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远矣!”

当李来亨得知八万清军真的就在绥德州裹足不前的时候,他才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的冒险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袁宗第看到顺军居然真的能够安然撤走这样多的百姓和物资,才开始为李来亨的做法感到惊奇,他心中不解道:

“鞑子这样做,能够得到什么?”

李来亨为之解释说:“多尔衮不战而取陕西之地,既保存了兵力回去对付豪格,而且即便陕西已为我们搬空,但他毕竟是得胜拓土之师,只要豪格不能取得超越多尔衮的战功,那在八旗内部斗争中,就必定失败了。”

袁宗第对八旗的权力结构完全是一窍不通,实际上不要说是大顺军诸将,即便是王永强、孙守法这些归诚大顺不久的明军将领,也少有人了解满洲人的政治组织结构。

虑不及此,这才对现在多尔衮奇特的做法,大感不解。

李来亨立马黄土丘上,望着那一大队远行的难民,知道这些人愿意跟着顺军走的人,既是害怕鞑子的暴政,也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更加支持顺军。

可因为支持大顺,却要安土重迁的老百姓们放弃祖业和田宅,他李来亨在这一点上,终究会在历史上留下污点。

“杜……你叫什么来着?”

杜崇礼突然被李来亨点名,吓了一大跳。不过看着此前还信誓旦旦说记住自己,而且还要封万户侯的晋王,现在就想不起自己的名字,杜崇礼的心理也是颇为微妙。

“殿下……小臣杜崇礼,杜归仁啊。”

“哦对,杜崇礼。”李来亨笑道,“你是陕西人,为什么愿意跟大顺走呢?”

杜崇礼心想当然是为了一场泼天大的富贵,还能是为什么呢?

不过他带着黄土黄坡下成群结队的难民,看着难民脸上那种沉重、苦痛但又隐藏希望的神情,终于低声说;

“明季以来,天下乱政已久。三秦受灾最深,历年以来,百姓已去五六,鞑子这一遭,恐怕又要去其二三。大家不想受夷狄涂炭之苦,跟着大顺走,只因为南阳公的治政时间虽短,但却让百姓看到希望。

秦民跟随大顺军跋山涉水,为的只是有朝一日,能够回来,重新过上太平清时的日子。”

“……这是南阳公留给孤的遗泽吗?”

李来亨心下一叹,兴亡百姓苦的道理,好像不需要他多言了。罗汝才那么短暂的治政,却给陕西百姓留下如此深的印象,甚至就连杜崇礼这种首鼠两端的文士,都对他颇为敬佩。

如果自己更加谨慎一些,提防好杨承祖等叛贼,现在天下的形势,实在会好太多……

但那距离大顺内部的定于一尊,又是不是会更加遥远了呢?

李来亨又看向王永强、孙守法两员秦军降将,问道:

“二位将军皆秦人,愿意跟孤走吗?”

孙守法没有太多其他想法,直言:“臣不是陕北人,是临潼人,殿下也要舍弃临潼吗?”

王永强是延安人,则没有多言,只是看着李来亨不说话。

“……”

李来亨沉默一段时间后,才在两员秦军降将的逼视下,开口回答说:

“贺珍在汉中已破西明军,汉中无碍,则可以效仿诸葛亮,自汉中经营陇西之地。商洛山是顺军老本兵曾经横行过的地方,地理人情都十分熟悉。孤准备屯兵武关以经营商洛山,屯兵潼关以经营华山。

以陇西、汉中、华山、商洛为据点,进而经营关中,使得清军不能自安于陕。估计不长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够打回陕西。”

李来亨并没有打算将西北之地完全让给清军,特别是在凤翔以西的地区,现在虽然陷入了军阀割据、乡团处处暴起的混乱局面,但李来亨估计应该也还有不少州县和守军效忠大顺。

张献忠在汉中战败后,短时间内还不会立即发动第二次进攻。

所以李来亨才决定派遣米剌印前往陇西,联络收集当地剩下的大顺守军,恢复力量,以图收复关中。

一旦战局不利的时候,米剌印还可以和汉中的贺珍同气连枝,不至于退无可退。汉中则同郧阳接壤,有着湖广大后方的全力支持,本身又是易守难攻的地形,不至于被清军很快威胁。

而关中的东面,潼关和武关自古都是易守难攻之地——只是火药兵器兴起以后,按照民国时期的军事理论总结,在重型火炮的面前,难以挖掘重壕、守军缺乏射界的潼关一带,反而已经从易守难攻变成易攻难守的形势了。

这也是后世历史中,李自成在潼关大战时为什么不守关城,而急于主动进攻多铎大军的一大原因。

所以李来亨并不打算独守两座关城,而是以关城为底线,进营华山、商洛山,发挥顺军善于山地活动,而东虏不习惯秦岭地形的特点,扬长避短,与鞑子作战。

孙守法当即就表示,愿意带兵屯于潼关、华山一带防守清军,并随时做好杀回长安的准备。王永强则仔细观察着李来亨的脸色以后,才说:

“一切惟上是从。”

李来亨最后望向袁宗第,袁宗第听完李来亨这一番话以后,心中的不满已经被消解不少。但他还是有些勉强,只是稍微点了一下头,不带一丝温言的说:

“陕西丢失,太原一路就十分危险了。”

的确,李来亨让出陕北一线以后,清军大可以从平阳渡河,直接切断太原的后路。这样还在太原坚守的田见秀,就将面临被清军四面合围的巨大威胁。

由于李过在大名府没有和田见秀、张鼐、牛金星等人通气,便单方面号称监国的这件事,已经让袁宗第感觉,田见秀一派人和李过一派人的矛盾,似乎正在往一种更加尖锐的方向发展。

这是袁宗第极不愿意见到的情况,他虽然是田见秀多年来的副手,二人感情极深,可袁宗第与李过同样有着十多年交情,同样是老朋友,李过、田见秀两人的性格都以宽厚仁和为主,怎么会发展到现在这样尖锐的地步呢?

在袁宗第看来,这其中必然就是李来亨的挑唆,产生了特别恶劣的影响。

当然在李来亨自己看来,这分明是牛金星到处上蹿下跳才导致出来的问题。

袁宗第现在的不满,便集中在这一点上。

他心里多多少少会认为,李来亨这样让出陕西给清军,到底是以退为进的大战略,还是为了给田见秀、牛金星来一招釜底抽薪呢?

袁宗第不愿意以如此恶意猜度李来亨这个年轻人,他想像李来亨这样的年轻人,绝对不至于拥有如此深沉的心计。

但现在的局面,却又的确是太原十分危险了。

李来亨则指着东面的黄河说:

“太原本来有三道藩篱,第一道是大同,第二道是雁门,第三道是太原城北的天门关。现在太原三道藩篱早已完全丢失,清军全据三道关卡,进可攻、退可守,反而是守军陷入被动。

从太原往南一些,太谷、祁县、平遥、介休一线,也全都无险可守。我们即便出援太原,也会在这一线上遭到清军的肆意进攻,守军反而陷入易于遭到攻击局势里。

只有冷泉口,位于灵石县北三十里处,扼守吕梁山和太岳山的出口,从地理形势上来说,是比现在藩篱已经尽失的太原,更稳妥的一处防线。”

袁宗第听完这话,已经完全明白了李来亨的用意,他怒不可遏道:

“先退延绥,再退陕西,现在你又想退太原了吗?一退再退,我们还打个什么仗!”

怀庆反击战虽然取得了击毙清军总兵金玉和、歼灭大批蒙古八旗兵的胜利,可也因此改变了清军的战略规划,将原本两个拳头打人、相互不能呼应的阿济格、多铎二军,都吸引到了陕西,最终造成了李自成进退两难的困局。

至少在李来亨看来,现在不是和清军再度决战的好机会,大顺还需要更多休整和调整的时间。

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二章 惠世扬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三章 林猫猫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四十六章 纷纷落马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帅破阵(二)第四十四章 小虎队的初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十九章 欲取枣阳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门关小人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远第五章 矿徒军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八章 世祖回乡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七十四章 给晋王算一卦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莱第十七章 无派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二章 惠世扬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十九章 阴谋改变不了历史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一百零九章 顾君恩在此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四十五章 公子献头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一百三十七章 长伯,好做好做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二十六章 天降闯军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二)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门受战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顺军万胜(二)第二章 白土岗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