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拿来主义

得到了最想要的诚意,十名商人心里为之大定,顿时再次兴奋了起来,胸中汹涌着满是澎湃之意,更是红光满面,情绪莫名的看着崇祯,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或许,这就是幸福来得太突然,让他们有一些手足无措了起来,没曾想到,皇上居然是当甩手大掌柜,生意的一切事宜,都交给了他们打理。

至于账房先生的事情,那就再正常不过了,如果崇祯没有这一首的话,他们反而不安心了。

毕竟,不管是什么生意,终极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十名商人之中,大部分都是南方人,终于有人按耐不住了,迫切地问道:“皇上,草民有一事不解,既然火车如此方便,那为何不将铁轨修到应天府呢?这样的话,更能体现火车的价值啊,也能有更多的盈利。”

“呵呵....”

然而,崇祯的回应却是淡淡一笑,进而不答反问道:“你又有没有想过,京师与大名府的距离不过几十里,这么一段路程,至少就需要五六十万两银子的开支,而京师到应天府的距离,何止上千里?”

“而且,这中间还横跨着黄河与长江这等天堑,所需要的工艺将会更加的复杂,自然而然地,相应的造价也就只会更高,总得加在一起,若是没有个一亿两白银,也就是一万万两银子,恐怕根本就修建不成相应的铁轨。”

显然,不管问话的那名商人,还是余下的九人,都被火车这个新玩意儿冲昏了头脑,一时忽略了这一点,当崇祯说出一亿两这个数字之时,不啻于遭到当头棒喝,被泼了一盆冷水。

一亿两,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又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数字。

崇祯虽未言明,再解释什么,连同一直都在旁听的那些人在内,十名商人也都听明白了,为何铁轨只修那么一小段,实在是造价太高,就算朝廷倾尽国库存银,再加上他们这十个人的全部家产,恐怕也不可能办到。

何况,朝廷也不可能倾尽国力办这件事情?

同时,十人也明白,修建铁轨,将火车变为百姓的日常远行交通工具,这是一个浩大而宏伟的工程,利国利民,绝非是他们所能吃得下的。

同样的道理,朝廷与皇室不可能倾尽财力,投入火车这个生意之中,而他们一样也不可能,将全部的身家堵在这一门生意上,虽然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但依旧是他们所陌生的领域,风险也很高。

渐渐地,随着头脑清醒过来,越来越冷静,回归理性的同时,十名商人又有了新的计较,虽然火车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绝对能够赚取暴利,但谁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蕴含商机的生意,不一定就能赚取利润,经商多年的他们,还是知道一点,这其中还牵涉到京营与管理,是否合理,都关乎到生意的成败?

毕竟,再好的生意,如果经营不当的话,管理不当的话,莫说是盈利,恐怕保本都很难,甚至于还会赔钱,连累到己身。

一念及此,尽管火车依旧以平稳的速度行驶着,十人还是忍不住地打了一个寒颤,身体就是微微抖动了一下,心中就是一阵后怕。

显然,皇上提出的这个生意,先修一个短距离的火车轨道,最为稳妥,也最为保险,或许获利要少得多,但却可以积累很多的经验,也能看看崇祯是否兑现承若,尽管对方是一个帝王。

无疑,对于商人而言,经营一门大生意,经验很重要,更是养成了谨慎之心,凡是留一手,绝不会轻易做出孤注一掷的决定。

看着神色不断变换的十人,崇祯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着什么,也没有兴趣知道,而是对着不远处招了招手,随即就有一名乘务员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十份小册子。

“各位,看看这一份资料,里面的内容,乃是朕策划的一个方案,关于合伙做这个生意的细节,以及运营的大概思路,同时,成立的一个商铺,按照各个合伙人的出钱比例,进行相应的职权划分,和各自的责任以及义务......”

听着崇祯的这番话,十名商人明显平静了许多,不再像刚才那般,激动地近乎于难以自抑,快速翻阅着小册子里的内容,心中更是忍不住地有了一番感慨。

一路走来,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切都在皇上的算计之内,更是有着无比的把握,自己十人,一定会接受这个生意。

渐渐地,十名商人的脑海里再也没有了其他的想法,完全沉浸在了小册子里面的内容,惊呆了,再次被震撼到了,经商几十年,走遍大江南北,从未见过这种盈利模式,管理的办法。

售票,三次检票,货运专列,准军事化管理,以一个纸质的火车票,将财政大权剥离开来,董事会,股份制......

一个又一个的新名词,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经营理念,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手上的动作却是越来越缓慢了起来,看得非常仔细和认真,那副如痴如醉的模样,就好像一个书画家,看到了名人字画的绝世孤品。

显然,崇祯所规划的方案,就是照搬后世的铁路公司,虽然只是其中的一鳞半爪,已经被改得面部全非,还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企划案,只能说是虚有其表。

但是,即便如此,后世的那些管理经验,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些皮毛,但凭借着理念的先进性,也足以让现在这个时空的商人眼前一亮,膜拜不已,受用无尽。

毕竟,相比于教会一个人怎么做,而将一个人带到这个领域,显得更有意义,崇祯所做得就是这一点,当然,这也是他的最大能力了。

而且,崇祯口口声声地,什么成立一个商铺,而这个商铺,也就是类似于后世的铁路运营公司而的存在,并不是什么伟大的创举,只是将“拿来主义”发挥地很是淋漓尽致而已。

这个时候,车厢里的气氛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得有一些异样起来,那些始终都在倾听着的旁观者,先是骇然于崇祯的心机与谋算,几乎将每一步都算到了,步步为十名商人下套,再到惊异于十人的表情变化,激动之余,看向崇祯的目光是那么的火热,掺杂着无以伦比的崇拜之意。

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钱第五十一章 “爷”文化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一百六十七章 巩固皇权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张彝宪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六十九章 明之灭亡,在其自己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点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六百零八章 两全其美第六百二十七章 罂粟第二百四十三章 货币战争(八)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八十章 化名第二十九章 国之大不幸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觉第二百四十三章 货币战争(八)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简单第一百六十章 变质的沐府第三十三章 赤裸裸地绑票打劫第四百三十章 舆论压力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六十一章 敞开心扉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险之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愤怒的诸将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谈第四百三十章 舆论压力第二百五十八章 没有一点负罪感第八十四章 怂恿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与被侵略的最大区别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二百零八章 制造混乱第四十六章 优先原则第二百七十七章 机会第六百零二章 启动后手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启灭天雷计划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龙的变化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难题第三十七章 平衡...稳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二百九十五章 阳谋第二十章 眼馋拍卖行第四百零六章 杀猴儆猴第五百三十三章 军队操练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风闻奏报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协”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价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卫所制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决之策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觉第六百零四章 统一计时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六百三十八章 无限渲染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军权第四百零七章 双管齐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钱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军事部署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层次用意第六百二十九章 掺沙子第四百零三章下定决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锋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决之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开出条件第二百零二章 骤然紧张了起来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构图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八)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狈为奸第五百零五章 人为刀俎第六百四十四章 联系之处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让!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号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权与教权的冲突第六百二十七章 罂粟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柜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个势力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贸易顺差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二百五十七章 “活体”试验第二百一十二章 决绝的否定第五百零九章 培养翻译人才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七)第三百八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四)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五百一十八章 辽东局势大变第七十章 茅元仪的意图第五十二章 不甘与庆幸交织在一起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险之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绝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家三兄妹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题第二百六十二章 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