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

李来亨和刘芳亮两人一起立于军前,他依旧带着那一顶模仿于李自成的范阳帽,着深蓝色布面甲,只是于铁甲之后又披挂了一件玄色的绣边披风。

长长的披风在风中卷舞,刘芳亮打扮与李随侯仿佛,只是他裹着的那一条白色披风,再加上手中挂着红缨的长枪,让李来亨想到了自己幼时所喜爱的一张水浒林冲画像。

“刘师傅,我们守真定,都未必能够守住。出兵援深州,或将和清军野战,胜算更是渺渺,若事有失机,致使天下败坏,后世会怪罪于我二人吗?”

刘芳亮未着头盔,他将红缨长枪靠在肩上,带着无畏于世间的轻锐之气笑道:“北地平土,无险可守,数日之间,深州必为东虏所破。我听说东虏破城必屠城,我等坐视一城被屠,弃晋州、深州、武强,乃至于山东于不顾,士气之害,又过于数万大军了!”

二人的身后,是从真定城中卷甲而出的二万余精兵。刘芳亮砸下血本,李来亨同样拣拔精兵,郝摇旗和谷可成两位骁将都跟着出动,数不清的战马奔驰而走,四蹄之下,大地震颤。

即便是已经手握数万甚至于十数万将士性命的李来亨,也好像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万马竞驰如山海”的景象。

他终于明白了古时候为什么常有人用数百骑兵马尾拖曳树枝,就好像能够掩人耳目,遮蔽起本方军队的具体兵力来。

当战马数量多达万匹以上的时候,其势真若山海动地,马蹄践踏扬起的烟尘,从初时像被狂风卷起的沙漠风尘,随着大军的前进,这些风中的沙砾越扬越高,渐渐化成了一道烟幕,又从烟幕变成了遮天蔽日的浓雾和厚云,最终终于变成了山崩地裂时才能见到的飞尘盖天之景。

万马如山海,与天竞自由。

狂风之中,李来亨不能不升起一股雄心壮志。可他同样知道,皇太极的近二十万军队,其威势又必然在大顺军这一支偏师的无数倍以上。

四万人防守真定,都未必能够守住,二万人援救深州又真的能否起到什么作用?

如果结果是深州陷落,二万军亦覆没于野,李来亨和刘芳亮便是自己都要战死军前。

攻与守的选择,仿佛一个天平。

陈永福建议大军防守,坐待李自成亲统大军抵达,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审慎的建议。

但正如刘芳亮所言,虽然经过了砀山之战和白沟河之战,但是砀山之战仅有楚闯参与,白沟河之战敌人的主力又是关宁军,顺军将士本质上依旧对东虏的实力,缺乏正确的认知。

在大决战之前,如果坐视着深州的陷落,坐视着清军的一再胜利,那么毫无疑问,顺军将在开战前,于精神上就落在下风。

东虏轻取北京,又掌握了宣府、关宁和京营的明军,当前的形势可说与后世历史截然相反。

京师是天下之本,是多年来无数起义军望而不可及的一个遥远目标,现在却这样轻易地被皇太极控制。

就像后世历史中,当大顺军抢在清军之前占领北京时,不可能不对清军造成一种堪称巨大的震动。因为历年以来,清军对于明军虽然屡战屡胜,占尽了上风,可是始终不能在关内夺取寸土进行稳定的统治,更不能占领北京城。

当后世历史中的大顺军突然完成这个目标的时候,清军自然而然对于大顺军产生了高度的警惕和敬畏。

敌人的实力究竟如何?已经摧垮了大明王朝的大顺军,是否就要像汉击匈奴、唐灭突厥一样,以新生王朝的开国朝气剿除辽左了呢?

在这种犹疑不定之中,起到巨大作用,使得清军树立战胜信心,决心以一场大会战击溃顺军的,无疑当属于洪承畴和吴三桂两人的努力。

洪承畴对于秦中起义军的了解,吴三桂与满洲八旗军的合流,终于使得清军战胜了他们的犹疑和敬畏,夺取了至关重要的山海关战役的胜利。

而在现在,已经占领了燕、云的清军,也正于无形中,于广大大顺军官兵的内心中,造成一种不可言喻的敬畏感。

敌人的实力究竟如何?

这就是刘芳亮坚持一战的用意所在。

如果坐视着深州被皇太极摧毁,大顺军将士心中隐藏着的敬畏种子,就会慢慢发芽,蔓延成一种可怕的恐惧感,并最终使得大顺军步上前明官军的道路。

顺军里面没有一个像洪承畴这样的经验权威存在,更缺乏历史岔路口上的引路人吴三桂……

如果孙传庭还活着……如果孙传庭站在了大顺的一方,他无疑能够起到历史上洪承畴对于满洲人的作用。

李来亨很快甩头,将这个想法从脑海中肃清干净。

孙传庭在河南的烧杀进军,是很难让人原谅的。他没有死在关内起义军的手上,而是在受到汉奸出卖以后,死在了抗清御侮的战场上,这已经比孙传庭本来的人生和历史上,荣耀太多了!

“这一战也只能是破釜沉舟拼一把了……”

不论李来亨做出何等英勇的姿态,他内心里对于跟着刘芳亮这样去冒奇险的做法,当然是心存着疑虑。

刘芳亮却毫无畏惧:“清军兵马多达二十万人,岂可能尽置于深州城下?只要我们赶到晋州,控制晋州毗邻深州的涅槃口、束鹿等地,利用之前我们在当地营建的垒塞,就可以起到牵制清军攻城部队,甚至击其侧翼,与深州守军里应外合的作用。

只要阻滞清军,拖延数日时间,保证深州一线不被清军彻底凿穿战线,等到陛下亲统大兵抵达,就是我顺军大举反攻的时候。”

李来亨却想到了另外一些事情,他若有所思以后,忍不住苦笑道:

“刘师傅你知道吗?晋州南面由漳水和滹沱河诸水汇冲而成的宁晋泊,又叫做大陆泽,就是古时候的巨鹿泽。项羽破釜沉舟,击破秦军的古战场,就在宁晋泊的附近。”

刘芳亮不明所以:“这有什么不好?今日我们同样破釜沉舟,何况我们还不需要击败清军,只要迟滞敌人数日,等到援军抵达就够了。”

“唉!唐初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是败死于大陆泽附近……刘黑闼败亡于此,建中年间唐军的范阳节度使朱滔领张孝忠等部围攻深州的时候,也是束鹿附近击破了来援的成德军主力。

河北无险要,求守者终难逃一死,期门受战,究竟何为!”

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七十七章 梦回刘宗敏第三十七章 摊丁入亩不是必杀技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九十八章 方太师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无处不青山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尔衮高呼渡河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六十章 兵发中原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帅破阵(三)第七章 左镇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变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一百零二章 湖广大扩军第九十三章 汉东节度使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五十三章 顾君恩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七章 免赋均田的悖论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九十七章 联军末路(二)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贼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一百零七章 火烧阿山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五十九章 亡国之道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九章 土改蓝图的第一步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