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谈判开始

京城外官道中,一队打着各种旗帜的队伍正徐徐入京。官道中的行人纷纷避让。

从亮出的旗牌和路线上看,这是出使归来的队伍。

眼看着京城在外,出使鞑靼外加路上耗费时间快三个月的梁储心里长长的松一口气,对身旁凑过来的鞑靼使者、小王子的长子图鲁道:“前面就是京师,还请王子约束部众,勿要生事。”

图鲁二十岁,面色红润,头发扎成辫子,穿着麻衣,用蹩脚的汉语道:“梁大人,我会的。”

他的目光看向巍峨的京城。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巨大、繁华的城市。一百多年前,他的祖先们曾拥有这座城市。而更远的年代,在窝阔台汗的治下,草原上的和林城曾是世界最富饶的城市。

当此之时,他一边回答着汉官的话,一边畅想着先祖的荣耀。

梁储听得怪异,轻轻的点头,带着队伍返回京中。

鞑靼使团的到来,令京师中一阵热闹。朝堂、各朝臣们私下里的聚会中,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此事。

小王子当年不是没有朝贡。弘治元年,小王子带兵到大同城外,横亘三十余里。请求朝贡。因朝中意见不一,只允许了部分鞑靼人来京中朝贡。

而说是朝贡,在递交的国书中,言辞傲慢,自称大元大可汗。且让明朝限期答复。

所以,在熟悉内情的人看来,弘治元年的“朝贡”根本不能拿出来吹嘘。否则容易把牛皮吹爆啊!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话说国朝的“朝贡”,那次不是赏赐丰厚?不然,那些小国为何年年来,太宗皇帝时还限制东瀛国来的次数。

这些议论最终都通过京中的两份报纸反应出来。真理报、论道报上不断的有文章评论此事。

按照大明的国情,鼓吹大明、鞑靼友好是没有市场的。弘治朝虽然在对外战争中表现的很烂,但是大明的舆论氛围向来是强硬为主!正所谓:不和亲,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如今京中的主流论调是:国朝的新秦伯在西被把鞑靼小王子揍的嗷嗷叫。现在和他们谈互市,只是免得日后再兴刀兵。

要是在韦州大捷之前,京师的舆论敢这么吹,且让文字流传天下,那是要被人笑死的!因为,鞑靼人时不时就会来边境抢一把!他们可不怕明朝。

这会很尴尬!

但是,现在这么吹,还真有点儒家“悲天悯人”的范儿。近一年来,鞑靼人基本都不敢入寇。

其实,真正的原因,朝堂内的重臣都知道:大明此时的国力根本不足以支持灭国之战。所以大明是以贸易手段来羁绊、削弱、挑拨鞑靼诸部。

六月初一,弘治皇帝在奉天门早朝,接受鞑靼使臣递交的国书,朝臣们悉数参加。

张昭亦在早朝之列,在文武百官的注目下,当场领下和鞑靼使者谈判的事宜。由礼部、鸿胪寺协助。

不得不说,华夏的礼部却是是一个很奇特的部门。它管着教育、翰林升迁、礼仪、外交、宗教等事务。

张昭是看这个横跨数个领域的部门,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想着日后将其拆分掉。

众所周知,在列强时代,外交是国家实力非常重要的一环。西方列强的内阁的排位是:首相、外交大臣、财务大臣、海军大臣、陆军大臣。如此重要的国家职能,结果就这么给礼部下辖。一点都不重视啊。

张昭领旨后,第二天上午就和礼部右侍郎焦芳一起,带着鸿胪寺卿柳渊、翰林学士王华和几名下属官员一起在礼部中和鞑靼王子图鲁博鲁特(全名)会谈。

礼部大堂后的偏院中,张昭坐在主位中,百无聊奈的听着礼部侍郎焦芳和王华一起“围攻”鞑靼使团。

因为,开宗名义,谈判一开始就是要确定双方的地位。小王子自称大元大可汗,明朝是不承认的!

怎么的,给我朝太祖、太宗皇帝打的屁股尿流直接分崩离析的蒙元残部,还敢在大明面前拿大?想要平起平坐的待遇?世界上有这好的事?

礼部和翰林院的意见是,要给小王子封个王,就比如像当年大宗皇帝给鞑靼太师阿鲁台封的“和宁王”这样的。这样,互市的谈判才能继续往下走。

鞑靼使团当然是不肯的。

蒙元祖上阔过且不说。如今的达延汗是黄金家族的血脉,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他继承汗位难道还要明朝承认、册封?扯淡!而且,除开弘治十四年的韦州大战、弘治十一年的贺兰山之战,明朝这些年被他们鞑靼欺负的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边境任由他们纵横、抢掠。

图鲁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虽然是达延汗的长子,按照蒙古人的习俗,他就是部落的继承人。但他对掌故、典籍都是不熟悉的。替图鲁出面说话的是哈喇慎的头人博尔哈。

这是张昭的老熟人。当然,张昭并不认识他。

博尔哈看了一眼主位上的年轻男子,抚胸行礼,继而转向焦芳、王华,用汉话道:“焦大人,贵国派使者邀请我们前来大都谈判,应当表现出诚意。而不是意图在名号上羞辱我们。如果,你们执意如此,谈判没有必要再进行下去。”

王华是老实人,感觉对方说的有点道理。确实是他们先邀请鞑靼人过来谈的。本质上,不就是不想派大军和鞑靼人作战吗?户部已经没银子了。

王华看向张昭。他是主事人。

焦芳时年六十八岁,模样衰老,须发斑白。但实则精明强干。此公只是为求加官进爵,喜欢跪舔而已。他对着博尔哈冷哼一声,等张昭决断。

张昭敲敲桌子,看着左手侧的博尔哈,神情平静,话却不那么中听,“我要提醒一下你,这里是大明朝的顺天府,北平城。不是元朝的大都。你再错一次,别怪我不客气。今天就先谈到这里。散会。”

说着,招呼着焦侍郎,王华等人一起离开。

和鞑靼的互市谈判,他并不着急。

第三百五十五章 竞争不过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收获第五百三十七章 齐聚阿城(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见第五百二十八章 战略态势第七百二十三章 开平见闻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潮再起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后第两百三十一章 新军卫恐怖如斯。第六十四章 生员(四)-第二阶段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么话题第六百二十一章 冲突(下)第六十一章 生员(一)-波澜再起第四百零二章 真奸诈第五百九十七章 协商(上)第两百二十八章 赞歌第七百三十四章 杀!杀!杀!第四百零七章 新军营的战略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击第七章 刘大户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了解情况第四百四十九章 三刀第五百三十八章 齐聚阿城(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悠闲半日第七百零六章 宫中(上)第两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五百一十六章 会说话的库门第六十七章 生员(七)-反转开始第七百零八章 李梦阳读报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两百九十章 激辩(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眼看他起高楼(完)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服岳父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击开始第二十九章 考前准备(中一)第四百零九章 张昭的调整(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两百二十章 与子同袍(中)第一百二十章 妾名方晶第五百零五章 辽东巡抚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两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见(上)第六十一章 生员(一)-波澜再起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三百八十六章 刘尚书,拿出点担当来。第两百二十章 与子同袍(中)第五百零四章 惴惴不安的海西女真第三百一十二章 阁老之语第四百三十四章 孙贼,再来玩啊第三百九十章 张昭的圣恩第四十四章 收、小镇。第五百六十九章 这美丽的冬季(中)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个小号第六百六十四章 畅论第两百二十三章 与子同袍(下)-决战第两百五十一章 书信第两百二十八章 赞歌第两百七十四章 面圣(下)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为公马文升第六十五章 生员(五)-雨夜中第八十一章 李东阳(下)第两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两百九十三章 允许办报第六百八十三章 抓捕、论盐第四百六十章 视察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闲生活(下)第八章 试探、诈唬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峥嵘(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会操前(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决意南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硬顶第两百四十一章 赠君明珠第两百一十章 视死忽如归第二十二章 乡中事了。第两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三百四十七章 进宫第九十一章 帝与后第四百九十五章 还是读书人心黑啊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阳城中(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炼(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齐聚阿城(中)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两百八十九章 激辩(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营救成功,只是开始第七章 刘大户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两百九十八章 梁储此人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论盐商、盐法第六十八章 生员(八)-第二出第二章 刻不容缓第两百四十五章 门庭若市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击开始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六百四十二章 应对第三百二十九章 护肤品第两百零七章 胡骑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