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过于自信

这时黄四方在他俩面前轻声道:“二位大人且放宽心,银子存在四方钱庄保证丢不了,如今连圣上的内帑都被信任黄家的王公公存入了。”

方正化和李若琏异口同声道:“竟有此事?连内帑都存入四方钱庄,以后户部在四方钱庄走流水就会理所当然了。”

黄四方到:“饶是如此,户部已经在跟夫人接洽,有徐、郑两位阁老作保,想来已经有了章程。”

开办钱庄汇通天下只不过是第一步,接下来就得考虑造币,用银子太麻烦了,看成色、称重量、去火耗等等浪费了时间和资源。

使用货币乃是历史的必由之路,以后黄汉建立了信誉度完全可以先铸造金币、硬币、铜板进入市场流通。

四方钱庄的当家人自然是郑秀娥,现在北直隶和南直隶的州府都有了分号,以后会扩展到两京十三省的县城。

郑秀娥和楚楚经常去紫禁城走动,次数多了自然免不了遇见皇帝。

那是一群女人在周皇后那里聊得开心,平时应该在御书房埋头批阅奏折的皇帝不知怎的忽然来看周后正巧见到了郑秀娥和楚楚。

当朝阁老的女儿,挂印将军的诰命夫人,郑秀娥的地位很高,再有管理数百万产业的经历气质与众不同。

她见到皇帝后一点点也不怯场对答如流,反而是平时口齿伶俐的楚楚太过激动身体不住颤抖,有些语无伦次。

崇祯有皇后和袁贵妃、田贵妃陪着也就趁着偶遇的机会跟见过礼的郑秀娥和楚楚随意攀谈起来。

郑国昌乃是忠臣,郑家当然忠于皇帝,此时的郑秀娥也不例外。

有可能此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选择,不屑于忠于一家一姓一党一派,只会忠于民族和祖国的恐怕只有黄汉一人而已!

皇帝问话,郑秀娥可谓知无不言,给崇祯留下了一个坦坦荡荡的好印象,看看自己的后妃跟平辽将军的妻妾年纪相仿聊得来,崇祯当面表态欢迎郑秀娥和楚楚常来常往。

回到御书房的皇帝陷入沉思,平辽将军能力出众,连他的妻妾都如此干练,看来有他在辽东,山海关总兵官定然摆脱不了他的控制。

崇祯认为权位移人也!人大多数都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如果能够让新官上任的山海关总兵杨大郎获得大权独揽的快感,再有人对他的麾下指手画脚恐怕就会被排斥。

“红旗军”人马需要驻防金州、协防宁远、监视燕山不能大举调动,能不能调平辽将军本人率领家丁进入山陕剿寇?

只要黄汉率领少量人马离开大部队一两年,朝廷文官武将就有了招揽“红旗军”将领的机会,也应该会有不甘心屈人之下的将领主动争取崭露头角。

此时只要厚待这些将领,得到他们的效忠应该不成问题,从今往后“红旗军”就不会如关宁军那样唯祖大寿马首是瞻,而是听从朝廷调遣的一支强军。

崇祯皇帝在意淫,他的想法没错,只不过他不会想到无法行之有效。

关键问题在哪儿呢?钱粮!这是最显而易见的问题。

大明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大明基层兵丁有没有前途?他们的后顾之忧能够得到解决吗?

层层克扣,将领到手的粮饷根本不够养兵,“红旗军”的待遇又被不差钱的黄汉提高了一大截,如今比关宁军的待遇好得多。

黄汉这个“红旗军”的当家人心里清楚,用理想主义来激励士气一两次还可以,多了就会被反感甚至于排斥,最后肯定行不通。

要麾下死心塌地效忠,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收益和前途,黄汉采取把“红旗军”待遇高、福利好体现在每一位普通兵丁身上的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红旗军”这个集体里没有其他将领的私兵,理论上大都是黄汉豢养的家丁,“都是”也就等同于“都不是”,这是一个以黄汉为中心,团结一致的集体。

将领们习惯了“红旗军”体系后,根本不适应家丁制度下的带兵模式。

举个例子,一个“红旗军”实授游击将军,兵额三千六百齐装满员,如果他脱离“红旗军”体系就立刻会面临军饷只剩下不足一半的窘境。

在还得是皇帝刻意照顾下的结果,本来朝廷给予兵丁的待遇就远低于“红旗军”现在的实际收入,再加上官宦明目张胆的漂没,能够有一半到达游击将军手中已经不错了。

在伙食越来越差,军饷少了一大半的情况下,他如何做才能够留得住三千六百人马?

靠理想主义吗?这得有多大的个人魅力才能够完成这样的忽悠?连黄汉都自认为做不到,很明显明朝更加不会有人具备能力玩转这样的欺骗。

估摸着用不着一年时间,这位将领一定是众叛亲离,最后成为光杆司令都极有可能。

这些年对“红旗军”的教育哪里会是儿戏,最起码有了知识的军人少了奴性多了自信,他们认“红旗军”这个集体,认同黄汉这个能够给予大家丰衣足食和光明前途的家主。

脱离了这个体系的将领就会变成什么都不是,连亲兵都有可能不跟着他走。

因为将领的亲兵不是私兵,跟将领没有宗族、亲眷关系,也没有雇佣关系,他们的雇佣关系在“红旗军”这个集体。

将领如果采取在众人头上克扣一部分军饷,着重养一部分期望获得忠诚让他们转变成家丁的“红旗军”,那么这位将领就大错特错了。

“红旗军”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公平原则,争取做到阳光执政,每一个战士都习惯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

兵丁们在军饷忽然少了一大半,福利全部没有了的情况下肯定会人心浮动。

他们还发现被主将克扣了不少军饷使得少量人获益,少了奴性的军人必然会在愤怒中爆发,把将领打成筛子十之八九。

皇帝不了解“红旗军”内情,以常理来推测也可以理解,他本来就是个过于自信的年轻人,内心里有了计划就准备付诸行动。

第二百七十二章:欺君之罪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马革裹尸第六百一十三章:一哄而散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沈阳第七百八十二章:不可饶恕第七百四十一章:如虎添翼第一百二十九章:中计第四百七十七章:维稳东江镇第八百五十四章:死灰复燃第六百五十章:清兵入寇第六百八十六章:全线反击第三百八十一章: 东平侯第八百七十二章:压寨相公第九百二十二章:自杀式冲锋第六百二十三章:跳邦接舷第五十六章:满载而归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历史第八十一章:凝聚力第八十四章:打马长安街第六百三十一章:孙传庭第九十五章:突袭第二百五十一章:畅快淋漓第一百七十四章:皇帝的代入感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额第三百九十六章:“官不聊生”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四百八十五章:又是流爵第七百二十五章:灭许定国满门第四百七十八章:杀光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第三百章:跨海袭击第九百一十九章:最漫长的一夜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赃第二百二十八章:鞑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平攻防战第一百二十五章:对射第四百三十八章:算计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八百五十章:孤城难守第一百七十六章:补充兵额第六百四十二章:一攻一守相得益彰第八百三十四章:威望扫地第四百一十章:首战告捷第五百三十九章:大事第四十八章: 奔袭第七百一十九章:岌岌可危第六百四十章:绕道伐明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战术第六百零九章:趁火打劫第二十二章:总旗官第七百一十四章:好狗第四百一十一章:气馁了第六十章:出色又出众第四百八十四章:过于自信第三百四十五章:鹰巢墩第二百四十七章:只是未到伤心处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河南剿寇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为第六百七十七章:战机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法可依第四百八十六章: 进京第五百零五章: 初战告捷第二十三章:拉起队伍第十七章:三屯营第一百零八章:混战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历史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三百三十六章:官升右都督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汉帝国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蛮了第七百九十一章:狗咬多铎第二百六十一章:说走咱就走第七十六章:出手了第五百九十五章:归来第八百一十五章:以正视听第一百六十章: 夺门而入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图索骥第一百六十七章:掩杀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布阵第二百八十八章:平叛第九十章: 瓦克达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广阔第五百四十七章:福王第六十九章:交换第八百八十一章:缴械不杀第五百三十四章:彻底服软第二百四十五章:兵不血刃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读圣旨第三百七十三章:杀一儆百第一百三十九章:巧取榛子镇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第二百四十章:追杀卓尔毕第一百一十七章:破城第九百三十八章:何处容身第六百四十一章:点兵排将第七百一十七章:煽动性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