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天下

府邸大门中间被打开一点,露出一道缝隙,李来亨看到乱兵们已经全部走光了,这才缓缓松了一口气。

他两手拍拍自己的脸,自己骂自己说:“你是李来亨,可不是李亚子,别在汴梁翻车啊。”

李来亨心中惊情还未完全散去,狸奴却已经一把撞进了他的怀中。身经百战的天生神将李晋王大吃一惊,险些又被狸奴这只身材过度超标的胖猫撞倒。

幼辞经过这几年来管理老营事务的历练,她常常跟随在高太后的左右处理种种公事,神情姿态,都不再复过去那番怯生生的模样。虽然刚刚经过一场荒唐的兵变,但此时却很快就整理好了情绪,连说话都比过去有条理了许多。

“殿、殿下……乱兵会被怎么处置?他……他们,他们都是大顺的老人,恐怕,恐怕不,不能肆意处置的。”

李来亨看着幼辞这副样子,心中忍不住一叹,自己完全是把幼辞当成一个小妹妹看待,可是如今却又不得不将其卷入漩涡之中……

但他随即便握紧了手中,丢掉了心中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多余情怀,为了大顺、为了永昌先帝,还有为了抵御鞑子,李来亨都已经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之后的每一步都将是不进则退,为了生存和胜利,他必须做完所有历史赋予给他的任务。

李来亨笑道:“义父会安排好的……幼辞不要太担心了。你刚来开封还不知道,最近这种闹事的老兵,数量实在不小。今天这种事情也不是头一遭啦,我和义父此前也都处理过好几回。”

幼辞盯住了李来亨的双眼,好像想从晋王的眼中看出他真正的情感和用意,但却又好像一无所获。

幼辞低下头,小声说:“王妃……王妃还好吗?那些老人都说要找王妃讨要公道。王妃也是曹营出身,会不会有所牵连?”

李来亨随手摸了摸幼辞的头,这几年的时间幼辞身材体型长大了不少,不过李来亨自己长得好像更多一点,两人身高差距反而扩大了不少。

他揉着幼辞的头顶,好像回到了多年前的龙驹寨,李来亨没有直接回答幼辞的问题,只是说:

“这些事情孤……我,我和监国都会处置好的。”

幼辞忍不住问道:“殿下究竟想要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李来亨拍拍她的头顶,温言说:“幼辞好好休息一下吧,不要想那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好好休息。”说完他就指派其他侍女带幼辞去休息,给她压压惊,同时再调派一下嫡系兵马保护府邸。

被侍女拉走的幼辞,却还是转回头来问了一句话:“殿下、殿,殿下……您唤我来开封,到、到底是为了什么?”

李来亨眯着眼睛,面露和煦的微笑,挥挥手道:“幼辞好好去休息吧。”

很快孙守法就手提铁鞭,带着一队全副武装的甲士走进府中。孙守法命甲士们守卫好府邸安全,自己则单膝跪在李来亨面前请罪道:

“恕臣来晚了!”

李来亨摇摇手道:“无妨,让你们晚点再过来本来就是孤的要求。虽然说是以防万一的准备,但是事情不到完全激化的地步,孤绝不能对大顺军的兄弟同袍们用武,否则无论对错,都将影响到孤在军中、在将士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李来亨当然不至于托大到单骑闯阵的地步,其实在他说服乱兵离开的同时,孙守法就带着数百甲士埋伏在这附近。万一有事,亲卫骑士们会先保护好李来亨,接着孙守法肯定就会杀出来平定叛乱了。

不过孙守法并非大顺元从,李来亨也非常看重自己在顺军内部基层将士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他还是更愿意冒上一点点风险来处置此事,而非以武力弹压。

只是在孙守法看来,这种处理方法,势必将会纵容将士们桀骜张狂的风气……

李来亨接着又问孙守法说:“张皮绠去潼关了吗?”

“张帅已带兵前往潼关布置防务了。”

“嗯,这很好。”李来亨不禁露出一点欣慰的笑容说,“张皮绠在潼关,高一功也赶回襄阳坐镇,苗里琛和贺镇在汉、郧,郭君镇、谷可成、郝摇旗还有马宝在山东。楚闯精兵都在抵御鞑子南下的第一线,暂时来看防线还很稳固,我估计清军内部也即将生变,多尔衮大约不会在这段时间南下侵我。”

孙守法则有些不安地说:“殿下在开封的卫兵只有几百人,最近因为老兵们不满监国处理曹营叛贼的力度,闹事的人很多,区区几百护卫,实在太不安全了吧。”

李来亨大笑道:“孙守法,你在想些什么?这里又不是前线,这里是开封府啊,能有什么危险?在开封哪里需要什么护卫,再说孤义父的兵马在开封尚很多,实在无须多虑。走吧,我们先去行宫一趟,你派人去将乐山也叫来,事情都快要来了。”

“是,殿下……只是,殿下,最近兵变闹事的情况越来越多,东虏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真的会有这么多人脑子如此不清醒吗?而且我观此辈乱兵,一回行事比一回猖狂,或许殿下不应该再继续纵容他们了。”

李来亨脸色略有一些阴沉下来,凝神看着孙守法说:“孤自有主张。”

孙守法双手握拳,低下了头,还是规劝道:“殿下,万一此事背后是有什么人在煽动,我实在担心将要酿成大乱。”

“这不可能。”李来亨严肃地说,“大顺军里够资格的大将,没有一个人会做出这种事情来。无非是一些人不满我们处置曹营叛贼不利罢了,不过这没关系,孤已有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只要公布这个办法出来,我想至少一些人怨恨我和曹营的姻亲关系,说我是因此去刻意庇护曹营叛贼的事情,将不复存在。”

李来亨很少露出这样严肃庄重的表情来,可见他是不容任何人挑拨大顺诸将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李自成身故、大顺新帝尚未确认的情况下,维护大顺军内部的团结,是李来亨现在绝不能掉以轻心的一件事情。

他要求孙守法不得在外人面前声张这些不合时宜的话语,又安排甲士护卫好幼辞。不过想了一会儿,李来亨似乎觉得这些甲士保卫宅邸力度还不够,便又说:

“刘师傅与我最为亲密,他麾下有一位统率三堵墙精骑的骁将,叫做张洪。你去找一下左营方面,让张洪带一支左营的精兵来保护幼辞,以免这边兵力不足,应对不好时局变化。”

孙守法不明所以,但还是答应下来晋王的要求。接着晋王便重新穿戴好衣甲,跃身上马,与几十名亲军骑士一起赶去高太后和罗颜清暂居的开封行宫那边。

开封的大顺行宫是由明朝的周王府改造而来,周王府本来就是在宋金故宫遗址上建造的,它由内外两座城垣组成。外面的墙高二丈许,蜈蚣木镇压,上覆琉璃瓦,内城墙高五丈,上有垛口,四周有城壕环绕,四面有门,大体和宋代皇城规格范围一致。

开封周王府有如此宏伟的规模,这是与周王的地位、古都开封自身的条件和历史以及主持周王府建设的当事者等诸多因素有关。

开封城的大小,从唐五代到明清无大变化,到了明代仍是河南省城,可谓河南第一大城,城周长“二十里一百九十步”。而堂堂的古都洛阳,城区变化特大,到了明末,河南府城周长仅八里三百四十五步,整个府城还比不上周王府的面积大。福王虽备受万历皇帝的宠爱,但位于洛阳城中的福王府规模,与开封的周王府相比,确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三章 龙凤庙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一百二十章 阿济格东路军第九十章 二龙一虎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决战名台词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二十三章 李得胜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五章 吴下摇旗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十六章 五军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四十六章 永为浊流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莱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圆第九十六章 扫清胡尘第九十三章 墙式冲锋没有对抗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一百零二章 潼关防线坚如磐石第三十六章 群鸦嘶鸣于深州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六十四章 山中岂桃源(三)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义王吴三桂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六十一章 进士馆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九十一章 一线城市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八十九章 任继荣和任光荣兄弟第六十八章 南水门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七十四章 给晋王算一卦第十六章 强攻屏风寨(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八十六章 为什么跟着大顺走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