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0 小韦探花】

转眼之间,皇宫便到了。

“汪大哥,多的咱们不说了,以后处着你就知道我韦宝是什么人了,我既然找了你,以后在宫中也不会随便找其他公公,这点你放心!我就想宫里有个有本事的自己人,有什么事情能知道点风声就行。”韦宝道。

“我明白!有关于韦公子的事情,我一定尽量传给公子!”汪双良道。

“汪大哥,若是不嫌弃的话,叫我兄弟吧?”韦宝道。

汪双良抿了抿嘴吧,有点不习惯这样的称呼,宫中是很难得平辈相交的,一般都是认爹!

就算是比自己小的人,要攀附对方,也是认爹。

“兄弟!”汪双良终究还是叫出了口。

“大哥!”韦宝的脸皮其实比太监厚,他叫人大哥,那早都是家常便饭了。

汪双良感动的点头:“我一生孤苦,没有父母亲人,也没有兄弟姐妹,多谢兄弟了。”

“大哥,以后我就是你的亲人!”韦宝眨巴眨巴眼睛,“我在京城有一些房产,你随便挑一处,选好了告诉我府里的人,我让人收拾出来给大哥住,以后见面也方便。”

“不必,不必,真的不能这样。兄弟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不是管事牌子,即便是管事牌子也没有几个敢在宫外置办房产的,这是大忌,容易招人嫉恨的。”汪双良道:“若有什么事情,我悄悄去你府里面就是了。”

“那好,我在我府邸里面给大哥收拾出一套别院,大哥什么时候出宫想歇一歇,随时里住就是。”韦宝热情道。对汪双良这个执事太监的热情程度,绝不下于对他认的结义大哥李成楝的热情程度。

倒不是说韦宝多虚伪,见人就想利用,主要是有这个需求,他真的需求一个宫里面的内线啊。

销售不是别的,不是放低身价去取悦对手,而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

现在韦宝就是一个买家,他刚好需要一个像汪双良这样的人。

至于汪双良会不会将今天他巴结他的事情回去告诉魏忠贤,韦宝是不担心的,告诉也好,不告诉也罢,我大不了损失一点点银子,我要买的是从你那里得来的消息,顶多说得来的是假消息,或者不值钱的消息。你给的消息,我又不可能不经过思索就收下。

到了宫门前面一段的时候,汪双良要求下了车,转而乘坐他自己的小轿子。

韦宝的马车跟在后面,再靠近宫门一点点的时候,韦宝也下了车,这里是皇宫,不是什么人的车轿子都能靠近的。

能被允许在紫禁城骑马坐轿的,那得是什么人啊?靠山王杨林那种差不多。

此时已经有很多人在等着了,一甲和二甲的60人基本上到齐。

“韦公子啊,哦,不,现在该叫韦大人才是。”吴孔嘉主动找韦宝说话。

在宫门外,大家都很收敛,尽量不说话,很少有人交谈,都紧张于等会的面圣,那日金殿考试,虽然见过皇帝了,却没有听见皇帝说话,今日是第二次。

不管到什么时候,人对皇帝都是紧张的,关键是那一层身份起作用。

这可不是韦宝在现代看电视看电影里面见的皇帝,而是真真正正的皇帝啊。

“哦,是吴兄啊,对,我现在也该称呼吴大人才是。”韦宝淡然答道。

大家窃窃私语的最火热的话题自然是状元、榜眼和探花郎的归属。

其实这个时候不仅是新科进士们还不知道最终排名,就包括文武百官和阁臣们也不清楚最后具体要怎么分。

阁臣们只是大概知道一点,反正状元和榜眼,不出预料的话,肯定是三名东林学子其中的两个人,探花郎的话,魏忠贤应该会从韦宝或者吴孔嘉两个人当中弄一个人上去,只是不知道要弄谁上去。

吴孔嘉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他眯了眯眼睛,轻声对韦宝道:‘看样子,韦大人是胜券在握,觉得探花郎的位置,非韦大人莫属啊?’

“吴大人,何来这种话啊?我可真没有这么想过,探花郎应该是从一甲三人当中得出的吧?状元和榜眼也是一甲三人当中得出吧?”韦宝一脸小白模样。

“韦大人当真不知?”吴孔嘉斜睨了韦宝一眼,“探花郎多半是韦大人的了,那日你在首辅大人府邸赢了华琪芳和翁鸿业,他们有什么资格排在你之上?依我看,你当榜眼,当状元都够格了。”

吴孔嘉这话说的声音不低,惹得许多进士看向他。

韦宝这才知道,吴孔嘉这话就是说给大家听的,好引起众人对于自己的警惕。

当官第一条就是要低调,这个道理,韦宝懂得。

“吴大人说笑了,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我要歇一会,等会面圣,你也养足精神吧!”韦宝说罢,便闭上了眼睛,不再理会吴孔嘉,一副要闭目养神的样子。

吴孔嘉无声的冷笑一下,斜了韦宝一眼,暗忖你得意个屁,看你还能得意多久?别以为在首辅大人的府邸出了风头,你就能进入前三,就能金榜题名,官场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老子有九千岁撑腰,还能输给你这乡巴佬不成?

曾几何时,吴孔嘉不但是乡巴佬,还是寒门子弟,但他现在却可以这么瞧不起别人,全然忘了他自己的身世。

一众一甲二甲进士都站好了队,另一边,三甲榜单上的那些同进士出身的人也站好了队。

从站队就可以看出来等级档次是有很大分别的,服侍也有很大分别。

一甲和二甲的进士们的服侍与三甲的同进士出身的人也是不同的。

虽然面圣的时间是一致的,但是三甲榜单的人会更晚辈通知到,通知他们的人也不是宫中的太监,而是礼部的人。

三甲榜单的人大都有点心理落差,感叹要是在会试中发挥的更好一点,能进入一甲和二甲的话,现在就不会受到这种差别待遇了。

吴三辅并没有心里落差,兴致勃勃的与身边几个人轻声谈论状元、榜眼和探花郎的归属问题。

大家都一致认为状元、榜眼和探花郎一定是从余煌、华琪芳、翁鸿业和吴孔嘉、韦宝这五个人当中产生。

只是谁也不知道最终会怎么样,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管是东林系的学子,还是魏系,还是中立派学子,大家都知道余煌、华琪芳和翁鸿业三人属于东林系,吴孔嘉属于魏系,韦宝属于中立派。

正因为这样,对于最终的名次,谈的叫一个火热。

“状元肯定是余煌的吧?那日在首辅大人府邸,余煌被朱延禧大人保住了,没有让他出来作诗比试。肯定就是他了。”一名新科同进士出身的人轻声道。

他身边的不少人都表示赞同,认为是这样的。

“那就是不知道榜眼和探花郎最终会花落谁家,一定在华琪芳、翁鸿业、吴孔嘉和韦宝四人当中产生了,若是按照那日在首辅大人府邸赛诗的结果,韦宝应该是最好的,应该是榜眼才对!”又有一人轻声道。

“赛诗又不是什么正式的比试,都是私下的,决定不了最终排名归属!不可能因为韦宝的诗作的好,就能得榜眼或者状元吧?”又有人提出不同的疑问。

这是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隆重典礼。

殿试阅卷后次日清晨,銮仪卫设卤簿法驾于太和殿前,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于太和殿檐下两旁,设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两旁。

当礼乐一起,大家便赶紧整好队伍,跟随太监入宫了。

宫内的广场上,文武百官已经列队齐整。

今天是一个盛大的日子,盛大的场面。

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在丹陛上,文武各官在丹墀内,都身穿朝服,按品级排位,诸贡士穿公服,戴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排立在文武各官东西班次之后。

礼部、鸿胪寺设黄案两座:一于殿内东楹,一于丹陛正中上。礼部鸿胪寺官设一黄案于太和殿内东旁,由内阁学士捧黄榜置于黄案之上。又设云盘于丹陛下,设彩亭御仗鼓吹于午门外。

辰初时分,礼部尚书便到乾清宫奏请皇帝具礼服出宫,近侍导引入太和殿升座。这时中和韶乐奏隆平之章,一卫士执鞭到屋檐下。连舞三鞭之后丹陛大乐奏庆平之章。

经三跪九叩礼之后,鸿胪寺官开始宣《制》:“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韦宝偷偷的看,皇帝亲临,大殿外都是按照天子礼仪而来的,在大殿顶檐正中有一把九龙曲柄黄伞盖,手持礼仪用的长刀弓箭长枪的天子亲卫站在台阶两边,威风凛凛。

整个大殿显得格外威严和隆重。

“鸣鞭!”

一名高大的御前侍卫手持一根环形用黄丝编织而成的长鞭,用力的甩起,然后重重的抽打在地面上,一共甩了三。

啪啪啪的声音特别尖锐,人人都能听的清清楚楚的。

然后是宣《制》毕,唱第一甲第一名余煌,为新科状元!

余煌早有准备,但真的听到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还是激动的不行,饱含热泪的磕头谢恩。

不管是进士们,还是官员们,都没有意外。

会试第一,一般在殿试之后也是第一,极少有更改的。

大家更加关心的是一甲第二,关心的是榜眼是谁。

接下来,鸿胪寺官引状元出班就御道左跪,然后唱第一甲第二名姓名,第二名,也就是榜眼,是华琪芳!

没有变!

所有东林系大臣都松了一口气,同时觉得魏忠贤真的是很厉害,至少这一次魏忠贤没有硬生生的起什么风浪,维护了所有东林系大臣的颜面!

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没有起变化!

鸿胪寺官引榜眼出班,就御道右稍后跪。

接下来唱的是殿试第一甲第三名姓名,也就是榜眼!

韦宝与吴孔嘉忍不住互相看了一眼,同时翁鸿业也看了韦宝和吴孔嘉一眼,三个人都有希望,都不清楚这个探花郎的位置是谁的,都焦急的等待着。

都等的心脏似乎都狂跳的要撞出胸腔了一般!

韦宝虽然定力大胜过往昔,已经非现代时候的鵰丝可比。

但同样心跳狂作,很久没有体会过这种紧张的感觉了啊?

上一回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好像还是第一次与女生亲吻的时候才有这样的感觉吧?

虽然对于这一世的韦宝来说,科考是一个途径,却绝对不是唯一的途径,他不必把这个看的太过高大重要。

可一年多的付出,平时多多少少都花了时间在科考知识上的,这些付出之后,自然有等值的期待。

还有就是耳濡目染之下,早已经被这个时代的人影响了。

由于现代普通人能够接触到很多最低阶层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东西。得以窥见顶层人物生活中的一斑,这让现代人眼界普遍提高到了,无法想象古代人的社会等级,无法想象那些与自身地位不适应的层次。

看待古代的问题,要用古人的眼光。

古代社会文盲率在九成以上,这可能都还不止,十个人里面不见得能出一个读书识字的人!

情况惨一点的朝代,如元朝,文盲率超过千分之九百九!

古代社会里,一个普通的农民一辈子几乎不可能离开本县,更不用说出省了。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大的活动范围也就是周围的几个村,认识的最牛的权贵也不过就是十里八乡的大地主,能认识几百个字的人已经算是相当有文化的人了,对于他们来说,本县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所以过去讲农民们想象皇帝用着金锄头,绝不是一个笑话。

普通人放在古代,大概率处于这个阶级。

理解了这个,就能理解科举中的功名是什么概念了。

科举中的功名,从来就不是一个学历的概念,用科举来比高考,是十分滑稽的。

古代能够读书的人,基本都是家里有点底子的。贫农家庭让孩子读书的可能性极低,像孔乙己那种穷书生其实属于极少数。

而普通的读书人,要去县里考取“童生”,考中了才有继续考试的资格。

“童生”就已经不好考了,五六十岁考不上童生的人大有人在,而童生里面最高的一等叫秀才,所以考取秀才难度是很大的。

有清一代,童生总数约为200~300万,秀才为46万人,清朝的人口为一亿到四亿,在两百多年间,一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帝国总共就产生了不到五十万秀才。

能考上秀才,就意味着已经被统治阶级接纳为预备队了。

秀才拥有诸多的特权,见着官不下跪,受审不用刑,不用服徭役等等。

在古代社会里,能够当上秀才就已经在地方上是个人物了,因为在身份上他们已经与普通的“民”有了本质性差别。

而当上举人,就更加牛的不行了。

举人是通过乡试考出来的,是在省里考出来的。

对于古人来说,能够离开本县去省城一趟,已经是可以吹一辈子牛的事情了。而秀才是有资格见这个世面的。

能考上举人,省里会直接派人来通知,那才真是爆炸性的消息。一般来讲,偏远地区,一个县能产生一个举人,已经算是教化有方了,是可以算做地方官的政绩的。

韦宝所在的辽西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出过举人!

整个清朝两百六十年,总共产生了十五万名举人,平均一年不到六百个。当上了举人,就已经正式踏入了“官”的行列。虽然官不大,也就是个七品八品的官职,等于副县长一类,但是对于古代百姓来说,已经属于“大老爷”行列的人物了。

在古代社会里,“官”与“民”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是不可跨过的绝对鸿沟。

县太爷在普通百姓中拥有神一般的地位,古人讲“灭门知府,破家县令”,无论是百姓还是地方乡绅,县太爷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绝对的权威。而举人能够轻易当上副县长(县丞),自然也属于“大老爷”的行列,地方乡绅唯恐巴结不上。

范进中举,本来就是一个乡村教师,谁见谁欺负,一朝中举,本县最大的土豪亲自来拜见,又是送银子又是称兄道弟,这一切的变化仅仅在通知书送到的几个小时内发生。

到了进士这个层次,基本跟老百姓已经关系不大了。

一般民间故事的小说,出场人物很少有进士,举人就已经是百姓有可能接触到的最高等级的人物了。

至于进士,那基本属于传说。

进士有多难考?

每三年一次的会试,大概产生三百人左右的进士。

后世全国在任的高官干部大概三千人。

而到了韦宝那种一甲、二甲的进士,只要不是老的动不了,有个十年官场经历,不得罪什么大人物,基本上都有升迁到高官的机会。

进士和举人虽然只差一等,但差距相当大。

进士的起点是举人的终点,进士上榜之后,最惨的待遇就是发配地方当县令,而举人如果退休的时候能够当上县令的话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一个进士就算再没用,再无能,运气再差,一辈子不进中央,最次也能在地方上混个五品知府退休,相当于市高官。

而大部分的进士,十几年几十年官当下来,混个布政使(高官)平平常常。

如果进了中央的话,一辈子进士下来,混个三朝元老退休,追封个三公三孤或者太子太师少傅都很平常。

在古代中了进士,大概率注定了这辈子的结局是实权高官到副国级干部,如果成绩好的话(一甲或者二甲前几名),基本可以确定出阁拜相。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考试获得的。

科举制度简直可以说是华夏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之一。

如此丰厚的回馈居然可以凭学习得来,难怪古人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

后世就算是全世界著名的大学毕业,博士后毕业,他的底线顶多也就是举人这个层次。

与进士还是无法相提并论。

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名分,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一甲。

进士分为一甲二甲三甲,其中一甲有三个人,也就是全国的前三名。

状元文章最好,至少是皇帝和文官都认可。

探花的长相一定要帅,至少不能丑,这是个不成文的规则。

在科举考试中,中探花的人并不比中状元的人地位低。

相反,中探花的人可能比中状元的人更高兴,因为这代表着朝廷对自己的才华和颜值的双重肯定。

比如张居正的老师徐阶,就是嘉靖二年的探花。

能够中一甲的三位,和二甲的前几名,都是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有着极为光明的前程。

其他人考中之后可能会下地方当县令,或者去中央六部从主事做起熬资历,但他们不用。这些优等生会被送入翰林院,担当“庶吉士”,官虽然不比其他同学大,但位置却不同。

明清一代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宰相(内阁大学士、军机处大臣)必须是庶吉士出身的人,虽然也有特例,但如果能当上庶吉士,入阁拜相是早晚的事。

就算不能拜相,在中央当个正二品尚书都御史也是板上钉钉,成为帝国权力最大的几位大佬。

科举对华夏这样大一统的帝国,究竟有多重要?

首先,科举对维护国家统一,对维护汉语统一有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华夏大地上,各国有各自的文字,是秦始皇把文字统一成相同的样式。但以中国幅员之辽阔,各地之间的语言差异不喾外语。秦始皇到隋文帝的一千年间,汉字经过了数种字体的变化。

如果没有科举考试,难保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各地不会发展出自己的文字。

而有了科举考试,五湖四海的文人都要用同样的文字写文章,甚至要写同样的书法。这是汉字统一的巨大优势。

科举对中国社会制度和中国文化有着极为巨大的改进。

英国人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极为赞叹——在你们国家,普通人居然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权力?

这对于欧洲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直到现代之前,血统依然占据了欧洲权力结构中的主流。

而中国人从古到今都不信命,不信血统,从陈胜吴广的起义到科举考试中的寒门举子,科举极大的打击了中国社会中的血统论,让门阀士族再无栖身之所。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垄断了所有的官僚机构,比如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连马和驴都分不清的糊涂蛋都能当上高级军官,那个时代没有任何公平可言。

在南北朝时期,士族是不屑于和寒族有任何交往的,连话都不愿意跟寒族说。

韦宝今天能进入到最高权力的角逐层面,怎么能不激动?

“今科的探花郎是韦宝!”宣读圣旨的官员终究说出了那个名字!

是韦宝?

是韦宝?

所有人几乎都是问号。

虽然大家都曾经想过可能是韦宝,但真的确定了的时候,没有哪个人不是满腹狐疑的。

就包括吴三辅也很惊奇。

韦宝的事情只会对吴雪霞说,一般与吴三辅无关的事情,是不会主动告诉这位老哥的。

一方面告诉他没啥用,另一方面怕他大嘴巴,忍不住说出去了。

众人几乎是在第一时间都看向了韦宝,韦宝虽然不意外,他早已经知道,但面对众人一起投来的目光,还是禁不住红了脸。

【0472 临行前的热身运动】【0279 大礼包送上门】【0083 不得线索】【0337 阿敏被迫撤兵】【0881 韦爵爷】【0521 光海君李珲和金内官】【0612 贞明公主被刺杀】【0301 偏要帮】【0729 扬名之战】【0108 孙月芳和孙九叔都惊呆了】【0565 节外生枝的毛文龙】【0329 大型片梭织机四特酒】【1045 努尔哈赤愿意用韦宝的药】【0384 祖大寿的金子三年后再说】【0402 毛文龙第一次对袁崇焕起杀心】【1050 给努尔哈赤看病】【0807 衣锦还乡】【0869 敢怒不敢言】【0046 要账后续】【0153 王体乾】【0922 军事艺术巨匠】【0751 韦宝读奏本】【0288 同窗会】【0126 谭疯子醒了】【0860 防御能力当世无敌】【0053 招几个流民】【0716 都察院大扩编】【1026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0392 孙承宗想让韦宝给袁崇焕当学生】【0984 太监】【0859 丧权又辱国的条约】【0821 晦暗不明的孙承宗的态度】【0924 努尔哈赤亲自追击】【0462 山海关外玩一玩】【1017 张美圆和吴雪霞有喜了】【0414 不知道算不算大礼包】【0531 得到李尔瞻的产业】【0138 人生在世拼城府】【0968 罢免杨嗣昌】【1069 大明的第一支工程兵】【0035 拜访吴世恩】【加更3】【1069 大明的第一支工程兵】【0089 十九条好汉排成排】【0870 委曲求全的张美圆】【0736 韦宝与朱由校一起做木匠活】【1022 大明第一帅】【1030 努尔哈赤议和】【0068 范晓琳爹娘出招】【0690 大理寺左寺丞】【0885 来自大舅哥的敲打】【0106 杨弘毅在山海楼约见】【0975 魏忠贤把话说的很重】【0368 抓回赵刘氏】【0965 杨嗣昌】【0055 买马被打】【0813 还是回家好】【0898 典型的宝军伏击战】【0338 谭疯子遭遇重大损失】【0559 建奴与天地会密谈】【0512 赵金凤被掳走】【0342 御赐韦家庄港牌匾】【0532 天生的情种】【0962 都是韦宝没有想到的】【0665 去都察院】【0309 赘婿是最恶心的】【0116 又遇谭疯子】【0400 芝麻和西瓜兼顾】【0445 马世龙VS祖大寿】【0625 谈崩了】【0521 光海君李珲和金内官】【0692 再加翰林院侍读学士】【1004 韦宝见聪古伦】【0815 建奴开始了】【0837 都抓了】【0303 到底没忍住】【0131 追兵紧随】【0608 痛苦的李倧】【0248 还差三万多两纹银】【0899 全方位比拼】【0100 一栋大木屋】【0015 王志辉提亲】【0695 教人嫉不叫人恨】【0706 卖的风生水起】【0711 韦大人断案】【0763 挤兑】【0835 没事就找恩师吵架】【0634 李岩牛金星熊兆珪】【0510 人生一场醉】【0974 君臣饮宴】【0400 芝麻和西瓜兼顾】【0610 青涩的韦总裁】【0304 作死】【0083 不得线索】【0226 四喜临门】【1018 韦总裁坚持带上两门炮】【0866 该怎么报就怎么报】【0601 韦宝化解重臣的杀手锏】【0840 孙承宗的诋毁】【0307 吴大小姐的双簧】【0172 小宝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