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发难(下)

偏殿中的大臣们,除弘治皇帝、张昭、郑英两个当事人外,其余的人都只能选择“相信”郑英的说法:他儿子是自杀的。

刘大夏以此来指责张昭揽权过度,要求分权,充分的展示出他的做官技术水平。

这是突然的一击。

而且说的非常在理。张昭不会造反,这是满朝文武所公认的。年前虽然满京师的舆论都在“攻讦”他,但怎么没人拿这个说事。不像日后的刘公公,直接被文官们联手张永栽赃他造反。

但张昭不会造反不代表之后继任的枢密副使没这个想法。所以,得在枢密院内搞一个制衡机制。

现在按照枢密院的制度,六部、科道对军事是没有发言权的。军方有自己的选拔、监察、后勤供应体系。

文官集团对军队的影响只有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每年的财政拨款。第二,内阁诸相、御前会议可以纠正朝廷的军事战略。就是打谁不打谁的问题。

但是呢,这一点,最终决定权终归是在皇帝手中。而具体到弘治朝,甚至是接下来的一朝,就是张昭说了算。

所以,这样的局面如何不令“文官”们担忧?最好的情况就是如两宋那般:让进士出身的文官担任枢密使,以大将充任副使。

弘治皇帝有点头疼,这问题太大了,偏偏还是他所倚重的刘大夏提出来的。无奈的道:“子尚,你以为如何?”

张昭态度强硬的道:“陛下,军权必须归于枢密院。否则当前军事改革将前功尽弃。太祖、太宗之时,大明兵锋何其之盛。至今百年而衰。臣推行的改革强军,但亦担心日后军势衰弱。必须要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说着,再嘲讽刘大夏,“刘兵部总想着控制兵权,我倒是要问问,你会打仗吗?你会搞军队建设吗?”

两句堵的刘大夏想骂人。

但张昭确实是战绩彪炳,领兵至今未尝一败。他要把弘治朝十四年之前的军事问题全部推给文官,是文官掺和到军事中所导致的,那皇帝还真会听的。

谢迁皱眉道:“张昭,刘大人说的是你的权力过大,不是说要用文官分兵权。你不要在御前偷换概念。军中之事,由两个枢密副使在御前一言而决,不妥吧?”

张昭一副不情愿的模样,对弘治皇帝奏道:“臣思考多日,还未和英国公商议,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奏于陛下听闻。

枢密副使之下,可再设四名枢密佥事和一名枢密主薄,协助枢密副使管理军中事务,并拥有列席御前会议之权。其分工由枢密副使确定,任期五年。

另外臣特别要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自第二期始凡任此官职者需有领兵经验,且必须拿到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毕业证。”

李东阳等文臣瞬间明白。

这说白了就是把五军都督府的五个都督给换一个名号。不过,张昭还是把持着枢密院的权力不肯让文官插手。

另外,张昭很明显不想让武勋的后代们通过“继承”进入枢密院。这对国家而言是好事。那些腐化的武勋子弟们恐怕连军事学院的毕业证都拿不到。

李东阳权衡了一下,道:“陛下,臣以为此方案可行。”

谢迁见张昭在他们的压力被迫让步,微笑着道:“臣附议。”有其一就有其二,慢慢来。

三辅焦芳自然跟着李首辅走,“臣附议。”

刘大夏嘴角带着冷笑。他看的清楚,张昭恐怕也是察觉到武勋集团内部即将进行反扑,不得不考虑退一步,拿出名额来用以安抚内部。此刻在压迫下将不成熟的方案抛出来。否则,以此人的性格,断然不会让步这么大。

“臣附议。”

弘治皇帝微微颔首,道:“那就如此吧。回头枢密院把奏章报上来,内阁同意,明发天下。成国公可任一个枢密佥事。”

成国公朱辅没想到天子会当场指定他来担任此职务,心中感动难言,赶紧出列道:“臣谢陛下隆恩。”

到底是老牌勋贵啊。深得皇家信任。这是百年前靖难时血与火的交情。

弘治皇帝笑一笑,道:“就这样吧。张昭留一下。”

群臣离开万寿宫,弘治皇帝招呼张昭到殿后的一处精雅的暖阁中喝茶。

张昭一脸凝重,情绪不佳的模样。至于是真是假,只有他自己知道。

弘治皇帝安抚道:“子尚,朕这个皇帝也有难处。军事上的事情,朕还是信任你的。你和英国公协商,把剩余的枢密佥事、枢密主薄的名单报上来。”

张昭赶紧“感激”的道:“臣为陛下肝脑涂地。”

见张昭没有闹情绪,弘治皇帝心情不错,笑道:“朕要你肝脑涂地做什么?咱们君臣要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的。呵,且不说这个,道观的地址确定了吗?”

弘治皇帝也有追求,他追求史书上的“名声”。

张昭道:“臣会同崔尚书已经定下来。不日即可动工。臣保证半年之内完工。定不负陛下所托。”又低声小心的问道:“不知陛下近日龙体如何?”

没错,道士崔志端被弘治皇帝封为礼部尚书,专门管谶纬妖书之事。当然,文官们是不认的。

弘治皇帝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他不仅在追求“延寿塔”、“长生观”,也开始如他父亲一般,任命道士等宫中近臣为官。

暖阁里,弘治皇帝身旁服侍的萧敬忍不住看张昭一眼,这是你个臣子应该问的吗?

弘治皇帝坦然的道:“近日按照子尚的说法,多加运动,按时休息,在西苑这里调养,身体略有起色。”

张昭心里松口气,发自内心的为眼前的中年人感到高兴。死亡面前无皇帝、贱民的区别啊。

什么休息、食疗、调养估计都是假的。谁不怕死呢?肯定会按照御医的建议去做啊。但食疗、运动肯定没有那么快起效果。关键在于禁欲。

弘治皇帝此时的身体情况,要是挨着张皇后那样性感、成熟的美妇,不断的被索取,肯定是越来越差。宫中是不缺药的。仁宗登基一年就大行,就是放纵过度。

张昭沉吟片刻道:“陛下,臣琢磨着一个运动有益身体,改日整理好献给陛下。”

弘治皇帝笑着道:“你可别说是足球。太医建议朕静养,不宜剧烈运动。”

张昭笑道:“不是。”

在弘治皇帝面前卖了一个关子,张昭出宫。

走在西苑绿树成荫的大道上,想着方才御前谢迁、刘大夏的笑容,张昭微微一笑。

第五百九十八章 协商(下)第七百一十四章 战、和之论第两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两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六十五章 生员(五)-雨夜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锋第三十七章 两成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两百零三章 采购清单第五百零九章 轻松击破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长宁伯第五十六章 成长(下)第两百零八章 新军卫在准备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变第一百八十二章 陈康的想法第五十五章 成长(上)第六百一十章 此事和你无关第三百零九章 勾兑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遥的淬炼第五百二十三章 将军百战死第六百四十七章 救治第十一章 新的任务。第一百章 反打脸第三百三十五章 人多力量大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颜卫的对策第九十二章 新游戏(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晓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炼(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密谋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决定第两百三十章 命运改变(诸位书友中秋节快乐)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转变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对话第三百九十七章 张昭秋后算账第四百零六章 有些东西是底线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杀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轰动第四百九十章 鸦鹘关第七百二十一章 软禁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让你传个信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的兵种和军制第六百四十一章 调动频繁第三百四十八章 请继续你的表演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军心(上)--求首订第一百五十章 进宫(下)第两百一十四章 我们的淬炼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四百六十八章 歪风邪气第两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个时代落幕了第五十三章 车中论述第一百九十八章 报捷(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军心(上)--求首订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一百五十四章 伯府夜宴(上)第三百九十章 张昭的圣恩第五百七十三章 终章(中)第三十章 考前准备(下)第四百二十章 愤恨、初战第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批毕业生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后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两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六百六十四章 畅论第两百五十五章 王恕的态度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鸣惊人(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两百二十六章 与子同袍(八)第两百七十四章 面圣(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惊闻入寇第两百八十二章 重临小安镇第两百二十一章 与子同袍(中一)第七百零七章 宫中(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第三百三十章 经济压力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将开业(求订阅哦)第五十五章 成长(上)第七十四章 生员(完)-口谕第六百三十八章 达成一致第五百三十章 新情况第三十五章 新生意第二十六章 考前准备(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六百五十八章 饮酒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鸣惊人(一)第六百四十二章 应对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四百九十八章 准备动手第两百八十二章 重临小安镇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标所在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设想第两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五十章 京西少年(四)-获胜第两百五十二章 将军白马入三原第三百九十四章 蓟州镇的密谋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响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