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害人不浅

最后念旧情的孔有德和李九成一干叛将打开城门释放了孙元化以及登莱官员宋光兰、王徵、张焘等等。

三月底孙元化等人被押解进京后投入镇抚司昭狱问罪。

其实按照孙元化的过失和山东造成的损失、死亡的人数,杀孙元化一百次都是罪有应得。

可是大明该死的官员何其多也,也不差孙元化一个,崇祯皇帝连杀人如麻挖了老朱家祖坟的张献忠都能够招安,为什么不能给徐光启老脸饶了孙元化的小命?

历史上的记载强调孙元化是死于迫害、是党争的牺牲品,这纯粹是屁话,单单由于登莱叛乱导致建奴得到了许多红夷大炮、西夷教官和几百经过葡萄牙人训练的炮手就足以杀孙元化的头。

再看看东林党认为的几个迫害孙元化的主要政敌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他们经过历史验证哪一个不是铁骨铮铮一直跟流寇、建奴战斗到死?

恰恰相反,大多数东林党员先降流寇再降建奴,然后用他们的笔歪曲历史事实,可惜难以自圆其说!

现在的历史如故,孙元化被关进昭狱吃了不少苦,徐光启和周延儒多次请求皇帝留孙元化一命无果,眼看着孙元化就要被明正典刑。

孙元化的几个儿子都已经成年,他们走投无路,只能求告徐光启救父亲,孙元化能够走上封疆大吏的高位其实跟徐光启不无关系。

他乃是徐光启的同乡、东林党的同志外加基督教教友,还是师徒关系,因此他这个天启年的举人居然跑赢了超过九成名列三甲的进士当上了登莱巡抚成为了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

总而言之科学家不适合做官,徐光启做学问很行,做官其实很不行,如果他不抬举不具备政治才能的孙元化,也就有可能避免登莱叛乱,也就不会送了爱徒的性命。

所以用人不当乃是害人不浅!前有崇祯重用袁崇焕害人害己,后有徐光启抬举爱徒导致白送了一支火炮军队给了建奴。

徐光启联络首辅周延儒,联络东林党求情给皇帝施加压力都无果而终。

眼看着孙元化就要挨刀,他此时想到了关门弟子黄汉,派出心腹家人徐来福陪着孙家两位公子来抚宁卫请黄汉拿个主意。

黄汉一回家就见到了急不可耐的孙和鼎、孙和斗,这二人其实年纪都比黄汉大,老大孙和鼎大了黄汉足十岁。

但是黄汉不仅仅官位高,辈分也高,为了拉近距离,二人跪下磕头,口中称呼黄汉师叔。

孙元化一定是要救的,不仅仅因为他是不可多得的火炮专家,还因为他是徐光启的弟子,自己的师兄。

在封建王朝有个特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孙元化跟自己有师兄弟关系,他被皇帝宰了那是赤裸裸打了黄汉的脸。

混朝廷没有了面子就会少了权威,岂不是会被别人肆意欺负?

黄汉立刻写了一封信命令孙家老二立刻疾驰京师交给北镇抚司同知李若琏,黄汉没有为难李若琏,只要他保证接信后没有人能够对孙元化用刑,给孙元化吃饱穿暖了。

这份书信没有封口,孙和鼎、孙和斗看过后差一点哭出声。

他们也尝试走北镇抚司的门路,谁知银子花了不少,根本没有一丝用处。

见师叔一出手就用吩咐的语气让红极一时的锦衣卫同知李若琏关照父亲,当然激动不已。

拿到这样的书信已经不虚此行,年纪在二十六七岁的孙和斗连夜疾驰赶往京师。

黄汉又写了一封密折走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内容是他有了大破建奴的妙计,由于事关机密,因此请求面圣详谈。

要救孙元化怎么着也得去京师活动啊!自己乃是驻防金州前线的薊镇总兵官,怎么可能随随便便跑去京师,总要诱惑崇祯下达圣旨召见自己才行。

要得到崇祯的破格接见就必须有忽悠得这位年轻皇帝找不到北的由头,“大破建奴”这四个字足以。

不能专门为了救孙元化去京师,因为这样做适得其反,属于犟驴级别的崇祯保不准会直接杀了孙元化。

黄汉赶去京师献计,最后顺便给崇祯提一句废物可利用。

阐明宁远布防的红夷大炮最初都是孙元化的设计,现在时过境迁许多大炮需要保养维修,能不能请皇帝晚一年杀孙元化,让孙元化去宁远服役一年,利用这一年时间重新配置宁远的红夷大炮。

崇祯有性格缺陷,你好好的跟他协商说不定根本达不到目的,但是骗他基本上是一骗一个准,历史上张献忠、李自成、左良玉、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等,哪个没骗得崇祯团团转?

利用圣旨到来的时间差,黄汉安排了许多大事,首先当然是把借贷的银子还清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地主老财有老高家作保才肯借贷银子给黄汉,主要是担心武人不讲信誉,万一不还银子,人家手里有兵,谁敢找上门说理去?

见本金、利息一钱不少还了回来,地主老财一个个如释重负,有了这一次的合作,相信下一次再要调用他们的银子应该容易许多。

明末的经济发展严重畸形,一方面是不超过百分之五的地主老财、达官贵人掌握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是上千万老百姓完全活不下去了。

黄汉已经在琢磨着开设原始的银行,此时在大明叫做钱店,又叫钱铺、钱庄、兑店、钱肆、钱桌或钱摊。

倭国买回来的二十五万石粮食到港太及时,几十艘船直接去了宁远、金州等等港口卸载。

有了这些粮食,不仅仅送去高台堡、前屯卫、宁远南的一万几千户、十余万山东屯民的口粮有了着落,还能够运十几万石去京师和周边十几个卫星城销售。

京师包括周边精米的价格已经涨过了二两银子的整数关,卖出十几万石精米恐怕能够换回超过三十万石杂粮。

给卫所军和屯户发放本色是五斗杂粮,精米、白面只有正兵才能够享受。新来的屯户当然也是给杂粮五斗一个月,家中人口多需要借贷粮食度日也是借给他们杂粮。

第二百五十八章:变故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开拓第五百九十九章:高起潜投降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七百一十六章:阳谋第六百零九章:趁火打劫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二百一十章: 纳妾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四百六十章:越打越弱第八百一十八章:割地为王第五十六章:满载而归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笼战术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五百一十七章:玉碎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编锦衣卫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楼台第一百七十一章:颜如玉第五百五十三章:江心洲第六百一十四章:到处乱窜第四百零四章:馊主意第八百零五章:功亏一篑第三百七十七章:无往而不利第八百三十三章:爆炸第八百七十六章:和平演变第九百二十章:红日升起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第九十四章:双鱼村第三百二十六章:继续北上第五百七十八章:鹰犬第四百七十八章:杀光第五十三章: 发大财第八百七十二章:压寨相公第五章:一个倒霉鬼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第二百六十九章:朕貌似管不着第四百三十二章:细菌战第四百零五章:心事重重第三百九十四章:辽西走廊第二十五章:教育第八百三十章: 慷慨赴义第二百六十一章:说走咱就走第四百一十七章:对轰第八百四十八章:杀良冒功第四百五十九章:釜底抽薪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笼战术第九百二十六章:卖直取名第七百二十二章:辽沈郡王第六百章:日落西山第一百七十三章:英雄凯旋第二百六十二章:回光返照第六百四十章:绕道伐明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三百七十四章:杀人比赛第三十七章:不过瘾第八百零三章:顺我者昌第七百七十四章:听天由命第一百八十五章:兵科给事中第八章:林子太大第一百五十五章:竖子敢尔第八百零五章:功亏一篑第四百六十四章:一箭双雕第二百二十四章:御马监第七百五十八章:辽海繁忙第六百七十章:阳方堡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第四百三十五章:拉出去见见血第五百七十六章:感动崇祯第一百六十七章:掩杀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锥之地第一百三十九章:巧取榛子镇第九百四十九章:潼关攻防战第一百九十五章:四方快运第十二章:不再孤独第九百四十三章:争夺潼关第八百零一章:暗自提防第五百零五章: 初战告捷第一百六十章: 夺门而入第三百六十四章:劝降第四百二十一章:猛士第四百二十八章:害人不浅第五百六十四章:利益再分配第一百一十一章:瞎掰第一百章:步步为营第五十八章:皇帝长了面子第六十二章:天使来了第三章:武器第二百二十二章:暗度陈仓第五百二十章:何以为报第三百六十九章:打穿金州第五百九十六章:善始善终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马嘶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见天日第八十七章:守备营第一百七十章: 老卒发威第一百九十章:全钢胸甲第七百三十九章:联合流寇第六百七十四章: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