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胁

这一刻,就像玄幻小说中的桥段一般,冉兴让仿佛被唤起了血脉中的记忆,更确切地说,是崇祯的那番刺激性话语使然,激发了冉兴让那属于男人的血性与骨气。

“谢皇上....微臣不会让你失望的....”

看着两人的一问一答,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保持沉默的杨鹤,即便没有明说,但他也知道,梁盈女和赵进朝将会凶多吉少。

否则,驸马冉兴让将会永远被皇上打上“朽木不可雕也”的懦弱标签,渐渐被疏离,以后轻易不会出手相帮。

不久之后,在杨鹤的陪同下,冉兴让离去了,一步一行间,走得格外坚定,虽不是那种龙行虎步,一副彪悍的气息,但身上也渐渐形成一股莫名的气质,让人情不自禁地高看一看,不再将其当做笑料。

就在这一天,随着冉兴让手刃两个仇人的消息传出,在京城内弄得沸沸扬扬,在顶层权贵之间,轰动不已。

与此同时,在驸马宾仪(对所有驸马的统称)之间,更是有一道振奋人心的圣旨传出,让他们兴奋不已,由于被生硬地削减一半禄米的原因,因此而产生对崇祯的怨念,随着这道圣旨的颁布,彻底抵消了这股怨念,抚慰那一丝不甘的情绪。

尽管朝廷将会收回所有的驸马府,但是,驸马与公主也因此不必再分居两府,不仅如此,公主府的一切事宜,都将由他们夫妻二人决定,不管是人事任免,还是生活起居,不再受管事嬷嬷与太监的刁难与约束。

很显然,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对大明的公主和驸马而言。

一时间,随着崇祯的一连串举措,以及一系列的人事任免,吏治开始出现一股清明之风,各个衙门的办事效率也变得越来越有效起来。

只要是稍有眼光之人,都从崇祯的身上看到了属于明军的特质。

最为关键的是,锦衣卫和东厂先后抓捕了许多的官员和皇亲国戚以及勋戚的子嗣,让百姓越来越心安,对生活越来越充满希望。

当然,在这之中,最为高兴的群体,非武将莫属!

然而,就是在这么一股风潮之下,武将憋屈的心情得到了安抚,变得极为愉悦之时,一股暗流渐渐形成,开始涌动,不,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图谋。

细心观察,一直留意,就会不难发现,京城的禁卫军将领正在发生细微的变化,三三两两地,开始被调离京城,以镇守边境的名义,或是因为贪污渎职而被查办。

其中以襄城伯李守锜的下场最为凄惨,被一撸到底,不仅被罢官夺职,还被削去了爵位,更是被查抄了大部分家产,落得个潦倒穷困,沦为最底层的百姓,可谓是从云间跌落到地狱。

一时间,惩处贪污受贿蔚然成风,其中以军队尤甚!

与此同时,西南之地,也是暗流涌动,形势要更加的紧张。

贵州道,贵竹司....

此刻,书房之中,五省总督朱燮元正襟危坐在那里,满脸的凝重之色,而贵州巡抚傅宗龙就站在对面,手里拿着一份密旨,神情同样是凝重无比。

“傅巡抚,看皇上这意思,是想废除吐司制度,在西南之地,推行彻底地道、府、州、县制度,收回那些吐司的莫大权力,加强朝廷在西南的控制,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南吐司之患。”

“朱大人,你说得不错,本官也是这种看法....”

傅宗龙回应了一句之时,已经合上了密旨,抬头看向朱燮元,漆黑的眸子愈发的深邃,闪烁着点点光芒,进而沉声继续说道:“不过,本官也赞同这样做,确实该废除吐司制度了。”

“确实,是时候了,是时候在云贵等地推行完全的道府制....”

朱燮元附和了一句的同时,重重一点头,进而继续说道:“由于土司制度的存在,日积月累之下,那些吐司的威望越来越高,超过朝廷在民众心中的地位,轻易就能起兵造反。”

“而且,在这些少数民族之中,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头人或吐司,朝廷的法令却没有丝毫的效果,还不如头人或吐司的一句话。到这些地方任职的官员,也无法放开手脚的施为。”

渐渐地,朱燮元的声音变得越来越低沉起来,满脸的忧虑之色,散发着淡淡的怅然之情。

“然而,最为关键的还不是在于这些,上到皇上,下到文武百官,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辽东的建奴威胁上,却鲜有人意识到,西南的威胁丝毫不比辽东弱多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形势反而更加的严峻,更加的不稳定,说成危机重重,也毫不夸张。”

听到这些话,傅宗龙的反应有一些怪异,又是点头,又是摇头,搞得朱燮元一愣,满头的雾水,刚想询问,却被前者给打断了。

“确实,纯粹的从民意上来讲,西南要比辽东的形势更加具有威胁性,那些所谓的吐司,不如将其形容为当地的土皇帝,来得更加贴切一些。否则,他们的造反也不会那么容易。”

说这些话之时,傅宗龙像是在喃喃自语,又似在附和朱燮元之言,使得后者疑惑的神情略微放缓,但一听到接下来的话语,朱燮元脸上的神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不过,朱大人,本官并不是很同意您的一些观点,朝中还是存在明白之人,尤其是当今的皇上,更是对西南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闻听此言,朱燮元张口就欲反驳,似乎想到了什么,到嘴的话语全都咽了回去,就是在这么一瞬间,傅宗龙的声音再次回荡在他的耳畔。

“从这份密旨来看,皇上特别的叮嘱,尽量用其他的吐司军队围剿安邦彦,对于那些跟着反叛的吐司,平叛之后,都要留有一部分的兵力驻守,从陕西来得灾民,就是安置在那些地方,增加汉人的比重。”

“而且,皇上还一再地交代,安置灾民的区域不能过于分散,尽可能的集中几个区域,在云贵等地,形成汉人大的聚集区域,并在这些区域组建兵民,由咱们配发兵器,不定期地进行训练。”

“一切的一切,足以说明,皇上不仅重视辽东的建奴威胁,更是清醒地意识到,西南的潜在威胁,那些吐司才是西南最不稳定的因素。”

第二百四十六章 后续(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贞营第三百三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四)第一百八十章 浓郁的尚武气息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恶魔第二百二十九章 离间计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为合适的处理方式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荣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从中渔利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脚鸭第一百七十五章 监军的弊处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献策的折服第四百三十三章 来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辽东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启灭天雷计划第三百二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第十九章 铁公鸡岳父第四百八十二章 制造无人区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机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驿站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六)第三十九章 稳定辽东之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变历史的手段之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帅才?枭雄?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军事演练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军的一大弊端第五十九章 杨景辰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杀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试点第五百二十六章 迟则生变第一百四十八章 辐射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现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让!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风闻奏报第二百六十七章 孙祖寿第二百二十四章 开学典礼第一百一十章 酝酿阴谋第一百一十章 酝酿阴谋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坏了大明的根基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绑票打劫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四百二十二章 胆小的朱由棷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怜的税银第二百六十七章 孙祖寿第二百五十二章 东南形势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结第二百三十八章 货币战争(三)第五百零六章 祸不单行第二百一十九章 万事开头难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怀一第七十五章 武科开试第六百零九章 今时不同于往日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结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二百零八章 制造混乱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九)第二百零零章 没有后路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双收第六十五章 绝声卫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一)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说不出第六百三十章 无形的气机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六百零七章 好处多多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个名额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买人心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二百六十章 没有那么简单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二百零二章 骤然紧张了起来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极必反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个势力第四百八十二章 制造无人区第四百二十二章 胆小的朱由棷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骄女的不幸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价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无绝对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满天飞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门(上)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五十三章 意义非凡第一百七十九章 巩固既得成果第一百三十八章 据理反驳第五百零二章 寻找多尔衮的踪迹第四百七十八章 苛刻的条件第二百四十五章 后续(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为合适的处理方式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