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公子

南阳是唐王就藩的封地,自东汉光武中兴以来,就被称为帝乡名郡,算是河南省内较为富裕的一块地方了。而且南阳盆地在群山拱卫之中,北阻秦岭,隔绝了从北方而来的寒冷空气;南限巴山,阻挡了南方的炎热与潮湿。

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使得南阳一带有幸避免于崇祯十三年河南省的惊人天灾。这一年河南地区的气候恶劣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而且除了连续几个月的干旱和蝗灾以外,杨嗣昌主导的加派剿饷、练饷,在天灾之上,又增添了人祸。

河南除了南阳府一地外,几乎都是颗粒无收,中产以下的平民又为了躲避朝廷的摊派,纷纷将土地抛荒逃亡,使得河南省的农业生产彻底停滞。

这种种情况叠加起来,最终就令明朝的腹心之地,沦为了一片人间地狱。

“如今中原大地,流亡满道,骴骼盈野。我前几日过洛水时,亲眼目睹到永宁县附近,一村上下数百人,一起投水自溺。天下残局,实不忍言!”

在南阳府城的一间小茶肆里,陈可新刚刚入座,只喝了一口粗碎茶叶泡成的汤水,就忍不住痛心疾首,说起了自己在来南阳路途上种种的所见见闻。他头戴一顶青色折角巾,身穿麻布圆领袍,仪表堂堂,顾盼有神,一看便知是个腹里有货的读书人。

茶肆内各色人等混杂,有不少散兵游勇和赌痞在这一带鬼混。陈可新的友人用眼角向他暗示,官兵也在喝茶,示意他不要乱说话。

不过茶桌上的另外一人,他和陈可新类似,有功名在身,虽然不及陈可新的举人,但他作为南阳诸生,倒也不惧怕等闲的官兵。

秀才摇头晃脑、引经据典讥讽省内的藩王,他一开口便直指当今天子的亲叔父福藩,讲道:“咱们河南遭此大灾,一面是天灾所致,可另一面也实在是因为亲藩过多啊,否则何至于演出全村泥门投水的惨剧来?我们河南一省,也不比其他省份富裕到哪里,却有七亲藩就封于此。特别是洛阳的福藩,神庙当年被郑贵妃所蛊惑,几乎要立福王为太子,若非满朝正人君子的反对,就要酿成大祸了!可惜福藩不能为太子,却来祸害我们河南人了。”

秀才的话实在说得太过露骨,以至于陈可新和他的同伴都将秀才嘴巴捂住,不让他再胡说八道了。秀才讲的福王之事,是万历年间的一桩公案: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宠姬郑贵妃所生。子以母贵,朱常洵自然受到神宗的特别偏爱。在万历后期围绕着立太子的一场激烈斗争中,朱翊钧拗不过朝野舆论,被迫同意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立爱子朱常洵的初衷既不能实现,他和郑贵妃就多方在经济上给福王以优遇,不仅大量赐给宫中积累的财物,而且对于福王请乞的庄田、行盐、商税等也无不“朝报而夕可”。朱常洵就藩洛阳,同明初以来分封的诸王相比在时间上虽然要短得多,但拥有的财物却是“富甲天下”。

陈可新是湖北夷陵人,而非河南人,他对河南被分封了七个藩王的情况不是很熟悉。将秀才嘴巴捂住后,陈可新便又忍不住好奇心,向茶桌另一侧的同伴问道:“年兄,亲藩系天潢贵胄,都到这种境地了,藩王们还会巧取豪夺、压榨民力吗?”

那人苦笑一声后,压低声音回答说:“温故,你有所不知。除了咱们南阳的老唐王以外,河南亲藩大多豪奢糜费。就算是开封的周王号称贤王,其实也在利用这场古来罕见的天灾,用轨寄、投效等办法,兼并中州田地。”

温故是陈可新的表字,所谓温故而知新。他本是夷陵的举人,在夷陵州城靠着自家财力和他个人的威望组织了一支民团队伍,上城帮助官军守卫。可由于闯军奇袭夷陵,猝不及防之下,陈可新身陷贼巢,不得不暂时隐姓埋名,藏在友人家中。

后来沅兵复攻夷陵,陈可新组织的民团被闯军所征用,搬运木材——就是这一点坏了事情。杨嗣昌指挥秦军和左镇收复夷陵以后,左良玉便借口陈可新帮助闯军组织民团抵抗官军,将陈家资财全部抄没,念及他有举人功名在身,才没有将陈可新治罪。

陈可新家产俱尽,又因涉嫌通贼被关了三个多月。直到最近他在河南为官的一些同年帮手,才将他救了出来。但陈可新在湖广是再不能混下去了,只好北上中原,来投奔自己同年科考的老朋友,顺便找份工作来做,至少要能够养家糊口。

“温故,你不知道,河南流行一句话,叫做‘中州芳草王孙路,尽入朱门帝子家’。”那个胆大包天的秀才借喝茶的机会,又开始胡乱说话,“河南的七亲藩,以福王为首,都在蒙蔽天子。若我有机会和温故你一样考到举人,去京城参加会试,那我一定要将这些情况统统禀报于圣天子,好令燕京派下钦差大臣,清靖中原!”

“我路过洛阳时,见过福王府花园的一角,确实是富丽堂皇,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当时洛阳正逢饥荒,宫墙之外凄凉愁惨,无异鄷都地狱;宫墙之内,却是纸醉金迷,说不尽的豪奢糜费。朝廷不懂得用人,河南官员都不能约束福王,也实在令人气愤。”

陈可新自认为他的惨淡境遇,主要原因在于倒霉地撞上了闯军攻城,因此对于闯营最为仇恨。但由于他的家产是被左良玉所直接抄没,因此在敌视闯军之余,陈可新不免对朝廷和官军的评价也降低了很多。

自他进入河南省界以后,耳濡目染的都是一片愁云惨雾、易子而食的可怕画面,更让他增添了对当朝官员的鄙夷和蔑视。只是南阳府的境况却和河南其他地方不同,不仅道路上流民与饿殍较少,而且南阳府城内至今还是一副太平光景的样子。

陈可新不禁疑惑道:“只是南阳府为什么这样太平呢?两位年兄,不知道南阳的父母官是何人,竟有这样定海神针、擎天一柱般的能力。能够定乱于沧荒之中,实是稀世之名臣呀。”

“呵呵,温故兄,你有所不知,本府的父母官为官碌碌,实在没什么好提的。”秀才轻蔑的笑了两声,他看到陈可新一脸疑惑的表情后,才解释说,“南阳府能有今天这样的太平光景,第一靠的是分封在南阳的老唐王,是国朝宗室里罕有的人物。崇祯九年时,东虏入塞连克宝坻,直逼北京,京师戒严。老唐王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

另一人在旁为秀才补充道:“老唐王因干犯国规,被圣天子废为庶人,圈禁凤阳高墙,但亦可见老唐王与其他亲藩有决然不同之处。唐王兄弟都是儒雅随和之人,唐藩因此很少巧取豪夺田地,也不利用宗室特权经营盐、铁、百货,南阳府受惠于此,民力有所保存。”

“原来如此,这样看来,唐王虽然不像开封周王那样有偌大的贤王名声,却有真正的贤王之实。不过年兄说唐王是第一点,那第二点又是什么呢?”

秀才和陈可新另外一位同年,两人相顾而笑。秀才露出极为神秘的笑容,他凑到陈可新的耳朵边上,低声说道:“温故兄,你知道李公子吗?”

“李公子?我到河南的一路上,倒确实听过一些关于李公子的故事。有不少愚民传说,说熊耳山中有一位豪侠叫做李公子,据说他每到一地,就会给贫人分银二两,因此很有一些人被这谣言所蛊惑……且慢,年兄的意思,是说李公子确有其人吗?”

秀才呵呵笑了两声后,说道:“其实南阳府能够保有今天的太平光景,第二点就是因为李公子这位豪侠。他在熊耳山和伏牛山中,收伏山寨土寇,又教饥民和流民入山耕种,使得南阳一府的灾情多少受到控制,至于演成洛阳附近的那般惨状。”

“中州果真人杰地灵,草莽之中,竟有这等豪杰!只是朝廷为何不给李公子授官,任用这等豪杰,治理流民之患呢?”

“温故兄,你有所不知。”秀才又喝了一口茶说,“这位李公子乃是杞县人士,他的父亲就是名列阉党逆案中的尚书李精白。”

陈可新听到这里,不免惊呼道:“李公子原是高门世家子,那就毫不奇怪他有这般过人的本领了。却不知道,李公子既然是尚书之后,为何会投身草莽绿林之中呢?”

“事情是这样的,李公子本是杞县举人,他见杞县大旱,就劝县令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可杞县县令,却说李公子私散家财赈济百姓,是要收买民心,图谋不轨,便将李公子捉拿下狱。百姓不服,群起杀县令,将李公子劫出牢狱——只是经此一着,李公子身犯国法,也就只能奔入山林之中了。”

“朝廷果真不会用人!”陈可新愤恨地大拍桌子,他对李公子的传奇经历既憧憬向往又惋惜同情,他为这样一位才干高绝的世家贵胄,却流落民间,感到十分不值。

“我就奇怪,那些流民土寇大多目不识丁,天性残忍,怎么可能涌现出像李公子这般高洁的人物呢?原来李公子竟是尚书之后、世家贵胄,只可惜朝廷任用了一般奸臣,使得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啊。”

陈可新最后又好奇问道:“坊间都只说李公子,却不知道二位年兄,知不知道李公子姓甚名谁?”

秀才抚须含笑,自信满满地回答说:“这件事你问别人恐怕得不到答案,但恰好老弟我最关心这位李公子的消息。我近来才从饥民中探听到,李公子姓李,单名一个岩字,表字来亨,在流民中还被称为‘乳虎’。”

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怅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六十七章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四十四章 小虎队的初战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三十一章 入宫第九十九章 闯军水师第一百零二章 九条龙谷可成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一百章 扬武蓝第八章 世祖回乡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一百一十一章 历史转动起来了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兴大明啊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十二章 鳌拜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三十三章 雾中的骑兵交战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六十六章 伦理梗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三十三章 救鲜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七十七章 梦回刘宗敏第一章 李公子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十章 李寨主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十九章 强攻屏风寨(五)【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