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朝廷大事(4000字大章)

南京皇宫乾清宫

案几上,奏折堆积如山,崇祯凝眉坐着,细细的观看着奏折,不时的用朱笔批上几笔。

大太监韩赞周在一旁小心侍候着,帮着研磨递送奏折。

“陛下,还是休息一下吧,该吃午膳了。”看了看殿中摆放的自鸣钟,已经过了午时,韩赞周便小心提醒道。

崇祯伸了伸懒腰,一个上午不停地批阅奏折,肚子确实有些饿了。

见崇祯停了下来,韩赞周挥挥手,便有小太监默无声响的端着金盆进来,请崇祯净手。于此同时,四个身穿宫衣的宫女端着托盘款款而入,把准备好的菜肴端了上来。

八菜两汤,荤素搭配,不得不说,崇祯现在的伙食比在北京时有了很大改善。多亏了陈越抄了魏国公等一众勋贵的家,缴获入国库的同时也有许多入了崇祯的内库,崇祯现在有钱!

有钱,日子自然要过的好一些,作为一个皇帝,没必要太过亏待自己,想想在扬州时那些士绅富商竟然比自己这个皇帝过的还要豪奢,崇祯心里就不是滋味。不过到底是节俭惯了,还做不到一餐三四十道菜,靡费巨万。

用过午膳,崇祯没有立刻进行批阅奏折,而是在殿中散步消食,同时脑子思考着。

“韩大伴,东厂的事情筹划的如何了?”崇祯突然问道。

“奴才已经做这件事了,厂址已经选好,现在正由下面几个小崽子负责招募人手呢。”韩赞周恭敬的答道。

“不要从锦衣卫调人,相反以后还要安插人进锦衣卫,经费朕会从内库拨给你,千万不要让朕失望。”崇祯淡淡的道。

“奴才必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韩赞周连忙保证道。

崇祯点点头,没有再说话。他顶着朝臣们的压力不顾内阁的反对,扩大了锦衣卫的职权,重设了东厂,自然要起到相应的效果。

北京的失陷,大明局势的恶化,让崇祯反省了自己以往的行为,他早已不再信任任何文官,也不再顾及自己的名声,决心把权力牢牢掌控到自己手中。

刚登基时,受到东林党人的忽悠,崇祯自废武功取消了东厂,缩减了锦衣卫的职权,使得十七年来厂卫完全没有存在感,而事情的结果就是,崇祯只能靠着自己一己之力和整个文官集团斗法,没有了耳目就只有被人蒙蔽,身居九重皇宫里的他对像个聋子瞎子一般全凭那些文官忽悠,这也是他一直不相信文官们的重要原因。

现在,崇祯早已放弃了刚登基时立志做一代明君这样的想法,去他娘的名声,朕再也不受你们的忽悠!

所以,哪怕朝臣们全力反对重设东厂,崇祯也咬着牙不松口,他就是要把东厂再立起来。

当然立东厂的目的是为了监控锦衣卫,锦衣卫和东厂都是皇帝的爪牙,可是只有一只却是不行,两只爪牙才会平衡。虽然崇祯信任赤胆忠心又立下救驾之功共过患难的陈江河,可毕竟陈家父子权力太大,为了君臣之间能有个好的结果,采取些手段也是应有之义。

“陛下,路阁老求见。”正当崇祯要去继续批阅奏折时,一个小太监在殿外禀告道。

崇祯想了想,下旨让路振飞进来。路振飞是内阁次辅,事务繁忙,没有重要的事情肯定不会来见自己。

“陛下,通政司送来江北总督陈越的奏折,正好臣在内阁值守,事关江北防御,臣不敢怠慢,亲自送给陛下御览。”

路振飞从袖中取出一卷奏折,弯腰双手举过头顶,一旁侍候的韩赞周接了过去,递给了崇祯。

按照规矩,各级官员的奏折应该由通政司送往内阁,内阁大学士审阅之后,再送往大内由皇帝拍板。奏折到了大内后,一般会由司礼监挑选,捡其重要者送给皇帝御览,毕竟全国大事这么多,若事事都要皇帝处理,累也累死了,即使再勤政的皇帝,也根本处理不过来。

这些也导致了内阁和司礼监一外一内权力极重。可是崇祯本身是一个多疑之人,他不相信自己的大臣,更不相信自己的太监,而是立志向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学习,凡事亲力亲为,大事小事都自己做主。所以,崇祯每日要从早到晚花费七八个时辰批阅奏折,还要和在奏折里玩弄文字的文臣们斗心眼。

陈越在江北担负重任,崇祯对其十分重视,早就吩咐内阁,一有陈越的奏折立刻送往内宫,路振飞这才亲自送来。

不过一般而言,只需要派一个从吏送来即可,路振飞这个次辅亲自送来,说明奏折里的事情非同小可。

崇祯怀着复杂的心情仔细阅读着,很快脸色就沉了下来。

“路卿,陈越不过是请朝廷派些工匠过去帮着打制兵器盔甲,再向朝廷要些卫所的军官,这等小事允了就是,何至于你亲自过来一趟。”

“陛下,事情虽是小事,可有颇不合规矩的地方。按照朝廷惯例,地方驻军的兵器一般由专门的军械所打制,或由兵部下辖的工坊制作,地方武将无权私制。

而军队中的军官,自然也得由兵部武选司考核任命,哪有让地方督抚在全国挑选军官的道理!陈越的奏折分明是要天下卫所军官齐聚扬州,由他进行挑选考核,这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

路振飞急促的说道,若是陈越的这道奏折被御史知道,必然会引发弹劾的浪潮,了解的会说陈越不懂规矩,怀有恶意的甚至会把心怀不轨这样的罪名往陈越身上安。而偏偏陈越和朝中文官们的关系并不好。所以正在值守的路振飞看到这道奏折,便急匆匆的送到崇祯面前。

“以路卿的意见,该当如何呢?”崇祯心中虽然有些不以为然,可是想一想那些难缠的官员,也理解了路振飞的所为。

“平南侯所请,虽然不合规矩,却合情合理,应该支持。毕竟江北要扩充军队,按照平南侯的谋划,要在江北练十万精兵。这么多的军队,需要大量的铠甲武器,咱们总不能让将士们赤手空拳去和敌人厮杀。

而以现在南京兵部下辖军械作坊的生产能力,根本不足以生产这么多的军械。而且陛下也知道,兵部的工坊制作的武器质量实在堪忧。所以允平南侯自己打制武器铠甲也是理所应当。当然,这事太过重要,朝廷也必须派遣官员去扬州进行监管。

而扩充这么多的军队,自然需要大量的军官,平南侯没有全部使用自己的人,而是由朝廷下令,从天下的卫所里挑选军官,足以见证其没有私心,这条自然也要应允。”

路振飞在路上早已想好了对策,便把自己的想法向崇祯和盘托出。

“可是,奏折批复下去以后,朝臣们看到引起喧哗,弹劾陈越又该如何?”

崇祯对路振飞的对策很满意,但心中还有疑惑。

“微臣以为,军国大事事涉机密,没必要事事都向朝臣们宣布,也没必要通过邸报通传天下。须知,也许满鞑和闯贼在大明派有细作,他们完全可以通过邸报知道我大明的内幕底细。

所以臣以为,有些事情不需要让朝臣们知道的,就没必要宣布。”

路振飞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崇祯顿时恍然大悟,路振飞代表着内阁,只要自己再批复下去盖上玉玺,这事情就算成了,没必要弄得尽人皆知。毕竟,陈越的要求只是一些小事而已。

于是,路振飞便代表内阁拟了一道命令,经司礼监盖印同意,发给往兵部,命令兵部给各地卫所发文,宣传扬州平南军欲挑选考核军官的事情,凡是卫所军官,都可以前往扬州应募,一旦选中,都会按照军职和能力委任相应的军中职位。

至于,挑选制作武器铠甲的工匠的事情,这事情太小,崇祯根本没有通过兵部,直接交给了锦衣卫,让锦衣卫负责在南京匠户中挑选。

当然,这两件事也不可能掩去所有人的耳目,毕竟工匠的籍册在兵部,最后还要在兵部备案。

不过现在朝廷正有其他事情,吸引了所有官员的注意,根本没人在意这么小的事情。

现在朝廷最大的事情就是在讨论,该不该往北方派遣官员,收复失地。

满清打败了闯贼占据了北京,正忙着把老巢从关外搬到北京,没工夫攻城略地。而闯贼仓皇退过了黄河,更无暇顾及河北山东。

当初闯贼攻打北京之后,也往河北山东两省派出了地方官员,试图占领这些地盘。在闯贼兵锋的威逼下,这些地方大都不战而降归了闯贼的大顺。可是现在,闯贼已经失败,这些地方心向大明的士绅自然不愿再受闯贼的奴役,纷纷杀官造反,宣布重回大明。

四月二十七日,山东德州乡绅明朝御史卢世展、赵继鼎、主事程先贞、大学士谢升之弟生员谢陛发动起义,推举逃难到该地的明宗室庆藩奉国中尉、香河知县朱帅鑧为盟主,假称济王,号召远近。

山东和北直隶的许多地方官绅群起响应,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山东省德州、省会济南府、东昌府、青州府、临清州、武定州;北直隶的河间府、大名府、景州、冀州、沧州、四十三个州县。

山东和北直隶的大片地区重回大明治下,而河南的开封归德一带,现在也都由明军控制。现在北方的形势一片大好。

朱帅鑧不过是大明的一个宗室,自然不能让他占据那么多的地盘,不然说不定会是下一个福王,对朝廷产生威胁。

所以,朝廷必须派出官员往北直隶和山东、河南,控制这些地区。

既然现在闯贼受到了挫败,正是朝廷出兵收复国土的时候。于是便有好多官员纷纷上奏,请朝廷派出大军出兵北伐,彻底占据这些地区。

礼科给事中马嘉植上奏,建议朝廷派遣大军攻打闯贼,由平贼将军左良玉为帅,带领所部攻打襄阳,把盘踞在襄阳南阳一带的闯贼彻底消灭,收复河南。然后再由平南侯陈越率领一支军队前往山东,和左军左右夹击,把防线推到北直隶山东一线,威逼占据北京的满鞑,试图夺回京都。

马嘉植的奏折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东林党的官员们纷纷响应,认为现在就是剿灭闯贼恢复国土的最佳良机。朝堂上群情激奋,主战的声音尘嚣其上。

若是往昔,看到这种局面,崇祯自然会无比振奋,会立刻下令出兵。当初不论是对阵满鞑还是和闯贼作战,崇祯无数次催促前线将领出兵,当然也无数次导致了战场的溃败。

而现在,经历了北京之战,看到了一支支明军的精锐部队或败或降,崇祯的想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已经认识到了敌人的强大,明军战斗力的虚弱。九边的精锐消耗殆尽,仅凭现在只有万余人的平南军,和屡战屡败的左良玉部就想打败闯贼收复国土,那不是笑话吗?更何况在北京还有更加强大的满鞑大军!

所以,对官员们的请战奏折,崇祯一律留中不发,而是下旨详议。而内阁中的几个阁老也都是老成持重之辈,并非那些年轻热血的御史,所以出兵的事情一直被压制着,也只是处在讨论的阶段。

不过既然北直隶和山东的士绅们杀掉了闯贼的官员占据了大量的底盘,朝廷自然不能对这些地方听而不闻,必须得派员前往任职。

可是这些地方毕竟在最前线,去这种地方当官到底太过危险,这些前一时刻还在叫嚣着出兵北伐的官员,却没有人愿意去那些地方。

最后经过讨论商议,朝廷下旨,任命王永吉为山东巡抚,越其杰为河南巡抚,任命归德参将许定国为河南总兵,任命黄蜚为登莱总兵,负责接收光复的地区。

而更为靠近京畿的北直隶一带,考虑到盘踞北京的满鞑的反应,暂时没有派人前往任职。

第400章 新编十营第332章 陷阱第572章 风渐起第一百零三章 沟渠拒敌第878章 绝望的穆尔察第971章 究竟是为什么?第414章 覆手为雨第九十六章 制作火药第893章 吴三桂马踏八旗军阵第853章 局势第244章 追赃助饷第276章 杀机第七十二章 途遇第791章 江西巡抚阎应元的奏疏(第一更)第880章 激战第915章 兵发山海关第546章 怒火第524章 盘算第九十九章 伏击第891章 重甲步兵第191章 凯歌第六十八章 你生了一个好儿子第664章 百炮齐发显神威第617章 鸡笼之战第369章 人生如戏第439章 清军南下第586章 海上第588章 发了第507章 博洛的选择第871章 会不会有援军?第937章 弑君之举不能做第359章 媚香楼第202章 翻脸第504章 活捉孔有德第629章 谈判第1025章 东林党的分裂第729章 背叛第一百八十九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741章 坤兴公主要出手第317章 闯贼满鞑皆死敌第332章 陷阱第560章 含泪别公主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场好戏第898章 追与逃第796章 江西见闻录(2)第257章 银钱炮弹第八十七章 极度自负单明磊第1012章 太湖剿匪第367章 殴打第263章 撤退第633章 大明之强你们红毛鬼无法想象第926章 宁远城外的战斗第一百零三章 沟渠拒敌第402章 粮船第199章 落寂第1007章 只剩一条路第986章 叛军继续进攻第772章 闯宫第九十一章 兵分三等第三十九章 比斗第十七章 美妙第一百六十四章 无题第一百零一章 恨难消第584章 给谁卖命都一样第455章 分化第850章 临战第722章 疯狂的张献忠第867章 觉华岛第一百六十五章 核查战功第232章 冲阵第278章 封侯之赏第671章 陷阱第304章 决断第643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444章 所向披靡第1019章 谁嫁给谁?第977章 中埋伏了!第817章 登州吴平第一百八十章 出城第503章 十万清军尽鱼鳖第339章 拨乱反正看吾辈第858章 还请王爷早做准备第892章 大破铁甲兵,吴三桂阵前反正第一百七十一章 陷害第815章 还有条路第485章 歼灭第六十六章 惨胜第871章 会不会有援军?第712章 五雷大法显神威第538章 败局已定第848章 叩阙第342章 满城勋贵一网尽第一百六十五章 核查战功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明不是满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第七章 骗局第850章 临战第221章 绝望的京师第872章 清廷失去了信心第633章 大明之强你们红毛鬼无法想象第784章 人生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