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

“大顺监国燕王,大柱国,提营首总权将军,北面诸道行军大总统过令旨……”

“大顺晋王,大柱国,提督前营权将军,江淮经略使,齐鲁道行军总理来亨令……”

牛金星看着从大名府那里送来的“诏书”,胸中气焰升腾,更加恼怒异常。他忍着火气才没有将诏书摔在地上,只是向田见秀愤愤道:

“李过称王监国也就算了,重二小儿,焉敢封王!”

田见秀默然不语,脸色深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反倒是如今真正在主持太原防务的姜瓖,他最关心大顺军在太原和山西的存亡问题——因为姜瓖的一切人脉、威望、旧部,都在山西,一旦山西有失,不容于明与清的他,对大顺又丧失用处,到时候如何自处?

所以姜瓖现在最关心手握重兵的李过、李来亨父子能不能大力支援山西,他看牛金星出言这般不逊,心里已经十分不快,暗骂这大顺的狗文官,难道并不比明朝强上许多?口中则温言劝说:

“太师,燕王称监国,这也是为了统合大顺诸军所做考虑。其实先帝驾崩时,既然已经指名燕王当为周武王,那么燕王即便在大名府直接登极称帝,多数人也是无从反对的。

只是因为现在太原战事紧急,田公和太师都抽不出身去大名与会,燕王才暂且降称监国。燕王殿下如此公忠体国,和衷共济诸将之意是形表于色,区区一个李来亨封王的事情,也谈不上多么严重吧!

何况晋王不是才刚刚给我们送来许多粮食吗?仅仅第一批就有近十万石之多!这些粮秣军资,难道还不能换取一个王爵吗?无论如何,晋王也是大顺宗室啊,又有如许战功在身,我想宗室封王是历朝历代的惯例,太师实在没必要如此气愤。”

牛金星和张鼐刚刚率部从彰德赶到太原不久,他们麾下部众还没有完全从获鹿大败的打击里恢复过来。所以李来亨从湖广及时调来的大批粮秣物资,不管是对于姜瓖还是对于张鼐来说,都十分重要。

张鼐受此馈赠,他和李来亨又算得上是老朋友,也不便于出言附和牛金星的言论。只是张鼐自己也觉得心情十分微妙,毕竟他曾经是李自成的义子,李来亨却只是李过的义子,何况张鼐是闯军元从,李来亨却只是商洛山时期入伙的新人,要细说的话,还是张鼐将李来亨救入闯营的!

可是现在李来亨居然已经封王……俨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不要说是张鼐,即便是田见秀也不过被监国加封为平阳公而已。

平阳公不过是公爵,和燕王、晋王这样的亲王还相差二等,遑论张鼐的义侯侯爵了!

张鼐心里很觉得不是滋味,终于忍不住说:

“虽然说自古以来宗室皇亲封王,都不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可是眼下战火正烈,将士们一个个枕戈待旦却还未受封受赏。来亨多少有一些战功我就不说了,李自敬从来没有跟着闯营打过仗,没有半点功勋,凭什么也被封为赵王?

连曹操都是封了南阳王这样一个郡王,泰山也只是一个平阳公罢了!”

田见秀很早就把女儿嫁给了张鼐,二人既是翁婿关系,亲密程度自然不是他人可比。所以张鼐这样说,众人也都觉得合于情理之中。

张鼐的掌书记邵时昌点头称是,说:

“我们对监国毫无意见,只是封李来亨为晋王、李自敬为赵王一事实在……实在有些寒了众将士们的心。”

姜瓖一心只想着赶紧打回大同,他看着田见秀的脸色,干脆问道:“田公觉得如何?”

田见秀垂下眼睑,他看着李过封给自己的那一连串勋爵官职:大顺平阳公,大柱国,提督中营权将军,燕晋经略使,河东道行军总理……脸色令人捉摸不透。

按照礼政府尚书巩焴的规划,大顺朝官员的等级待遇将进一步向实际职务倾斜,散阶制继续淡化、简化,散官和勋官合并,仅仅作为一种荣衔。

田见秀这串勋爵官职中,第一项平阳公是世爵,大顺世爵是降等承袭,继承人在原爵位基础上降一级继承,这样依封爵制度等级一级一级的降降等承袭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较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

不过田见秀的平阳公是开国世爵,开国爵位可以三代罔替而不降等。

第二项大柱国则是荣衔,巩焴把明朝的文武散官、勋官合并为文武荣衔,大柱国就是正一品的武官荣衔。荣衔皆用唐代名称,大柱国以下分别为上柱国、柱国、上领军、中领军、领军、上护军、中护军、护军等等……

第三项提督中营权将军和第四项燕晋经略使才是田见秀的实职,提督中营权将军为武职,按照大顺制将军等同于总兵的类比,权将军则相当于提督,燕晋经略使为文职,则相当于总督。

理论上文武分途,田见秀是不应该同时身兼权将军和燕晋经略使两个职务的。但如今是开国的非常时期,战情急如星火,有必要使得军政大权集于一人之身,好应对危急的战况。

所以不止是田见秀,像李来亨和罗汝才,也都以权将军身份兼任了经略使。

最后一项河东道行军总理,属于临时职务,职务权责有类于明朝的总理某省军务,官名则是巩尚书取材于唐代的某某道行军大总管。之所以将大总管改为总理,则是因为大总管这样的称呼在明朝已经被一般人看作类似管家的称谓,不似总理这般尊荣了。

从这串官职来看,除了爵位一项,田见秀的平阳公的确是大大落后于李来亨的晋王以外,在荣衔和实职方面,虽然低于李过的北面诸道行军大总统,但其实却和李来亨、罗汝才二人地位相当。

也就是说在李过看来,现在的大顺军中,李来亨、罗汝才、田见秀是三个最为强大的实力派。

田见秀自己当然对大顺的皇位没有任何想法,唯一的疑虑只在于张鼐的身上。毕竟张鼐是李自成的义子,如果李过能够像对待李来亨那样,给予张鼐真正的大顺皇族宗亲的身份,那么张鼐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还将高于李过。

从现在李过以监国名义发出的诏书来看,大名府方面没有丝毫提及张鼐,这是让田见秀感到不满意的地方。

但他和李过一样,都知道在李自成牺牲的情况下,诸将必须和衷共济、渡过难关,所以也决定暂且搁置这件事情。

田见秀看着这些人,终于发话说:

“嗯……既然补之已经监国,我想大顺国事至少能够稍稍安定。封王一事,李来亨和李自敬都是大顺近支宗亲,既然历朝历代都有皇族封亲王的惯例,监国这样做法,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最紧要的事情,还是守住太原,稳定山西的局面。

启翁,你如果对监国的事情有所不满,可以自去找太后说明情况。”

李自成死后,高夫人自然成为了高太后。现在高太后也在太原城里照顾孩子,只是她并不干涉政事,几乎处在隐居状态。

姜瓖赶忙说:“田公说得对,韩文铨不久前才和我说,清军动向又有很大的变化。在太原附近的几路鞑子兵马,都陆陆续续有调兵北上的情况,看起来有窥伺陕北的模样。”

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三十七章 摊丁入亩不是必杀技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七十六章 刘泽清逃了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二章 顾炎武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六十八章 皇太极自有安排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二章 顾炎武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无处不青山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九章 牛相第六章 营田使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总动员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三章 龙凤庙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一)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一章 太原第九十九章 闯军水师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五十六章 贺镇精骑(三)第六十七章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复仇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变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四十四章 五营军制第一百三十四章 结束于砀山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章 曹营的抉择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四十一章 杨嗣昌的终局(五)【第三更】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七)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三十四章 破阵军岭川(五)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六十一章 进士馆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败,悉在吴三桂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一百零二章 解围太原城第六十六章 伦理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