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孙可望

缅甸自古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各种国家和各种民族,互相征伐,轮替兴衰的地区。

有史载的最早的缅甸叫骠国,他们不是缅族人,是一个已经消亡的古代民族,在建立后不断发展占据了缅甸核心地区。

骠国之外,缅甸东南部有古代孟人建立的林阳国,孟人大抵和高棉人有亲缘关系。他们应该是缅甸地区最早信奉佛教的,他们和高棉人大概也是最早定居东南亚的。东南亚的政治就是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定居越早,就越有可能被后来者残酷征服。

缅甸北部,有古代傣族人建立的掸国,是东汉的附属国,曾有海路上来的大秦幻人(可能是来自罗马的魔术师)被该国抓住后当贡品献给东汉朝廷。诸葛亮南征时,该国曾一度受到波及。

除这三个主要的国家外,还有不少小国部落纷杂其中,等着人征服消灭。

大约八到九世纪时,中国云南的割据政权南诏兴起,开始向缅甸地区用兵,数次征伐之后,将缅甸地区最强大的骠国完全消灭,抢劫其财帛,俘虏其妇女,毁其城郭后撤回云南,从此骠国不复存在。

接着,一股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骑马蛮族,自称缅人,他们不鞍而骑,喜欢食用奶制品,迥异于缅甸原有的所有农耕民族。这支缅人来了之后迅速填补了骠国灭亡后的空缺,开始四处征伐,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历史。

缅人的祖先是从陇西青海一带,由川藏边界一带南下东南亚的一支西羌游牧部落。

缅人定居骠国旧地后,就建立了蒲甘王朝,然后逐渐兴起,缅甸境内的各国文化军事程度都比较落后,哪是这些在中国西北部修罗场杀出来的骑马野人的对手,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缅人的祖先其实就和孙可望集团类似。

孙可望不也是从中国西北的人间地狱里杀出,经过川贵一带后进入的缅甸吗?

这又是一种循环了。

十一世纪时,蒲甘王朝的一代雄主阿奴律陀率军入侵孟人的国家,迅速将其征服。然后挥师北上,傣族人纷纷臣服。接着又西征若开族的部落,将其征服划入统治范围。

蒲甘王朝由于是迥异于其他土著的缅人建立,而且又对其他民族进行了奴役,所以一直有孟族、傣族、若开等族的造反困扰。正当蒲甘王朝为这些造反焦头烂额之时,蒙古大军兵临城下,蒙古人征服了这个国家。

蒙古大军征服蒲甘王朝后就因为不适应气候而撤回云南。蒲甘王朝被蒙古人糟蹋后元气大伤,曾被缅人奴役的其他民族开始纷纷自立,最终蒲甘王朝完蛋,从此缅甸进入三国时代。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此之后,中国对缅甸地区的态度也转变了,从以前的外国变成了西南夷,当土司对待了。所以后来的明缅战争,明朝也没有当外国入侵,只当做一次规模较大的土司造反来处理的。

此后阿瓦王朝崛起,成为缅甸势力最强的国家,并且臣服元朝和明朝,直到此时被孙可望彻底击溃。

阿瓦王朝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上缅甸地区,对下缅甸已经是鞭长莫及。当地的封建主、部落对于阿瓦王朝并无多少忠心可言。

现在孙可望率领战兵七万,民团二万,老营士马部众三十万,实力已经彻底压倒了上缅甸的土著势力。

孙可望的政策是着重拉拢历史上曾经和缅人敌对的孟族、若开族和傣族部落。

历史上跟缅族结仇的若开族、孟族都在缅人兴起的时代遭到大规模杀戮,双方仇恨深重。

如今缅人部落都遭到了孙可望的沉重打击,孟族、若开族和傣族部落因此都和明军结盟,巩固了后西明朝廷短暂的统治。

孙可望唯一头疼的事情,只有僧侣和佛教徒们的抵抗过于激烈。

但毁灭佛寺是孙可望早就确定的国策,孙可望需要用佛寺的财富收买孟族、若开族和傣族部落来支持自己,也需要在葡萄牙人面前彰显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守护者的身份,以求获得更多西方殖民者和冒险家的支持。

孙可望甚至已经同马六甲的荷兰人建立了通信,他越来越了解到欧洲人在海上的力量。

甚至因此,孙可望在几位荷兰顾问的影响下,还一度萌发了改宗新教的打算。

只是对外战争和对内镇压,延缓了孙可望在缅甸建立坚实统治的速度,也最终导致后西明朝廷没能在东南亚站稳脚跟。

李定国被贬以后,顺朝为追击明军残余势力,也采取了一些外交手腕。如要求暹罗等国进军缅甸,或者号召缅人部落及封建主协助顺军作战。

这些措施都给后西明政权造成了很大的军事压力,孙可望此后陷入了疲于应对暹罗趁火打劫及缅人叛乱的困扰之中,无力在缅甸建立起像四川云南那样严密的营庄统治。

但这对孙可望的未来,却造成了非常出人意料的影响。

他逐渐认为缅甸难治如此,又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口中得知了孟加拉三角洲的富庶景象。

孙可望命令部中书记金堡查阅唐代以来的天竺史料典籍,慢慢产生了印度人口稠密、地方富庶,可以媲美中国的印象。

此时的印度正处在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下,莫卧儿帝国国势正盛,拥兵数十万,是一个和顺朝相似的霸主势力,非明军可以挑战的对象。

然而莫卧儿帝国在孟加拉三角洲的势力并不深入,当地小国林立,物产又特别富庶。

按照澳门葡萄牙人的说法,孟加拉三角洲的富庶程度不下广东,这自然使得孙可望尤为眼红。

此后孟加拉地区的小国曼尼普尔,趁着缅人被孙可望打垮的机会,入侵上缅甸,反而遭到明军反击。

白文选一路追击曼尼普尔国的入侵军队,直打到孟加拉境内,取得大捷,俘获了男女数万口及牛马数千。

白文选回到恢天府后,便向明朝禀报情况。他认为孟加拉地方遥远,处在顺军鞭长莫及的地方,而当地小国林立,兵力不强,却物产丰富,沿海还有许多基督徒建立的贸易据点可以协助明军立足,实在是天赐复国之基。

孙可望因此坚定了从缅甸攻入印度发展的信心,他抓紧时间招募华人,编练军队,又在缅甸推行了不少非常短视的谋利政策,显然是已经放弃了长期占领缅甸的打算。

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儿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后一战(二)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声的开始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兴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兴了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国之正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三十一章 破阵军岭川(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八十五章 幼辞小妹妹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三十七章 闯军万胜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二章 满洲入寇(中)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一百零六章 流贼无备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圆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防线第六章 明末商税论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八章 济南之屠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三十七章 杨嗣昌的终局(一)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七章 顺兵第七十八章 复其仇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一百二十章 阿济格东路军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二十九章 朝鲜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九十四章 火线解放,豁贱为良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六十九章 公审劣士绅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二十三章 楚闯雷霆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九十二章 宋和记第六十四章 山中岂桃源(三)第六十章 刀马旦(下)第七十一章 郝摇旗的三堵墙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六十一章 不见洛阳花(四)第十八章 建号封爵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