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天津巡抚

君王死社稷,说的好听,更多的是无奈的选择。只要是人,都不想死,崇祯也是如此。

可是他无法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直接说出,因为那涉及到帝王的颜面!

满怀郁闷的回到了乾清宫,崇祯左思右想,秘密派人去把李明睿召了进来。满朝文武之中,就只有李明睿知晓他的心意,能商议事情的唯有此人。

李明睿应召来到了乾清宫,叩拜之后,崇祯挥挥手把身边所有侍候的太监宫女都打发了出去,身边只留下了心腹太监王承恩。

四顾无人之后,崇祯向李明睿推心置腹道:“卿所言迁都之事甚合朕意,朕有此志久矣。汝意与朕甚合。诸臣不从,奈何?尔且密之。”

“若以卿所言迁都,当如何进行?从哪里去往南京,护卫如何解决,沿途所用粮饷如何筹措,北京如何留守?”崇祯一连抛出了数个问题,都是他心中苦想很久。

“陛下,臣以为既然要迁都,当早日确定!行走的路线当经过临清走运河,经徐州淮安扬州,过江至南京。这条路线有运河为凭,可以乘船省去很多气力。

但是如今中原一带为闯贼所占,当防止闯贼切断运河阻止我南归。如此必须做两手准备。”

“何为两手准备?”崇祯心急的问道。

“两手准备,一就是走运河,再就是走海上。陛下可任命心腹为天津巡抚,命其在天津准备海船,一旦运河被闯贼切断,则可以走海路经长江直赴南京。不过海路艰难,风高浪大,以陛下万乘之尊,若非紧急不可冒此风险。”

“至于护卫的兵员,也不需要太多,轻车简从,只需要数千精锐保护陛下兼程南下即可。数千人不需要多少粮饷补给,沿途府县当可筹措。

留守的人选,最好是留下太子监国,再留一内阁大臣辅佐太子,有京营数万将士,九边还有二十余万军队,或可保北京不失。”

说到这里,李明睿声音越来越低。就因为知道北京保不住,才有迁都之议,留下谁留守都是送死。可是京城重地,不留下人防守又不可能,而太子就是最佳的人选。

“嗯,卿言甚当!”崇祯点点头,对李明睿的筹划很满意。不过护卫的人马,以及天津巡抚的人选,还得好好想想才行。

......

和李明睿交谈良久,针对南迁的具体事宜一一商讨。便满意的把李明睿打发了出去,只等着合适时机,再次提出南迁的事情。

“这天津巡抚的人选你看由谁做合适?”崇祯向王承恩道,这个位置太过重要,若是走海路,能够搜集到足够多足够坚固的海船是重点。走陆路的话又会经过天津,天津巡抚将是护卫南下的主要人员。

“这种军国大事,那是奴婢能够说的。”王承恩低眉顺眼道。

“什么屁话,你是司礼监秉笔,朕的内相,有什么不能说的?”崇祯骂道。

“以奴婢之见,青石口守备陈越最是合适。”王承恩道。

“什么?你说那个竖子,以他的年轻鲁莽,如何能当此大任!”崇祯哑然笑道。

“陛下,奴婢以为您的安全最为重要。陈越行事虽然荒谬鲁莽,可他能打啊!击败数千满鞑骑兵,远赴千里剿灭蒙古部落,这样的战力在大明军队中可谓首屈一指,恐怕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都不及他。

陛下您数千里赶赴南京,一路上将会有多少艰难险阻,身边有一直战力强大的军队才是最要紧的。至于陈越行事鲁莽,有陛下您亲自管着,他还能上天不成?”

在后宫上千太监之中,王承恩无疑是对崇祯最忠心的一个,他推出陈越并没有任何私心,而是全心为崇祯的安危考虑。

“这样说倒也不是不可,不过那陈越野惯了,恐怕不容易控制吧,若是他半路闹起幺蛾子怎办?”陈越能打是不假,可也是最让人不省心的,崇祯生怕他像贺人龙一样不听命令,像左良玉一样无法无天,那该如何是好,崇祯万万不会允许自己被武将挟持!

“陛下何必忧心,听闻那陈越父亲陈江河最是忠心爱国,陛下不妨任命陈江河为锦衣卫副指挥使,随侍在您的身边,有陈江河在,那陈越再怎么也不敢乱动!”王承恩阴阴的一笑,说出了以陈江河为人质的主意。

“哈哈,这办法好!”崇祯大笑了起来,有陈江河为人质,陈越无论如何也不敢不听自己的话。

“陈越这一年来,也算是为朕立下了不少的功绩,现在又以按察副使充任青石口守备,用人之际,提拔他当个巡抚也不是不可。不过,恐怕内阁和六科那一关不好过吧。”崇祯有些为难道。

按照大明的制度,任命巡抚这样的官员必须经过朝议,由内阁发出委任旨意,经过六科给事中同意之后,交由司礼监盖章,这是一般的程序。可是以目前陈越和朝中官员们恶劣的关系,想通过他巡抚的任命恐怕太难。别的不说,兵科给事中光时亨那厮就无论如何不会同意的,而六科又有封驳圣旨之权,如此想任命陈越为天津巡抚实在太难。

“陛下,您就是太迁就那些朝臣了,别忘了您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任命啊!”王承恩道,玉玺就在皇帝手中,干嘛事事看那些文臣们的脸色。当然这样的圣旨为中旨,不经内阁审议而发出的中旨任命会被所有文官抵触,被任命者会被同僚们耻笑,而拒绝接受任命。

可是陈越不一样啊,他本就是没有功名的军户出身,机缘巧合才做了文官,如今成为封疆大吏这么大的诱惑等着他,他怎么会在乎有没有面子,更何况,他知道正常的圣旨和中旨的区别吗?

崇祯苦笑着摇了摇头,整天和那些文官们斗心眼,都快被他们带到沟里忘了自己还有发中旨的权力了。

“好,就发中旨,任命陈越为天津巡抚!”

第507章 博洛的选择第608章 南京朝廷第395章 恐慌第703章 竟然是唐王?第588章 发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明不是满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第200章 汉奴第814章 收复掖县第931章 大军凯旋入京师第851章 战正酣第393章 朝廷的动静第一百零一章 恨难消第566章 对头要来杭州第726章 饭食飘香千骑卷平冈第447章 应敌之策第675章 名声大震阎应元第399章 考核第811章 胶州湾水师上岸第203章 大雪第725章 绝望第五十七章 小气的周奎和大气的吴三桂第945章 以待来日第311章 将功赎罪犹未晚第233章 宣武门第441章 刘能的计策第693章 襄阳战局第一百八十一章 狼狈第一百三十一章 回京(第五更)第450章 阻击第455章 分化第555章 陈越论自立第997章 关中攻略第770章 入城第644章 何腾蛟带兵援荆州第936章 史可法的无奈第497章 危如累卵的南京城第649章 破口大骂第984章 且看他自食恶果第五十八章 吴孟明第三十章 琐事第十五章 家丁第389章 风将起第594章 袭击第1004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425章 比赛中第546章 怒火第一百章 满鞑被吓跑了第八十六章 人才匮乏第962章 谈笑间第687章 火攻贼军溃败第594章 袭击第917章 凄凉第691章 尾韵第624章 矮墙第328章 兵临城下招兵忙 (第四更)第1033章 郑森和陈永华第七十五章 暗夜阴谋第845章 粮饷危机第259章 回师天津第851章 战正酣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袭第299章 吃惊第992章 怒骂第一百五十二章 赋诗一首第609章 美人计第792章 封驳与恩科第728章 俘虏和地盘第919章 收复北京第649章 破口大骂第964章 刀兵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坤兴出宫第662章 修筑棱堡第891章 重甲步兵第669章 炮轰九江城第793章 张煌言进京(第一更)第386章 盐商们的对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明不是满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第289章 金声桓第一百六十三章 计中计第1023章 议征商税第九十七章,惺惺作态给谁看?第374章 步入正规第736章 间谍案第一百零九章 车兵与奖赏第698章 着急的是贼军不是我们第七十五章 暗夜阴谋第886章 运河水战第一百零八章 战后总结第805章 出兵第466章 接应第1004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1017章 要给丈人面子第244章 追赃助饷第三十一章 惊喜和失落第448章 固镇之战第九十八章,我有妙计可破敌第710章 突飞猛进破临江第626章 港口之战第九十二章 孤独的冲刺第530章 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