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因走到太皇太后面前跪下说道:“泰王殿下是小女的亲外甥,求太皇太后让小女去照顾泰王殿下。
太皇太后皱眉道:“你这孩子其心可嘉,可是……这疫情凶险……”
“小女若不亲自照顾,怎对得起我死去的姐姐,泰王是她唯一的孩子,求太皇太后成全。”涵因重重的把头磕到地上。
太皇太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哎,真是个好孩子,那你就去罢,我这个老婆子会为你向菩萨祈福的。”
涵因决绝的说道:“多谢太皇太后。若是小女回不来了,请太皇太后格外开恩照顾我量个兄弟。”
“你放心吧,孩子。这点事我老太婆还是能做到的。”太皇太后眼里含泪,坐在一旁的皇后也连声说道:“这丫头真是个实心的孩子。”
涵因郑重的磕了三个头,退了出去。
王淑妃瞥了一眼在旁边沉默不语的贤妃,冷笑道:“果然是亲姨母,真真不一样。”
贤妃紧攥着帕子,手指的骨节因为用力过猛都发白了。
因为终于有皇子病倒,干系重大,再加上几个高官的府上也出现了发烧的病人。外朝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要求尽快迁去东都洛阳。皇后也忧心忡忡,她已经失去一个儿子,不想再失去另一个,因此积极主张尽快成行。
于是皇帝决定尽快启程,以免朝政瘫痪,希望借函谷关阻挡住疫情的发展。请记住我}消息传来,整个后宫都动了起来。大多数多人都希望自己跟着去洛阳,而不想被困在这偌大得宫城中等死。但皇后下了严令,随行的宫人必须是健康人,而且10日内没有接触过患者的,还有一些人被安排留下来看守宫阁。整个后宫在一片愁云惨淡中忙碌着,被迫留下看守各宫的人只能哀叹自己命运不好,或者得罪了什么人。
在被留下的人里面,地位最高的恐怕就是患病的泰王了。
这两天,皇帝都在忙着处理各项事情,一直只在前朝的御书房休息。等他终于有空回到后宫,却听说了涵因去照顾泰王不能随驾去洛阳的事情。顿时急了,也顾不得旁人猜疑他紧张的态度,直奔向毓福宫。
贤妃正在指挥宫人收拾东西,闻讯出来接驾,却挨了他一顿骂:“你这算是什么母妃,你把泰王当自己的孩儿看过吗?”
贤妃委屈的辩解:“臣妾还有瑜儿要照顾……”
“滚!朕不想看见你!”皇帝不耐烦的打断她。不顾宫人的阻拦,径自走进了聆风阁。
空气中弥漫着味道熏艾草的味道,宫女们小心翼翼的给皇帝挑开幔帐,涵因正坐在床边,这里无人敢近前,只有她一个人,脸上围了个简易的口罩,看着熟睡泰王,不时的用毛巾小心擦擦泰王的额头。
皇帝挥退跟过来的宫人,并没有直接走上前去,而是站在一边看着涵因看护泰王的样子,不由想起当初自己患病时,长公主没日没夜的照顾,一时忘情,痴在那里。
涵因听见动静,看到皇帝来了,忙起身行礼,拿起一条干净的长条白布,递给皇帝,让他系在脸上,捂住口鼻。
皇帝看着她,皱眉道:“你不懂规矩么,难道让朕自己动手。”
涵因无法,只得亲手给他把布系好。刚要把手拿开,皇帝却突然捉住了她的手。涵因大急,猛的抽了回去,说道:“皇上不问问泰王殿下的情况么。”
皇帝咪咪眼睛,也知道自己有些失态,清咳一声说道:“如何了。”
“泰王这些日子还是发热,间或退下去,到晚上也会烧起来,身上起了些疱疹,所幸的是并不大严重。”涵因让到一边,让皇帝看孩子。
皇帝看着泰王,这曾经是他最“宠爱”的孩子,因为他的两个母妃都是他最“宠爱”的妃子。当初,为了拉拢郑伦专宠郑贵妃,之后为了制衡长公主,专宠韦贵妃,但当郑贵妃和韦贵妃都死去之后,他却对这孩子却生出一种莫名的疏离,仿佛他是一种负担,让他回忆起不好的过往。
但是,今天看到这个小小的身子在病魔中挣扎,心里又升起了万般的心疼,毕竟他是一个父亲。他小心翼翼的摸摸泰王的额头。又给他掖紧被子。
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为什么?”
涵因并不回答,只说:“如果我死了,请陛下让我葬在父亲身边。”
“你又是何苦……哎……好,我答应你。”皇帝有些无奈的看着她,都忘了自称“朕”。
“皇上若是过了病气,国本就会动摇,请皇上保重龙体,移驾吧。”涵因淡淡的说道。
皇帝欲言又止,许久才说道:“你自己小心。”转身走了出去。
涵因在后面行礼:“恭送皇上。”
其实真的亲眼见到了泰王,涵因才稍微安心一些,至少从症状上来看,泰王得的时疫,并不是最可怕的天花和鼠疫。看这样子,应该是前世所说的流行性感冒。
涵因作大夫的时候,曾经见过重症感冒的病人,那种很好的医疗条件下仍然有人死亡,就别说现在了,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一定是死亡率最高的人群。这次听说患病的人里面有一半能活下来。涵因便心存了希望。
她一定要亲自来的原因,是宫人们并不懂得预防时疫的知识,只一味的害怕躲避,更是不能尽心的照顾病人,敷衍了事。泰王并不是贤妃亲生的,下人们平日里都多有怠慢,更何况生死攸关的时候。如今,贤妃避之不及,伺候泰王的宫人们被关起来,慌了手脚,等到宫里的人一走,就更失于照应。泰王活下来的机会就更渺茫了。
她知道自己也有可能染上,但是泰王是她最大的筹码,如果失去了泰王,她的人生赌注也就输了大半。再想翻身就难了。因此她决定孤注一掷,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也要保住泰王的一条命。
我绝不就这样认命,涵因在心里暗暗的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