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赐姓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对于三个人而言,就如仙乐中的两个音符,敲击出最美妙的乐章,刹那触及了她们的心灵,引起了某种共鸣,接着一阵狂喜,伴随着的还有心神的猛然一松,不住地长松一口气,就像压在心上的一颗大石落下。

此刻,若不是身处乾清宫,若不是有着崇祯在面前,狂喜之下,恐怕三人早就抑制不住地跳起脚来,一阵欢腾,一阵雀跃,来发泄一下心里的那份激动与兴奋。

不得不说,乾清宫的宏伟威严,崇祯的高居于上,还是使得她们保持了冷静,没有过多的出格举动。

然而,看着三个女人的彼此互望,神情与眼神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那种兴奋与高兴,几乎掩饰不住,就好像无声的在相互庆祝一般,崇祯并未多言,而是极为体贴地保持了沉默。

有着历史学家和现代人的灵魂加持,“崇祯”又怎能不明白“忠贞营”意味着什么?

虽然都叫忠贞营,组成也一样,但由谁发起,却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将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毕竟,他崇祯成立的忠贞营,虽是个人出资,但却带着官方性质,影响力更是全天下,历史上的那个李自成,组建的忠贞营,不过是一时的拉拢人心,提高实力,并不具备普适性,更不代表一种官方认可。

说白一点,他崇祯成立忠贞营,不仅仅是新组建一个新兵种那么简单,更象征着女子的社会地位提高,具有官方性质的认可。

渐渐地,随着三人冷静下来,激动的情绪得以平复,她们看向崇祯的目光也随之变了,不仅仅是敬畏那么简单,还有发自于灵魂深处的那种感激与忠诚,就好像是在无声地述说,皇上,我们一定会办好这件事情。

“还有,朕之所以在各地设立孤儿院,收养那些流浪孩童,不仅仅是减少天下的一些不幸,还是为了忠贞营,能够从中选拔一些合适的少年少女,充实到忠贞营,接受你们的军事训练和培养,让他们效忠于朝廷......”

四人听得连连点头的同时,心中也在暗想,果然如此。

不难想象,从小就灌输忠于皇上、效力朝廷等思想的那些孩童,长大之后,成为士兵或将军,一定会对皇上忠心无比,自然而然地,皇上对于军权的掌控力度,也是史无前例的。

诚然,孤儿院的存在,皇上的资助,就相当于那些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孩子的再生父母,这份恩情,这份抚养之情,足以让他们忠贞,比其他的将领更加忠诚。

这个时候,已经冷静下来的张凤仪,等到崇祯说完之后,神色郑重无比,不无担心地提醒道:“可是,皇上,先不说组建忠贞营所需要的饷银,单单是设立孤儿院,还是大范围性质的,恐怕这笔开销很大——很大——大到——”

张凤仪的话语虽然戛然而止,但崇祯却是听得明白,知道对方后面想说什么,无非是,这么一笔巨大的开支,远超皇室所能负担的,尤其是随着孤儿院的越开越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崇祯的脸上依旧挂着风轻云淡一般的浅笑,并未因为张凤仪话里的那个弦外之音,不自量力之意而恼怒,而是紧跟着朗声回道:“张将军,大范围的设立孤儿院,若是只靠朕个人出资,用皇家生意盈利去做,当然是不行的,也是决计做不到的。”

“那——皇上——?”

张凤仪面露迟疑之色,忍不住地问了一句,同时也说出了其他人的心声,都在等待着崇祯的回应。

“朕将会拿出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先在陕西与河南设立孤儿院,进行试点,就像实行民兵制那般,也是天灾最为严重的两个地方。”

听到这句话,四人的神色都是一缓,那种置疑之色已经少了许多,而崇祯接下来之言,更是使得他们相信,不管是孤儿院,还是忠贞营,都不是皇上的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得要那样做,还要推行天下,尤其是孤儿院。

“当然,在陕西与河南各地设立孤儿院的过程中,朝廷也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也会拨出一些钱粮,用于救济那些无家可归的儿童。”

“而且,等到朝廷的财政紧张的问题,有所缓解之后,从各地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朝廷的扶持力度也会不断地加大,为之推广,不再仅限于河南与陕西两地。”

“所以,张将军,关于钱粮的事情,不用担心,朕已经有了相应的准备,你们放心的去做吧~”

就在这时,崇祯的话语忽然一顿,眸子里更是闪过一缕莫名的光芒,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了什么新奇的主意,转而说道:“对了,凡是孤儿院收养的孩童,若是没有姓氏的话,或者个人愿意的话,都可以跟朕的姓,姓朱。”

霎时间,四人再次震惊了,眼睛都是瞪得大大的,嘴巴更是微张,尤其是最后一句,带来的冲击力,要超过之前,提出“忠贞营”所带来的震撼效果。

姓朱,那就是国姓,还是皇上亲口所言,虽未点名是谁,但也和赐姓无异。

换而言之,那些孤儿院收养的孩童,相当于皇上的义子义女,地位一下子拔高了太多太多,犹如从地上爬上了云端,出身也变得高贵了许多。

当然,随着孤儿院的也来越多,随着收养的孤儿越来越多,这种效果也变得不再那么稀奇珍贵,渐渐地,也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

毫无疑问,这又是皇上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更是在培养日后的心腹和倚重之人。

这个时候,就在四人震撼地目瞪口呆之时,崇祯再次开口了,开始布置他们的任务。

“张凤仪,林四娘,你们负责拟定忠贞营的机构,以及一干训练事宜,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计划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组建出一支忠贞营,使其初具规模。”

“是,皇上,末将遵旨。”

“李过,高桂英,你们负责孤儿院的一干事宜,筹划孤儿院的基本机构,如何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以及对他们的教育,等等,也弄出一个详细的章程来,以便推行天下。”

“是,皇上,末将领旨。”

......

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二百二十九章 离间计第十五章 遥遥跟随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与稳重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变历史的手段之一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渔翁得利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国公第一百六十七章 巩固皇权第六百二十章 国情不同第五十七章 孙承宗的大局观第二百六十七章 孙祖寿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二百四十六章 后续(下)第六十九章 明之灭亡,在其自己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一百五十章 壮观的早朝第五十五章 夺情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一百三十九章 顿悟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无绝对第一百三十九章 顿悟第九十一章 宋献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六)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二)第四百零五章 东南沿海商道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弃待遇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弃“重农抑商”的思维第五百八十一章 马六甲海峡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胁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将令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愈天花的药方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亏为盈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会(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迟则生变第二百四十一章 货币战争(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于下马威的开场白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钱第五百五十一章 导火索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户幕府第六十五章 绝声卫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八)第三百七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七)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权第二百三十六章 货币战争(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十三章 微服出宫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压第十二章 崇祯时期的最大威胁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驾护航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应求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适的人选第五十章 胆战心惊的李祖白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圣主的相似点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尔右翼之变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气凌人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六百一十一章 正主来了第四十七章 徐光启献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军第五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一百六十七章 巩固皇权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九十六章 我没有龙阳之好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烟”非彼“烟”第五百三十四章 效果出奇的好第五十八章 不该啊第九十七章 尴尬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三百零章 另一层打算第三百四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四)第五百零九章 培养翻译人才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环敌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三百二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第五百零九章 培养翻译人才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务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层次用意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无绝对第三十七章 平衡...稳定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腾了起来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简单第四十四章 洪承畴的预判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七)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八)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