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着相对沉默的袁崇焕,脸上的若有所思之色早已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凝重的神情,忽然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刹那引得了两人的注意。

“孙总督,一旦建奴与咱们大明和谈成功,咱们这边是不是也该行动了,对付那些辽东的世家大族?”

闻听此言,孙元化精神为之一怔,心中却是翻起了巨大的波澜,孙承宗也没有立即作出回应,而是面有思索之色,右手轻轻抚着下巴,缓缓捋过胡须,沉吟了片刻之后,这才颇为坚定地一点头,咬字道:“是该行动了~”

听到对方肯定的回答,显然,袁崇焕知道孙承宗心里想得什么,紧跟着补充道:“到了那个时候,建奴早就是自顾不暇,当然也就无法理会那些辽东的世家大族,暗中与后金交好之人。”

“而且,为了促成和谈,在那之前,野猪皮一定会表示一下诚意,将那些家族勾结他们的证据拿出来,从而为使团的出访,提供一个相对交好的条件。”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随着民兵组织成功,军中的改革进入了后期,即便是那些世家大族有一些实力,具备一定的武装,但也无法改变大局。”

......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相比于袁崇焕侃侃而谈的内容,孙承宗关心的却是另一部分辽东的世家大族,以祖大寿为代表的家族。

这些大家族,不仅是财力雄厚,几乎控制了辽东的经济命脉,还有就是,除了刚刚收复的那些失地,原本宁锦防线一带的良田,十七八都控制在他们的手中。

手中有钱有粮,又握有军权,关键的是,还极为贪婪,如此一来,对于即将恢复民生的辽东,将会是最大的障碍,暗含着诸多的危险,不稳定因素。

因此,相比于收拾勾结后金的那些家族,解决这些辽东的世家大族,就显得迫切得多。

渐渐地,袁崇焕越说越高兴,越说越轻松,滔滔不绝间,脸上更是浮满了笑意,忽然又说道:“孙总督,趁着这个机会,收拾了那些暗中资敌的家族之后,将其家产全部充公,先不说一半要上缴朝廷、一半留下来,作为恢复辽东民生的经费。”

“单单是那些家族的田产,作为军饷的另一种形式,分给士兵的家人,咱们治理辽东的压力也会小很多,可以节省不少的银子,用作他途。”

“而且,如此一来的话,还有杀鸡儆猴的效果,震慑其他的商人不敢再做此类的事情。否则的话,他们可就要掂量掂量了,赚取的那些不义之财,有没有那个命花?值不值得赔上全家人的性命?”

说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袁崇焕的话语一顿,一直都在留意孙承宗神情变化的他,看到对方听得很是认真,频频点头,一副十分认同的样子,于是换了另一种语气,试探性的问道:“大人,祖大寿多次寻找下官,希望大人能够向皇上说说情,替他们祖家说一些好话......”

袁崇焕再也没有说下去,而孙承宗却是了然于胸,孙元化更是听得明白。

这个时候,孙承宗深深看了一眼袁崇焕,面露意味深长之色,略微沉吟了一下,不答反问道:“袁大人,本官暂且问你,你知不知道,祖大寿等人的处境为何如此微妙,越来越难以得到皇上的重用?”

袁崇焕的神色有一些复杂,并未回答孙承宗的询问,而后者就好像没有想过能得到答案一般,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袁大人,咱们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没有必要再遮遮掩掩,一直以来,在东北的诸多形势变化之中,辽东兵往往充当着先锋的角色,直面抵御建奴的入侵,其中的功劳之大,自不必说。”

“但是,巨大的功劳之下,还有挟功自傲,谋求一己之私,漠视dázǐ的发展壮大,实力不断地膨胀,其中还有故意纵容的嫌疑,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始终维持和凸显自己的重要性。”

“说白一点,努尔哈赤之所以发展到那一步,一发而不可收拾,再难控制,直至威胁到大明的东北边陲,成为无法忽视的祸患,这些辽东将领之中,许多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说他们作战不利,而是指他们故意放水,从而好一路高升,获得更高的军中职位,同时,也是为了他们的家族子弟,获得军功。”

孙承宗的声音虽轻,看似漫不经心,却蕴含着一股咄咄逼人之势,说得袁崇焕面有羞愧之意,渐渐低下了头,紧接着,孙承宗长叹一声,再次转移了话题。

“袁大人,本官知道,你和祖大寿的关系很不错,与祖家走得很近,人情世故之下,难免会抹不开面子,替祖家说情,希望能够解决祖家所面临的处境。”

“袁大人,你的这种做法,本官明白,也能理解,却不能苟同,实在是,这不仅仅是祖大寿一家的事情,而是代表这一类的辽东世家大族。”

“孙大人,难道这件事情真的到了没有缓和的地步了吗?”袁崇焕硬着头皮,又问出了这么一句话。

“也不是~”

孙承宗轻飘飘地吐出三个字,使得袁崇焕的精神为之一振,焕发出丝丝希冀与期待之色,就欲张口询问,却被孙承宗接下来的话语,给堵了回去。

“祖家要想跳脱目前的困境,谁也帮不了他们,唯有自救,就像毛文龙那般,必须有一些实际行动,重获皇上的信任。否则的话,就算求再多的人,也是于事无补。”

“孙大人,你的意思是......?”

袁崇焕的心中一动,已经有了某种猜测,但还是有一些不确定,心里有一些没底,直直地看着孙承宗的同时,试探性地问了这么一句,极为期待对方的回应。

“本官的意思很简单,祖家要想自救,脱困目前的处境,就必须做到‘舍得’二字,要么放弃手中的军权,要么舍弃大部分的家财。”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没有说下去的必要了,否则的话,那也太没意思了,显得袁崇焕太不识趣儿,反应有一些愚钝了,和他的辽东巡抚的身份不符。

“孙大人,下官明白了,一定会转告祖大寿,让他做出明智的选择,自古以来,鱼和熊掌,都是不可兼得。”

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九)第六十四章 被束缚的两大特务机构第五百二十六章 迟则生变第四百五十四章 台湾岛的重要性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务第五百二十八章 险恶用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余地第五十八章 不该啊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双收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险之人第三百零一章 胜者王侯,败者寇第九十八章 刹那的共识第一百三十八章 据理反驳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变化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谈的相对重要性第十七章 两成佣金第五十九章 杨景辰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四百三十三章 来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一百二十八章 储藏之处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贸易顺差第七十四章 “合适”的内阁首辅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适的人选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两重天第六十一章 敞开心扉第六百二十章 国情不同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准备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锐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简单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视角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环敌第四百零七章 双管齐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纽带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六十五章 绝声卫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户幕府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篇稿子第四十四章 洪承畴的预判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五)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气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脚鸭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于下马威的开场白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五)第十二章 崇祯时期的最大威胁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论付诸于实际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阴谋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个名额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荣第五百六十五章 两相对比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个开场白第三百九十七章 临别交代第二百四十二章 货币战争(七)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贞营第四百五十章 碾压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户幕府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鸟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八)第六百零七章 好处多多第六百五十六章 试运营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俩(一更)第十四章 锥刺奸臣第二百一十二章 决绝的否定第九十三章 东南捷报第五百二十八章 险恶用心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一百四十八章 辐射第九十一章 宋献策第五百七十章 储藏水源第九十章 三卦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点第一百八十七章 弃翰林院,转投皇家军事学院第二百五十八章 没有一点负罪感第五百八十八章 绘制地第六百二十四章 狠辣劲儿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无信不立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会挣钱的皇帝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户幕府第四百八十五章 令人震撼的名单第一百五十章 壮观的早朝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亿”和“兆”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第五百三十三章 军队操练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于下马威的开场白第八十二章 遥遥跟随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现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九)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与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