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权衡再三

殊不知,黄汉如此一搞,在“红旗军”体系任职的孙传庭恐怕再也无法出头成为挂兵部尚书衔的三边总督。

黄汉提名朝廷委任原漕运总督杨一鹏接任登莱巡抚使得朝堂上争论不休,人人猜不透黄汉是什么意图。

其实这里没什么,只是为了体系内的文官武将如臂使指而已,黄汉熟悉的文官不多,大多数是低级文官,能够担任巡抚这样封疆大吏的实在不多。

杨一鹏本是有可能判斩立决的罪官,由于黄汉出手才被崇祯留下了一条性命。他在四川之时当官政绩显著,不惧权势敢冒死直谏,曾经写有《直陈朝政疏》,检举官员中的腐败行为。

估摸着历史上的杨一鹏成为凤阳沦陷的替罪羊被斩首,十有八九是因为谏言朝廷惩治腐败埋下了祸根。

此时举荐他巡抚天津,想必此人不会恩将仇报,谈不上给予助力,也不至于阳奉阴违掣肘安民、养兵。

皇帝权衡再三,没有动原天津巡抚贺世寿,也没有驳了黄汉的举荐,把杨一鹏放出昭狱委任他为天津兵备道。

黄汉见皇帝没有言听计从也刻意讨价还价,紧接着举荐了一部分低级官员,其中有徐光启三代单传的独子徐骥。

徐光启在虎穴城教书育人试种农作物颐养天年,作为徒弟当然要为老人家考虑,黄汉举荐郡庠生徐骥担任正八品抚宁县丞没有被驳回。

估摸着很快徐光启一家子就会在虎穴城团聚,徐骥在抚宁当官能够经常看望、照顾到父亲善莫大焉。

位极人臣的黄汉承包了对建奴作战,薊镇防区的兵力调度和钱粮耗用在辽饷之中,使得方正化轻松不少。

因为京畿之地的外长城不再是他的防区,因此他得以调周遇吉进入居庸关协防,调孙应元驻防倒马关,调陈皋驻防紫荆关……

有七个大太监和几十宦官二百余锦衣卫将要进入“红旗军”体系履行监军职能,为此黄汉当着皇帝面给接近三百皇帝的家奴、亲军训话。

黄汉很坦然,一副君子坦荡荡的从容,他警告天子家奴、亲军们,进入军中仅仅有监督的权力,负责把看到的、听到的及时密奏天子。

兵马的调度、钱粮的支配他们无权干涉,胆敢如同文官武将那样贪墨,尚方宝剑一样会先斩后奏。

崇祯没想到黄汉会当着他的面如此说话,心里真不痛快。

可是小三百人都在看他的态度,崇祯被黄汉的言辞绑架了,只得叮嘱郑之惠、杜勋、方竟成、王之心等等用心做事不可丢了天家的脸面。

黄汉处理太监干政很简单,允许他们打小报告,不许他们接触钱粮更加不给他们兵权,犯事者直接杀头,愿意效力者欢迎,保证他们会立下功劳。

锦衣卫、东厂其实一直在被旗卫渗透,两个百总锦衣卫中就有十几个是旗卫。

锦衣卫跟“红旗军”的关系好得很,这两个百总人马是由李若琏、娄允、张超几个亲自选拔,百户官、总旗官都是曾经参加过辽南战役的旧人。

估摸着真的到了征虏大将军跟监军太监图穷匕见之时,锦衣卫绝大多数会站在黄汉这一边。

况且七个监军大太监基本上都跟黄汉有些交往,成全和方竟成约等于得到黄汉的提携才有今天。

今天征虏大将军当着皇帝的面约法三章,恐怕没人敢没事儿找茬。

黄汉当面奏请天子,明确磨刀不误砍柴工,他上任之初不会立刻发动攻击,而是要淘汰老弱之兵,大量征召年轻力壮的良家子从军。

必须做到敢战之兵达到十五万以上之时,抛去需要驻防蓟镇长城、宁远、金州防线的基本兵力,才能够调动八万左右人马主动攻击锦州、复州或者朝鲜。

大举进攻需要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才能够伤亡最小化,战果最大化,因此何时出击?攻打何处?届时都不会请旨。

很明显黄汉这是要把自主权要足,但是理由冠冕堂皇,皇帝没有理由拒绝,只得表示同意,也同意“红旗军”在京畿之地招募良家子从军。

皇帝没有跟黄汉扯兵额之事,默许他招兵买马多多益善!

因为他希望黄汉兵强马壮能够做到五年平辽,反正不管黄汉麾下实际兵马有多少,朝廷一个月只给三十万两银子,这个数量在不被贪墨的情况下仅仅够给十万余将士们发饷、吃饭而已。

如果黄汉大张旗鼓扩军,每个月不知要贴补多少钱粮,三年五载下来,把黄汉这个大财主拖穷了也未可知,五年后建奴被打败,黄家财力又捉襟见肘,岂不是更加有利于朝廷?

没几天,“红旗军”的宣传队在刘在旗亲自带领下来到了漳河、卫河、海河一带招募良家子参加卫所军。

开出的条件比招募随军劳役高了不少,每个月给银一两给杂粮五斗,被录用者当场领取三个月的预发粮饷,家小立刻享受军属待遇,随时可以办理粮本。

这里群众基础好,几十万参与挑河的老百姓都在念念不忘“红旗军”,曾经有几万主动要求从军的青壮年被拒绝,因为那时候有兵额限制、还有财力限制。

现在好了,大发展了三年,黄汉的财力翻了倍还不止,又跟皇帝谈妥了条件,每年能够实际到手的粮饷也翻了倍。

以前辽饷份额“红旗军”占比只有一半不足,还要承受各级漂没,去年全年最后到手的数量也就是一百余万两银子。

如今用不着给各级官吏分好处,朝廷虽然给出的辽饷少了一小半,但是黄汉实际到手反而能够多出一大半。

富国强兵的路必须走通,哪怕披荆斩棘也要迎难而上,朝廷不给一两银子,黄汉也不能耽误了练兵和布防,现在一年能够拿到朝廷三百六十万两银子,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善莫大焉!

有了钱粮、有了权力,无人限制兵额,此时不把身强体壮的热血青年接纳为卫所军,训练他们一年半载后转正为“红旗军”更待何时?

第八百六十七章:各凭本事第九百四十二章:冰火两重天第一百七十四章:皇帝的代入感第五百八十四章:败北第三百九十二章:秀肌肉第三百九十四章:辽西走廊第四百九十三章:幻想第一百七十二章: 竖子不足为谋第七百八十二章:不可饶恕第五百零三章:官军杀贼第八百二十章: 固若金汤第一百九十章:全钢胸甲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汉帝国第七百五十五章:流寇闹得欢第八百一十八章:割地为王第八百五十一章:迫在眉睫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哗然第一百一十二章:榜样第九十四章:双鱼村第七百八十八章:层层扒皮第七百七十四章:听天由命第三十二章:座上宾第五百六十二章:暗杀第五百三十七章:军犬兵第二百九十六章:赏罚分明第五百九十章:惨不忍睹第二百八十章:燧发枪第五百五十二章:望川堡第九百四十三章:争夺潼关第二百一十三章:味道好极了第五百七十一章:京师再次戒严第七百四十五章:千刀万剐第六百九十二章:整兵再战第七百四十八章:实业兴国第五百零二章:危如累卵第八百五十章:孤城难守第一百五十二章:杀祖大乐第九百三十章:捣毁鹰巢第三十一章:投军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第一百零四章:裴家西沟村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为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七百一十二章:窝囊废第四百二十二章:巢穴第二百二十八章:鞑子第四百七十一章: 突出包围圈第九百四十一章:扶摇直上九万里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布阵第七百六十三章:开战第八百八十四章:末路狂飙第六百五十四章:食言而肥第六百四十章:绕道伐明第四百七十一章: 突出包围圈第八百七十三章:孤家寡人第八十三章:代入感第一百七十章: 老卒发威第五百零七章:毛葫芦兵第二百六十七章:征服与掠夺第四百一十章:首战告捷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复第八百三十二章:分而治之第九百二十一章:传国玉玺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编锦衣卫第七百五十四章:形势一片大好第八百五十三章:橡胶园第五百九十九章:高起潜投降第八百四十二章:厚积薄发第三百六十八章:并肩作战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马革裹尸第六百四十六章:谨慎小心第四百三十九章:皇帝入股第三百五十章:金州营地第七百一十七章:煽动性第二百五十九章:值得第四百三十四章:挂炉烤鸭第八百六十八章:离心离德第五十七章: 遵化大捷第一百零六章:抓舌头第九百三十六章:卷土重来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额第一百章:步步为营第二百五十章:不离不弃第九百三十三章:夺取热兰遮城第四百五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一百零一章:归来第二百六十七章:征服与掠夺第三百三十八章: 狙击第八百二十九章: 尴尬第五十六章:满载而归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为第三百五十三章:今嫌紫蟒长第五百六十六章:建奴流寇互动第六百三十五章:要挟朝廷第一百零一章:归来第七百三十七章:血雨腥风毒往来第七百四十七章:徐光启科学院第二百二十九章:活捉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