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会学习会反思的鞑子最可怕

看完《武备志》,张璟便将它放在桌案上,假装沉思了一会。

而后,张璟大赞道:“止生之才,无以言表,此书与戚少保之《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相媲美,也并无不可。”

茅元仪闻言,眼里神采奕奕,但还是谦虚道:“国舅爷妙赞,此不过属下拙作,如何能与戚少保相比?”

不过,张璟见他眼里的那股笑意,一直没有散去,但张璟并未责怪茅元仪这般自满。

毕竟,若是他的兵书被人在这时候称赞能与戚继光相媲美,说不得他这个来自后世的人,也得和茅元仪一样,有些自满起来。

终究,戚继光在真实历史上,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那都是后人敬仰的名将。

抗倭、御鞑,建立被后世成为当今“东亚第一强军”的浙兵,哪一桩,哪一件,不是每个热血男儿憧憬的事情?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诗无论何时读起来,都有一股让人欲罢不能的热血冲动。

而戚继光留下的浙兵,即使他死后,也是大明的有数强军,各种重要战事,从不缺乏浙兵的身影,直到浑河血战……

谁都知道,戚继光将浙兵训练之法,还有他毕身的经验理论,全部写进了书里,其中尤以《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兵书最为出名。

现在,张璟说《武备志》能与《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媲美,茅元仪再如何,自然都不能安下心来,毕竟这是很高的评价了。

当然,为了防止茅元仪现在就把这本书拿出来展示,张璟还是有意说道:“止生的《武备志》,确实不错,只是我感觉里面有些地方还有很多不详实之处,不知止生对此如何考虑的?”

闻言,茅元仪收拢了心神回道:“国舅爷说得极是,这只是我的初稿,内中尚有不少我不精通的地方,因为没有详细的著作借鉴,所以写的有些简单了。”

“那你日后想如何发展此书呢?”张璟又问道。

“暂时没想好,想过先将此书献予朝廷,请朝中兵家大能指正,至于书中未完善之处,则待日后一一补足完善。”茅元仪回道。

闻言,张璟点了点头,茅元仪选的路子,走得是一般想要凭借著作获得功名人的稳妥之路。

毕竟,茅元仪也不是大富大贵之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在一本书上空耗,若是他只是一个想要默默著书立作的人也就罢了,关键他也是有自己的出仕野心的,这也就让他在成书时,就非常急切了。

他想的是赶快用他的初稿,去震惊震惊世人,先把功名之路弄出来,然后再找时间,慢慢把著作完善。

某种程度而言,茅元仪用的套路,就和后世网络小说一样,先写个开头,挖坑让人跳,看看效果,不行的话那就火速填坑结束,行的话那就使劲完善挖的坑,这样另类的“以战养战”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多数想要功名者的选择。

张璟知道,真实历史上,茅元仪就是这么做的,不然也不会前后用了十五年才把这书彻底完善。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有茅元仪经历不够的原因,也有他手上的资料不够多的原因,毕竟,有些兵书,民间可淘换不到。

说到底有些兵书,可是作为朝廷机密的存在,是不能流传民间的,这也是茅元仪入仕以后还要继续完善《武备志》的原因,因为他功名得到了,剩下的就是要把《武备志》完善,而入仕朝廷,就让他有了完善兵书的契机了。

想明白了这点,张璟就说道:“依我看,止生这书毕竟不完善,若是急迫间呈献朝廷,恐怕不美于人。要不暂且先忍一忍,将书中不完善之处补足,再献于朝廷,若止生不弃,到时我亲自将《武备志》呈献于陛下面前,如何?”

“这……国舅爷此话当真?”茅元仪听后,先是有所迟疑,而后听到张璟会主动帮他送他皇帝面前时,大喜反问道。

“我既然说了,自然不会有假。”张璟点了道。

看着茅元仪神色,张璟知道他的计策成了,毕竟茅元仪现在已经在他手下,入了军器局办事,某种程度而言,也是有了仕途,虽然只算是小吏,但再如何也比做普通小民强不是?

自然,茅元仪不会像历史那样,急于扬名,然后出仕谋出路。

而张璟最后画了一张大饼给他,这也让茅元仪心动无比,毕竟,张璟可是要帮他把书送到皇帝朱由校面前的,若是真被皇帝看中,说不得他就要被传诏入宫召见询问,然后问询才学,就被皇帝赏功名赐官职了,这可比他单独将书呈献朝廷好的多了。

终究,谁也不能保证他的书会被朝廷其他官员认同,从而再被他们推荐到皇帝面前,想想看这个时代有多少名人,他们的才学得到朝廷不少官员认可,却不被帝王所知。

这里面,除了一些人是因为才学只被那些喜欢他的官员喜欢,不为皇帝喜欢外,大部分人,是根本没机会让皇帝知道他们的书,原因就是喜欢他们书的官员,身份地位不够,不能把他们的书呈送于皇帝面前。

用后世的话来说,他们没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书曝光不够,没曝光到皇帝面前,故而,现下张璟给了茅元仪这么一个机会,茅元仪的选择自然不用多想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茅元仪如张璟所想,果然回道:“蒙国舅爷厚爱,属下必定尽快完善《武备志》,不令国舅爷失望!”

“嗯!”张璟点了点头道:“你明白就好,但不要太过心急,需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况且,兵书不同于其他杂书,若没有反复验证和具体实例为依据,那就会留下大祸,旁人若是按你的兵书记载行事,说不得会令大明损失惨重。切记!切记!”

“属下明白!多谢国舅爷教诲?”张璟的话,浇了原本心里激动的茅元仪一盆冷水,让他也感觉他自己想当然了。

很快,茅元仪也想到了什么,皱眉道:“若要完善《武备志》,那就要有更多朝廷不允许流通的兵书作为参考,只是属下福薄,无缘得见那些书。”

闻言,张璟笑道:“这有何难?等军器局成功抽离,我便上书陛下,以研发新式火器,需要历代兵家书籍为依托,让陛下允许你们去各地查阅不就行了?”

“若如此,那可就太好了!”茅元仪大喜道。

378、辽西无底洞372、普门医品70、处理国舅爷的善后155、熊蛮子真他奶奶个熊的不是人357、冷热兵器需结合226、都是混账!291、深宫之中要无情252、以次充好257、去宫里做事241、御马监的特殊小炤151、找姓魏的干嘛?158、书生阎应元242、端起鹿血干了254、大明朝贡是赚钱的!319、西山军器局248、虚惊一场327、后坐力91、军器局就这么点人?109、执政勤勉的朱由校149、这皇帝是有多缺钱啊?30、袁应泰自杀殉国379、远小人307、走后门74、长寿真可怕157、多数儒生的缩影348、用诚意打动57、等我见过陛下,再来找你们!92、真是“老”工匠!395、后手与刺探258、五军都督府121、抗清三公得其二388、朝鲜中立382、东林党的红线25、赵如龙有猫腻138、无凭无据20、吴祭酒,出大事了!165、死人不会开口352、小儿尚幼334、让朱由校把话说出来20、吴祭酒,出大事了!36、起复熊廷弼289、伯父当心164、留之不得215、逃籍背景大322、绝不叫“养性”305、配合潜伏316、永远也查不到真相367、蒙古不可信378、辽西无底洞384、明招不行来暗的402、蔚山之战的真相184、各党都腐败144、该送走就送走392、代善98、公账私账209、行刺客巴巴202、出卖所有文官利益250、耿直人也不老实97、王崇洋137、黄汴拦路221、茅元仪献书237、御马监人才多129、门敬393、古英贝勒很尴尬158、书生阎应元12、对付张璟的好时机244、南海子夜宿美人恩254、大明朝贡是赚钱的!93、管它要不要改进308、藏身车下266、吹出来的弘治大捷310、藏信高府145、干等不如诱导7、连臣子都怕,还做什么皇帝?314、大不敬,斩魏朝12、对付张璟的好时机395、后手与刺探294、魏朝真渣男241、御马监的特殊小炤104、不是赌神的高进135、要不国舅爷也来听一出?303、两面进行118、夜里十二点,肯定上架,来订阅!160、高进行踪305、配合潜伏231、请旨借兵221、茅元仪献书333、反水的代价不够405、陈情疏146、都听张国舅的175、开了个大143、谁人用心63、大婚之后,朕必收权!145、干等不如诱导111、逐客氏出宫302、替死鬼有了328、铳托很重要168、恕臣死罪326、手掌震得疼310、藏信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