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

麻城始建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石勒之手,石勒以其部将麻秋南下戍边,建筑边城,命名为麻城。

可是这座北虏用于对抗南朝的边城,后来却屡屡成为南方汉人抵抗北方野蛮民族入侵的要塞,南宋时麻城就已成为了边关重镇。为抵抗蒙古人的兵锋,麻城就像当时四川的州县一样,将县治从平地迁往县东八十里的险地什子山,从此养成了麻城寨民的好战质朴之风。

蒙元灭宋以后,虽然重新把县治迁回破败的古城,可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统治者,虽然征服了东起黄海、西至多瑙河的广土众民,却征服不了被压迫者不甘被奴役的内心。

风云变幻,“八月十五杀鞑子”,百万红巾军揭竿而起。麻城铁匠邹普胜等人扯旗造反,拥戴罗田人徐寿辉为王,建国改元立都,连克黄州等郡县,开辟后斩断蒙元朝廷一臂的徐寿辉天完政权和陈友谅大汉政权。

黄麻寨民战斗之风,由斯更盛。

经过有明一朝两百多年的经营,麻城又从一个蒙元统治下残破极矣的山寨之乡,发展为了人口稠密、百业兴旺的全楚名邑。

理学乡绅又日渐增多,万历年间,奢侈之风弥漫朝野,兵部尚书刘天和之孙刘守有在西畈建刘金吾濠,河南道监察御史邓楚望在南关建筑有百可园,兵部右侍郎梅国桢在北关修建有环阳楼,琼州太守周柳塘在西关也修有一座缘仁馆。

其他如尚书李长庚的衡门第,翰林梅公岑的尺五天,名士曹胤昌的立浪园等等……名目极多,争奇斗艳,千姿百态,名流官绅不计其数。

麻城既然有着强悍直扑的民风,又聚集着数量繁多的致仕官员、士林名流,也就无怪乎梅之焕致仕回乡以后,在没有朝廷的任何支持之下,还可以建立起众达万人之上的团练武装沈庄军。

可是正因为如此,这样一支强大的兵力掌握在一个不受朝廷直接控制的在乡士绅手中,不可能不惹起什么非议来。

梅之焕虽然是能吏,可他长期在九边边关做官,于湖广本地官场中人脉较少,沈庄军的战略又一直只是固守黄安、麻城一带家乡,虽然拥众万人,却从未离乡协助楚军作战过。

这样的一支兵力,自然是让督师丁启睿和巡抚宋一鹤都分外眼红。

他们既眼红沈庄军的实力,时时意图想方设法将这支团练抓到自己的手心里,又嫉恨梅之焕只顾自己老家的做法,对沈庄军不支援湖广官军,致使张献忠来去自如大感愤懑。

丁启睿现在倒还好,自从他打着追剿张献忠和革左五营的借口,离开湖广跑去安徽后,就海阔天空,每天只要同江北明军打打配合,前后堵截一下西营就好,可谓乐不思蜀,即便崇祯日日催促,都要想尽办法拖着不肯回湖广。

可宋一鹤就头痛死了,他手上机动兵力本就很少,如今又有李来亨一部闯军攻入随州,置官均田,显露出长久经营的意图。

近来这个小李贼更是攻占应山县,击破大别山中的牛心寨,收编了不少大别山寨兵,兵力大约又有增长!

每天都有十几名从随州逃亡的乡绅到武昌的巡抚衙门诉苦,说的全是“田产为土棍所占”、“搢绅沦为编户隶民”一类的废话。他们每日都派人到衙门大堂,非要逼迫宋一鹤出兵收复随州,宋一鹤虽然贵为封疆大吏,可他知道这一大群士绅背后的同年、姻亲关系甚为复杂,一旦处置不周,自己早就摇摇欲坠的乌纱帽,当真将要完蛋。

“督师辅臣杨文弱药石无医、死在沙市,保督杨文岳在逮去北京的路上自杀,秦督傅宗龙也在项城被闯贼斩杀……这些高我一头的督臣全都死了,可我却能活到现在,还能保住官位,靠的是什么?就是明哲保身,隔岸观火,只要流贼的刀刃没有架到我的脖子上,凭什么要我去和流寇拼命?”

宋一鹤和方孔炤一样,出任湖广巡抚以后就在身边带了几名子侄,既是让他们得以参与机要、学习公务,也是给这些家族里的晚辈一个开拓眼界、结识官员的机会。

现在他就指着杨嗣昌、杨文岳、傅宗龙几人的下场,给自家晚辈好好教育了一番“为官之道”,说道:“皇上用丁启睿为督师,不料他近来昏瞀持甚,谬误极多,躲往皖北避战,想来官运是不久了。一旦丁启睿去职,督师将用何人?若汪乔年在河南有所振作,或许便用他了,但我观闯贼兵势若烈火鼎盛,汪乔年能保得性命已算不错,遑论督师?”

他的子侄晚辈们听到这话,都很恭顺地称赞宋一鹤见识深远,远超汪乔年等人,督师之位或许就将落到宋一鹤的头上。

“古有明训,所谓‘上兵不战’,‘止戈为武’。倘能不战而屈人,岂不大妙!我屯兵分守湖广四境,闯贼即便据有随州,可它野无可掠,战无可取,也只能退回河南。如此不战而保湖广四境平安,用兵之妙存乎于心,岂非一般搢绅所能了解?他们现在到处谣传我收受流寇贿赂,要不就说我是畏战惧贼,真是一派胡言、岂有此理。”

宋一鹤现在最烦的就是那些随州逃亡士绅,他们家产多在随州,当然想方设法要让宋一鹤出兵收取随州城。但闯贼又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他不过是在用镇之以静的战略,这些人不明白宋一鹤的苦心孤诣,到处造谣他畏战惧敌,图谋何在?

说不定是受了流贼唆使啊。

“前线之事,瞬息万变,那些士绅怎么懂得这些事情呢?大人报国心长,用心深远,即便一般愚民不能理解,但想来圣天子一定能明了大人用意。”宋一鹤的一位族侄站起身来,拱手道,“近来大人守在四境的战术已产生了很大成效,汉东商旅稳固,黄、麻一带还有商民昨日献来万民伞,正印证了大人用兵之利。”

宋一鹤眉毛一挑,他知道丁启睿表现拙劣,督师位子绝对坐不了很久,之后秦楚豫三省督抚官职必然会有很大的变化。宋一鹤知道自己一个巡抚很难骤然跻身督师之位,而且他对现在被架到火上烤的督师也不感兴趣,但若有机会升任督臣,那么万民伞这个政绩还是很有用的。

“这真是好极了,黄麻商民知晓我的苦心用意,着实难得。”他抚须轻笑,更觉得坚持不出兵随州和李来亨作战,是对中之对的做法,“除万民伞外,还送来了什么?”

“回禀大人,除了万民伞外,黄麻商民还送来纹银八千两犒军,当地有名的一家商号恳德记,还特地准备了一副夏禹玉的山川图。”

“夏圭的山川图吗?”

“正是。”

宋一鹤对那八千两白银倒无所谓,可是夏圭号称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山水画水墨苍劲、淋漓滋润,可是大多数作品都不在民间,而是被收入皇家大内或藩王府库收藏。

一时珍品啊。

“嗯……这些商民近来可有什么不便之处吗?若有因兵事受损者,尽可以告知于我。”

商民送上万民伞属于明末一种比较常见的马屁套路,但他们连夏圭的名画都特地送来武昌,这肯定是有所诉求了。

果然,宋一鹤的那位族侄随即便说道:“大人,他们要申诉在乡宦绅梅之焕的不法之事。”

“麻城梅之焕?”

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零七章 火烧阿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七章 顺兵第十章 李寨主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十七章 张皮绠归来第四章 徐州剿总,拉我一把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五十八章 不见洛阳花(一)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帅破阵(一)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五十九章 亡国之道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三十一章 洛阳春光好(八)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九十二章 钦定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一百零八章 闯军一诸侯(下)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四十四章 小虎队的初战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三十九章 爆头骑士鳌拜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十九章 阴谋改变不了历史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十二章 沈庄军第二十九章 自取灭亡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一百零七章 火烧阿山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四章 小徽柔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