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渐变的过程

渐渐地,随着霍维华那近乎于苦口婆心般的侃侃而谈,大殿里的气氛变得有一些异样起来,相对于毕自严等人的忧心忡忡,一副誓死反对的样子,崇祯的神情却要洒脱、坦然的多,对于“五胡乱华”这段历史,给华夏民族所带来的的沉重历史教训,并不是很放在心上。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霍维华的话音刚落,出乎三人的意料,崇祯却是有一些突兀的问道:“三位爱卿,朕且问你们,五胡乱华之祸,几乎是给汉族带来了灭顶之灾,究其根本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内迁政策吗?”

突然的转移话题,思维跳跃的天马行空性,使得三人有一些跟不上崇祯的思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当他们反应过来之时,就要做出回应之际,崇祯那慢悠悠的话语再次响起,却是充满某种深意。

“在朕看来,其实不然吧?”

再次反问了一句的同时,崇祯的目光再次转移,缓缓扫视着三人,整个人自问自答了起来。

“不管三位爱卿是怎么看得,但朕一直有一个看待问题的基本原则,任何事情的发生,除了特殊情况,都不可能是骤然发生,而是有着一个渐变的过程。”

“别得不说,就拿军队哗变,或者是民众zào fǎn来讲,绝非是一时之功,一定是贪官污吏经年累月使然,毕竟,不管是哗变,还是zào fǎn,那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不可能因为一时的气愤而为,一定是长期的被欺压,才会导致这种结果。”

“同样的道理,五胡乱华之事,虽然有着诸多这般的原因,胡人野性难驯,难以教化,生性凶残,但酿成这一事件,必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尽管崇祯说得模糊,几乎将全部的责任都推到了贪官污吏的头上,但三人还是听得明白,对于哗变和zào fǎn这样的事情,朝廷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起码也有着失察之责,让那些贪官污吏横行了那么的久。

作为大明的官员,尤其是像他们这些身居要职之人,罕有是买官而来,几乎全都是科举出身,自然而然地,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功底,对于一些有名的历史事件,虽不至于了若指掌,但也算是知之甚详,有所研究。

因此,听到崇祯这番话之后,略微沉默一下之后,露出深思之色的同时,户部尚书毕自严紧接着说道:“皇上所言甚是,任何恶性事件的发生,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有着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是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在某个时间,因为某个事件的诱发,才会结出那么一个恶果。”

“在当时,尤其是胡人聚集的北方,由于土地兼并极其严重,还有买卖人口的日益泛滥,汉人与胡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而当地的官员却是无所作为,任由这种情况发展。”

“再加上,西晋实行的还有分封制,致使诸王有着莫大的权力。即便是那些没有实行分封制的地方,当地的官员,也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利用胡人与汉人的矛盾,也就衍生出了后来的五胡乱华。”

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并不代表毕自严就认同崇祯的做法,话语顿了顿,话风忽然为之一转,前后相差却是那么的大,几乎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可是,皇上,西晋的时候,之所以实行少数民族内迁之策,就是因为,经过三国时期的频繁战乱,北方的人口为之锐减,不得不内迁那些少数民族,从而好充实北方的人口。”

“可以说,少数民族的内迁之策,若非是实在太过于无奈,对于胡人抵触的态度,堪称是畏惧如猛虎,西晋绝不会允许那么多的胡人内迁。”

“如今之时,虽然朝廷向辽东移民近百万,但大明的总人口却是将近两亿,就算只是北方地区,现在少说也有一千万,这种情况下,朝廷根本就没有必要内迁关外的蒙古人啊——”

“毕爱卿,霍爱卿,谁跟你们讲,朕要内迁蒙古人了?”

崇祯笑吟吟地打断了毕自严的同时,目光再次转移,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三人,慢悠悠的语气,不以为然的样子,还有话语里带着的深意,都使得三人为之一愣,一时有一些摸不着头脑。

“朕不过是说,那些付不起药钱的蒙古人,可以用他们的劳力作为抵扣,充当苦力,为大明做一些事情,为期两到三年,工期到了之后,可以任意去留,决定是否定居在关内,朕何尝有说过,朝廷推行少数民族内迁的政策?”

“可是,皇上,这有区别吗?”

商部尚书林宗载接过了话题,问出了三人共同的心声,更是补充道:“毕竟,蒙古人那么的穷,十之七八都买不起那些药材,最终还是不得不出卖个人的劳力,抓药治病,如此一来的话,等同于内迁蒙古人。”

“呃——”

这次轮到崇祯有一些无语了,一副被他们的这种逻辑所打败的样子,也没有再分辨什么,而是转而说道:“好吧~就算是如此,但那些蒙古人也弄不出什么乱子来,根本就不可能再次出现五胡乱华的那种情况。”

“试想一下,五胡乱华的时候,胡人的人口有着数百万,和北方的汉人数量相差不大,再加上西晋内部的原因,在匈奴和氐族叛乱之初,才没有得到有效地平叛,才会给胡人以可乘之机。”

“如今的大明王朝,已经渐渐步入正轨,国力日隆,莫说是漠南的蒙古人只有百万左右,即便全部内迁,也无法对大明造成任何的威胁,更不可能会出现五胡乱华的那种情况。”

“何况,朕购买的那些蒙古人,作为短期的雇工,又不是聚集在一个地方?”

听着崇祯的侃侃而谈,言语中所散发的那种自信气息,霍维华三人不禁有一些动容,可是,听到最后的反问之语时,被问住的同时,都露出了一副疑惑之色,越来越不明白崇祯想表达什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脑回路?

似乎是看穿了他们的心思,崇祯的解释随之而来。

第十六章 社长的人选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驿站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九)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弃待遇第二百七十章 学员的优势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试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启灭天雷计划第三十一章 势大第四百零二章 触目惊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七)第三十一章 势大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范围宝钞试点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难题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贞营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么一个管道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九)第四百一十六章 筹谋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兴有望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二章 决定(求收藏求推荐)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决心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怀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六百二十七章 罂粟第三百零三章 孙元化的好意第二百四十四章 货币战争(九)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规则(大结局)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明钱庄第二百三十章 另一个巨大意图第六百二十章 国情不同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满满的洪先春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压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视角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九)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四百七十章 岛上局势第七十五章 武科开试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价第八十五章 反应不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书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个名额第六百零二章 启动后手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卫所制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现第九十九章 冷静....理性....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购买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第十九章 铁公鸡岳父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鸟第五百零一章 亦师亦徒第三百三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四)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四十九章 “将军的摇篮”第四百二十二章 胆小的朱由棷第四百一十六章 筹谋第四百零三章下定决心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辽东第二百二十七章 诱人的条件第三章 免除三饷(求收藏求推荐)第二百六十二章 终于来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八)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三百二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第三百五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四)第八十四章 怂恿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第六百五十六章 试运营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车?第四百一十六章 筹谋第五十二章 不甘与庆幸交织在一起第四百零六章 杀猴儆猴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怀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终于来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兴有望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九)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货币战争(九)第十二章 崇祯时期的最大威胁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风闻奏报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价第一百七十五章 监军的弊处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买人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柜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烟”非彼“烟”第二百七十七章 机会第三百零三章 孙元化的好意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万两级别第四百五十五章 占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