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

哭辣,又写错章节名,本章应为一百三十九章

===

“守卫徐州百姓!”

难民的人潮正在向着四面八方涌动而去,谷可成要守护的是百姓的生存权利,对于这些难民最终是会留在大顺军的控制区内,还是逃往南明的辖区,他并不在意。

去年李来亨在关中迁民时,亦是如此。大顺军对于那些敌视起义军政权的士绅,没有采取任何强迫政策,而是按照他们自主选择的意愿,将这些人留给了多尔衮的剃发令来处置。

眼前的风沙烟尘翻卷滚动着,谷可成那隐藏在铁面具下的脸孔,却浮现出了充满信心的笑容。

他望着身旁如洪水般向徐州城大门跑去的难民队伍,再看看随同自己逆着人潮前进的顺军骑士,对于这场夹河大决战的胜负,已经完全了然于心。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百姓的力量从来不应该受到低估,一盘散沙的流民,并不是蝗虫,他们只是缺少一颗火星来点燃的希望之火。

唾弃百姓为蝗虫、为盗匪的人,才应该想明白,这世间的道理,究竟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从古至今,百姓最无愧。

应该感到羞愧的人,是没能组织和教育起百姓的人。

清军南征的铁蹄,好像山顶上奔泻下来的洪流和雪崩。他们追逐和制造着难民潮前进,却不知道这些四散逃难的百姓,却给足了大顺军抵抗的力量来源,并且鼓舞起了一股最难抵御的高昂斗志。

“守卫——徐州——”

谷可成麾下的亲军标骑士们,已经组成了大顺军骑兵冲锋专用的密集阵队形。最前方的几个密集阵里,骑士们纷纷平举起马槊,队伍和队伍之间的空隙,也越发紧密起来,后排骑士们则将扬武剑出鞘。

这种专门为骑兵战准备的利剑,目的便是一击必杀。

大顺军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竭尽所能,消灭他们目中所见的一切满洲人。因此追求一击必杀效果的直刃剑,比更加易于使用、但只能造成砍伤而非即死效果的马刀,更适合顺军骑兵装备。

马蹄奔腾,密集阵逆着难民的人潮越冲越快。眨眼之间,他们和清军甲骑之间的距离就已经缩小到了数个呼吸之间。

谷可成已经能够清晰看到对面清军甲骑的样貌,还有他们那隐藏不住的丑陋辫发。

有一些长长又卷曲的辫发,从布面甲的尖盔下蹿了出来,在空中摇曳着。从一些人的样貌、喊杀的语言、头皮上的痕迹来看,这些甲骑里汉军的数量并不少。

这就更让顺军骑士们感到一种备受羞辱的怒火,他们愤怒的不是清军以汉军甲骑来攻击谷可成所部,愤怒的是这些汉人,如何能够向中原的子民举起屠刀?

近了,又一个呼吸之间,两支骑兵队伍的距离迅速拉近,双方士兵都能够从对方兵刃的寒光里看清楚自己的样貌。

杀气凛然,冻结了沙场上的所有空气。冲锋碰撞的前一个瞬间,战场似乎就被奇异的氛围冻结了。

谷可成的两耳骤然失聪,那是一种因为激烈情绪造成的耳鸣。他的耳中暂时只能听到呜呜的空气撕裂声,再接着——

碰撞!

轰——

顺军骑士前排的马槊长矛直刺入清军甲骑的身体里,战马疾驰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可以将敌人的整个躯体都从马上挑落。

马槊之前,众生平等。

接着便是扬武剑的亮相,寒芒如星光璀璨,顺军骑士都笔直地举起手臂,扬武剑以六十度角迎着天空的方向,直到靠近敌人的瞬间,剑尖才骤然刺杀出去。

尖锐的寒芒只需要一次击刺,就可以带走一名敌人。

而敌人的队伍,清军的骑兵们,也都挥舞着长矛和腰刀,和大顺军拼杀在了一起。

敌人数量占据一定优势,但顺军骑士的第一波冲锋,从来都是所向披靡的。谷可成敢于说出这样的一句狂言:

“天下间没有任何骑兵,可以在第一波冲锋上胜过大顺军的三堵墙。”

第一波冲锋以后,两军骑士都陷入了短暂的肉搏纠缠之中。这对武艺娴熟的清军来说占有一定优势,但是顺军骑兵队伍里的大批士官,也开始迅速整队,大顺军骑士飞快脱离了和敌人的接触,纷纷在骑兵士官的组织下突出纠缠中的乱战战线,重新冲到战场的外缘处,再度结成坚固严整的密集阵队形。

清军追击难民的这队甲骑,由尼堪亲自指挥。他看着那些如臂使指的顺军骑士阵列,心中大为震动,这怎么可能做到?

乱战之中,这些骑兵怎么能如此轻易地重新结成冲锋的队形?

顺军骑士的整队速度之快,以尼堪自己的估计来看,差不多二倍于清军骑兵。即便是清军中战力最为骁悍的巴牙喇精锐,也绝对做不到这样快速的整队动作。

难以想象,顺军怎么会有这样多的精锐骑兵?

尼堪又一次为眼前敌人的深不可测感到震动,这和他多番交手过的明军队伍,有着截然不同之处。

双方的壁垒分明,战场上的局势则继续演变前进。

烟尘扬起,一个个密集阵在短暂的后退以后,又继续以逆行姿态发动了新一波次的冲锋。清军甲骑在肉搏乱战中纷纷抬起了头,看向了他们的远处:

一个个严整的密集阵,又向我军队伍的侧面横冲了过来!

顺军骑兵数量少于清军,但是依靠超快速的整队能力,顺军骑兵在相同时间内,可以比清军甲骑发起多得多的冲锋次数。

自始至终,骑兵的威力,一定是在于冲锋,而非肉搏厮杀。

尼堪终于感到不应该如此对付顺军骑兵,他命令护军们改换命令。战场上号角声被重新吹起,清军的旗帜在风沙里不断变换着,尼堪也开始调动兵力,命令手下骑兵队伍和大顺军拉开距离,放弃了一鼓作气靠冲锋和肉搏歼灭敌人的打算。

清军转而开始保持距离,骑兵们纷纷搭弓射箭,左右开弓,在疾驰之中接连不断地射箭杀伤顺军骑士。

但顺军骑兵也不遑多让,随即便拔出簧轮手枪,以威力远在骑弓之上的短手铳进行反击。

双方骑兵皆着重甲,甲骑具装之下,弓箭的射击效果相当有限。但是簧轮手枪可是火器,重甲也难以抵御铳弹的威力,敌我对比,尼堪只能感到坐拥优势兵力可却束手无策。

谷可成的战马已被敌人射伤,他的手臂也在刚刚几波冲锋里被清兵的腰刀砍伤,鲜血横流,浸透湿润了手掌。

“撤回徐州城去……清军的大军已经压上来了,我们没必要和敌人这一小股骑兵缠斗,撤回去。”

地平线上已经能够看到多尔衮大军的影子,那是一支规模十分浩大的军队。相比较尼堪这千余骑兵,多尔衮的十万大军,在数量上,简直超越了谷可成视野的极限,他只能看到徐州城的地平线完全被敌人的身影所覆盖。

撤回徐州城,坚守到底。

“等候晋王!”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兴大明啊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决战名台词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八十八章 顾君恩来了够不够第二十五章 沈庄军的末路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二)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一百零七章 火烧阿山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三章 龙凤庙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二十五章 洛阳春光好(二)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出场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九十三章 汉东节度使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一百二十九章 谁想被李来亨斩杀第三十二章 洛阳春光好(九)第三十九章 李定国案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八十章 动地翻天第三十三章 救鲜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二十章 明末顺初第十二章 闯营的胜利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六十五章 随州牧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四十二章 荒骨潜销垒未平第六十章 刀马旦(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宁夏宁夏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八十五章 请君入瓮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七十二章 花关索(中)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五十六章 贺镇精骑(三)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十四章 大义觉迷录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五十二章 谢明弦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十七章 无派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四十三章 爱新觉罗屯齐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三十六章 马宝临机决断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