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西山巡检司

西山巡检司,驻地北京西南四十八里,位于永定河以西太行余脉东端,卡在太行山到燕京平原的接触之地,良乡和房山之间,由于地处山区和平原交接之处,地形复杂,自古匪患横行,自太祖时期就在此处设立了巡检司,负责缉拿盗匪绥靖地方。

巡检司一般设在交通要隘,又是偏僻之所,很少有设在闹市集镇的,西山巡检司也是如此。这里是一条东西方向的古道,向西一直通到蒲阴陉直通山西,四下里都是低矮的山丘,往北七八里即是永定河,地形极为复杂。

崇祯十一年,清军兵分两翼,分别从墙子岭和青山关毁边墙而入,密云总督吴阿衡仓促应战被杀,两路大军越迁安,过丰润,会合于通州,沿太行山和运河,分兵八道,向西进攻。北京以西至山西地界,千里之内,多为旷野平原,善于驰骋的满蒙骑兵千千万万,飞驰起来如一股狂风卷地,箭锋指处,明兵纷纷披靡,沿途所过六府城镇皆被攻掠。西山巡检司也在那时被清兵攻破,上自巡检下至普通弓兵俱死于清兵屠杀,从那时起西山巡检司就荒废了下来,一直到现在。

一行人到达巡检司旧址,看着断壁残垣、满目苍夷,陈越不禁皱起了眉头。占地足有二十多亩的大院子,院墙参差不齐,两扇大门也不见了踪影,门楼的牌匾还在,却缺了半边,只能模模糊糊的看到上面有“巡检”两个字。进了院子,两进的房子足有二十多间,可几乎所有的房子都破烂不堪,房门窗户不见了踪影,屋顶露着天,屋里面更是一丝的家具装饰也没有,好像所有的东西都被人洗劫一空。

这就是巡检司所在,要想在这里居住的话需要花费大力气整修才行。可是现在已是隆冬季节,天寒地冻的,又如何去休整房屋呢?陈越打量着巡检司情形,心里渐渐有了主意。

和杨正平说了一声,让他带着几个已经学会骑马的家丁去四处看看,特别是到三里外的西山镇转一圈,要向附近百姓宣告巡检司又建了起来,和各村乡老建立关系,以后可雇佣附近乡民帮着整修房屋。此次前来上任,除了带着的大量物质以外,陈越还带了足足一千两银子,有这笔银子在,巡检司前期花销不成问题。不过虽然有银子,能不能招募到足够的人手还要两说,在清兵四处劫掠之下,附近不知道还有多少乡民敢呆在家乡?

杨正平答应了一声,带着几个家丁去了,陈越则招呼大伙,先整理出几个房间供大家暂且安身。

东厢房尚且有几间房屋还有屋顶,有屋顶就好说,至于消失的门窗,找几块木板拼凑起来即可,只要能遮挡寒风就行。

陈越指挥着众家丁忙碌着,清理屋内的堆积杂物,从废墟中寻找可用的材料,把破烂的木板拼凑起来用铁钉钉起来,堵住空洞的窗户屋门。

推倒几间破败不能修的房屋,把砖石捡拾起来,用来垒成土炕,中间留出炕道和厨房锅灶相连,北方寒冬天气太过寒冷,农村夜晚地方更是滴水成冰,没有温暖的火炕不足以抵御夜间的严寒。

终于在黄昏前整理出五间厢房,并把火炕灶台垒起。五间厢房三间作为家丁们的住房,一间是陈越和杨正平的住处,另外一间则是厨房,冯氏母子也住在那里。

把物资从马车上卸下来,放入房间。冯氏站在灶台前,为大伙做起了晚饭。大米加干肉盐巴熬制的米粥,香味直扑鼻端。冯氏的儿子小宝蹲在灶台里,往锅下添加些干柴,一双黑色的眼珠滴溜溜的转动着,不时的盯着冒着蒸汽的大锅。

天黑之前,杨正平带人赶了回来,带回了附近数里之内的详情。在西山巡检时附近原有十多个村庄,其中以西山镇最为繁华,可是数年前的清军入塞抢劫,这里的乡村惨遭劫掠,大部分乡民或被屠杀,或被抓到了关外为奴,几乎十室九空,只有少部分人逃入山上躲过一劫,在清兵退回塞外之后才陆续回到家乡。

然而经历了一场浩劫之后,大明的各级政权几乎全被摧毁,府县官员差役被屠杀一空,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各地的巡检司也几乎荡然无存,没有了官府的管制,各地强人土匪横行,三五成群,几十人一伙儿,很多时候很多百姓也分不清是民是匪,地方豪强也纷纷结寨自保,局势混乱不堪。

“总之一句话,这里局势很乱!”杨正平总结道。

“哈哈,乱了好,咱们巡检司的职责不就是缉拿匪盗、绥靖地方吗,局势混乱才有咱们的用武之地!”陈越哈哈笑道。

“可是,咱们这些人对付一般的匪盗还行,若是清兵前来呢?咱们这点实力可远不是清兵的对手。”杨正平担忧的道。

“呵呵,杨大哥不用担心,清兵这次是不会来这里袭扰的。”陈越笑道。

“哦?何以见得呢?”杨正平惊疑的问道。

“杨大哥请想一想,清兵入关的目的是什么?”陈越问道。

“当然是强掠金银财富人口了,听说关外苦寒之地,穷得很,这些该死的满人靠着抢劫我大明的财富才壮大了起来。”杨正平想了想,道。清兵已经数次入关抢劫,却没有试图占据大明的土地,可见他们的目的就是抢劫,是一群可耻的强盗。

“杨大哥说得对,清兵入关就是为了掠夺我大明的财富。可是这里在数年前已经被抢过一遭了,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你说清兵怎么会再来这穷乡僻壤呢?

从京师往南,河间广平、大名东昌,乃至兖州,地势平坦适合铁骑驰骋,俱是我大明膏肥之地,既没有雄关险隘,又没有朝廷重兵据守,清兵肯定会鼓噪而南,绝不会再向西来这穷乡僻壤。”陈越声音渐渐加大,既是为了分析清军的意图,也在安抚属下这些家丁。跟着陈越离开北京来到这里,所有人都心惊胆颤,生怕遇到清兵来袭。

第一百五十一章 暗流第228章 陈越的心思第326章 铳声响起半城惊第二十二章 买场地第680章 堵胤锡兵出辰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复房山第941章 坤兴公主的心思第680章 堵胤锡兵出辰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尚驸马第二十五章 蜂窝煤生意大有可为第一百零四章 救人第三十四章 打虎不死反被噬第427章 暗潮第445章 阅兵(第二更)第1014章 郑森要复仇第一百六十八章 我有主意弄银钱!第384章 对盐商动手第446章 陈越之忧(4000字大章)第663章 各有盘算第894章 多尔衮兵败逃跑第1035章 取澳门第577章 弹劾第485章 歼灭第800章 妥协第691章 尾韵第926章 宁远城外的战斗第694章 顺军困境第一百三十八章 家事第1004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875章 施施然,吴平稳坐中军帐第481章 焦躁第268章 武邑知县钱枫林开个单章,说一下吧第十五章 家丁第436章 擒获第402章 粮船第二十二章 买场地强推感言第400章 新编十营第754章 谈判(第一更)第1034章 海外立国第822章 绿营诸将第1005章 情况变化第818章 挥军济南第五十三章 情挑吴婉儿第825章 离间第四十五章 打赢后的收获第342章 满城勋贵一网尽第947章 收服阎应元第942章 阴谋倾覆朝廷的乱臣贼子第787章 消除郑家之隐患第945章 以待来日第201章 万事俱备(第三更,求订阅)第340章 无题第572章 风渐起第473章 抉择第1001章 离开西安府第五十六章 合作第534章 劝降第960章 富可敌国第926章 宁远城外的战斗第738章 坤兴公主的打算第314章 钱枫林议设幕府第507章 博洛的选择第365章 不打扰侯爷休息了第800章 妥协第862章 水师出兵第479章 征粮征丁第732章 捷报传南京第575章 寇白门买舟去杭州第290章 将计就计第350章 巨大的缴获第五十五章 要做生意的公主第一百六十五章 核查战功第432章 再遇郝摇旗第五十二章 练兵一日第一百三十章 七品兵备道(第四更)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复房山第841章 洪承畴被俘第543章 尾波第326章 铳声响起半城惊第1008章 大明帝国临时大总统第1031章 海战第437章 俺们是大明锦衣卫(4000字大章)第484章 袭击第十四章 少年吴平第231章 血战棋盘街第588章 发了第五十八章 吴孟明第325章 功败垂成图奈何第979章 白头第1041章 吕宋郑家第811章 胶州湾水师上岸第792章 封驳与恩科第一百二十九章 争执 (第三更)第774章 竟无几个是忠臣第594章 袭击第574章 水师学堂第397章 干票大的第269章 山海关惊变