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试探

至于之前的那一番改变历史举动,提前重用孙传庭和洪承畴,将袁崇焕换为孙承宗,主持辽东大局,都不过是权宜之计,缓解局势的恶化而已,并不能解决关键问题。

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没有意外,事情进展顺利,不仅暂时解决了朝廷的财政问题,他崇祯也有了着手点,有了下手的地方,就像一张大网,将其撕开一个口子,才好下手,进而渐渐扩大口子,最终挣脱大网的束缚,跳脱出来,从容的解决所有问题。

班军,就是撕开大网的那道口子。

呼....

崇祯暗暗长呼一口气,穿越以来,从未像现在这般轻松,心情无以伦比的愉快,有了着手点,随后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就不再是问题,很好解决了。

“好了,你们都回吧,站了一天,朕实在太累了,明天一早还要出发,返回京城,也该休息了,啊...”

话的末尾,崇祯发出了长长的鼻音,打着哈欠,满脸的疲惫之色,一副就要抽身而起、抬脚要走的架势。

见此情形,文官武将纷纷站起,没有再多言,客气的寒暄一句话之后,相继转身而去,令崇祯意外的是,李若珪身后还站着一个年轻的锦衣卫,却和他一起留了下来,前者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李若珪,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啊?”

看着一脸为难之色的李若珪,最终还是崇祯最先开口,打破了平静,问出了这么一句话之后,更是强打着精神,按下那股疲惫一般的浓浓倦意,进而催促道:“说罢,究竟是什么事情,跟朕这么久,你又不是不知道朕的脾性,最不幸患别人磨磨蹭蹭,扭扭捏捏,跟个大姑娘似的。”

不知道是崇祯的这一番鼓励起了作用,还是真的鼓起了勇气,李若珪挺了挺胸膛,将身后的年轻锦衣卫拉到前方的同时,朗声回道:“启禀皇上,此人乃是冷晓磊,世代守卫皇陵,从未踏出凤阳府一步,他们一家的祖上并不是南直隶人,祖籍乃是山东烟台....”

听着李若珪的讲述,崇祯开始正视那个叫冷晓磊的年轻锦衣卫,心中更是升腾起由衷的敬意,世代驻守明皇陵,为皇家守卫祖坟,足可见这一族对大明王朝的忠心,对朱家的忠心。

可以说,冷晓磊一族的忠心可谓是死忠,对于朱明王朝的忠心,已经渗透到血脉里,成为这一族的传承与信仰。

最终,从那絮絮叨叨的话语里,崇祯听出了李若珪的意思,目光再次投向了冷晓磊的身上,这个年轻的锦衣卫,神色虽然有一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冷峻,面无表情,甚至有一些僵硬与木讷,宛若一柄不会说话的利剑,任由他的主人去驱使。

崇祯摆了摆手,颇有一些不耐烦的味道,打断了李若珪的讲话,声音充满温和,那股疲惫的倦意好像从未存在过一般,就那么突兀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感兴趣,若有深意的看着年轻的锦衣卫。

“冷晓磊,你就那么的愿意,真的想到朕的身边任职当差吗?”

闻听此言,冷晓磊终于露出了一丝动容,神情出现了阵阵波澜,刚想要予以肯定的答复,却听到崇祯再次说道:“你可要知道,朕不同于历朝的皇帝,格外喜欢微服私访,四处体察民情,真正的了解民间疾苦。因此,在朕的身边当锦衣卫,将会格外的危险,责任将会更大,肩上的担子将会更重。”

“皇上,末将愿意!”

冷晓磊有一些生硬的吐出这句话,虽然显得有一些机械,但却格外的铿锵有力,很是真诚,似乎是不满意自己的表现,过于拘束,也许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进而补充道:“冷氏一族,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奉献,为皇家效忠,为皇家而生,为皇家而亡。为了皇上,末将愿意分汤蹈火,就算一死,也是心甘情愿!”

崇祯的眸子里闪过一缕缕满意之色,更多的是兴奋,这个冷晓磊绝对可以成为自己的心腹,专门负责近卫。

尽管心中这样想,很是高兴,但崇祯还是强压这股波澜的情绪,依旧保持着平静之色,反而更甚之,神色愈发的凝重,紧接着说道:“还有,你可要知道,负责朕的防卫,保护朕的安全,可不是一死那么简单。”

“往往,由于保护不力的原因,朕出了什么闪失,死得可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可能包括你背后所代表的家族。所以,你可要想清楚了,在朕的身边当差,看似荣耀,却不一定是好事儿。”

“在这里看皇陵就不一样了,几乎没有什么性命危险,家族更不会受到什么牵连,也不会有什么抄家灭族之祸?而且,还会格外受到朝廷的重视,不时得到皇家的奖赏,你可要想好了,真得就那么想走这条路,在朕的身边危险任职?”

这个时候,冷晓磊还未回答,李若珪心里却泛起了嘀咕,可就奇怪了,以往之时,皇上见到这样忠心之人,宛若得到宝玉一般,总是爱不释手,就算是不将其安排到重要的位置上,也会放到自己的身边,当作心腹培养,今天这是怎么了?

“即便如此,在皇上身边当差,危险重重,还有累及家族之祸的可能,末将也愿意。”

等到崇祯的话音刚落,冷晓磊毫不迟疑地吐出这句话,满脸的倔强之意,一股从不后悔的样子,显得很是固执而坚毅,更是进而说道:“何况,保护皇上不利,让皇上您有个闪失,就算抄家灭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仅是末将,还有家父,也会同意末将这样说,这样做。”

“哈哈哈...好...好...好个冷氏一族...好一个冷晓磊...果然对我大明、对我皇家忠心耿耿!”

伴随着一阵爽朗的大笑,崇祯连连赞赏的同时,再也没有掩饰自己的欣赏之意,那股浓浓的喜悦之情,不等冷晓磊回应,转而看向一旁的李若珪,神色一敛,郑重地说道:“李若珪,记好了,并予以备案,在以后的护卫之中,要是朕真得有什么闪失,哪怕是死掉了,只要不是勾结外人,没有叛国,即便是要处理,处理冷晓磊一人即可,不可以祸及他的家族。”

“是,皇上!”

“末将谢主隆恩!”

李若珪回话之时,听到崇祯的这番话,话语里的承诺,冷晓磊露出了一丝动容,紧跟着躬身拜谢。

这一刻,看到崇祯含笑不语的模样,又瞟了一眼感激涕零的冷晓磊的模样,李若珪脑海里闪过一抹亮光,心中豁然开朗,皇上刚才的那番言语,看似是在威胁恐吓,让冷晓磊知难而退,何尝又不是在试探他的忠心?

第二百八十九章 绝望的郑芝龙第五百零六章 祸不单行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这条鲶鱼第一百九十一章 组建新水师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拢人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冲突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车?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机第四百七十六章 后果太严重了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鸟第三百七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七)第五百八十五章 决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机第四十三章 立军威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锐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衅皇权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龙不再那么重要第二百三十二章 热门话题第五十二章 不甘与庆幸交织在一起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范围宝钞试点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准备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筹码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疯狂了第四十六章 优先原则第五百五十七章 矿监税使第五百四十九章 驻军库页岛的意义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龙不再那么重要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出塞外第一百六十四章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现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四百零七章 双管齐下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个条件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八)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七)第五十章 胆战心惊的李祖白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劝第五百七十章 储藏水源第四百五十四章 台湾岛的重要性第三百六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四)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无绝对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与被侵略的最大区别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疯狂了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报》引起的朝堂震动第四百零六章 杀猴儆猴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谈的相对重要性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并施第二百一十九章 万事开头难第五十五章 夺情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为粗糙的飞行器第六百零四章 统一计时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六)第一百六十九章 楔一颗钉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为合适的处理方式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买人心第八十三章 另一种形式的土改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二)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觉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协”第四十五章 带头作用第四百八十六章 弥天大谎第二百四十二章 货币战争(七)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一百九十一章 组建新水师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六)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龙的变化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一百七十八章 愤怒的诸将第五百五十一章 导火索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决之策第三十九章 稳定辽东之策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试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九)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二百三十二章 热门话题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变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觉第三百九十七章 临别交代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锻造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门(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荣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二百四十三章 货币战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