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各凭本事

寒门学子没有被忽视,政府帮扶必不可少。

他们只要能够考入高中、大学,就能够得到每年二十块银币的无息助学贷款。

只不过要完成手续,必须提供家庭收入调查表,经过甲长、里长签字证明后知县用印送到“四方钱庄”才能够每个季度领取五块银币。

只要不大手大脚,二十块银币足以承担一个寒门学子的大部分学杂费和生活费。

鼓励勤工俭学,大发展中的“红旗军”体系工作机会多着呢,年轻力壮的知识分子很容易就能获得。

只要寒门学子吃亏耐劳,利用假期打工,一年挣五六块银币不成问题,不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完全做得到。

由于是在公平竞争下择优录取,又由于六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生、专科生、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每年都在提高,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已经超过一千人。

黄汉不准备办过多的大学,准备走精英教育的路子。

因为普通人用不着浪费教育资源掌握深奥的数学、化学、物理知识,只要具备生活中的常识即可。

高中生的录取率保持在不足两成,应届高中生录取专科、大学的比例掌握在三成左右。

“虎穴城”第一初级中学由于拥有了八年办学史,是新学教育的元老,生源整体素质高,录取率高达四成。

升学率超过平均水平双倍有余太具备吸引力,使得体系内不少望子成龙的家庭纷纷找门路,出现了不少择校生。

直接导致“虎穴城”第一初级中学的一个班级达到六十余人。

四十八人一个班级是规定,然“虎穴城”第一初级中学的四十二个班级全部超员。

黄汉得知情况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父母为子女择校,说明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能够出人头地。

学校能够出类拔萃跟校长、教师的辛勤劳动不无关係,不能简简单单搞一刀切,而是要狠抓升学率低的学校,鞭策他们提高教学质量。

升学率高的学校教师会得到提拔,得到更好的待遇,委派这些人流通到升学率低的学校担任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

升学率垫底学校的校长会被撤职,太差的教师会被劝退,有上进心的教师定期到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听课、培训。

“红旗军”体系没有终身制,也没有执行退休制度,养儿防老的传统依旧在,推行社会养老需要的经济基础何其大也,黄汉自认为三十年内恐怕做不到。

教学水平被证实不行就会失去教师的工作,应徵当兵、当工人或者回家种地各凭本事。

黄汉准备尝试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体系内整体教学质量,最后是否能够行之有效,还要看一两年后的结果。

“红旗日报”作为体系内的喉舌,刊登时政要闻乃是主流,某学校由于教学质量上不去导致校长回家卖红薯的故事很吸引眼球,刺激了不少教育工作者。

收复锦州后的这段时间,“红旗日报”刊登文章明确指出“红旗军”近期内的任务是完成五年平辽,明年就要集中可以机动的所有兵力发起总攻,剑指瀋阳。

内刊号召内地驻守的“红旗军”将佐抓紧时间组织训练,在确保防区安全的情况下,争取抽调兵力明年夏天开赴锦州集结,参与平辽大战。

届时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兄弟部队会得到重新编组,完成合练进行实战演习。

这一次的内刊保密程度比较低,没多久就在大明传得沸沸扬扬,大明其他地区军民官吏的反应是兴奋且充满期待。

然河南、中都的官吏都陷入了焦虑,无他,流寇会在黄河结冰之时祸害中原已经成为了共识,朝廷着重守卫黄河北,无力兼顾全局众所周知。

期待中的“汉江郡王”挺身而出解民之倒悬成为了泡影,因为“红旗军”不但不会有人马入关,还准备抽调内地人马出关参与即将发动的灭亡伪满清的国战。

太多中原官吏、军民感觉到了末日临近。

还没有入冬呢,就已经谣言四起,后来还出现了不少“红旗军”的宣传员走村串户教不愿意逃亡的老百姓应对兵祸。

“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宣传员劝老百姓莫要怕麻烦,把家里的粮食埋起来,而且多埋几个地方。

把粮食、家当藏到山上的山洞里也莫要大意,儘可能狡兔三窟。

平时家里只留几天的粮食,吃光了再偷偷的取出几天的口粮,周而复始。

只要有赖以为生的粮食,就不怕被祸害了,发现流寇、清军过境,往密林山岗深处躲避……

河南、中都的城池、村镇出现了“乡亲们!莫要从贼,往海边、江边走有活路!”

“只要找到‘红旗军’就再也不会忍饥挨饿!”

“‘汉江郡王’警告,胆敢肆意屠杀民众者‘红旗军’即便追到天涯海角,追捕三十年也要血债血偿!”

“藏好粮食,坚壁清野,不让流寇、清军得到任何补给!”

……

诸如此类的宣传标语,醒目的墙上都会看得到。

很明显“红旗军”没想着在河南跟流寇、建奴联军决一雌雄,有资产的河南人哪里肯置身于险地,纷纷选择移民,他们携家带口往江边、海边而去。

洛阳城里的福王顿时有了危机感,他加大了转移财产的力度,准备了好马和几十辆四轮马车,争取做到发现流寇真踏过冰冻的黄河杀来之时,立刻抛弃洛阳往襄阳跑路。

开封的周王得知消息后也不敢怠慢,不但做好了往襄阳逃亡的准备工作,而且立刻开始转移财产。

藩王家大业大,他们开始做逃跑的准备哪里瞒得住?

人心散了,地方官想要阻止也是力不从心,他们不傻,绝大多数人做出了决定,跑路,往襄阳跑,从今往后投靠“汉江郡王”。

明朝的制度健全,每一座城池内的官吏都有守土之责,哪怕是退休的官员,只要老家在城里,就必须死守城池,否则秋后算账之时就有可能获罪,甚至于掉脑袋。

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访第八百零二章: 冬季突袭第八百五十五章:垂拱而治第八百九十一章:暗藏杀机第二百六十二章:回光返照第六百七十七章:战机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赃第五百四十七章:福王第八十三章:代入感第一百九十八章:靠山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一百三十五章:骄傲第一百七十六章:补充兵额第一百六十三章: 守株待兔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槌定音第八百八十四章:末路狂飙第二百六十八章:好为人师第二百四十八章:撤退第一章:崇祯二年第七百四十五章:千刀万剐第九百四十三章:争夺潼关第四百一十九章:过洋牵星术第七百一十四章:好狗第六百零五章:鞭长莫及第八百七十七章:战术高手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第五百六十七章:辽西暗战第七百零七章:穷疯了第五百六十九章:吴襄父子第七百二十六章:十面张网第八百三十一章:祸不单行第七百五十八章:辽海繁忙第七十四章:显摆第三百三十二章:浪得虚名第三百三十三章:遗民泪尽胡尘里第三百零一章:结硬寨打呆仗第九百二十四章:禅让第二十八章:袭击第六十四章: 破网第三百四十一章:一片狼藉第六百六十六章:野战第六百八十二章:咄咄怪事第八百一十六章: 截断归路第四百一十九章:过洋牵星术第二百七十九章:打预防针第四百四十章:秋季攻势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第九章:哀其不幸第七百二十五章:灭许定国满门第九百二十六章:卖直取名第三十一章:投军第二百五十四章:舍命不舍财第六百一十章:瓮中捉鳖第二百七十九章:打预防针第七百四十一章:如虎添翼第四百六十四章:算计孔有德第九百四十七章:图穷匕见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报复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编锦衣卫第八百四十八章:杀良冒功第三十六章:人马第九百四十二章:冰火两重天第五百章:安得广厦千万间第三百四十一章:一片狼藉第七百四十六章: 汉江省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九百四十一章:扶摇直上九万里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线第六百八十六章:暴怒第九十章: 瓦克达第十六章:暗箭难防第三百九十二章:秀肌肉第五百一十八章:营啸第八百六十七章:各凭本事第二百六十四章:阴霾散去第一百五十七章:奔袭永平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楼台第三百三十九章:炮击金州第一百九十七章:走一步看一步第四百二十五章:收获巨大第三百九十八章:出海赚钱第九百四十七章:图穷匕见第六百六十九章:宁武关第二百四十八章:撤退第七百六十七章:建奴日子不好过第八百九十一章:暗藏杀机第八百八十四章:末路狂飙第七十四章:显摆第九十二章:谆谆诱导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法可依第九百四十四章: 无坚不摧第九百章:三叩九拜第七百二十一章:安有人在第五百二十八章:出兵东征第二百零五章:下一步行动第二百七十七章:扩军第六百八十三章:战意盎然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笼战术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