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另一个重要任务

此刻,既然想到了徐光启,那贾亦韬不可能不知道他的众多身份之一,朝堂上为数不多的天主教徒,自然而然地,贾亦韬联想到了那些洋人传教士,拥有着西方现在最为先进的科学知识。

这一瞬间,贾亦韬有了组建皇家科学院的冲动,将那些洋人集合起来,利用他们的科学知识,研究和改进火器,再加上他这位教授级别的穿越者,即便是文科,历史系教授,但也懂得一些科学,二十世纪的研究成果,在这个时代,提出一些电磁学的皮毛知识,以及蒸汽机的大概原理,那都将对科学产生巨大的推动。

然而,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后,贾亦韬又轻轻摇了摇头,否定了这种想法。

“暂时还不行,相比于提出那些前沿知识,将其应用于火器的研发,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稳定时局,将大明王朝从沉沦的深渊中拉出来。否则,即便最后研究出最先进的火器,大势已去之下,只会徒做嫁衣。”

转瞬间,贾亦韬又暗暗点头,再次心中暗想:“嗯,就这么办,先稳定时局,缓解小冰河时期对大明王朝的影响,抗旱救灾,扭转辽东的局势,待到完全掌控住朝廷,牢牢抓住军权之后,再将最为前沿的科学知识搬到现在。”

这一切说得虽多,但不过发生在寥寥数十秒之间,孙传庭依旧在沉浸在兴奋之中,满脸的钦佩之色,朗朗的话语唤醒了走神中的贾亦韬。

“皇上,微臣明白了,借助此次赈灾的机会,将那些处于颠沛流离的老百姓之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利用起来,挖通河渠,向干旱地区引水,只要挖出了水渠,尽可能多的挖出水井,临近的百姓就能灌溉,旱灾的影响也就少许多。”

“不错,朕就是一个意思。”贾亦韬轻轻点头,赞叹了一句,进而又补充道:“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简单的赈济百姓,只能一解燃眉之急,却不能永远的解决问题。如果持续不断地使用这种赈灾的本办法,迟早会拖垮整个朝廷。”

说到这里,贾亦韬语气一顿,神色为之一愣,面露郑重之色,转而说道:“此次委任你为陕西巡抚,不仅是赈灾那么简单,还有整肃陕西的军纪,三边总督武之望虽然做得还不错,卓有成效,但毕竟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精力难免会有所不济,力有不逮的地方。”

闻听此言,孙传庭的心中为之恍然,三边总督武之望恐怕很快就要退休了,心中只是闪过这个念头,就认真地倾听贾亦韬的后面之言。

“所以,到了陕西之后,你同时两手抓,一手抓抗灾,一手抓军纪,将军队中的那些不合格的将领和士兵全都给踢出去,抓出其中的害群之马,贪墨军饷之人。”

“还有,陕西就是地处边塞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民风彪悍,因此,你另有一项重要的任务,组建一支精锐大明军队,番号为秦军,孙传庭,你应该明白这个番号所代表的意思吧?”

孙传庭重重一点头,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脱口答道:“皇上,微臣明白,意思就是,希望这只军队效仿昔日的秦国虎狼之师,有乃余风,作战勇猛,百战百胜,所向披靡。”

贾亦韬微微一笑,虽未有任何的言语,孙传庭却明白了一切,自己的回答没错。

恍惚间,孙传庭有一种错觉,眼前这位笑眯眯的少年,不像是只有十七岁,更像是活了几百年的老狐狸,行事可谓是天马行空,让人捉摸不透,却又暗含深意,可谓是意味深长,攻击力绵延不绝,一环套一环,又让人很难察觉。

从登基之时,先行稳住魏忠贤一干人等,时机成熟之后,一举就将魏党的三大透明全都给收拾了,使得魏党余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不敢有太大的反应。

再比如现在,收拾了魏忠贤的爪牙五彪其中的四人之后,再也没有多大的动静,反而搞起了皇家生意,开起了皇家拍卖行这等前所未有的行当,一手绝对是天马行空。

不过,结果却是成功的,让人为之咋舌,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了,坊间传闻,一夜之间,皇家拍卖行就弄到了超过了百万两银子,使得许多人都盯上了这块肥肉。

“好了,孙传庭,你下去吧,稍作休整一天,接到委任诏书之后,即日就赶往陕西赴任,西北的局势已经非常不妙,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是,皇上,微臣告退了。”

孙传庭心中一个激灵,转瞬就反映了过来,镇定地回应了一句之后,躬身缓缓退了出去。

看着孙传庭离去的身影,贾亦韬的思绪再次翻飞了起来,不禁想起了历史记载,孙传庭坐镇于陕西,担任巡抚一职,洪承畴任三边总督,两人很快就稳住了陕西的局势。

想到这些,贾亦韬流露出似有所悟之色,隐隐泛着自信之意,心安了许多,喃喃道:“将两个人的历史轨迹改变,提早弄到陕西的重要职位,想必陕西就不会有太大的乱子,朝廷就能集中精力的抗灾。即便是现在已经爆发的零星民乱,二人也能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

转瞬间,贾亦韬面有愁容,双手揉了揉太阳穴,长叹一声,自语道:“哎...现在还是要弄钱啊,军饷再不到位,不然的话,辽东还是避免不了即将到来的兵变,看来,是该动福王了....”

一念及此,贾亦韬不由地想到了朱由检与福王朱常洵的叔侄儿关系,脑海里就会凭空现出一阵浮躁的情绪,影响着贾亦韬的决心,但一想到自己的遭遇,同样是家族血脉关系,亲伯伯和亲叔叔为了金钱,还不是同样会害自己的性命。

“朱由检,你要明白,如果那些藩王真的还感念于一丝亲情,心里有你这个皇帝,他们只要分别拿出三分之一的财产,朝廷就不至于无钱可用,也不至于无粮可调。”

“在关键的时候,那些藩王如果能够救济朝廷,捐献钱粮,朝廷就不会向天下摊派三饷,加重赋税,自然而然地,百姓的造反也不会那么激烈。”

“当那些藩王夜夜笙箫、纸醉金迷之时,府库的粮食都发霉了,守城的士兵却还在忍饥挨饿,无饷可领,无粮可食,如此情形,军队如果还不会哗变,那才是怪了呢?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一个大活人?”

贾亦韬的嘴里念念有词,似在回忆自己的历史知道,提醒自己,又像是在说给脑海里残存的那一丝意识听,属于真正朱由检的点点思想。

渐渐地,那股影响贾亦韬决定的残存意识不再跳动,不再影响贾亦韬的决定,算是默认了贾亦韬早就制定的阴谋,挖掘朱元璋留下的宝藏,各地藩王几代积累的财富。

“这就对了嘛,日后,你就会明白我这样做有多么的英明....”

第六百三十章 无形的气机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张书堂第一百三十八章 据理反驳第二十九章 国之大不幸第二百八十五章 难言之隐第四百三十九章 赐姓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说不出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胁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对劲第六百二十一章 抵触与亲近第二百一十九章 万事开头难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余悸第四百六十九章 烫手山芋第九十四章 张扬而强势的郑芝龙第三百九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处境微妙的毛文龙第一百六十九章 楔一颗钉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楔一颗钉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柜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衅皇权第五百二十五章 将功补过第二百八十八章 用钱堆起来的战斗力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觉第二百二十四章 开学典礼第五百零一章 亦师亦徒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买人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个名额第八章 圣意难测(求收藏求推荐)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军的一大弊端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祸患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第二百零九章 敌袭!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八十)第三百二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绸缪第三百五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六)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论付诸于实际第一百三十二章 凄惨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门(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权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绝望的郑芝龙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两京制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四百八十七章 低声下气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为神奇第四十四章 洪承畴的预判第二百零四章 迂回劝说第一百六十七章 巩固皇权第五百一十一章 “亿”和“兆”第一百三十三章 胆识过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烟”非彼“烟”第五百七十章 储藏水源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团第二百四十六章 后续(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范围宝钞试点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余波第四百二十五章 争吵第四百四十章 馊主意第一百三十八章 据理反驳第五百零零章 磨炼心性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构图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发达的火器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变化第一百三十二章 凄惨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绑票打劫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一百三十二章 凄惨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调第五十五章 夺情第三百三十章 大胆的猜测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发达的火器第四百四十三章 纽带第一百六十六章 开出条件第五百零五章 人为刀俎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三)第六十五章 绝声卫第四百零五章 东南沿海商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于下马威的开场白第四百二十五章 争吵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八十)第二百三十二章 热门话题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卫所制第四百一十六章 筹谋第四百五十五章 占尽优势第三百七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七)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二百零零章 没有后路第二百四十三章 货币战争(八)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