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

寂静而空旷的广场之上,回荡着一个又一个官员的奏报之声,周围的那些朱红的厚厚墙壁,就好像有回音效果一般,不断地将声音放大,又维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强度,能够在每个人的耳边响彻。

在这个过程中,后面的官员,虽然有许多人看不到是谁在奏报,他们却能够从话语内容有一个大概判断,六部都有人在奏报,如此情形,不像是在早朝,更像是在进行一场饕餮盛宴,纷纷争取各自的利益。

因为,那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就是在向皇上要钱!

确切的来说,六部的官员,都想从查抄福王府和唐王府的事情上分一杯羹,无人在意两个藩王该不该不彻底被除爵位,在意地只是查抄而来的惊人财富!

此时,崇祯的坐姿不再那么郑重,变得有一些懒散起来,目含戏谑之意,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莫名的笑容,静静地看着这些官员在尽情地表演,就像是在看一群小丑表演一般。

渐渐地,广场上开始安静了下来,奏报的官员越来越少,终于有人察觉到气氛的不正常,皇上的反应也太平静了,平静的有一些诡异,心思让人捉摸不透。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百官之所以很难察觉到崇祯神情变化的细微之处,主要还是在于那座高台,不仅差别与两者的高度,还有距离。

试想一下,若非细细端详和紧盯着,又怎能发现崇祯的神态细微之处?

然而,在如此庄严而隆重的场合之上,谁又敢这么看着大明的主宰者?

否则,就有了冒犯之意。

何况,仰脸观察着对方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神情举止变化,对于站在最前方的这些老狐狸,又怎么会让自己身处不利之地,主动让皇上看到自己每一刻的神情变化?

毕竟,自古帝王多猜忌,一个不小心,就会招致皇上的怀疑。

“各位臣工,关于你们说奏之事,稍后票拟一份奏折,呈送上来,朕好好观澜一番,想一想,随后再予以答复。”

“皇上,微臣已经将事情写入奏折之中,这就是微臣的折子,还请皇上御览...”

“启禀皇上,微臣也已写好...”

“皇上,微臣也是...”

崇祯的话音刚落,随着兵部尚书霍维华的这句话,从衣袖里取出奏章,其他官员纷纷效仿,符合的同时,也取出了各自的奏章。

见此情形,颇有群臣以自己为首之意,霍维华心里就是一紧,变得忐忑起来,还未来得及深想,崇祯那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响起,回荡在广场之上。

“嗯,不错...不错...”

崇祯赞叹了一句,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转而看向司礼监太监张彝宪,点头示意的同时,更是说道:“张彝宪,让人将各位臣工们的奏折收上来吧~!”

“是,皇上~!”

答应一声,张彝宪连忙对着身旁的数名太监使眼色,一同走下了高台,人人的手里都捧着一个类似于托盘的木板,接过官员手里的奏折。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百官的早做准备,觊觎从两王府邸查抄而来的钱财,一副想要分一杯羹的架势,崇祯的神情没有一点的不自然,没有流露出哪怕是一丝的不满,反而始终保持着一副和煦的笑容,如此拿捏的姿态,就像成了精的老妖怪,格外的有城府,恰到好处。

“各位臣工,大家也知道,如今之时,朝廷乃是多事之秋,东北有建奴虎视眈眈,觊觎中原:北有蒙古的林丹汗,也流传到漠南一带,图谋察哈尔右翼的势力范围;西北有连年的旱灾,需要大批的钱粮赈灾;西南有奢安二人野心不死,妄想割据称雄一番,东南也不太平,那些洋人心怀叵测。”

“而且,根据朝廷的密探上报,白莲教这等邪教,也有死灰复燃之势,渐渐抬头,妖言惑众,再次开始蛊惑民心起来。”

“还有陕西的大旱,颇有蔓延之势,就像刚刚户部尚书崔景荣所报,河南与山西也出现了干旱的征兆,恐怕来年的情况将会继续恶化,更加的严峻起来。”

......

崇祯的声音很轻,已经收起了笑容,讲话的过程中,神情很是平静,不急不躁,使得他的话语有一种欲扬顿挫之感,让人情不自禁地也跟着平静下来,凝神倾听着。

此刻,百官虽然是一副恭敬的模样,但心里的震动很大,可以说是翻起了惊天骇浪,皇上说得这些事情尽管不是什么秘密,要想知道,只需稍微打听一下,就能够洞悉。

然而,令百官震动的不是天下形势的严峻,越来越不好,而是在于,皇上对于朝政极为熟悉程度,对于朝廷面临的诸多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

否则,也不会如数家珍的这般讲出,语气还是那么轻松自如,尚有余地,一个刚刚继位不久的新皇上,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仅仅不过是一年,几乎很难做到这一步。

可是,事实摆在眼前,皇上就那么做到了。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从登基皇位开始,到今年的三四月份,皇上处理朝政还很晚,但自此以后,却从未有过像之前那般勤政与节俭。

如此一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皇上是如何做到洞悉天下之事的呢?..

毕竟,别看说得轻松,洋洋洒洒不过数百字,但它的信息量却极大,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掌握和了解的,必须有一个吸收的过程,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处理办法,将其整理、简化,简单的表达出来。

何况,皇上又不是一直都在京城?也不是一直都只是处理奏折,不干其他事情?

如此一来,时间将会更短!

这样的话,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皇上是如何做到的,一下子吸收掉那么多的信息?

就在不少的官员沉还浸在这个疑问之时,容不得他们继续深想,崇祯的话题再次一转,接下来的内容,再次让他们心神一震,心里为之一惊,脸上随之也浮现出了惊容,一副难以相信之色。

第四百五十五章 占尽优势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六)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四百七十章 岛上局势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杀人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仪第九十七章 尴尬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钱庄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协”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气凌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军权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军的一大弊端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胁第一百零二章 震慑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脚鸭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赏第五百零八章 “增强皇太极的实力”第一百四十六章 灭天雷第六百零九章 今时不同于往日第五百零五章 人为刀俎第三百一十一章 没有绝对的信任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绝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对立面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预感第五百零六章 祸不单行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发达的火器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奋的消息第二十气章 明悟第四十八章 防患于未然第十二章 崇祯时期的最大威胁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万两级别第一百三十九章 顿悟第一百八十五章 热门人选第二百一十二章 决绝的否定第五百九十七章 巨大的商机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谈第四百八十五章 令人震撼的名单第三十七章 平衡...稳定第十四章 锥刺奸臣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辽东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绑票打劫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开学典礼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买人心第二百二十七章 诱人的条件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八)第三百三十一章 设立商馆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七)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第六百二十九章 掺沙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气魄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家三兄妹第六十三章 苍白的安抚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钱第一百三十四章 “开胃菜”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七)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七)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场豪赌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九)第五百七十九章 贸易的条件第三百零四章 暗流涌动第五百五十一章 导火索第二百九十七章 “两柄利剑”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七)第一百零七章 遐想满天飞(上)(四更)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四百零八章 诸多因由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点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鸟第二百八十七章 战斗力飙升五倍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九)第一百七十九章 巩固既得成果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气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优势第一百零七章 遐想满天飞(上)(四更)第六百三十二章 为大明培养女官?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八)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个念头第二百六十二章 终于来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一百八十三章 积分制比武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预感第一百六十四章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