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

土默特部是个源远流长的蒙古部落,它诞生于贝加尔湖畔的森林之中,史籍中称为“林中百姓”的“秃马惕”部;在大蒙古帝国时受命镇守过阿尔泰山十二关口,被叫做“十二土默特”;十五世纪开始徙牧于阴山和土默川富饶的土地,成为达延汗时期的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

蒙古崛起初期时,成吉思汗派其长子术赤收复了林木中百姓,并令部将豁儿赤统领秃马惕部。由于蒙古帝国的需要,一些秃马惕人参加了蒙古铁骑征服欧亚大陆的西征和对金朝的战争,参加了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而留在了异地。

另一些秃马惕人逐渐迁徙离开了贝加尔湖地区,进入阿尔泰及周边草原地带经营畜牧业,其中部分秃马惕人被派往阿尔泰山的十二个关口驻防。最后这些秃马惕人陆续游牧来到了河套一带,分成十二鄂托克驻牧,史称十二土默特。

达延汗重新统一东蒙古后各部后,即将左、右翼六个万户除兀良哈万户之外的五个万户分封给了自己的子孙。其中把右翼的土默特部分封给四子阿尔苏博罗特。

明朝后期以来,由于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率领的察哈尔部与后金进行战争,土默特部一部分留住大同边外土默川一带,一部分东迁辽东地区,故有东、西土默特之称。

天聪六年,皇太极调清兵及东部蒙古四子部落、乌喇特部落、茂明安部落征讨宣化、大同边外林丹汗部、西土默特部,该二部战败降清。

此后皇太极便将西土默特部编为左、右翼二旗,设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等官以统辖旗众。

东土默特部则很早就因为畏惧林丹汗的势力而投奔了皇太极,天聪四年东土默特部按皇太极的旨谕,率领各自的部众东迁,到达锦州边外。

所以此时占领河套地区的,就是原本属于清军建制之下的土默特左右两翼旗。

但自从去年的徐州会战以来,满清八旗的力量在关内遭到沉重打击,原本依附于满清的各支附庸力量也纷纷叛离清军。

在关内是以孙三桂和孔有德为首的各路叛王纷纷另谋出路,在塞外地区便是像土默特左右两翼旗这样的蒙古势力,甚至于是远到黑龙江一带的索伦人部落,都开始寻求独立,脱离了清军的管控。

清军中善战的亲王宗室几乎全部战死在关内,代善老迈无力,手头的满洲兵员也在关内消耗殆尽。他带领清军残部退守盛京后,又在去年年底和光中二年的初春,由于辽东饥荒问题,内部发生了数次汉民和包衣起义的动乱,实力再度受到重大削弱。

到现在李来亨两路出兵,一路搜套打击重获独立的土默特部、一路南下和孙可望对峙时,清军完全无力出兵干涉。

按照参军院的估算,很可能此时清军可以调动的全部作战兵员,仅仅只剩下了不足五万人。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完全付诸东流,满洲人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扩张,到今天其力量却又倒退回了萨尔浒之前的时代,甚至还有不如!

不久前河北节度使马重禧已经将代善遣人送来的国书,递呈到了天保府。满洲人在国书之中,已经声言削去帝号、年号,废弃大清国号,改称建州国,昭和帝福临亦改称建州国主,并声言若上国愿与女真国议和,他们便会立即将明帝朱慈烺送回关内。

几十年的努力,到头来,不过是从“建州”回到建州。为着努尔哈赤的野心,建奴空掷数十万人头,终究一切成空。

由于孙可望蠢蠢欲动,他的身后又有一整个四川地区作为后盾,人力物力都不是精兵不过三千骑的套虏可比。

所以毫无疑问,李来亨在西北的主要目光都聚焦到了孙可望的身上。对于搜套作战,他主要委托于刘芳亮,现阶段顺军出塞作战的主要目的,也只是以“捣巢”为主,而非“复套”为主。

“捣巢”和“复套”不同,顺军出塞“捣巢”属于一次性的军事行动,只要动用精干骑兵采取突袭战法,攻破并焚毁蒙古人的聚居点就可以——自从明朝中叶以来,随着藏传佛教在草原上的传播,蒙古各部,特别是农业条件较好的套虏,早就开始以寺庙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固定的聚居地。

这可是真正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了,顺军兵员本就以陕北缘边边民为主,他们和蒙古人的相处经验并不少,对于河套草原也并非完全陌生。土默特部即便能够避开顺军精骑的“捣巢”打击,但他们的佛寺、聚居点可没法随牛马那样游动。

当然,“复套”的难度就比单纯的“捣巢”大得多。

“复套”的困难不仅在于军事问题,而更在于经济问题。虽然河套地区的农业条件较好,如前套、后套地区都有适于耕作的田地,但是前、后套与内地被毛乌素沙漠瀚海阻隔开来,临时进行移民,一旦套虏复来袭扰,大顺驻军远隔沙漠是很难保护和救援好移民的。

要开发河套地区,必须先有长期持续的投入,组织人口移民、外加官方的投资,才可以实现。

政治稳定、剩余人口多、长期移民活动、没有敌情威胁……这其中没有敌情威胁,只是最简单的一步。

没有几十年的长期投入,要使得河套地区重新成为一块田地密布的农业区,是绝无可能的。

当然大顺的行政组织能力远胜满洲人,李来亨手中充沛的物质资源也比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更丰富,大顺政权为了屏蔽祖陵,对于恢复河套的需求也远胜于明清两代。

将来“复套”势在必行,现在刘芳亮出塞远征“捣巢”也是“复套”的先声。

东蒙古早被皇太极所驯服,力量遭到很大削弱。现在清军由于在关内遭到重创,其对于草原蒙古各部的支配力已经完全瓦解,漠南草原正处在一个空前混乱的权力真空期中。

这就给了未遭满洲人打击的漠西蒙古准噶尔部,一个很好的向东侵犯的机会。

第二十三章 楚闯雷霆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来水师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四十六章 李来亨的秘策(三)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七章 左镇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阳(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三十四章 清军的邪教徒使者第十七章 张皮绠归来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四十四章 义送袁时中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七十七章 扑夷陵(三)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为张睢阳,便为颜常山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三章 李天下第五十三章 顾君恩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一百零八章 多尔衮退兵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躯第九十九章 合中国之力,灭绝其种类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们干吧!第六章 雪花无辜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五十章 总动员第九十五章 闯曹军议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九十三章 庆功宴(下)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二十六章 血战无名山(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十七章 张皮绠归来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来亨:多难兴邦吧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