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三)

然而,望向皇太极之时,看到对方所流露出的神情,心里就是一颤,也很清楚,即便皇太极还未做出明确表态,但已经下定了决心,借助这个机会,一举扳倒莽古尔泰和阿敏这些人。

否则的话,他就不是真真正正的后金大汗,每每决断之时,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掣肘,以及一些质疑的声音,这关乎一名大汗的威信。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别看皇太极仰慕于汉家文化,学习各种儒家经典,但是骨子里还是有着女真人的那份血性,杀伐果断,动起手来,一点都不手软。

何况,和众人一样,皇太极自小也是跟着父亲努尔哈赤四处征战,性格里面自有那种铁血杀伐,又怎么可能心存妇人之仁?

相比于代善的心事重重,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此时此刻的皇太极,却是想到了更多,想得更加深远,从范文程的这番言辞中读取到了更多的消息,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如今的后金,莫说是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便是天命可汗死而复生,执掌现在的后金,没有了内讧的情况,也很难抵抗明军的攻势,唯有退守建州,收缩防线,采取韬光养晦之策。

天命时期的后金,之所以能够做到频频得利,占据先机,屡屡战胜明军,很大一部原因,就是情报做得好,了解明军的军事部署,以及用兵方略,如此才能击退,甚至于击败明军的大举进犯。

然而,随着山西八大商人世家的覆灭,后金在关内的情报系统,也随之被摧毁,变成了瞎子,聋子,根本就无法了解明朝的情况,更不用说明军的诸多动向。

孙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所以,皇太极下定了决心,为了后金的将来,能够东山再起,必须忍气吞声,灰溜溜的退回建州。

孤岛之上,还是那座大楼之中,崇祯正在看着户部草拟的一份奏折,关于辽东之战,渐渐地,神色越来越凝重起来,忍不住地就是一阵叹息。

“哎...还真是战争一动,黄金百万,打仗果然就是在烧钱,短短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花去了数百两白银,若是再这样打下去,持续个三两个月,刚刚缓解的大明财政,非得被打穷不可,还好没有两线作战,西南的平叛已经结束。”

自语之间,崇祯已经看完了毕自严递送来的折子,脸上那是满满的感慨之意,转而看向面前的孙元化,颇为不解的问道:“孙爱卿,朕真是弄不明白了,战争是这么的烧钱,几乎可以拖垮一国的财政,那些游牧民族为何还那么的嗜战?难道关外的天灾就那么严重,年年都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不得不侵略?”

很显然,这番话更像是崇祯的一时感慨,并不是他不知道其中的因由。

“皇上,那些游牧民族,之所以好战成性,经常骚扰我朝边境,关外的天灾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贪婪非常,不善耕作,不懂得储藏粮食。”

“当然,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在于,每每侵略我朝的边境,烧杀抢掠之下,他们都是收获颇丰,远比耕耘劳作来得简单,来得更加容易。”

“不像咱们大明,每每发动一场战争,都是打得保卫战,乃是仁义之师,很少像那些游牧民族恶意劫掠,大多数的情况下,还是针对于对方的军人,鲜有祸及对方的子民,而不是侵略。”

“如此一来,相比之下,朝廷发动的战争,都是国家的财政在支持,当然是越打越穷,丰收年还好一些,若是遇到灾旱年,就非常不同了。”

“因此,相比于那些游牧民族的以战养战,通过战争获得财富,时间越久,朝廷的处境就越发不妙,根本就拖不起,尤其是这样的天灾之年。”

崇祯微微蹙眉,故作一副生气的模样,冷漠的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朕不该发动这场战争,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朝廷正处于抗旱救灾的艰难时刻?”

“不不,皇上,末将不是这个意思....”

孙元化心中一紧,连连摆手,立即予以否认的同时,更是进而做出了解释。

“收复辽东失地,驱离与削弱建奴,乃是几代皇帝的夙愿,皇上这样做,趁此绝佳时机,一举收复辽东失地,重创建奴,乃是英明决策,末将并无他意。”

“而且,如今之时,关内的旱灾日益严重,迅速蔓延,波及的地方越来越多,单一的赈灾和兴修水利方式,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唯有迁移灾民,转移与分散灾情压力,才能更好的救灾,渡过时艰。”

“辽东之地,沃土千里,虽然地处蛮荒,罕有人迹,却是很好地安置灾民之所,同时也能稳固边境,加强边防力量,如此一来,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番的言辞,绝非是孙元化的恭维,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慨。

随着了解的越多,对关内的灾情越加了解,孙元化对于崇祯的这种救灾策略,向其他地方迁移灾民,就有更加直观的感受,非常的认同,尤其是身处朝廷重臣的行列,知道的就更多。

随着陕西和河南的灾民迁移,越来越多的百姓离开灾区,以孙元化所得到的消息,迁移灾民的成本,只是赈灾的一半左右,总得换算下来,朝廷还省了不少银子。

“是啊,孙将军,只要那些灾民能够在辽东稳定下来,并给他们一个相对稳定和和平的环境,他们很快就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并能够向朝廷缴纳一定的税赋,一增一减之下,朝廷节省而出的银子,何止是迁移百姓与赈灾所耗的钱粮之差?”

“皇上英明,正是这个理!”

孙元化唯有附和,事实证明,西南之策,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虽然不是同一个地方,却有一个相通的共同点,都是战争频繁的区域,汉人的数量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处境。

而西南的移民之策,正好证明了这一点,不仅可以缓解另一个地方的赈灾压力,也可以将强朝廷对移民地的统治。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的心中一动,神色收敛了起来,变得异常的平静,眸子里更是闪烁着幽幽之光,喃喃般的自语道:“既然别人发动战争,都能发财,那我大明为何不可以?为何非要为了那点虚名,使得大明的财政坠入深渊,入不敷出?”

“皇上,您的意思是....?”

2

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柜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觉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预感第四十三章 立军威第五百一十一章 “亿”和“兆”第二百三十一章 泼脏水第三百二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场豪赌第二百一十九章 万事开头难第二百八十章 邮票的概念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鸟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三)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气第一百四十六章 灭天雷第四百零七章 双管齐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货币战争(七)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条件第一百八十三章 积分制比武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胁第七十章 茅元仪的意图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论潞王府?第一百六十三章 务实的帝王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十三章 微服出宫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决之策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样的反应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会挣钱的皇帝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与被侵略的最大区别第六百三十八章 无限渲染第二百五十四章 余波第六百零九章 今时不同于往日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锋第三百七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七)第四百一十一章 转移注意力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难题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烟”非彼“烟”第一百三十四章 “开胃菜”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第一百六十四章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钱第三百三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五)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烟”非彼“烟”第二百二十四章 开学典礼第四百零三章下定决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赐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狈为奸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八)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坏了大明的根基第七十章 茅元仪的意图第二百六十七章 孙祖寿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双收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绸缪第九十四章 张扬而强势的郑芝龙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开胃菜”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四百七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六)第二百五十四章 余波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项重任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与被侵略的最大区别第四百七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钱第二百八十七章 战斗力飙升五倍第四百二十七章 两百万两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八)第四百八十六章 弥天大谎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对立面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将令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献策的折服第九十八章 刹那的共识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胁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设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减第三百零五章 最为紧张的霍维华第五百五十七章 矿监税使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二百二十七章 诱人的条件第六百三十五章 当务之急第五百零九章 培养翻译人才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七)第四十三章 立军威第一百二十八章 储藏之处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万两级别第六百零二章 启动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