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峥嵘(一)

不管昨夜里信使、小道消息如何在京城中乱飞、暗潮涌动,腊月初二的清晨,屋檐下倒挂着冰柱,张昭平静的带着张泰平前往皇城中点卯。在长排的值房中等待。

东安门偏南的这排值房归皇城中的禁卫中的三千营使用。张昭坐在房间里喝茶,无人来和他交谈。奏章的事情他们都已经听过。

能在皇城里当禁卫的,多半都是有门路的军门世家,或者有真本事。和张昭这个秀才本就是泛泛之交。这世道,文人和军卒很难尿到一个壶里。

文士嫌弃军士粗鲁。而军士嫌弃文人们说话酸溜溜,喜欢玩阴谋诡计。

张昭之前在太子面前得宠,三千营里一些眼力活泛的将校自然愿意和他结交。谁不知道太子将来要登基的?比如魏把总。但现在张昭都被阁臣“厌恶”,眼看就要被逐出东宫、问罪,谁还浪费时间和他结交啊?

张昭不以为意,推敲着今日的武英殿之行。

稍后,便有人带张昭前往武英殿中。

按照明朝的政治制度,早朝在正统皇帝时就逐步沦为一种仪式,而成化帝口吃,更是令早朝变成走走过场。

至于,类似冬至、元旦在皇极殿中的大朝贺更加只是展现天朝上国的仪式。根据明史记载,弘治朝年年有外邦来朝贡。

弘治朝的大事基本都是弘治皇帝在乾清宫的西暖阁中和重臣们商议而决。在武英殿中议事的时候很少。因为这意味着在朝堂中公开讨论。

因而,腊月初二的早朝后,大批自认为有资格“看戏”的官员前往武英殿中。

刘健、李东阳、谢迁三名阁老带着随从从文渊阁过来,从东华门进宫,横穿奉天门前的广场到武英殿中。见武英殿中的官员有些多,时年六十七岁的刘健脸上隐隐有怒色。

“这是怎么回事?”

首辅开口,武英殿中等候着看戏正在相互交谈的官员们顿时安静下来。弘治朝的“三贤相”的名气比“三君子”的名气大得多。而三贤相的核心便是这位刘公!

按理说,按照明朝文官们的尿性,根本不存在“权威”这种说法。张居正那么牛逼,“吾非相,乃摄也”。还不是一堆人搞他的黑材料,打黑枪?

他们天然有一种反对权威、不盲从的精神。但是,刘首辅历仕三朝,弘治元年入阁,帝师,如今的首辅,每有所奏帝无不从。这点场子还压不住他就白混了。

刘健横扫众官员一眼,道:“和太子学业相关的人留下。其余各人回衙门做事。”

没错。今日议事的主角根本不是张昭。他只是附带产物、导火索。真正的主角是太子朱厚照。其议题是太子的学业。这才值得皇帝和重臣们协商!

武英殿中的官员们纷纷离开。只剩下七八人还在殿中。刘健站在御座之下,满意的闭目养神。片刻后,净鞭响起,弘治皇帝从殿后转进来。升座群臣参拜后,弘治皇帝道:“把太子和张昭叫进来。”

司礼监太监陈宽亲自去跑腿。殿中的群臣则是神情不一。因为,弘治皇帝的表情太温和,根本不像生气。

弘治皇帝经常召见大臣。在殿中的三位阁臣,英国公张懋,保国公朱晖,驸马都尉崔元,吏部尚书马文升,左都御史戴珊,翰林学士日讲官王华、王鏊这都是经常面圣的人。

弘治皇帝对太子的学业重不重视,他们心里有数。非常重视!奈何皇帝精力有限,操劳国事的同时不免放松对太子的管教。再就是,太子有张皇后宠溺,实质性的处罚并不多。

而今天群臣看弘治皇帝似乎并不是很生气,这就有些奇怪了!怎么,太子沉迷于踢“足球”,荒废学业,这还不令天子震怒吗?

有些人知道内情。

张昭跟着太监进到武英殿中,按礼制跪拜后,抬头用余光瞄了一眼弘治皇帝。他年龄约三十多岁,白胖胖的颇具威仪,容貌一般,神情温和。

这年头,平视皇帝是大不敬之罪。张昭也只能是用余光瞟一眼。

四个月前他刚穿越而来时,想着要见一见“弘治中兴”的帝王将相们,现在这些名人们都在!但这不是玩游戏,他们不是NPC,可以让玩家随意围观。

更别提张昭此时还是“待罪”之身。哪里能到处乱瞄?那是在作死。

“平身。”弘治皇帝开口道:“萧敬,你将御史弹劾张昭的奏章拿给诸位卿家看看。”

张昭起身后,站在太子朱厚照的身边。趁着朝臣们看奏章的间隙,正站在殿中的朱厚照毫不顾忌的给张昭一个“安心”的眼神。

张昭轻轻的点头,心中微暖。朱厚照确实很讲义气。其实,这件事朱厚照受到惩罚的概率很小,最差也有张皇后护着他。倒是自己的麻烦大的很。

奏章阁臣们都看过。遂直接传到吏部尚书马文升的手中。待最后传到王华手中。王华拿着奏章出列,躬身道:“臣教导太子不利,请陛下治罪。”

弘治皇帝摆手,他对日讲官王华的印象非常好,“卿有何罪?此事非因你而起。谢先生,你来问张昭。”

“臣遵旨。”谢迁时年五十一岁,风度翩翩,一副老帅哥的模样,向弘治皇帝行礼后,转身问询道:“张昭,名为足球的游戏是你进献给太子的?”

张昭躬身行礼,坦然的道:“是的。”

谢迁看着张昭,眼神不善的道:“本朝太祖禁止蹴鞠之事,你可知道?宋元时蹴鞠盛行。元时歌妓以蹴鞠陪客,陪权贵玩乐。太祖起事时,张士诚之弟便以蹴鞠、歌姬将军中搞的乌烟瘴气。国朝定鼎后,更有权贵、官吏沉迷蹴鞠而不理政务。太祖由此而禁蹴鞠。更是明令:军中蹴鞠者卸脚!张昭你自己说说你犯的什么罪?”

朱厚照目瞪口呆。

这种典故他哪里知道?而他身边的刘瑾等人自不会不可能知道。只有谢迁这些熟悉典籍的翰林们才知晓。他见张昭说的很有把握,以为没事。

然而,谢阁老有“祖制”在手。

这…

第两百四十八章 凭吊第两百八十二章 重临小安镇第一百八十五章 西北地形第两百一十九章 与子同袍(上)第两百二十二章 与子同袍(四)-创造出的战机第十八章 进京第五百九十章 割以永治第五百六十五章 胜却(中一)第六百一十四章 所谓名士第两百零二章 鞑靼撤离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获成功第六百四十三章 总督制第两百四十八章 凭吊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务、离京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论盐商、盐法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锋(完)-落幕。第六百三十章 谁算计谁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锋(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无头绪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图实现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开平中屯卫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惊闻入寇第三百八十七章 张昭的提议第三百五十八章 落幕第四百七十一章 京西园林畅想第六百九十八章 我真不是卧底第五百一十六章 会说话的库门第五百二十三章 将军百战死第五百二十一章 捷报第一百三十四章 谁比谁傻?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五百一十章 朝鲜国的对策第五百二十八章 战略态势第八十九章 误入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一百零一章 心事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么话题第两百零九章 选择第三百四十一章 张皇后的决定第四百三十四章 孙贼,再来玩啊第两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报第六百七十六章 如何解决第六百五十七章 处罚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荡第三百四十二章 结束。第六百零四章 进退两难?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关注第一百四十章 得与失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无头绪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请独奏第两百九十八章 梁储此人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四百三十四章 孙贼,再来玩啊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见张皇后第三百二十四章 视察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第三十四章 调动第七百一十七章 变故起第一百八十五章 西北地形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取军心(下)第两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报第三百九十二章 筹备成立第两百二十五章 与子同袍(七)-危急时刻第两百二十七章 与子同袍(完)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国数学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下皆敌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个时代落幕了第五章 酒楼(下)第两百六十五章 你当这是玄幻吗?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下)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三百八十四章 营救成功,只是开始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晓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让你传个信第一百七十六章 惊闻入寇第三百四十二章 结束。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标所在第四百零五章 卫举人来求情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见(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军副将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军心(上)--求首订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还得人去做第三百五十九章 悠闲半日第两百零四章 拜访王恕(上)第两百五十九章 书笺、女孩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第两百八十八章 弹劾奏章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将开业(求订阅哦)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请假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鸣惊人(二)第四百零六章 有些东西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