这时震撼的脑子当机,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面对历史中华夏民族的“巨人”,他保持着尊敬。

“心学”的光芒照耀千古。它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张昭翻身下马,拱手道:“在下见过王前辈。不知道王前辈是要和在下谈论,还是想去军营中看看?”

张昭和王守仁一开始就以读书人的礼节在打招呼。这个时候,张昭称呼王守仁为前辈没有任何问题。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就是唐伯虎舞弊的那一科。时年三十岁。

此时还只是刑部主事负责审案,而不是日后的心学创始人、一代军神的王守仁对张昭的礼遇颇感诧异。当红的“炸子鸡”如此客气,他也不是不懂礼数的人。身手矫健的从马上下来,直爽的道:“张兄,你我平辈论交吧。我是特意来找你问问新式的战法。”

张昭心里一笑,感受到“圣人”对新事物的痴迷。听说阳明先生在新婚当天,还和道士谈论养生术,静坐忘归。第二天才被岳父找回去。他也不急着回南口村,和王守仁在军营前的大道边找个柳树遮阴,谈论起燧发枪的排枪战术。

王守仁在军事上的天赋毋庸置疑,这位比朱厚照还牛逼!朱厚照的应州之战是硬仗。而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完全是以弱胜强,妥妥的军事家。

王守仁听张昭叙述,不时的插几句,谈了一个时辰,他大致搞明白,一针见血的道:“如此说来,排枪战术只能击溃,而不能彻底的消灭。新军卫需要配备大量的骑兵。”

张昭点点头,“是的。我现在还差骑兵将领。而且,后续还会配备炮兵为燧发枪兵阵列提供火力掩护。”

王守仁捻须沉吟着,断言道:“张兄,这种战术必定会改变当前的战术。新军卫如果能上战场,必定会表现出色。你的平北虏策我研究过,莫非这就是你说的上策?”

他作出如此断言,是因为听朋友说过新军卫的射击“表演”。按照张昭的说法,主要不被蒙古骑兵冲垮阵型,其杀伤力可想而知。

王阳明十五岁时就去居庸关、山海关逛了一个月,专门研究军事。对北虏的事情非常了解。

张昭由衷的道:“王兄厉害!”牛人就是牛人。只从他说出燧发枪兵四个月就可以练成,成本比弓箭手低,立即就联想到他的“平北虏策”上。

王守仁笑了笑,拿起柳树下不知道何时由张昭的亲卫们摆好的小桌几上的茶杯,咕咚咕咚的喝着。

张昭告辞道:“王兄,今日道左相逢,相谈甚欢,就此别过。我后天初六成亲,还望王兄不吝薄面来喝杯水酒。”

王守仁微微有些惊讶,这才反应过来张昭是要准备回家结婚的,还专门陪着他在这里谈论军事,这人情很大,想一想,点头道:“好。我届时一定会到。”

张昭拱手,辞别还未成长起来的大宗师,翻身上马,带着亲卫们往京西的南口村而去。归心似箭。

张昭返回南口村后连着几日忙的脚不沾地。上面并无长辈操持。幸好将陈康带在身边,又走林文宁的关系,请了宛平县中相熟的老吏来帮忙,一应礼节才没出什么差错。

四月六日。新军卫军营中。

庞大郎留守在营中,其他军官们都准备去参加张昭的婚礼。总旗及以上的军官都会参加。而庞大郎这里也会以张昭的名义犒赏新军卫的士卒们。

庞泰骑上马,看着马下的父亲,道:“爹,你不回村里太可惜了。少爷结婚这辈子也就这一次。”

庞大郎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儿子只有十四岁,微笑着道:“总得有人在这里守着。回去后去庄子里看看你娘,把我捎回去的东西给她。你年龄小,少喝点酒。”

“嗯。”

庞泰打马,跟着军中的马队往南口村而去。

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一百二十章 妾名方晶第两百零六章 准备报捷第三百八十四章 营救成功,只是开始第六百一十四章 所谓名士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三百八十四章 营救成功,只是开始第两百九十五章 京师半日(上)第两百三十四章 集体婚礼第十二章 宫中太监(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淬炼(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终章(中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相逢(中)第三百零九章 勾兑第两百七十三章 面圣(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筹备成立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获成功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凤第十六章 青龙镇之行(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结盟第三百五十九章 悠闲半日第两百二十二章 与子同袍(四)-创造出的战机第五百七十二章 终章(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将开业(求订阅哦)第五百六十三章 胜却(上)第七十一章 生员(十一)-反攻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军副将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六百三十三章 发难(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发酵第四百四十章 胜利之甘美(求收藏啊!)第三百一十七章 张昭的想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尔哈部的抉择第一百章 反打脸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转变第两百九十五章 京师半日(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赏、结束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下)第三百三十八张 扯虎皮第三百一十一章 国子监改革(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张泰平的选择第三百六十四章 鞑靼之地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气第七十一章 生员(十一)-反攻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箭杀敌,一人如虎第两百三十五章 夜谈第八十八章 丫鬟、诡计第三百四十章 鼓动寿龄侯第二十二章 乡中事了。第十三章 宫中太监(下)第八十一章 李东阳(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帖众多第三百六十章 银票印刷成功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锋(五)-骂你咋地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开平中屯卫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军副将第五百零四章 惴惴不安的海西女真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六百七十三章 葫芦里卖什么药第三百一十四章 国子监改革(下)第两百一十五章 没有猪一样的敌人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图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凤第四十四章 收、小镇。第七百二十三章 开平见闻第七百零六章 宫中(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三百四十二章 结束。第五百七十三章 终章(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风潮渐起第六百七十六章 如何解决第两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开平中屯卫第六百四十一章 调动频繁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缕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三百七十六章 装逼不易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六百六十七章 夏季的夜第六百六十五章 换你三封信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态(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辽东总兵的讨论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锋(七)-大宁总兵人选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十三章 宫中太监(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惊闻入寇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区划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盆冰水第二十五章 影响、名声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决定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门而入第两百九十一章 激辩(三)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荡第三百五十五章 竞争不过第五十二章 京西少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