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国之大不幸

最终,不知是长时间的谈话使然,还是不断思考的原因,贾亦韬只觉得头脑发胀,思维变得迟钝了起来,也就暂停了回忆,招来了掌管东厂的太监总管曹化淳。

“曹化淳,你去找锦衣卫指挥使洛养性商议一下,两天之后,朕将要南下出巡,微服私访江南,体察民情。”

然而,曹化淳却迟疑了,并未立即领旨谢恩,犹豫了片刻,这才有一些吞吞吐吐的说道:“皇上,即便是要微服私访,体察江南民情,是不是也要过段日子啊?”

“为什么要朕等一段时期?”

贾亦韬的眉梢微微上挑,露出一丝不悦之意,曹化淳却是身体一颤,连忙紧张地解释道:“皇上,您怎么给忘了,三月份还要举行国丧,为先皇举行葬礼?”

“国丧?葬礼?”

贾亦韬的嘴里吐出这四个字之后,刹那间,脑海里闪过一丝恍然之色,这才想起,自己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已故的天启皇帝还未埋葬,就是在崇祯元年举行的国丧。

呼...

贾亦韬暗暗长呼了一口气,也就暂时收起了南下微服私访的想法,而是神色凝重地看向曹化淳,沉声说道:“南下微服私访,朕是一定要去的,切莫将消息泄露了出去,除了朕之外,如果还有第三个人知道微服私访的事情,你与洛养性提头来见。”

幽幽的话语,蕴含着浓浓的冰冷之意,曹化淳吓得已经跪倒在地。

“是,皇上,奴才遵旨,除了洛将军,奴才不会让第三个人再知道此事!”

“好了,你先下去吧,好好与洛养性商量此事,提前做好准备。”

“奴才告退!”

曹化淳答应一声,磕了两个头之后,佝偻着身子,缓缓退了出去,而贾亦韬的脸上却现出了腹黑的笑容,喃喃自语道:“既然这样,看来最大的那个宝藏暂时还不能动,就只能挖掘天启皇帝留下的一些零星宝藏,先缓解朝廷的财政再讲,也是京城的这些玩意儿该贡献的时候了。”

似乎是坚定了决心,不会再有所更改,贾亦韬更是重重一点头,脸上的笑容愈发的灿烂,嘟囔道:“先拿那些小虾小蟹磨磨刀,试试水,过去这么这么长时间,也该处理一部分阉党了。”

“不过,那些东林党也要小施惩戒一下,不管是李自成的攻入京师,还是鞑子的随后而来,这帮玩意大部分都是软脚虾,墙头草的存在,该找找这些人的晦气,弄一些银子。”

贾亦韬的眸子里闪过狡黠的晶莹之光,就不再继续深想,抽身而起,向门外走去。

几天之后,当贾亦韬正在处理政务之时,王承恩领着田弘遇、黄宗羲联袂而来,恭敬地站在对面。

“大明日报社准备好了?”

感受着三人的脚步声停止,贾亦韬头也不抬的抛出这个问话之后,手上的动作一顿,勾勒完汉字的最后一笔,这才收起奏章,笑吟吟地看向三人。

很显然,王承恩和黄宗羲明显有一些不对付,互相看不上眼,两者相继撇过头去,田弘遇连忙上前,徐徐回道:“启禀皇上,大明日报社的所有事宜已经准备妥当,只待头版的初稿。可是,关于初稿的内容,微臣三人还不能达成共识,特来请皇上定夺。”

“哦...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说来听听,朕才可居中裁决。”贾亦韬来了兴致,挺了挺脊背,目光在三人之间逡巡不定,等待岳父田弘遇的答复。

“启禀皇上,黄社长主张,大明日报的首批报道内容以揭示阉党的种种恶行为主,批判那些主审的官员胆小怕事,不敢审讯魏忠贤的余党......”

渐渐地,随着田弘遇的娓娓道来,隐晦的讲述两人的分歧点,贾亦韬的神色阴沉了下来,耷拉着脸看向王承恩,悠悠地说道:“王承恩,朕不是说过吗?你只是配合田大人与黄宗羲的工作,改革二十四衙门,至于具体的操作事宜,大明日报出版什么,你无需过问,只要印绶司弄出最好的印刷模具,以及宝钞司供应纸张,你就算完成任务了。”

“奴才该死!不该干涉宫外事务!”

很显然,宦官的强势也分谁,随着贾亦韬的这一番轻飘飘话语,王承恩害怕的一个激灵,整个人的魂儿都飞到了九霄云外,连忙跪倒求饶。

这个时候,黄宗羲不屑地瞥了一眼王承恩,打心底里看不起这个奴颜婢膝的残人,还未来得及有所得意,却听到了贾亦韬那蕴含斥责的话语。

“现如今,乃是多事之秋,陕西连年大旱,今年尤甚,乱军此起彼伏;辽东有建奴虎视眈眈,不断袭扰宁锦一带;东南又有快马来报,福建与广东也出现了不大不小的天灾,使得匪盗愈发的猖獗,值此危难之际,百官不思朝廷之忧,却频频互相攻讦,搞什么风闻奏报,在没有任何的证据之下,胡乱的弹劾官员,是真的还嫌朝廷不够乱吗?”

此刻,不管是争执双方的王承恩和黄宗羲,还是中立的田弘遇,心里都翻起了海浪,心惊不已,这已经不是在斥责自己等人那么简单,而是对朝堂上的事情非常不满。

“你看看这些...”

贾亦韬淡淡地说了这一句,紧接着,随手将身旁的几份奏折扔给了黄宗羲,等到对方捡起展读之后,这才继续说道:“从朕去年登基开始,尤其是今年开元之后,不管是每日的朝堂之上,亦或是百官的奏折之中,谈及的多是官员之间的相互弹劾,揭发谁是魏党等等,却鲜有人提起西北大旱,如何赈灾。”

“即便是辽东之事,讲得更多的是蓟辽督师人选,何人堪当此大任,却没有人讲述如何平复建奴之患,整日争论不休,对于相互争斗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这个时候,即便是没读过书的王承恩,这个阉人也明白,皇上不仅是对于百官的不作为非常不满,更是对党争的深恶痛绝,阉党与东林党的争斗,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廷的正常运行。

百官不思治国之策,却对党争乐此不疲,乃是国之大不幸!

这个声音不断在三个读书人的心中回荡,黄宗羲看完那几份弹劾的奏章之后,流露出震撼之色的同时,更是非常的担心,没想到两党的争斗如此激烈,势如水火,几乎忘记了国计民生。

“黄宗羲,既然首个报馆的名字为《大明日报社》,那他的处女秀就应该大气磅礴,言辞犀利,针砭时弊,关乎于民生,针对于天下大事,不仅要直指朝廷的弊病,还要予以建设性的提议。”

黄宗羲明白了,对于两人的争执,皇上并不是很生气,而是借机宣泄一下胸中的愤懑,更是以大明日报的首篇文章为跳板,侧面敲打那一些臣工。

思及于此,随着一股热血充满大脑,黄宗羲知道自己改怎么做了。

“皇上,尽管放心,微臣心里已经有了思绪,知道该如何写大明日报的首篇内容。”

“好,黄爱卿,有你这一句话,朕就放心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军事演练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狈为奸第四十五章 带头作用第一百六十三章 务实的帝王第五百五十七章 矿监税使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码和密码本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选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个机会第五百五十七章 矿监税使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锐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让!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调第八十章 化名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个名额第九十一章 宋献策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种手段第三百六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六)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八)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两京制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视角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题第五百零二章 寻找多尔衮的踪迹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驿站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八)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会挣钱的皇帝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让!第十九章 铁公鸡岳父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九)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五)第二百四十章 货币战争(五)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疯狂了第九十四章 张扬而强势的郑芝龙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第二百七十章 学员的优势第二百六十六章 简陋的互市之所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国公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视角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弃待遇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题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训没有那么大的约束力第一百九十一章 组建新水师第五百三十五章 为恢复最强时期的万能都司而准备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荣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万两级别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出塞外第一百八十章 浓郁的尚武气息第九十三章 东南捷报第二百四十一章 货币战争(六)第五十七章 孙承宗的大局观第二百三十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一)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荐)第一百九十五章 取巧手段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满天飞(下)(五更)第四百一十七章 处境微妙的毛文龙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坏了大明的根基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谈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觉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养计划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论潞王府?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六百三十二章 为大明培养女官?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龙的变化第五百七十九章 贸易的条件第二百四十三章 货币战争(八)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户幕府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第三百零五章 最为紧张的霍维华第二百五十章近乎于无礼的强势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二百一十八章 鲜为人知的秘密通道第五百一十章 失态的毕自严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军事基地第八十四章 怂恿第六百三十五章 当务之急第五百一十八章 辽东局势大变第三百三十章 大胆的猜测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贸易的条件第四百九十九章 卖个人情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一百五十四章 软硬兼施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一百三十三章 胆识过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应求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军权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变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报》引起的朝堂震动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