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点

这个时候,冷晓磊自外面走了进来,听到崇祯这番近乎于喃喃的自语,声音虽然不大,却蕴含着澎湃的豪气,忍住的心神一荡,大受震动,双眼更是神采连连,对于崇祯愈发地崇拜。

“小磊,怎么了?辽东那边是不是又传来了什么紧急军情了?”

尽管是在询问,但崇祯很是自信,一定是辽东发生了什么事情,否则的话,冷晓磊也不会行使特权,近乎于冒失的走了进来,而没有任何的通禀。

“是——是——皇上——”

很显然,冷晓磊还处于震撼之中,沉浸在崇祯的那番豪言壮语而无法自拔,本能地予以回应之时,说话都有一些不利索。

“是什么事情?”

当崇祯再次问来之时,冷晓磊已经完全清醒了过来,收敛了心神,边继续往前走,从袖筒里掏出一封密折,边沉声回应道:“启禀皇上,这是登莱巡抚袁可立通过锦衣卫的暗卫,送来的密折,今天刚到,末将不敢耽搁,立马就送了过来,请皇上您亲自启开。”

闻听此言,是袁可立送来的密折,不仅是通过锦衣卫送来的,还是锦衣卫中的暗卫,刹那间,崇祯就意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神色为之一敛,变得郑重了起来,同时也接过了那封密折,并详细地阅读了起来。

冷晓磊没有立即离去,而是恭敬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之所以没有离去,原因很简单,以他的经验,跟在崇祯的身边这么久,凡是这样的密折,尤其还是事关兵事,皇上看完之后,一定对自己还有其他的吩咐。

这个时候,相比于恭敬地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待,冷晓磊的心里,更多的还是满满的好奇,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居然让皇上说出那番豪气干云的话语,富含激情澎湃之意。

在他的印象之中,崇祯还从未像刚才那般,高调无比,气势凛然,又是那么的认真,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一般。

不过,在冷晓磊的潜意识里,觉得,刚刚说出那番话的崇祯,才像是一个帝王应有的气魄和风采,仅仅是寥寥几句话,就说得人血液沸腾,忍不住地仰视,忍不住地想要去膜拜。

渐渐地,冷晓磊有一些发呆,更像是错愕,原本表情凝重的崇祯,嘴角却忽然微微上扬,勾勒出些许的得意笑容,不等他反应过来,对方却已经开口了,爽朗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内。

“小磊,传达朕的手谕下去,立马宣刚刚返京的英国公张维贤进宫,还有卢象升和茅元仪两人。”

“是,皇上,末将领旨,末将这就去....”

随着冷晓磊的离开,崇祯脸上的笑意愈发的明显,似乎想到了什么极好的事情,心情愉悦之下,轻声笑了起来,伴随着的还有他那轻声自语之言。

“真是没有想到,由于种种原因,或许是改变历史轨迹的缘由,刘兴祚的归来,叛逃后金,足足推迟了好几个月,不过,事情刚刚好,来得正是时候。”

“黄猪皮已经有了退出辽东之意,朝廷在北方的边境军备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更是借助互市之机,在塞外驻扎了两个精锐之师,分别有三万人和四万,清一色的骑兵,震慑那些游牧民族。”

“现在这个时候,以刘兴祚为内应,只要好好运作一番,就可以一举收复辽东的所有失地,彻底将建奴赶回建州老巢,恢复辽阳的辽东都司,为下一步的重建奴儿干都司,做好准备。”

一说到奴儿干都司,崇祯的脑子里就冒出了永乐皇帝朱棣,以他历史学家的眼光,这位皇帝,虽然雄才伟略,但在崇祯看来,他的最大污点,不是起兵造反,杀死自己的侄儿,谋夺皇位,而是因为谋反,放弃了北方和东北的诸多军事利益,改变了整体布局。

以此换取北方蒙古国的支持,从而让他的大后方稳定,不至于有背腹受敌之险,这位永乐大帝收缩了万全都司的防御范围,由塞外,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关内。

如此一来,就使得明朝的北方军事政策出现了短板,防御范围大幅度缩减,为以后埋下了隐患,万全都司与奴儿干都司不再是掎角之势,从而镇压北方游牧民族。

也就是随着万全都司的收缩防线,回到关内,蒙古族才会再次崛起,渐渐抬头,从而威胁到大明的北方安全。

而朱棣的另一个允诺,在辽东,所谓的奴儿干都司,几乎绝大多数的将领都是女真族,为了获得女真族的支持,将辽东划给当时的几个部族所管辖,尽管奴儿干都司名义上还在大明的地图之内,却已是名存实亡,渐渐失去了控制。

如果永乐帝不改变当时的北方军事部署,没有那两个允诺,万能都司和奴儿干都司就好像两座大山、两座镇山石,耸立在北方和东北两个方位,两者互为联系,形成联防机制,防区纵横整个漠南,漠南的蒙古族更本就没有崛起的机会。

而且,有着这两个军事战略防御布置,可以说,在北方,给大明争取了很大的军事缓冲空间,防御纵深达到了上千里,漠北的蒙古族要想进犯关内,难上加难,更不用说威胁到北京城。

渐渐地,思绪百转千回之间,崇祯的思绪有一些复杂起来,又是点头,又是摇头,忽然间,嘴里开始念念有词,喃喃自语了起来。

“不过,现在想想,也能理解,正处于关键时期,为了谋反成功,为了夺得皇位,当时的朱棣又怎么可能考虑的那么多?否则的话,要真得是心系天下,他也不会造反了。”

“而且,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在北方和东北,为了构筑万全都司和奴儿干都司,大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两地的驻军还不能做到自给自足,北方和东北带给朝廷的财政收入,更是微乎其微,日积月累之下,给大明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可想而知。”

“想想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了,朱棣为何收缩万全都司,不惜减弱对蒙古的压制与震慑,收兵于长城,继任者宣宗没有完全恢复万全都司的只能,足可见其给当时的大明财政,带了多么大的负担。”

“还有一点,哪怕是五次北伐蒙古,消灭元朝残余势力,也不愿意恢复万全都司在塞外的驻军,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塞外驻军,所消耗的钱粮,有多么的巨大。”

......

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二百零七章 争执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荐)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六百四十四章 联系之处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六十一章 敞开心扉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谈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车?第七十三章 无人敢惹的福王府第六百零七章 好处多多第十二章 崇祯时期的最大威胁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这条鲶鱼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锅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四百九十九章 卖个人情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八)第二百三十六章 货币战争(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码和密码本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怀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范围宝钞试点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学院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六)第四百零零章冲突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坏了大明的根基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会(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终于来了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门(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八)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凄惨第四百一十一章 转移注意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东南形势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钱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八)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虚而入的机会第四十二章 推迟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贸易顺差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八)第五百三十五章 为恢复最强时期的万能都司而准备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辽东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二百零七章 争执第八十三章 另一种形式的土改第一百九十章 没落的大明海军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俩(一更)第五十二章 不甘与庆幸交织在一起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于利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锐第六百二十六章 渐变的过程第五百零八章 “增强皇太极的实力”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权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烟”非彼“烟”第六百三十八章 无限渲染第一百七十八章 愤怒的诸将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家三兄妹第五十五章 夺情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衅皇权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战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价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码和密码本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六十三章 苍白的安抚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一百四十八章 辐射第四十六章 优先原则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启灭天雷计划第六百零一章 灾难财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试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舆万国图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第四百零二章 触目惊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军事部署第五十九章 杨景辰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五)第四百零六章 杀猴儆猴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骄女的不幸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四百三十四章 无形的阉割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报》引起的朝堂震动第一百零零章 潜在的共识第一百三十二章 凄惨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二百三十六章 货币战争(一)第六百零一章 灾难财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八)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