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

营庄制的核心就在于分离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生产权,孙可望的做法是在保留士绅地主阶层对田产所有权的情况下,剥夺他们经营土地的权力,而改派大西军的管庄代为“管理”,而原本的佃农则继续耕作。

地主在营庄制中只能拿到大西军规定的一个较低的分成比例,实际的土地经营权落入管庄之手,主要收入则由大西军政权和佃农分润。

地主阶层在营庄制里利益受损,但也保留了一定的固定田息收入,只是投资土地的回报率大幅度下降——如果这种制度可以长期推行下去,那么投资土地就会变得无利可图,地主阶层势必将手中的固定田息收入投资到工商业进行再生产,促进社会总生产的全面进步。

若营庄制能够发展成熟,那么只拥有土地所有权和分红全力、而没有土地经营权的士绅地主就可能发展成股东的形态,而直接负责经营土地的管庄就可能变成类似于职业经理人的形态。

土地将由专业人士经营,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而投资土地无利可图的士绅也会转而把手上的闲钱,投资到其他资本回报率更高的工商行业里。

只是这些设想虽然很美好,但历史上以孙可望在行政管理上的天纵奇才,也难以长期维持营庄制,而不得不一步步妥协,由营庄制到屯田制,再到李定国主政时期彻底的清田驰禁。

营庄制最后还是破产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西军能够维持通过军事管制维持数年的营庄制,已经很厉害了。在缺乏足够数量行政干部的情况下,大西军只能用军人来担任经营土地的管庄,也难以遏制管庄以权谋私、转化成新地主的过程。

说到底,还是干部不足啊!

孙可望搞营庄制,是一个县安排两千五百人的兵力和三倍于此的家属,以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压制士绅阶层,结果维持数年后还是破产。

而李来亨现在手头全部兵力也不过五千人而已,怎么搞得起来?

“唉,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闯军现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夹袋里实在没人啊!”

李来亨摇头不止,闯军里头识字的人总共才多少?而真正算得上文化人的,在前标军里几乎是只有方以仁一个人。

所以李来亨先推行着佃交粮政策,也是希图于在这个过渡性政策、过渡性时期里,慢慢培养出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行政干部来。

孙可望是营庄制、屯田制、清田驰禁,一步步妥协最后彻底放弃了对土地制度的改革。

那李来亨的想法,就是反其道而行,先从着佃交粮、承认现状开始,后面慢慢计口授田、免赋均田,当控制区扩大到更大范围后,就可以推行营庄制用软刀子让士绅阶层彻底臣服了。

所以哪怕着佃交粮存在种种不足,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政策,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李来亨的这一番分析,着实令白旺大开眼界。白旺本身在闯军诸将里,算是较少数在行政管理方面比较有兴趣和经验,又具备不少自己想法的人物。后世历史里他留守襄阳,经略荆襄四府,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来。

白旺虽然过去自己也思考过一些关于均田免赋的具体政策问题,他也同牛金星等人对此花费了不少时间进行过讨论,但都远远没有达到李来亨现在这样步步明晰的蓝图程度。

免赋均田,这一句让闯军在中原搅起惊天骇浪的政治宣言,这座令商洛残兵在短短几年内就膨胀到可以挑战大明帝国的神主牌位。

它似乎已经不再是虚言,而成为了一种真真切切、具体存在的实物。

白旺似乎可以看到,从随州城的十字大街向外延伸出去,每一条道路通往的方向,在那些溪水流淌而过的稻田里,在那些麦浪飘扬的土地中,在最深沉、最广袤的黄土内,将会迸发出怎样一股让人为之震颤的伟力。

只有白鸠鹤并没有立即被李来亨设想出来的伟大蓝图所打动,他对一些具体问题依旧感到犹疑,问道:“敢问节帅,那么新开垦出来的荒田呢?节帅对自耕农和新开垦出来的荒田,要按照什么样标准来征租或征赋?”

白鸠鹤这个问题是问道了着佃交粮的死穴里,这个过渡性的政策,毕竟不是万全之法。

在着佃交粮的体制中,佃农获利最多,但对自耕农而言,利益就不多了,而对于自备开垦工具和资源的中产以上自耕农,积极性就更低了。

李来亨点头说道:“是这样的,对于自有土地、自行耕种的自耕农,就真正按照免赋三年的政策,免除其全部的赋、租,这样我们确实在收粮上会吃些亏,但也可以在士绅手上弥补回来一些。”

他接着说:“而新开垦出来的土地,这方面就是老白营田使的工作。营田使就负责招引流民、饥民,为他们发给耕牛、农具、种子,开垦荒地。新开出来的田地皆归闯军所有,但我们不再向他们征收原来田赋的部分,而只征收原本地租的部分,开荒者只要交租三年,田地即归开荒者所有。”

白鸠鹤先点头然后再摇头,说:“自有田地的小户主既免赋,又不需要交租。那么所有人肯定都要想方设法,声称自己是自有田地的小户主,以此谋求逃租。这样我们一样还是得派人进行管理,不然难道要指望所有佃农照规交租吗?节帅也在地里刨过食吧,想来不会不明白一般百姓的心理想法。”

“嗯……”

白鸠鹤所言很有道理,可说是直指着佃交粮的最大缺点。

在这种体制下,李来亨等于把闯军自身变成了一个不需要交税的超级大地主,在维护自耕农利益、减少佃农负担的情况下,也会将原本地主和佃户之间、官府和自耕农之间的矛盾全部转移到自身上面。

所以归根结底,着佃交粮只能是一种过渡期的办法。

不过即便是更为完善的营田制,当孙可望用管庄剥夺士绅的土地经营权以后,同样会使得原本地主和佃农之间的矛盾,转嫁到管庄和佃农身上。

世间并没有完善的制度,李来亨也不打算追求什么一劳永逸、万世不变的祖宗家法。

关键是扛过现在的官军、扛过将来的满清!

“对,鹤爷说的这一点我和乐山都考虑过。但毕竟我们手上的筹码有限,不可能追求尽善尽美——老白作为营田使,就要设法处理好自耕农和佃户争田的问题,对于佃户有可能的冒认田产、自报自耕以逃租,也要派人进行监督。”

李来亨手中的马鞭在空中轻轻一甩,他口中无奈叹道:“还是夹袋中人才太少呀!”

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其七十五章 远征天山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十九章 阴谋改变不了历史第六十五章 孙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三十七章 摊丁入亩不是必杀技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五十七章 问冬衣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五十三章 最强之人高谦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四十章 曹营的抉择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畴和大明忠臣吴三桂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二十五章 沈庄军的末路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国之谋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顺军万胜(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这?第四十三章 爱新觉罗屯齐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六十二章 后勤策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七十二章 横扫察北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五章 公审杀人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十九章 阴谋改变不了历史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一十一章 监国、晋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战(一)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怅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一百二十一章 关宁军是大明柱石啊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三十二章 满洲的国运不久了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