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

闯军撤离保定,已经成为了一场定局。

将士们正在把城内的火炮、军资、甲仗运往南方,现在是先送到真定、彰德等地,具体还要看前线战局的具体变化。如果畿辅战局不利,李来亨心中的底线,是先退守到怀庆、卫辉、德州一线。

其实就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若清军真的已经以十万主力入关,李来亨留在保定的这区区不足五万兵力,在失去代北侧翼的屏障以后,是绝无可能守住华北突出部的。

他现在还打着走一步看一步的算盘,希望能够更快掌握到大同之变以后山西的具体情况。另外,李自成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彻底平定西北,什么时候能够尽快提兵东征,也是影响到李来亨决断的一大因素。

刘芳亮的伤势已经恢复大半,可惜这位左营主帅刚刚从昏迷中醒来不久,听到的消息就是大同失守、制将军张天琳战死。在这之后还有更多坏消息接踵而来,不止是伤病中的刘芳亮受到很大的影响,方以仁、陈永福、郝摇旗,还有马世耀、刘汝魁这些人,也都感到气馁。

他们在白沟河的一番血战,本来以为已经奠定了闯军一统海内的基础,却没想到山西发生的事情,就这样让诸将的奋战付诸东流。

本来已经近在眼前的北京城,那古老而高耸的城墙,似乎又被迷雾掩盖了起来,并且渐行渐远,让闯军将士们感到深沉的失望。

顾君恩在第二天也赶到了保定城,他同样接到了山西战败的消息。闯军起兵以来,并不是没有遭逢过惨痛的失败,只是自从李来亨投奔闯营,自从闯军进入河南迎来大发展以后,确确实实,是第一次遭到这种重大的失败。

即便是那些经历过商洛潜伏时期的闯军元从老将,都感到心情低落。更何况是那些自从加入闯军以来,只见到了义军的连续胜利,而从未被无尽失败所考验过的新人呢?

马宝便扼腕叹息道:“田见秀不会用人,闯军的前途很不明朗呀……”

大家现在都知道了大同之败以后山西局势的变化,孙传庭和多尔衮在大同边军降将的内应下,把张天琳所部嫡系,还有田见秀派往大同的援兵,共计万人,全部消灭。

闯军在北伐以后,虽然渐渐改变了以前较为粗暴直接的拷掠制度。在牛金星的谋划下,设立了更加怀柔的九品助饷体制,对于地方官绅留下活路和余地,给了他们洗心革面和重新做人的机会。

可当军事失败降临到大同闯军的头上以后,这些被怀柔,没有被彻底用武力消灭的官绅,马上就行动了起来。

他们不仅仅在大同城,还在代州、繁峙、崞县、五台、静乐、定襄等州县,组织家丁、仆从,串联官军降兵,纷纷起兵造反。

李自成设置在山西各个州县的文官官吏,都缺乏应有的警惕性。他们不仅没有严加提防这些地方官绅,反而将这些人视为座上宾。结果绝大多数都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地方官绅组织家丁杀死,鲜血流满官衙,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一刻还乡团回来了。

比起在北伐以后才参加闯军,严重缺乏警戒心的文官官吏,李自成和田见秀布置在各个地方州县的驻军表现就要好得多了。

虽然因为地方官吏大多都遭到士绅群体的斩首式袭击,导致闯军在地方政权上出现了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

可是闯军的基层驻军,毕竟在河南有过近一年的基层政权治理经验。在失去文官官吏的协助以后,他们也没有马上陷入两眼一抹黑的被动处境,而是积极行动起来,对发起叛乱的士绅群体展开了颇有成效的反攻。

在保德州、岢岚州、永宁州、河曲县、兴县、岚县、临县等地,闯军驻军都对叛变士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镇压活动。

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有大同之败,可这次失败毕竟不能和后世历史上的山海关之败相提并论。闯军虽然成建制地损失了近万精兵,但相比较此时闯军二十万人马的体量,远远没有到达伤筋动骨的地步。

许多被孙传庭一时蛊惑煽动起来的士绅,也没有把所有筹码都放到反叛的天平一边。当地方驻军开始镇压叛变,并对渗透入山西北部州县的明清联军进行小规模反攻以后,也有不少首鼠两端的士绅为闯军提供情报和粮秣,协助他们镇压和自己有仇的士绅群体。

看来敌人并不是铁板一块,士绅群体也并非完全和此时的闯军处在水火不容的立场上。

如果田见秀能够利用这一有利于闯军的契机,在山西北部重建新的防线,那么闯军的大局,还不至于败坏到要让李来亨被迫撤离保定的地步。

“田见秀一介愚夫,他怎么能担当得起中营主帅的重责?如果是刘总哨在太原,其可能让局面败坏到这样的地步!”

李来亨越想越是气愤,不仅仅是他一人,就连刘芳亮和郝摇旗这些闯军老人,这时候都对田见秀的应对表露出了显而易见的不满。

特别是刘芳亮,虽然在闯军几个资望最高、最老资格的大将里,他一直是和李过交好,与田见秀交情比较普通。可是两人毕竟也是有着十多年过命的交情,刘芳亮却也忍不住摇头说道:

“明清联军是以主力攻晋,敌人势大,我兵战败是很难避免的情况。可是玉峰连一点有成效的抵抗都不能组织起来,居然让敌人这样轻易地掠取整个晋北。这……这才几天的时间呀!”

顾君恩冷冷笑道:“使君,我早说过了有牛金星和田见秀这样一群人在李闯王的左右,事情是不会好起来的。看看今天的情况,山西败也就败了,可是败的这样快、这样惨,还让打了胜仗的咱们这样被动,田见秀难辞其咎。”

“好直,不必多言!现在是和衷共济的时候,而不是翻旧账的时候。大家……现在的局面,在殿下东归以前,大局形势要求咱们前营和左营,担当起更大的责任来。”

李来亨心里对顾君恩的话颇有几分同感,可他也知道轻重缓急,山西局势败坏,牵动到闯军全局,现在绝对不是趁机攻击牛金星、田见秀一党的时候。

他向刘芳亮温言道:“师傅,你伤势还没有全好。现在我们急匆匆撤离保定,要把整条战线退回冀南,免不了舟车劳顿,要多辛苦您了。”

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二十六章 天降闯军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出场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这?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一百零六章 扬武剑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五十二章 谢明弦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五十二章 陕西遭了二茬罪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六章 裕州人第五章 矿徒军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九十章 二龙一虎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十八章 祝捷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十七章 强攻屏风寨(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炮齐发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九十四章 天下与我何加焉第六十八章 罗老帅别这样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二十六章 血战无名山(上)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国之谋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七十八章 扑夷陵(四)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国之正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五十八章 高郭进兵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三十二章 满洲的国运不久了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五章 矿徒军第八十八章 虏必有诈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炮齐发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七十二章 横扫察北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