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仓促北伐不可取

棺椁灵车回到南京,崇祯派出司礼监秉笔太监韩赞周为代表,首辅大学士史可法率领六部官员,在风台门外相迎。

十里长街上搭着无数灵棚,黑色布幔随风翻飞,秦淮河丝竹声乐禁止,三日内满城不许有宴饮鼓乐,以示对忠国公陈江河的哀悼。

长街两侧站满了百姓,人人神情肃穆,街道两侧无数商家于门前摆出灵案,上面摆放着各色供果,迎接老侯爷的英灵。

灵车驶入南京城内,进驻平南侯府。整个侯府人人带孝,见灵车驶近哭声一片。

“老哥哥啊,痛死我了!”侯府总管杜源飞扑到灵车上,扒着棺椁放声痛哭,满府下人哭声四起。

杜源是陈家的邻居,也是陈江河当总旗是的下属军户,和陈江河之间那是真正的感情深厚。陈江河之死让他痛彻心扉。

吴婉儿一身白色孝服俏立在府门外,满脸哀痛的看着下马的陈越。

棺椁从灵车上下来,由三十六个亲卫抬入府中,摆放在侯府大厅,大厅早已经布置成灵堂,巨大的“奠”字挂在大堂正中墙壁上。

韩赞周代表皇帝,史可法带着六部官员在灵前行礼,众官员按照品级进行吊唁。

接下来数日,朝廷官员、城中士绅,乃至四海商行、四海盐行各地掌柜,先后来到平南侯府吊唁,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或者至亲至近之人才能入大厅灵前上香,其他人只能在厅前院中磕头。

征得崇祯皇帝同意之后,贤妃张绣儿出宫来到了平南侯府,在灵前跪倒恸哭不已。当年若无陈江河帮衬,她和张婶母女的日子绝不好过,若是没有陈家父子,她更不可能成为皇妃拥有今日的地位。

陈江河和张婶已经成亲,从这个意义上说陈江河是张绣儿的继父,想到再次守寡的母亲,张绣儿悲声大作。

吴婉儿眼含着热泪,上前扶起张绣儿,带她去内室去了,共同去安慰更加悲伤的张婶。

钱枫林单明磊带着扬州幕府一干主事回来了,吊唁之后的夜晚,陈越召集二人商议。

除了领兵在淮安抵挡山东清军准塔部攻打的杨正平,平南军核心人员聚集在一起。

钱枫林、单明磊,还有王寅、杨正平,这是平南军真正核心人员。而王寅因为担负着朝廷的官职,必须得避嫌。

书房所处院落戒备森严,十丈以内不许有任何人靠近,陈岩亲自带人弩弓上弦、火铳上弹,在院中值岗。

“侯爷呀,您真不该交出手中的兵权回到南京。”单明磊叹道。

“不交兵权又如何,难道置我爹的丧事不顾吗,那岂是人子所为?”陈越木然道。

“石坚兄多虑了,路阁老也是自己人,平南军各营总兵都是侯爷一手带出,兵权交与不交又有什么区别?”钱枫林连忙道,“对了侯爷,不知您下一步如何打算?是等老侯爷丧事办了之后守孝,还是夺情起复?”

官员父母丧亡,按照大明礼制需要弃职守孝三年,不过若是情况特殊也可以夺情起复。眼下满鞑新败,鳌拜部还在江南流窜,四川献贼在攻城略地,更有闯贼余孽聚集在湖广荆州,无论是趁着满鞑兵败恢复北方山河,还是剿灭献贼闯贼,这个时候陈越都有夺情起复的理由。

听钱枫林此问,单明磊也竖起了耳朵。

“夺情起复与否能使我决定的吗?”陈越苦笑道。

总不能陈越自己哭着喊着给崇祯说要夺情,那将会落得一个不孝的名声。岂不闻当年张居正夺情风波以及后来的下场?

而能否夺情继续执掌兵权,更多的还要看崇祯如何想,还要朝廷决定。

“侯爷若想,咱们自然可以想法做到,只要前线稍微做点手脚,造出非侯爷不可的事态,我就不信皇帝和朝廷能够坐得住!”单明磊冷笑道。

“还是算了吧,这几年的沙场征战厮杀,我和父亲聚少离多,现在父亲去世,我只想好好陪陪他。”陈越颇有些意兴珊阑道。

“两路清军被歼,大明已经转危为安,再没有了亡国之忧,以南方之富足,以眼下朝廷之凝聚力,献贼闯贼不过是疥癣之疾,早晚可平。这个时候我出与不出,没有多少区别。”

“献贼闯贼固然不足惧,可还有占据北方的满鞑呢?难道侯爷不想着驱逐满鞑恢复河山?”钱枫林凝眉问道。

“当然想,可是钱兄以为现在以大明的实力,即便我复出有能力把满鞑赶出北京吗?”陈越问道。

“满鞑虽败,却依然能够征集数万八旗精锐。满鞑向来是留有三分之一兵力守家,而按照其三丁抽一的惯例短时间内凑出十万军队不成问题,虽然不如被歼灭的军队精锐,却比一般的明军强上许多。

咱们之所以能够打赢,并不是咱们明军实力有多强,就算是咱们平南军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苦战,扬州芜湖,两仗都是靠水攻破敌。

若是仓促北伐,咱们真的有实力在北方平原和满鞑骑兵争锋吗?”

听陈越此问,钱枫林和单明磊沉默了下来。很多人容易为明军大胜所迷惑,可冷静下来之后仔细想想,明军和满鞑军力相差依然很大。

整个明军中,只有六万平南军可堪一战,其他如京营如地方军队都是战力残弱的鱼腩。仅靠这六万平南军,就算全部打光也绝对无法收复北方驱逐满鞑。

“和满清之战乃是灭国之战,以后的战斗更多的是靠国力。只要粮饷兵甲充足,源源不断的征募训练军队,就是靠士兵去堆也能把满鞑堆死。

眼下大明拥有最富裕的南方,国力比占据残破北方的满鞑强的太多,只要局势平稳发展,灭掉满鞑不成问题。

而满鞑以数十万人口占据辽东以及北方广袤的地区,力压蒙古,威逼朝鲜,其作为犹如以蛇吞象。若是我军逼迫过甚必然使其做困兽之斗,一旦平南军兵败很可能局势顷刻间翻转。若是缓缓图之,其内部必然生乱。蒙古朝鲜也必然不会甘于再受其压迫。

用上两三年时间,咱大明招募训练精锐,聚集粮草兵甲,等得满鞑内乱之时出兵伐之,灭其族倾其国不成问题。

所以,时间是在大明一方,故仓促北伐并不可取。”

第818章 挥军济南第968章 国姓爷第450章 阻击第八十章 兵发西山镇第682章 慈不掌兵第643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831章 胡茂桢的选择第三十六章 对策第759章 史可法下定了决心(第二更)第522章 初战胜利第838章 雪渐大第七十一章 不可思议的任职第975章 九江兵变第1011章 秀才闹事第461章 城破第252章 袭营第769章 叫不开的城门(第二更)第390章 攻打江府第667章 把贼军彻底留在江西第四十章 差距第820章 定计第三十六章 对策第914章 袭扰战术第529章 内讧的前兆第四十一章 黑夜中的杀戮第一章、不再做傻子第二十五章 蜂窝煤生意大有可为第319章 儿子优秀也悲哀第695章 阳谋第一百六十章 开城门喽!第292章 船队南行第953章 兵败如山倒(第一更)第497章 危如累卵的南京城第358章 朝廷大事第822章 绿营诸将第455章 分化第574章 水师学堂第601章 鞑官邓肯第456章 撤退第685章 为国效力是本分第206章 崇祯十七年就要来了第239章 坤兴哭了第九章 今个真呀真高兴第740章 储君之争第一百七十二章 周显的艳遇第610章 骤然间形势反转第795章 江西见闻录(1)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战前的准备第963章 祭奠第399章 考核第409章 各自出招第927章 突如其来的大雨第四章 大肚汉和小公主第837章 兵溃如山第298章 孤注一掷第756章 唇枪舌剑(第三更)第974章 君臣博弈第654章 要求过多第683章 陷阱第472章 九江城左良玉薨逝第192章 青石口第611章 风将起第642章 荆州攻防第690章 驱溃兵破阵第709章 声东击西阎应元第426章 鞑官安东尼第889章 吴三桂归降第637章 该如何对朝廷去说?第456章 撤退第676章 阎应元带兵出吉安第820章 定计第700章 西军攻打九江之贰第一百五十四章 阴谋第一百三十一章 回京(第五更)第447章 应敌之策第397章 干票大的第982章 崇祯被说晕了开个单章为新书求个收藏、推荐第318章 以文御武是传统第960章 富可敌国第583章 还有选择吗第942章 阴谋倾覆朝廷的乱臣贼子第670章 反间计第691章 尾韵第一章、不再做傻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赋诗一首半夜三更开单章求订阅第950章 诱杀第603章 “倭寇”的突袭第971章 究竟是为什么?第296章 火攻第264章 分别第261章 激战第886章 运河水战第653章 陈越的要求第498章 水攻之议(1)第278章 封侯之赏第一百二十七章 阴谋(第一更)第597章 顾君恩的建议。第599章 李国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