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

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的区域,东至荆州府巴东县界五百里,西至酉阳宣抚司九百里,南至安定峒六百余里,北至石柱宣抚司七百五十里。地方辽阔,土司杂处的情况又特别复杂,郭君镇留下苗里琛领矿徒兵三千人驻在支持闯军的容美宣抚司后,就率领楚闯主力东下九江。

此时尚在冬季,三楚气候虽然远较燕赵温暖,可是潮湿过之,寒气附骨,同样让人难以忍耐。长江上风声猎猎,像是一把把利刃似地切割着将士们的皮肤,许多人为江风所鼓,手脚皲裂,几乎难以握紧兵器。

船到岳州以后,高一功亲自率领武岳节度使署中僚吏至城陵矶附近迎接郭君镇率领的船队。因为考虑到大军东下后进攻九江,势必和赣勇进行大量水战,所以负责统率闯军长江水师的刘希尧和蔺养成二人,也率领已久经训练和加强的闯军水师至岳阳口和郭君镇会师。

闯军水师此时已经分为两支强大的船队,一为由刘希尧指挥的长江水师,一为由蔺养成指挥的洞庭湖水师。

岳阳口上云帆片片,战船连绵,水手们约有一半是楚闯老卒,他们本来多不熟悉水性,但这段时间经过刘希尧和蔺养成具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驾驭船只已经不成为问题。

剩下的一半水手中,三分之一为刘希尧和蔺养成所部革左五营老兵,这些革左老卒长期在蕲黄英霍一带活动,更加熟悉南方气候,也比较了解长江的水文情况,本来就算得上是长江的老水手了。

再余之的三分之二,便是从襄阳、荆州、武昌和岳州等处招募的湖广本地士卒。本地人当然熟悉长江和汉水的水文地理情况,而且大多水性较好,很多人又本来就是渔民和船夫的出身,稍加训练,便可称为素质优良的水军。

江风拂过城陵矶上,春雨将至,寒冬大概不会再维持多长的时间了,江岸上已透露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两岸绿色连绵,树、草勃发,郭君镇是陕西人,在陕北故乡很少见过这样温暖和煦的长江风景,不禁为之心旷神怡。

但是更多将士们,还是为江风吹破皮肤,久居船上的水手又日日要整理帆布麻绳,手上留下道道皲裂的伤口,使得军心士气,实在算不上多高。

“高使君!”

高一功带着一大队使府僚属在城陵矶岸上迎接郭君镇的到来,刘希尧和蔺养成这两位起义军中资历极老的豪帅也同样恭候已久。

这样隆重的迎接待遇,让未能一举平定施州卫就匆匆东返的郭君镇感觉窘迫尴尬。他本来就是眼高于顶的性子,此时居然觉得高一功是故意这样作为,要使他难堪。

好在高一功性格和李过相近,真诚质朴,他看到郭君镇不豫的脸色,立即大笑道:

“施州山高林密,土司强悍难驯。老郭你能这样快地半定施州,腾出手来东下取九江,已经很不愧来亨所说名将之誉了!嗨,不要苦着一张脸啦,过来看看我们为你准备的东西吧……耿先生。”

高一功叫到了耿应衢的名字,耿应衢是黄麻士绅出身,早在李来亨初定黄麻之时,耿应衢就和易道暹等人成为了首批投靠闯军的湖北本地士绅之一。

李来亨在湖北大规模地推行营庄制度,从搢绅地主手中夺取了土地的经营权。为了防止这些有钱有力的搢绅闲在家中无事可做,生出种种事端来,李来亨之前就鼓励他们和恳德记合股经商。

大部分士绅其实都缺乏经营商业的才能,许多人只是能够勉强维持开支罢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本来在功名仕途一道上表现平平,如今与恳德记合股经营公私合营的商铺工坊后,反而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

像耿应衢就是这样的人物之一,他以前钻研读书科甲的时候,才干不能说没有,但比起自己的老朋友易道三、易道暹等人,那就实在是差之千里,好像米粒之比皓月。

大概连耿应衢自己都没有想到,像他这样一个老实巴交,一块石头砸进去都溅不出几点水花的大闷人,在经商一道上,却有着比之恳德记许多老掌柜们都更加出色的能力。

李来亨推行营庄制以后,耿应衢就积极响应,把家中土地尽数交给闯军委派的庄使管理。因为耿应衢的态度积极,所以很早前的时候,李来亨就专门嘱咐还在负责营田改革的白旺,说应多分润一些营田收入给耿应衢。

再到后来,因为闯军收支紧张,抠门的李来亨连原定的一成营田收入都不大愿意再分润给士绅,先是提出公私合营的办法,后来干脆把这一成的营田收入,从实物的粮食收入,变成了闯军所营商铺的货币收入,再到后来,又直接从货币变成了连银子都看不着的商铺股本。

不知道多少楚地士绅因此叫苦连连,大感上了“仁义李公子”的当,不仅丧失了自家田地的经营权,而且连当初说好的一成分润都拿不到手。

这些股本看起来价值颇高,可是搢绅们大多缺乏经商才干。真要干下去还不是赔本买卖?最后还要恳德记来便宜收购回股本!

只是在这些人中,像耿应衢这样的人物,就获得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耿应衢早就从在白旺德安节度使府中担任要职的易道暹那里获悉,闯军北伐在即。他早年曾在北京游学过,知道华北气候严寒,不比楚地的温暖,闯军大举北伐,又恰逢冬季将至,棉布一定会马上成为紧俏物资。

因此耿应衢就抓住先机,冒着被明军杀良冒功的风险,亲自前往安庆、芜湖和长江下游的镇江等地,找到了自己以前在江南结识的一些老朋友,利用他们的渠道从常州府、苏州府、湖州府和松江府等地采购大量棉布。

耿应衢从江南采购棉布回楚贩售,甚至得以直接和中原闯军做买卖,资本由一生百,事业兴隆,马上就一传十、十传百,轰动全楚。搢绅们正因为李来亨的“暴政”上顿挨不着下顿,听说了耿应衢的情况后,马上就找上门去,要和他联股做此营生。

但是后来袁继咸组织赣勇,截断九江,长江航运不通,耿应衢的生意就受到了沉重打击。但是既然因为李来亨强行推广营田制的缘故,使得士绅们再也无法通过旱涝保收的土地获利,无可奈何之下,只好铤而走险,继续用走私等方式经营贸易。

耿应衢则比一般参与棉布生意的楚中士绅更聪明些,他想到既然从江南采购棉布困难,不若直接于楚中织棉。楚中本来就有江化木棉,虽然不比江南广泛种植的余姚棉那样可以二十棉得七布,可是犹可以二十棉得五布,而且江化棉性强紧,还比余姚棉轻得多,同样适合织工使用。

这时候楚闯的营田政策已经进一步收紧,原本说好要分润给士绅们的一成粮食收入已经变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股本”。

楚中士绅的生活大受影响,即便一些世代家资丰饶的望族,因为人丁繁多,也架不住这样的坐吃山空,连日常吃食都渐渐成了问题。

在这样紧张困顿的情况下,他们又无力举兵在湖北根基雄厚的闯军。耿应衢就抓住机会,说服了许多家生活困难的搢绅,同他合作经营纺棉工坊。

在随州和武昌,闯军本来就设有制作扬武蓝染料的浆染工坊数十家。耿应衢便在这些工坊附近,择地新建织棉、织丝的新工坊,既可以利用闯军制造扬武蓝培育出来的技工,又可以马上和闯军的浆染工坊合作进行染色。

扬武蓝配制成本极低,远胜于此时江北、中原甚至闽广一带盛行的染料。耿应衢将棉布染色以后,虽然还不能完全同实力强大的松江棉布竞争,但在运输成本相对松江棉布更低的闽广一带,已经薄有几分市场。

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圆第四章 于大忠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一百二十章 贝勒爷昏招迭出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六十八章 皇太极自有安排第三十二章 伐辽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六十八章 南水门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一百二十章 阿济格东路军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六十一章 不见洛阳花(四)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三十六章 群鸦嘶鸣于深州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九十三章 汉东节度使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一百零二章 解围太原城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八十五章 纸币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阳(三)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八十五章 请君入瓮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线亦大捷第六十章 反对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八十九章 任继荣和任光荣兄弟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帅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九十二章 庆功宴(上)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帅刘芳亮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远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四十六章 李来亨的秘策(三)第四章 女官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十六章 五军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五十七章 问冬衣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鲜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我翻译翻译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